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装修网国家大剧院西疏解设计

更新时间:02-02 装修 由 青果 分享

国家大剧院外部为钢结构壳体,呈半椭球形,平面投影东西方向长轴长度为212.20米,南北方向短轴长度为143.64米,建筑物高度为46.285米,比人民大会堂略低3.32米,基础最深部分达到-32.5米,有10层楼那么高。

1、大剧院壳体由18000多块钛金属板拼接而成,面积超过30000平方米,18000多块钛金属板中,只有4块形状完全一样。钛金属板经过特殊氧化处理,其表面金属光泽极具质感,且15年不变颜色。中部为渐开式玻璃幕墙,由1200多块超白玻璃巧妙拼接而成。

2、椭球壳体外环绕人工湖,湖面面积达3.55万平方米,各种通道和入口都设在水面下。行人需从一条80米长的水下通道进入演出大厅。

3、为防止雨滴落在面积有十个足球场大的穹顶上产生的噪音,清华大学进行了反复实验后。实验表明,若不进行有效的防噪处理,当雨水降落时整个穹顶内的声音将犹如万鼓齐鸣。而剧场与剧场之间、剧场与场外之间的防噪音问题,也因使用了一种叫“音闸”的技术。

扩展资料

国家大剧院造型新颖、前卫,构思独特,是传统与现代、浪漫与现实的结合。大剧院庞大的椭圆外形在长安街上显得像个“天外来客”,与周遭环境的冲突让它显得十分抢眼。

这座“城市中的剧院、剧院中的城市”以一颗献给新世纪的超越想象的“湖中明珠”的奇异姿态出现。国家大剧院要表达的是内在的活力,是在外部宁静笼罩下的内部生机。一个简单的“蛋壳”,里面孕育着生命,大剧院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结束与另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

中国国家大剧院最终采用了哪国设计师的方案

中国国家大剧院最终采用了法国的保罗-安德鲁的方案.法国戴高乐机场塌了时,因为它也是这个人设计的,所以国人当时害怕国家在剧院也会不牢固,但国内专家论证说没事,至少可用100年.

如何评价国家大剧院的设计

国家大剧院从一个整体上的设计来看,还是非常的漂亮的,而且单个个体还是真的是有一些特别的先进性的思想在里面,而且传递的文化还是非常先进,特别是他那种半椭圆的球形的设计。

而且这种现代建筑风格的设计,有一些他自己的独特之处,他的很多方面,解决了大量的技术材料艺术等各方面的问题,而且正是由于他的这些非常独特的想法以及设计理念,设计出了这种,特别像一个巨大一样的国家大剧院。

从审美上看,我个人看法是非常的难看,而且与附近的古建筑风格完全不相搭配,特别的不搭配,而且这种尴尬正是充分的表现出了它与传统建筑风格以及文化的切割,但是切的有点十分的厉害,这也是我十分不认同的原因。

从公共资源利用上,这个国家大剧院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而且这几年一直没有发生任何的事故,真的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且这个设计风格也符合一些上层人物的要求完全取决于上层人物对这个建筑风格的认同。

做建筑的都知道,任何建筑其实都与政治社会有很大的关系,而且只有最大的力量才能构建成这样的风格。不是仅凭几个人以及普普通通的一个群体,老百姓说的算的,而且这样的风格也在证明着的是政治体制以及政治力量。

其实一些建筑我们没有看顺眼,是因为我们看的时间太短了,如果让我们看50年100年,我们也会习惯,而且这些建筑物也会成为古建筑,所以说时间可能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国家大剧院建成后,为何140位院士反对请求关停

任何一个公众建筑物,除了外观与造型外,还需要考虑文化元素和运营成本,外观好看并不代表实用,国家大剧院之所以建成之后被140名院士反对,我绝对也与此有关。

公共建筑我认为要与城市风格相协调,显然国家大剧院的建筑风格并不满足这一点

作为社会公共建筑,我觉得在建设过程中要与一个城市的总体风格相适应,这样的建筑才能成为精品。

北京是我们的首都,也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明清至今一直都是我国的京城,其中有着以故宫为代表的传统传家建筑,作为首都,我觉得社会公共建筑风格都要与之协调,体现出浓浓的中国元素,才能受到人们的欢迎,但是国家大剧院是由外国建筑师所所涉及的,建筑风格时尚前卫,是一个水滴的造型,并未使用中国文化的相关元素。

