意大利家具,从文艺复兴时期发展至今,一直为人们所研究,所看重的家具风格。它是高贵奢华的代名词。只因它繁复的手工艺雕刻,珍稀的原料,以及闻名遐迩的设计理念。米兰是世界闻名的家具之都。在米兰,每年都有新锐的家具品牌面世,家具的潮流在这里翻滚,影响着世界。
作为近年来家居潮流的趋势,意式轻奢带来的不仅仅是全新视觉风格,还呈现了一种细腻精致的意式生活方式和态度,它用浪漫主义替代了千篇一律的现代主义,在推崇自然高雅的生活中,强调这人性化的主导地位。意式轻奢用设计诠释着对生命的感悟个对生活的认知,将家居与艺术融为了一体。
意式家具在中国受欢迎,主要原因是年青一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如今的年轻人大多受过高等教育,这使得他们在消费问题上变得更理性,更有品味,更看重的是价格之外的品质。而意式轻奢很好地满足了中国年青一代对于自己生活的态度:简约大气、低调舒适但又无伤高雅;追求奢华又不至于无度消费。
意大利著名建筑有:
斗兽场 Colosseo
万神殿 Pantheon
特莱维喷泉 Fontana di Trevi
君士坦丁拱门 Arco di Costantino
古罗马广场 Foro Romano
四河喷泉 Fontana dei Quattro Fiumi
圣天使堡 Castello Sant‘Angelo
圣母百花大教堂 S .Maria del Fiore
乌菲奇美术馆 Galleria degli Uffizi(文艺复兴时期很多大师的画都在里面)
皮提宫 Palazzo Pitti
但丁故居 Casa di Dante
圣马可广场 Piazza San Marco
叹息桥 Ponte dei Sospiri
钟楼 Companile
总督宫 Palazzo Ducale
米兰大教堂 Duomo
圣母感恩大教堂 Santa Maria delle Grazie(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原画在这里)
斯卡拉歌剧院 Teatro alla Scala
维罗纳 Verona
朱丽叶故居 Casa di Giulietta
古城堡 Caste luecchio
那不勒斯 Napoli
王宫 Palazzo Reale
新城堡 Castel Nuovo
圣卡洛歌剧院 Teatro di san Carlo
庞贝古城 Pompei
比萨斜塔 Torre Pendente
知识延展:
比萨斜塔(意大利语:Torre pendente di Pisa或Torre di Pisa,英语:Leaning Tower of Pisa)建造于1173年8月,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
奇迹广场的大片草坪上散布着一组宗教建筑,它们是大教堂(建造于1063年-13世纪)、洗礼堂(建造于1153年-14世纪)、钟楼(即比萨斜塔)和墓园(建造于1174年),它们的外墙面均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对独立但又形成统一罗马式建筑风格。比萨斜塔位于比萨大教堂的后面。
比萨斜塔从地基到塔顶高58.36米,从地面到塔顶高55米,钟楼墙体在地面上的宽度是4.09米,在塔顶宽2.48米,总重约14453吨,重心在地基上方22.6米处。圆形地基面积为285平方米,对地面的平均压强为497千帕。倾斜角度3.99度,偏离地基外沿2.5米,顶层突出4.5米。1174年首次发现倾斜。
意大利著名的建筑物有古罗马斗兽场、米兰大教堂、比萨斜塔、花之圣母大教堂、圣天使堡等等。
1、古罗马斗兽场
古罗马斗兽场,原名弗拉维圆形剧场(Amphitheatrum Flavium),又译为罗马角斗场、科洛西姆竞技场。是古罗马帝国专供奴隶主、贵族和自由民观看斗兽或奴隶角斗的地方。
建于72-80年间,是古罗马文明的象征。遗址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市中心,它在威尼斯广场的南面,古罗马市场附近。
2、米兰大教堂
米兰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教堂,也是规模仅次于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的世界第二大教堂。
米兰大教堂整个外观极尽华美,主教堂用白色大理石砌成,是欧洲最大的大理石建筑之一。整个建筑呈拉丁十字形,长度大于宽度。米兰大教堂不仅是米兰的象征,也是米兰的中心。
3、比萨斜塔
比萨斜塔是意大利比萨城奇迹广场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于1173年8月由著名建筑师那诺·皮萨诺建造。
