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筑图片

更新时间:02-04 装修 由 冷瞳 分享

1、庑殿顶:屋面四坡五脊。前后两坡相交形成横向正脊,左右两坡与前后坡相交,形成自正脊两端斜向延伸到四个屋角的四条垂脊。屋檐向上微翘,四面坡略有凹形弧度。又名四阿顶。唐代以前,正脊短小,四面坡深,明代以后正脊加长。 庑殿顶,即庑殿式屋顶,宋朝称“庑殿”或“四阿顶”,清朝称“庑殿”或“五脊殿”、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屋顶样式,是各屋顶样式中等级最高的,高于歇山式,只有皇家和孔子殿堂才可以使用。 庑殿顶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一说戗脊)共五脊组成,因此又称五脊殿。由于屋顶有四面斜坡,故又称四阿顶。 庑殿顶又分为单檐和重檐两种,所谓重檐,就是在上述屋顶之下,四角各加一条短檐,形成第二檐。故宫的太和殿就是重檐庑殿顶,而故宫的英华殿则为单檐庑殿顶。 历史 庑殿顶出现的很早,甚至早于歇山顶。在殷商的甲骨文、周朝的青铜器、汉朝画像石与明器、北朝石窟中都可发现庑殿顶。汉朝的阙楼和唐朝的佛光寺大殿是现存最早的庑殿顶建筑。 后来庑殿顶成为中国古代建筑中最高等级的屋顶形式。清朝时期,庑殿顶只能用于皇家和孔子的宫殿,其中又以重檐庑殿顶最为尊贵。 中国大陆以外的地方,例如台湾可在国家戏剧院与大直忠烈祠见到庑殿顶,但都不是古迹而是仿古建筑。歇山顶:屋面是悬山顶与庑殿顶的组合,上三分之二为悬山顶,下三分之一是庑殿顶,因而形成四坡九脊的造型,九脊分别是一条正脊,上部四条垂脊,四角与垂脊间有四条戗(qiang)脊。(即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墙面。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依脊组成,所以又称九脊顶。) 悬山顶,即悬山式屋顶,宋朝时称“不厦两头造”,清朝称“悬山”、“挑山”,又名“出山”,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屋顶样式。在等级上低于庑殿顶和歇山顶,仅高于硬山顶,只用于民间建筑,是中国一般建筑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悬山顶是两坡出水的五脊二坡式,一般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构成,但也有无正脊的卷棚悬山式。和硬山顶不同,悬山顶建筑两侧的山墙凹进屋顶,屋顶的檩伸出墙外,加博风板保护。由于此类建筑的屋顶悬伸外挑于山墙之外,故名悬山顶或挑山顶。悬山顶是两面坡屋顶的早期样式,但在唐朝以前并未用于重要建筑。和硬山顶相比,悬山顶有利于防雨,而硬山顶有利于防风火,因此南方民居多用悬山,北方则多硬山。硬山顶:屋面以中间横向正脊为界分前后两面坡,左右两面山墙或与屋面平齐,或高出屋面。高出的山墙称风火山墙,其主要作用是防止火灾发生时,火势顺房蔓延。然而从外形看也颇具风格。(屋面双坡,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 硬山顶,即硬山式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屋顶样式。等级最低,低于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根据清朝规定,六品以下官吏及平民住宅的正堂只能用悬山顶或硬山顶。而宫墙中两庑殿房也多有硬山顶。 硬山顶是两坡出水的五脊二坡式,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组成。和悬山顶不同,硬山顶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两侧山墙把檩头全部包封住,由于其屋檐不出山墙,故名硬山。 硬山顶出现较晚,在宋朝的《营造法式》中未见记载。可能随着明、清时期广泛使用砖石构建房屋,硬山顶才得以大量采用。和悬山顶相比,硬山顶有利于防风火,而悬山顶有利于防雨,因此北方民居多硬山,南方则多用悬山。 卷棚顶 :整体外貌与硬山、悬山一样,唯一的区别是没有明显的正脊,屋面前坡于脊部呈弧形滚向后坡。如果说上述四种屋面棱角分明,显出一种阳刚之气,那么卷棚顶就颇具一种曲线所独有的阴柔之美。 卷棚顶,即卷棚式屋顶,又称元宝顶,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屋顶样式。 卷棚顶是两坡出水,其特征在于前后两坡相接处没有明显外露的正脊,而是成弧线曲面。根据左右山墙的悬山式和硬山式不同,卷棚顶可分为悬山卷棚、硬山卷棚,另外,卷棚顶也可以是歇山式,因此可以看作是歇山、悬山、硬山的变形。 卷棚顶线条流畅、风格平缓,因此多用于园林建筑,在宫殿中也多用于太监、佣人等所居的边房。承德避暑山庄宫殿区建筑都采用了卷棚顶,以表现此为离宫,和正式宫廷相区分。 、攒尖顶:是圆形和正多边形建筑的屋顶造型。除圆形攒尖顶无脊外,屋脊自屋面和各角中心屋顶汇聚,脊间坡面略呈弧形。江南各式屋顶的屋檐与屋角的起翘都大于北方,然以攒尖顶最为悬殊,有飞檐之称。这种形状既易雨水的排泄,又有轻盈欲飞的美感。 攒尖顶多用于面积不太大的建筑,如塔、亭、阁等。特点是屋顶较陡,无正脊,只有数条垂脊交于顶部,在上面覆盖一个宝顶。攒尖顶建筑的平面有方、圆、三角、五角、六角、八角、十二角等。一般以单檐为多,两重檐已少见,三重檐的极少见。攒尖顶最早见于北魏石窟的雕刻,实物较早的有北魏嵩岳寺塔、隋代的神通寺四门塔等。明、清两代这方面的实物就很多了。 我国古代遗留下来的建筑精品,除去上述单一造型的屋顶外。还有由这些单体屋顶组合而成的复杂形体:北京故宫、颐和园和被烧毁的圆明园都是以屋顶形式的主次分明、变化多样,来加强感染力的,尤其令人惊叹不已的是故宫角楼屋顶的组合造型。 古典建筑的外观特征极为明显,都由屋顶、屋身、台基三部分组成,史称“三段式“。此“三段式“迥异于欧洲古典建筑的“三段式“,有着独特的风格。三段式之中以大屋顶最为典型。中国古代建筑,在形态上的显著特征是大屋顶。房顶不但体形高大且是曲面形,屋顶四面的屋檐是两头高于中间,整个屋檐形成一条曲线。从汉代初得雏形至明清规格化,屋顶形式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历程,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我们眼前的这座建筑,与史称的“三段式“,在结构上是不完全一样的。瓦顶覆盖在与立柱联结的正梁上面,顺而向下倾斜,形成美丽的曲线。边用头瓦,其色彩则与众不同。屋顶平缓坦然的坡度突出了建筑物雍容端庄的形态,蒙生庄严雄伟的气势。它的最高层为大屋顶中间部分的屋冠,实际是研究所宽敞的会议厅,然而却犹如屋上又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小古楼坐落在那里。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优美,尤其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卷棚等形式。但是无论庑殿顶也好,歇山顶也好,都是大屋顶,显得稳重协调。屋顶中直线和曲线巧妙地组合,形成向上微翘的飞檐,不但扩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而且还增添了建筑物飞动轻快的美感。