我觉得正是因为这一点,让这个建筑显得很另类,因此不断有人反对。

建设和维护成本过高

尽管国家大剧院建成之后,演出时的效果非常好,但是这并不代表就可以忽视建设和维护的成本。要知道国家大剧院这样的单位并不是市场化的机构,他们更多使用的是纳税人的钱,因此过高的建设和维护成本就必然会引起专家和社会公众的关注。

据统计,建设过程中仅钛合金的金属板就使用了1.8万块,其余还有1200余块的玻璃和一个巨大的人工湖。

当然了,建成之后的演出效果之后这是人们公认的,但是巨大的维护成本并不是人们能够承担得起的。现在的人们已经非常理性,面对着400万元每月的水电费,我觉得任何一个单位的财务内心都在滴血,这已经成为单位最大的负担,而且这笔费用社会公众也很难接受,毕竟还有很多人上不起学,吃不上饭。

中国传统文化因素

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建筑就要建的方方正正的,在北京有很多这样的建筑精品,有的即使中西合璧也显得非常和谐。

但是国家大剧院从外观造型上看,就像一个巨大的太空舱,离远看在水面的映衬下和一个鸡蛋一样,这于传统文化建筑天人合一的理念有很大不同,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个建筑物在那里显得非常标新立异。

我觉得,任何一个建筑物,尤其是社会公众类建筑物,在建设的过程中都要讲究实用性和成本,不见得外来的就是好的,只有适合民族的才是最好的,希望以后的建筑物在设计的时候都能讲究环保和节能,更多的融入中国元素。

中国国家大剧院的建筑结构和构造还有建筑材料是什么

钢筋,混凝土 ,钢,玻璃,以及各种装修材料。

中国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由外部围护结构和内部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和公共大厅及配套用房组成。外部围护结构为钢结构壳体,呈半椭球形,其东西长轴为 212.20 米,南北短轴为 143.64 米,建筑总高度为 46.285 米,地下最深处为-32.50 米。 此建筑位于北京西长安街路南,紧临人民大会堂西侧,是一个热火朝天的大工地。2004年,耗资26亿、可容纳5500名观众的国家大剧院将在这里与人民大会堂比肩而立。届时,这只“漂浮”在水里、最大跨度达212米的银白色“蛋壳”中国国家大剧院,将以其迥异于周边建筑的设计风格,成为长安街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主要材料: 1 顶部总共铺设了近1万平方米的聚乙烯(PVB)安全夹层玻璃 2剧院中心建筑及南区主要设备功能机房区主体钢筋混凝土结构 3室外屋面装饰板为隔声板、保温板、防水板 4国家大剧院穹顶玻璃采用纳米建材,纳米自清洁玻璃、纳米自清洁钛板 ...........要知道更详细请点击:http://zy.zhulong.com/tech/zhuanti/01/dajuyuan/index.asp?pf=01

中国国家大剧院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中国国家大剧院的设计理念:“城市中的剧院、剧院中的城市”。 中国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西,人民大会堂西侧,西长安街以南,由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及南北两侧的水下长廊、地下停车场、人工湖、绿地组成。 国家大剧院造型新颖、前卫,构思独特,是传统与现代、浪漫与现实的结合。

中国大剧院为什么设计下沉

以序为礼——大剧院为何低“人”一头国家大剧院高46米,整个建筑60%的容积在地下,下挖深度相当于10层楼那么高。把规模如此之大的剧院建在地下,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这种做法也体现了儒家思想以“序”为“礼”的本质。在古代建筑群内,为了体现秩序感,主从建筑的高度有严格的规定。这点在天坛与太和殿的对比中表现明显,太和殿是紫禁城最高的建筑,高度35米,是皇权至上的象征,任何民间建筑的高度都不可以高过它。然而天坛祈年殿的高度38米,是天帝的象征,正如《说文解字》中对“天”字的解释是:“天,颠也,至高无上。”因此祈年殿比太和殿还高出3米。1958年,为了庆祝建国十周年,要设计建设人民大会堂。在设计初期很多老建筑师都因为思想束缚拿不出好的方案,人们最大的顾虑是:人民大会堂的高度是否可以超过天安门?因为在一些老设计师看来,天安门34米的高度似乎是不可以超越的。最后,经过多方考虑,人民大会堂的高度可以超越天安门,竣工后,人民大会堂的最高点为49米,比天安门高15米。国家大剧院在设计招标时,对建筑的高度就有严格的要求,高度决不能超越人民大会堂最高点49米。这就是大剧院低于人民大会堂的由来,这对于建筑师来说是很苛刻的。

声明:关于《北京装修网国家大剧院西疏解设计》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3825271@qq.com
本文网址:http://www.25820.com/decorate/32_1901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