比萨斜塔从地基到塔顶高58.36米,1174年首次发现倾斜,它大胆的圆形建筑设计向世人展现了它的独创性,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1次会议决定将其收入世界遗产名录。
4、花之圣母大教堂
花之圣母大教堂,又名圣母百花大教堂,佛罗伦萨大教堂。是世界五大教堂之一。佛罗伦萨在意大利语中意为花之都。
教堂位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历史中心城区,教堂建筑群由大教堂、钟塔与洗礼堂构成,1982年作为佛罗伦萨历史中心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5、圣天使堡
圣天使堡,位于意大利罗马台伯河畔,古罗马地区的最西端,又称哈德连陵墓,圣天使城堡建于公元139年,外围城墙则是五角星形,造型伟岸坚固。但在近2000年岁月中城堡经历了多次破坏和修复,与初建时已经有了很大差异。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古罗马斗兽场、百度百科——米兰大教堂、百度百科——比萨斜塔、百度百科——花之圣母大教堂、百度百科——圣天使堡
意大利的代表性建筑有:
古罗马斗兽场:
意大利古罗马竞技场罗马斗兽场(Colosseum)是古罗马帝国专供奴隶主、贵族和自由民观看斗兽或奴隶角斗的地方。
罗马斗兽场(意大利语:Colosseo),亦译作罗马大角斗场、罗马竞技场、罗马圆形竞技场、科洛西姆、哥罗塞姆,原名弗莱文圆形剧场(Amphitheatrum Flavium),建于公元72-82年间,是古罗马文明的象征。遗址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市中心,它在威尼斯广场的南面,古罗马市场附近。
从外观上看,它呈正圆形;俯瞰时,它是椭圆形的。它的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长轴长约为188米,短轴长约为156米,圆周长约527米,围墙高约57米,这座庞大的建筑可以容纳近九万人数的观众。
米兰大教堂:
米兰大教堂(Milan Cathedral),意大利著名的天主教堂,又称“杜莫主教堂”、多魔大教堂、朵摸教堂,位于意大利米兰市,是世界五大教堂之一,规模居世界第二。米兰位于阿尔卑斯山南麓奥隆那河畔,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老名城,是意大利的第二大城市。它 于公元1386年开工建造,1500年完成拱顶,1774年中央塔上的镀金圣母玛丽亚雕像就位。1897年最后完工,历时五个世纪。不仅是米兰的象征,也是米兰的中心。拿破仑曾于1805年在米兰大教堂举行加冕仪式。
卡塞塔王宫
卡塞塔王宫是意大利著名建筑师卢吉·范维特利为波旁王朝的查理王子建造的。于1752 年开始动工,到1774年建成。皇宫长247米,宽184米,高41米;共有五层,分为一千二百个房间,平面成“田“字形。除楼房外,皇宫还包括四个七十二米长、五十二米宽的庭院,宫门前是种满冬青树的大广场。宫内的一千二百个厅室,布置非常讲究、豪华。室内摆设许多艺术品,有金银器皿、镀金铜器、陶器、瓷器、大理石雕刻、丝织品,墙上饰有各种壁画、油画和挂毯,装潢华美无比。宫中除宝座厅、寝宫、御书房等著名厅室外,还建有礼拜厅和宫廷剧院。
佛罗伦萨圣玛丽亚百花大教堂
百花大教堂(The Duomo):百花大教堂是佛罗伦萨的地标,外观以粉红色、绿色和奶油白三色的大理石砌成,展现着女性优雅高贵的气质,故又称为“花的圣母寺”(Santa Maria del Fiore)。
百花大教堂是1296年由Arnorfo di Cambio负责建造的,中央巨大圆顶是由名建筑家布鲁内勒斯基 (Brunelleschi)所建造的第一座文艺复兴式圆顶,共花了十四年的时间才完成,是文艺复兴圆顶建筑的楷模。米开朗基罗在计划设计圣彼得大教堂的圆顶时曾说过:“我可以盖个比翡冷翠教堂圆顶更大的圆顶,但绝无法及上它的美。”
若想登上大教堂的屋顶,可从其右侧内的礼拜堂左边走廊进入,登上463级的阶梯。教堂正面经两次改建,教堂后博物馆里(Museo del\’Opera del Duomo)收藏了许多伟大的艺术品。
比萨斜塔