明朝的房子是什么样子有全图吗

明朝的房子是典型的唐宋风格建筑。但是建筑设计规划突出了规模宏大、气象雄伟的特点。

明初的建筑风格,与宋代相近,古朴雄浑;明代中期的建筑风格严谨;而晚明的建筑风格趋向繁琐。

事实上生活中明朝的建筑非常多见,在现在的南京(明朝旧都),北京(明朝首都)的绝大多数可以看到的古代建筑都是明朝建成的,清朝的很少,都是套用前代。

       关于明朝建筑保留的最好的应该数山西平遥了。

其他请看图片(已考证确切的遗留明朝建筑群,民居为主)。

古代那个建筑里好像阳台一样的叫什么

叫做廊,指曲折环绕的走廊;有顶棚的散步处,在建筑物门厅或大堂内,设置在二层或者二层以上的回形走廊。

又称“走马廊”。围绕中庭和庭院的走廊。做成一圈环路,通常围绕着一栋建筑物和庭院而建的园廊。

它的作用在于创设一处相对独立的空间,游人沿着回廊漫步,若在平地上可以从不同位置,不同方向,不同角度观赏这个空间内部的建筑物和庭院山石花木之景。若在山地,还可以观赏外围之景,如颐和园万寿山佛香阁四周的一圈回廊,居高临下成为向外观赏开阔的湖山景观的绝佳场所。

廊拼音:láng,注音:ㄌㄤˊ,简体部首:广部,部外笔画:8画,总笔画:11画

笔顺:丶一ノ丶フ一一フ丶フ丨

释义:

1、房屋前檐伸出的部分,可避风雨,遮太阳:廊子。前廊后厦。

2、庑下,殿下外屋:廊庑(堂前廊屋)。

3、有顶的过道:长廊。走廊。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长廊 

一般为有顶的通道,尤指通到分隔间或房间的通道。

2、走廊 

屋檐下高出平地的走道,或房屋之间有顶的走道。

3、画廊 

收藏并展览绘画、雕塑作品的场所。

4、发廊 

美容理发店(多指小型的)。

5、廊檐 

廊顶突出在柱子外边的部分。

中国著名建筑有哪些

颐和园。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全园占地3.009平方公里,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颐和园与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199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不同历史时期各种房屋的资料

