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效比是在额定工况和规定条件下,空调进行制冷运行时实际制冷量与实际输入功率之比。这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反映了单位输入功率在空调运行过程中转换成的制冷量。空调能效比越大,在制冷量相等时节省的电能就越多。能效比代号:EER
你好,所谓apf就是全年能源消耗率,即:在制冷季节及制热季节中,空调机进行制冷(热)运行时从室内除去的热量及向室内送入的热量总和与同一期间内消耗的电量总和之比,也叫全年综合能效比。apf对空调性能的评估更加全面,并且更加适用于评价风冷多联机组。seer是制冷季节能源消耗效率,seer只是空调在制冷状态下的运行效率,apf则是空调全年在制冷和制热状态下的运转效率,精准呈现了空调全年使用的性能表现。即额定制冷/热综合耗电量。APF越高,能源转换效率越高。中日APF标准不同,中国相对日本制热权重较低,但同产品,中国标准比日本标准得分会低7到8个百分比。能效比是能源转换效率之比。能效比越大,节省的电能就越多。在制冷和降噪之外,在日益追求环保和节能的今天,用电量的多少也是大家所关注的。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节能空调可将日后使用过程中的电费一点一滴的节省下来,无疑是精明的选择。这里涉及两个关键词:能效比和变频。能效比是指空调器在制冷运行时,制冷量与有效输入功率之比。能效比数值的大小,反映出空调器产品每消耗1000W电功率时制冷量的大小。空调器一般同时具备制冷和制热的能力,因此空调的能效比也分制冷能效比和制热能效比两种,书本中为了区分这两种能效比,分别采用不同的简称,EER一般指制冷能效比,COP一般指制热能效比。就中国绝大多数地域的空调使用习惯而言,空调制热只是冬季取暖的一种辅助手段,其主要功能仍然是夏季制冷,所以人们常说的空调能效比通常指的是制冷能效比EER。EER和COP越高,空调器能耗越小,性能比越高。
1、能效比的意思是,消耗能量与换来的效能的比值。 2、能效比也可称为能耗比,指一台空调用一千瓦的电能产生多少千瓦的制冷/热量,这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反映了单位输入功率在空调运行过程中转换成的制冷量。空调能效比越大,在制冷量相等时节省的电能就越多,空调能效比越高就越省电。 3、空调能效比的计算公式为,空调的能效比=制冷量÷制冷功率,制冷量是指空调调节室温的能力,制冷功率是空调制冷的耗电量,例如一款制冷量5000瓦的2匹空调,制冷功率2000瓦,能效比:5000÷2000=2.50;另一款制冷量同样为5000瓦的2匹空调,制冷功率1500瓦,能效比:5000÷1500=3.33。能效比数值的大小,反映出空调每消耗1000W电功率时制冷量的大小,该数值的大小反映出不同空调产品的节能情况。 4、能效比数值越大,表明该产品使用时所需要消耗的电功率就越小,则在单位时间内,该空调产品的耗电量也就相对越少。
品牌型号:格力空调 系统:KFR-35GW/NhGc1B
能效比是能源转换效率之比。能效比越大,节省的电能就越多。在制冷和降噪之外。
能效等级是表示空调产品能效高低差别的一种分级方法,中国能效分5个等级,能效标志的底色为蓝色,顶头有“生产者名称”、“规格型号”等信息。
标志的中间部分,有从1至5个等级标记,从绿色到红色,并在左边有信息提示从“能耗低”到“能耗高”,右上角则明示出本规格型号产品的能效等级。标志的下部提供有“能效比”、“输入功率”以及“制冷量”的具体数据。
就是制冷量【或制热量】和消耗电能之间的比值,比如一台空调的制冷量为3200瓦,实际输入功率为1000瓦,那么该机的能效比即为3200/1000=3.2,能效比值越大,该机就越节能
能效比和制冷系数的区别是:不同的定义、不同的计算公式、不同的价值观不同。
一。不同的定义
cop:冬季供暖时,供热量(w)与输入功率(w)之比定义为循环性能系数cop(性能系数w/w)。
夏季,制冷量(w或btu/h)与输入功率(w)的比值定义为热泵的能效比(eer、w/w或btu/w.h)。
为了避免歧义,采用cop(energy efficiency ratio)来表示冬季热泵循环的性能系数和夏季热泵的能效比。
冷却系数:cop(性能系数),是指每单位功耗可获得的冷却量。又称制冷性能系数,是制冷系统(冰箱)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制冷性能系数大,说明制冷系统(冰箱)能效高。
这是一个与制冷剂类型和工作条件相关的系数。制冷性能理论系数可达2.5~5。因为这个参数是用同一单位的输入输出比来表示的,所以它是一个无量纲数。
2.不同的计算公式
cop:计算公式为:εs=q0/ne=q0/n0·ηs=ε0·ηs。
Q0:制冷系统所需制冷量(制热量)
N0:制冷压缩机理论功率
Ne:轴心国
ε0:理论冷却系数(加热系数)
ηs:总效率(绝热效率)
cop值(制冷效率)实际上是热泵系统可以实现的制冷量(制热量)与输入功率的比值。相同工况下,比值越大,热泵系统效率越高,节能效果越好。因此,在比较制冷系统cop值之前,首先要确定各热泵系统是否处于相同的工况下,然后进行计算和比较。
冷却系数:wc=t2/(t1-t2)
T1:环境温度
T2:制冷温度
3、不同的价值观
制冷系数ε是制冷量与压缩机功率的比值。能效比(cop)是制冷量与整个冰箱功率的比值。冷却系数的分母较大,小于cop。例如:冷却机构的冷却能力为800,冷却功率为200,压缩机功率为100。
扩展资料:
冷却系数ε=800/100=8
能效比=800/200=4
能效比是指定制的制冷量与额定功率(功耗)的比值。
能效等级是反映空调产品能效差异的一种分级方法。根据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空调产品能效分为1、2、3、4、5五个等级。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制冷系数
百度百科-能效比
1、空调能效比解释:名义制冷量与运行功率之比。反映空调器的节能水平。国家出台能效等级的目的是为了节约能源,发展节约型、环保型经济。 2、调节能等级又称能耗比,能效比是指空调器的制冷量与空调器输入功率的比值,反映空调器的节能水平。是根据制冷(制热)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即能效比的大小,以每增加0.2为鉴定标准,来划定的等级差,定速空调共分为5个等级。3.6为1级、3.4为2级、3.2为3级、3.0为4级、2.8为5级。一般低于能效比为2.8的空调,就不得获取入市资格了。能效比值越高,就说明其越节能。换句话说:1级能效比是最省电的。 3、附:以上分级是针对定速空调而言的。直流空调并不是以此标准划分等级的。目前市面上能效比最高的直流空调,已达到5.2。 4、能效比越大,表明空调越节能。若两台空调耗电相同,则能效比更高的空调,能产生更多的冷(热)量。国家出台能效等级的目的是为了节约能源,发展节约型、环保型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