比萨斜塔(意大利语:Torre pendente di Pisa或Torre di Pisa,英语:Leaning Tower of Pisa)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广场的大片草坪上散布着一组宗教建筑,它们是大教堂(建造于1063年—13世纪)、洗礼堂(建造于1153年—14世纪)、钟楼(即比萨斜塔)和墓园(建造于1174年),它们的外墙面均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对独立但又形成统一罗马式建筑风格。比萨斜塔位于比萨大教堂的后面。
比萨斜塔从地基到塔顶高58.36米,从地面到塔顶高55米,钟楼墙体在地面上的宽度是4.09米,在塔顶宽2.48米,总重约14453吨,重心在地基上方22.6米处。圆形地基面积为285平方米,对地面的平均压强为497千帕。倾斜角度3.99度,偏离地基外沿2.5米,顶层突出4.5米。1174年首次发现倾斜。
意大利的标志性建筑物是:
1、米兰大教堂。
世界上最为著名的教堂之一,也是继圣彼得堡大教堂和塞维利亚大交通之后的,世界上最为著名的第三大教堂,庄严肃穆,光是建筑完成,就花费了将近6个世纪,整体风格哥特风格十足。
2、圣天使堡。
意大利十大建筑之一,位于意大利的台伯河畔,整体风格哥特风与巴洛克风相结合,桥上还精雕细琢着美丽的天使像。
3、安联财险大厦。
不仅是意大利十大建筑之一,也是世界第三大摩天大楼,始建于2015年,十意大利米兰最为著名的三大建筑群之一。
4、比萨斜塔。
因为一座斜塔而闻名于世的意大利小镇比萨,每年,都因为比萨斜塔,而迎接着无数的游客。塔高58.63米,1174年首次发现倾斜以来,至今仍屹立不倒,成为世界上最美的十大建筑之一。
5,索拉莉亚大厦。
一座引领了整个意大利住宅建筑文化的建筑,意大利十大建筑之一,高达143米,共设有37个楼层,从2013年建成至今,一直都是意大利最美的建筑住宅。
6、斗兽场。
古代意大利统治者的游乐场,始建于公元72年,至今屹立不倒,如今是意大利十大建筑之一,也是各地游客前来意大利的第一打卡地之一。
一、意式、法式、英式各建筑特点:
1、意大利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以及用新的框架结构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
2、法式建筑讲究点缀在自然中,并不在乎占地面积的大小,追求的是色彩和内在的联系,让人感到有很大的活动空间。法式建筑对建筑的整体方面有着严格的把握,善于在细节雕琢上下工夫。法式建筑史是经典的,而不是时尚的,法式建筑十分推崇优雅、高贵和浪漫。
3、英国的建筑大多保持着红砖在外,斜顶在上,屋顶为深灰色。也有墙面涂成白色的,是那种很暗的白或者可以叫做“灰色”。房子一般是由砖、木和钢材等材料构成,很少看见钢筋混凝土的建筑。
英式别墅主要建筑结构墙体为混凝土砌块,具有简洁的建筑线条,凝重的建筑色彩和独特的风格,坡屋顶、老虎窗、女儿墙、阳光室等建筑语言和符号的运用,充分诠释着英式建筑所特有的庄重、古朴。
二、意式、法式、英式各建筑的区别:
1、意大利建筑意大利建筑在建筑技术、规模和类型以及建筑艺术手法上都有很大的发展,无论在建筑空间、建筑构件还是建筑外形装饰上,都体现一种次序、一种规律、一种统一的空间概念。
2、法式建筑往往不求简单的协调,而是崇尚冲突之美,呈现出浪漫典雅风格。
3、英式建筑空间灵活适用、流动自然,蓝、灰、绿富有艺术的配色处理赋予建筑动态的韵律与美感。
三、意式、法式和英式建筑介绍
1、意大利建筑,14世纪意大利出现“文艺复兴”运动,随之资产阶级的象征——市政厅、行会大厦、广场与钟塔等建筑兴起,这就是文艺复兴的意大利建筑风格。这种建筑并没有简单地模仿或照搬希腊、罗马样、它在建筑艺术、规模和类型以及建筑艺术手法上都有很大的发展,无论在建筑空间、建筑构件还是建筑外形装饰上,都体现一种次序、一种规律、一种统一的空间概念。
著名的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建造标志着文艺复兴建筑史的开始,这座建筑对边12.2米,高达107米,成了整个城市轮廓线的中心。有名的圣彼得大教堂也是这个时期建造。各种拱顶、碹廓,特别是柱式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建筑构图的主要手段,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独创精神。
“巴洛克“建筑史17世纪意大利建筑衰退之后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它突破了欧洲古典、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主义的常规,采取了双柱或三柱为一组的节奏不规则跳动的形式,开间变化很大,突出垂直分划。墙面作为深色的壁案,有意造成出奇反常的新形式,并且喜欢大量使用壁画和雕刻,常常将人体雕刻渗透到建筑中去,以显示富丽堂皇的形象。