1、早期房屋

原始人类为避寒暑风雨,防虫蛇猛兽,住在山洞里或树上,这就是所谓的“穴居”和“巢居”(树上筑巢)。经过不断进化,古人开始营建房屋。据目前考古发掘证明,我国最早的房屋建筑产生于距今约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当时的房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陕西西安半坡遗址为代表的北方建筑模式——半地穴式房屋和地面房屋;半地穴式房屋多圆形,地穴有深有浅,以坑壁作墙基或墙壁;坑上搭架屋顶,顶上抹草泥土;有的四壁和屋室中间还立有木柱支撑屋顶。

一种是以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为代表的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的建筑模式——干栏式建筑;一般是用竖立的木桩或竹桩构成高出地面的底架,底架上有大小梁木承托的悬空的地板,其上用竹木、茅草等建造住房。干栏式建筑上面住人,下面饲养牲畜。

2、现代房屋

在当今世界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形势下,太阳能是一种可利用的非常宝贵的可再生能源。而且相对于人类发展历史而言,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清洁的永久能源。

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是太阳能应用领域扩展的需要。把太阳能同建筑结合起来,把几千年来房屋只是人类居住、遮风挡雨、避寒暑的简单场所发展成具有独立能源、自我循环式的新型建筑,这也是人类进步和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

扩展资料

中外差异

中国建筑中具有审美价值的特征形式和风格。自先秦至19世纪中叶以前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独立的体系,2000多年间风格变化不大,通称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社会性质的改变,外国建筑,特别是西方建筑的大量输入,中国建筑与世界建筑有了较多的接触和交流,建筑风格发生了急剧变化,通称为中国近现代建筑艺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古代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的传说与故事

中国古代建筑雷峰塔的传说:

雷峰塔《白蛇传》的传说:在宋朝时的镇江市,白素贞是千年修炼的蛇妖,为了报答书生许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为人形欲报恩,后遇到青蛇精小青,两人结伴。白素贞施展法力,巧施妙计与许仙相识,并嫁与他。婚后金山寺和尚法海对许仙讲白素贞乃蛇妖,许仙将信将疑。

后来许仙按法海的办法在端午节让白素贞喝下带有雄黄的酒,白素贞显出原形,却将许仙吓死。白素贞上天庭盗取仙草灵芝将许仙救活。法海将许仙骗至金山寺并软禁,白素贞同小青一起与法海斗法,水漫金山寺,却因此伤害了其他生灵。白素贞因为触犯天条,在生下孩子后被法海收入钵内,镇压于雷峰塔下。后白素贞的儿子长大得中状元,到塔前祭母,将母亲救出,全家团聚。 

扩展资料

雷峰塔历朝发展

雷峰塔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在西湖南岸夕照山上建造。

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雷峰塔遭到战乱的严重损坏,南宋庆元年间(1195-1200)重修,建筑和陈设重现金碧辉煌,特别是黄昏时与落日相映生辉的景致,被命名为“雷峰夕照”(李嵩《西湖图》),列入西湖十景。

南宋以后,“雷峰夕照”一直是西湖游赏最受青睐的名胜之一。

明嘉靖年间(1522-1566),入侵东南沿海的倭寇围困杭州城,纵火焚烧雷峰塔,灾后古塔仅剩砖砌塔身,通体赤红,一派苍凉、凝重风貌。

清朝前期,雷峰塔以裸露砖砌塔身呈现的残缺美以及与《白蛇传》神话传说的密切关系,成为西湖十景中为人津津乐道的名胜,连康熙、乾隆二帝也多次前来游览和品题,“雷峰夕照”名播遐迩。 

1924年9月25日,年久失修的雷峰塔砖塔身终于轰然坍塌,部分塔砖中秘藏的《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经卷面世,“雷峰夕照”胜景却从此名存实亡。雷峰塔倒坍,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议论,各界人士一直企盼重建这座著名古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雷峰塔

四大古建筑是哪四个

我国四大古建筑分别为:承德避暑山庄、山东曲阜三孔、北京故宫、山东泰安岱庙。

我国拥有不少精美绝伦、规模宏大的古建筑,这些建筑物是古人智慧和建筑技术的结晶,那么被称为四大古建筑的分别是哪些建筑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详细内容

01

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山庄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避暑山庄分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山庄始建于1703年,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02

