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规范最新版2016

更新时间:02-10 装修 由 心蛊 分享

GB50011-2010(2016版)是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夲规范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7、8和9度地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以及隔震、消能减震设计。建筑的抗震性能化设计,可采用夲规范规定的基本方法。 抗震设防烈度大于9度地区的建筑及行业有特殊要求的工业建筑,其抗震设计应按有关专门规定执行。GB/T37267-2018是建筑抗震支吊架通用技术条件。本标准规定了建筑抗震支吊架的一般要求、要求、试验方法、检测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9度地区的建筑给排水、供暖通风与空调、电气、燃气、消防等系统抗震支吊架的设计、制造和检验。

为什么有些规范2010颁布却写2016版

因为标准是进行了局部修订,而不是重新制定。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为例,局部修订发布的时间是2016年,所以习惯就是写2016版,区别于2010版。

求GB50011-2010(2016年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pdf 版本,整套

《GB50011-2010(2016年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选择普通下载即可!)

1、文件有时效性,请及时下载,有问题留言;

2、手机浏览器网页端 登 陆 或 PC电脑端 登 陆,即可查看、下载;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局部修订何时发布

GB 50011-2010(2016年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已出版。其中2016年修改条款,2016年7月7日发布,2016年8月1日起实施。详情请百度“住建部公告第1199号”。

框架柱一级抗震与二级抗震有什么区别

1、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的区别:一级抗震框架柱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为1.7;二级抗震框架柱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为1.5。

2、柱剪力增大系数的区别:一级抗震框架柱的剪力增大系数为1.5;二级抗震框架柱的剪力增大系数为1.3。

3、柱轴压比的区别:一级抗震框架柱的最大轴压比为0.65;二级抗震框架柱的最大轴压比为0.75。

4、柱截面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的区别:一级抗震框架柱的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为:中柱0.9、边柱1.0、角柱1.1;二级抗震框架柱的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为:中柱0.7、边柱0.8、角柱0.9。

5、柱箍筋加密区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的区别:

(1)、一级抗震框架柱的箍筋加密区最大间距为6d和100mm中的较小值,箍筋最小直径为10mm。

(2)、二级抗震框架柱的箍筋加密区最大间距为8d和100mm中的较小值,箍筋最小直径为8mm。(d为柱纵筋的最小直径)。

6、柱箍筋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的区别:一级抗震框架柱的箍筋加密区体积配箍率不小于0.8%;二级抗震框架柱的箍筋加密区体积配箍率不小于0.6%。

7、节点核心区的配箍特征值和体积配箍率的区别:一级抗震框架柱的节点核心区配箍特征值不小于0.12,体积配箍率不小于0.6%;二级抗震框架柱的节点核心区配箍特征值不小于0.10,体积配箍率不小于0.5%。

扩展资料

1、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设防类别、结构类型、烈度和房屋高度四个因素确定,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

2、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一级至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在中国建筑业中,已经开始严格执行这个等级标准。

3、震级是表示地震强度所划分的等级,中国把地震划分为六级:小地震3级,有感地震3-4.5级,中强地震4.5-6级,强烈地震6-7级,大地震7-8级,大于8级的为巨大地震。

4、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破坏的强烈程度,是衡量某次地震对一定地点影响程度的一种度量。

5、同一地震发生后,不同地区受地震影响的破坏程度不同,烈度也不同,受地震影响破坏越大的地区,烈度越高。判断烈度的大小,是根据人的感觉、家具及物品振动的情况、房屋及建筑物受破坏的程度以及地面出现的破坏现象等。

6、地震烈度(例如麦加利地震烈度)是表示地震破坏程度的标度,与地震区域的各种条件有关,并非地震之绝对强度。

《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最新版是2016版吗

不是。不存在2016版。现行版本还是GB 50032-2003 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有多少版

最新版是:GB 50011-2010(2016年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网上有,需要帮忙可以留下邮箱号,给你发送扫描版(pdf版本)

新版抗规和区划图抗震设防烈度不一致怎么处理

新版抗规GB50011-2010(2016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自2016年8月1日起实施。此次局部修订,共涉及一个附录和10条条文的修改......必须执行。(见修改说明)附录A 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中共有6处改动(共4个县区变更)。

抗震规范7.3.8条 7.5指的是配筋 砖带还是墙体

抗震规范7.3.8条M 7.5指的是配筋砖带。

他的第1款分号前是规定:抗震顶层楼梯间墙体的配筋设置;分号后是抗震7~9度时其他各层楼梯间墙体应在休息平台或楼层半高处配筋设置 60mm厚、纵向钢筋不应少于 2Φ10 的钢筋混凝土带或配筋砖带,配筋砖带不少于 3皮,每皮的配筋不少于2Φ6,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7.5 且不低于同层墙体的砂浆强度等级。那就很清楚,不用钢筋混凝土带,用配筋砖带,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7.5 且不低于同层墙体的砂浆强度等级。

下面是《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 的7.3.8条,该条文的4款中7.5只有是M7.5。

7.3.8 楼梯间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顶层楼梯间墙体应沿墙高每隔 500mm 设2Φ6通长钢筋和Φ4分布短钢筋平面内点焊组成的拉结网片或Φ4点焊网片; 7~9度时其他各层楼梯间墙体应在休息平台或楼层半高处设置 60mm厚、纵向钢筋不应少于 2Φ10 的钢筋混凝土带或配筋砖带,配筋砖带不少于 3皮,每皮的配筋不少于2Φ6,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M7.5 且不低于同层墙体的砂浆强度等级。

2  楼梯间及门厅内墙阳角处的大梁支承长度不应小于500mm ,并应与圈梁连接。

3 装配式楼梯段应与平台板的梁可靠连接,8、9 度时不应采用装配式楼梯段;不应采用墙中悬挑式踏步或踏步竖肋插入墙体的楼梯,不应采用无筋砖砌栏板。

4 突出屋顶的楼、电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与顶部圈梁连接,所有墙体应沿墙高每隔 500mm 设2Φ6通长钢筋和Φ4分布短筋平面内点焊组成的拉结罔片或Φ4点焊网片。

标签: # 最新版
声明:关于《抗震规范最新版2016》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3825271@qq.com
本文网址:http://www.25820.com/decorate/32_1905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