流行于19世纪下半叶的意大利式风格,一般为方形或近似方形的平面,红瓦缓坡顶,出檐较深,檐下有很大的托架(也称牛腿)。檐口处精雕细凿,气势宏大,既美观又避免雨水淋湿檐口及外墙而变色,使外观看上去始终保持鲜艳亮丽没有污浊。普通的意大利风格的建筑,朝向花园的一面有半圆形封闭式门廊,落地长窗将室内与室外花园连成一体,门廊上面是二楼的半圆形露台。
意大利建筑的细节的处理上特别细腻精巧,又贴近自然的脉动,使其拥有永恒的生命力。其中铁艺是意大利建筑的一个亮点,阳台、窗间都有铸铁花饰,既保持了罗马建筑特色,又升华了建筑作为住宅的韵味感。尖顶、石柱、浮雕等,彰显着意大利建筑风格古老、雄伟的历史感。
2、法式建筑风格在中国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甚至更远。20世纪80年代以来,法式建筑风格随着欧式建筑风格在中国由南而北全面复苏,成为楼市的一大景观。
继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后,法国的古典主义建筑成了欧洲建筑发展的主流。古典主义建筑造型严谨,普遍应用古典柱式,内部装饰丰富多彩。概括而言,法式建筑线条鲜明,凹凸有致,尤其是外观造型独特,大量采用斜坡面,颜色稳重大气,呈现出一种华贵。
法式建筑讲究点缀在自然中,并不在乎占地面积的大小,追求色彩和内在的联系,让人感到有很大的活动空间。不过,有时也有意呈现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冲突。因此,法式建筑往往不求简单的协调,而是崇尚冲突之美。
法式建筑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对建筑的整体方面有着严格的把握,善于在细节雕琢上下工夫。法式建筑史经典的,而不是时尚的,是经过数百年的历史筛选和时光打磨留存下来的。法式建筑十分推崇优雅、高贵和浪漫,它是一种基于对理想情景的考虑,追求建筑的诗意、诗境,力求在气质上给人深度的感染。
风格偏于庄重大方,整个建筑多采用对称造型,恢宏的气势,豪华舒适的居住空间,屋顶多采用孟莎式,坡度有转折,上部平缓,下部陡直。屋顶上多有精致的老虎窗,且或圆或尖,造型各异。外墙多用石材或仿石材装饰,细节处理上运用了法式廊柱、雕花、线条,制作工艺精细考究。法式建筑呈现出浪漫典雅风格。
3、 英国的建筑大多保持着红砖在外,斜顶在上,屋顶为深灰色。也有墙面涂成白色的,是那种很暗的白或者可以叫做“灰色”。房子一般是由砖、木和钢材等材料构成,很少看见钢筋混凝土的建筑。
英国的建筑保暖性或者说隔热性很好,主要是由于房屋建筑的墙式三层的,外面一层是红砖,中间层是隔热层,用的是厚的海绵,或者是带金属隔热层的薄海绵;里面那层是轻质量的灰色砖,比较厚。这样构成的墙体,其隔热性能可想而知。到了冬天,房间只要开暖气,马上就热起来了,房间的保暖性很好。
英式别墅主要建筑结构墙体为混凝土砌块,具有简洁的建筑线条,凝重的建筑色彩和独特的风格,坡屋顶、老虎窗、女儿墙、阳光室等建筑语言和符号的运用,充分诠释着英式建筑所特有的庄重、古朴。双坡陡屋面、深檐口、外露木、构架、砖砌底脚等为英式建筑的主要特征。
郁郁葱葱的草坪和花木映衬着色彩鲜艳的红墙、白窗、黑瓦,显得优雅、庄重。建材选用手工打制的红砖、碳烤原木木筋、铁艺栏杆、手工窗饰拼花图案,渗透着自然的气息。英式建筑空间灵活适用、流动自然,蓝、灰、绿富有艺术的配色处理赋予建筑动态的韵律与美感。
意大利建筑风格特点有,拜占庭式、罗马式、哥特式和巴洛克式建筑是意大利四大建筑,以它们为最具特色。
01.拜占庭式建筑(Byzantine Architecture),“拜占庭”原是古希腊的一个城堡。拜占庭建筑,就是诞生于这一时期的拜占庭帝国的一种建筑文化。
02.罗马式建筑(Roman architecture)罗马式建筑是10~12世纪欧洲基督教流行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特征是线条简单明快,造型厚重敦实,部分建筑具有封建城堡的特征,是教会威力的化身,是建筑史上第一次成功地把高塔组织到建筑的完整构图之中。
03.哥特式建筑(Gothic Architecture)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
04.巴洛克式建筑(Baroque Architecture)
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