山东曲阜三孔: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南门内,是祭祀孔子的庙宇。初建于公元前478年,以孔子的故居为庙,以皇宫的规格而建,是我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曲阜孔庙是祭祀孔子的本庙。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03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北京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04

岱庙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南麓,俗称“东岳庙”。始建于汉代,是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拜泰山神的地方。坛庙建筑是汉族祭祀天地日月山川、祖先社稷的建筑,体现了汉族作为农业民族文化的特点。坛庙建筑的布局与构建同宫殿建筑一致,建筑体制略有简化。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05

避暑山庄占地564万平方米,环绕山庄蜿蜒起伏的宫墙长达万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借助自然和野趣的风景,形成了东南湖区、西北山区和东北草原的布局,共同构成了中国版图的缩影。宫殿区建于南端,是皇帝行使极力、居住、读书和娱乐的场所,至今珍藏着两万余件皇帝的陈设品和生活用品。避暑山庄这座清帝的夏宫,以多种传统手法,营造了120多组建筑,融汇了江南水乡和北方草原的特色,成为中国皇家园林艺术荟萃的典范。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中国著名的古建筑有哪些(最好附上图片)

长城:

长城(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

故宫: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藏文:པོ་ཏ་ལ,藏语拼音:bo da la,威利:po ta la),坐落于于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玛布日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也是西藏最庞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建筑群。布达拉宫最初为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其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殿宇嵯峨,气势雄伟,是藏式古建筑的杰出代表(据说源于桑珠孜宗堡),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

黄鹤楼:

黄鹤楼(Yellow Crane Tower)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峰岭之上,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唐代著名诗人崔颢在此题下《登黄鹤楼》一诗,使它闻名遐迩。

赵州桥:

赵州桥建于公元605年距今1400多年,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建于隋代(公元581-618年)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站在桥上都能感觉桥身很大的晃动坐落在河北省赵县洨河上,据当地的老人说,仅就它能够存在1300多年就说明了一切,距今已有约1400年的历史,特别是1966年邢台发生的7,这里也有四点几级地震。据记载,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经历了10次水灾,先不管桥的内部结构。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赵州桥自建成至今共修缮9次,邢台距这里有40多公里,赵州桥都没有被破坏。1963年的水灾大水淹到桥拱的龙嘴处,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

古代房屋梁是什么请展示图片否则不采纳啊

房屋大梁即横梁,是架于木头圆柱上的一根最主要的木头,以形成屋脊。 其断面大都为矩形和圆形,用松木、楠木或衫木制成。是我国传统木结构建筑骨架的主件之一。附屋顶横梁图片: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相关组成部分:(一)台基一称基座。系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用以承托建筑物,并使其防潮、防腐,同时可弥补中国古建筑单体建筑不甚高大雄伟的欠缺。(二)木头圆柱,常用松木或桶木制成的圆柱形木头。置于石头(有时是铜器) 为底的台上。多根木头圆柱,用于支撑屋面檩条,形成梁架。(三)开间。四根木头圆柱围成的空间称为“间”。建筑的迎面间数称为“开 间”,或称“面阔”。建筑的纵深间数称“进深”。中国古代以奇数为 吉祥数字,所以平面组合中绝大多数的开间为单数;而且开间越 多,等级越高。北京故宫太和殿,北京太庙大殿开间为十一间。(四)大梁,即横梁,架于木头圆柱上的一根最主要的木头,以形成屋脊。常用松 木、榆木或杉木制成。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中骨架的主件之一。(五)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构件。方形木块叫斗,弓形短木叫拱, 斜置长木叫昂,总称斗拱。一般置于柱头和额访(又称阑头,俗称看 访,位于两檐柱之间,用于承托斗拱)、屋面之间,用来支撑荷载梁架、挑出屋檐,兼具装饰作用。由斗形木块、弓形短木、斜置长木组 成,纵横交错层叠,逐层向外挑出,形成立大下小的托座。(六)彩画。原是为木结构防潮、防腐、防蛀,后来才突出其装饰性,宋代以 后彩画已成为宫殿不可缺少的装饰艺术。(七)屋顶(古称屋盖)(八)山墙,即房子两侧上部成山尖形的墙面。常见的山墙还有风火山墙, 其特点是两侧山墙高出屋面,随屋顶的斜坡面而呈阶梯形。(九)藻井,中国传统建筑中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名为“藻井”,含有五行 以水克火,预防火灾之义。一般都在寺庙佛座上或宫殿的宝座上 方。是平顶的凹进部分,有方格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圆形,上有雕 刻或彩绘,常见的有“双龙戏珠”。

声明:关于《古代建筑图片》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3825271@qq.com
本文网址:http://www.25820.com/decorate/32_1902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