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的意大利风格建筑,早已是时尚和经典的代名词,这些风格各异的建筑激发了无数艺术设计者的想象和创作,成为热爱建筑者的源泉之一。
中铁艺是意大利建筑的一个亮点,阳台、间都有铸铁花饰,既保持了罗马建筑特色,又升华了建筑作为住宅的韵味感。尖顶、石柱、浮雕等,彰显着意大利建筑风格古老、雄伟的历史感。
哥特式建筑,拜占庭式建筑,巴洛克式建筑,古罗马式建筑最大区别是特色不同。
一、特色不同
1、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
2、拜占庭式建筑
拜占庭式建筑的特点是十字架横向与竖向长度差异较小,其交点上为一大型圆穹顶。穹顶在方形的平面上,建立覆盖穹顶,并把重量落在四个独立的支柱上,这对欧洲建筑发展是一大贡献。
3、巴洛克式建筑
巴洛克时代代表了17世纪的建筑风格.在意大利语中,巴洛克意指“畸形珍珠”。这种建筑的特点是重于内部的装饰.其全体多取曲线,常常穿插曲面与椭圆空间。企图以丰富多变的风格炫耀人们的视觉,并用夸张的纹样形式。
4、古罗马式建筑
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 ,以及巴尔贝克(在今黎巴嫩)太阳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
二、起源不同
1、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是以法国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在12—15世纪,城市手工业和商业行会相当发达,城市内实行一定程度的民主政体,市民们以极高的热情建造教堂,以此相互争胜来表现自己的城市。
2、拜占庭式建筑
公元395年,以基督教为国教的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个帝国。史称东罗马帝国为拜占庭帝国,其统治延续到15世纪,1453年被土耳其人灭亡。东罗马帝国的版图以巴尔干半岛为中心,包括小亚细亚、地中海东岸和北非、叙利亚、巴勒斯坦、两河流域等,建都君士坦丁堡。
3、巴洛克式建筑
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世纪下半期,它的盛期是17世纪,进入18世纪,除北欧和中欧地区外,它逐渐衰落。巴洛克艺术最早产生于意大利,它无疑与反宗教改革有关,罗马是当时教会势力的中心,所以它在罗马兴起就不足为奇了。
可以说,巴洛克艺术虽不是宗教发明的,但它是为教会服务,被宗教利用的,教会是它最强有力的支柱。
4、古罗马式建筑
古罗马在公元前2世纪成为地中海地区强国,与此同时罗马人也开始了罗马的建设工程。到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建立时,罗马城已成为与东方长安城齐名的世界性城市。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已经相对完善,城市逐步向艺术化方向发展。
三、发展不同
1、哥特式建筑
第一座哥特式教堂是1143年在法国巴黎建成的圣丹尼教堂,其四尖券巧妙地解决了各拱间的肋架拱顶结构问题,有大面积的花窗玻璃,为以后许多教堂所效法。
2、拜占庭式建筑
(13-15世纪),十字军的数次东征使拜占庭帝国大受损失,这个时期的建筑既不多,也没有什么新的创造,后来在土耳其入主后大多破损无存了。
3、巴洛克式建筑
巴洛克建筑风格也在中欧一些国家流行,尤其是德国和奥地利。17世纪下半叶,德国不少建筑师留学意大利归来后,把意大利巴洛克建筑风格同德国的民族建筑风格结合起来。到18世纪上半叶,德国巴洛克建筑艺术成为欧洲建筑史上一朵奇花。
4、古罗马式建筑
罗马帝国时期(公元前30年-公元476年),公元前30年罗马共和国执政官奥古斯都称帝。
从帝国成立到公元后180年左右是帝国的兴盛时期,这时,歌颂权力、炫耀财富,表彰功绩成为建筑的重要任务,建造了不少雄伟壮丽的凯旋门,纪功柱和以皇帝名字命名的广场、神庙等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拜占庭式建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哥特式建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巴洛克式建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罗马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