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设防烈度7度

更新时间:02-02 装修 由 离沫 分享

抗震等级和抗震设防烈度概念不同。两者不能划等号。

抗震设防烈度是建筑物设计时要满足不低于当地地震基本烈度的设计要求。如:当地的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那么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烈度至少为6。当然,有些建筑要求可能是7度或8度。

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设防类别、结构类型、烈度和房屋高度四个因素确定,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一级至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

扩展资料:

抗震等级的一般规定:

各抗震设防类别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抗震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甲类、乙类建筑:当该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该地区的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当建筑场地为Ⅰ类时,应允许仍按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1)框架柱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宜采用型钢混凝土柱或钢管混凝土柱;

②柱端弯矩增大系数Η_C、柱端剪力增大系数Η_VC,应增大20%;

(2)框架梁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梁端剪力增大系数≈应增大20%;

②梁端加密区箍筋构造最小配箍率应增大10%。

(3)框支柱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宜采用型钢混凝士柱或钢管混凝土柱;

②底层柱下端及与转换层相连的柱上端的弯矩增大系数取1.8,其余层柱端弯矩增大系数Η_R应增大20%;柱端剪力增大系数Η_VR应增大20%;地震作用产生的柱剪力增大系数取1.8,但计算柱轴压比时可不计该项增大。

抗震七度相当于几级

抗震七度,具体的意思是指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抗震设防烈度7度,对应的抗震等级为四级。

国家规定的地震等级一共分为1级至4级,分为非常严重、严重、相对严重和一般四个等级。在中国建筑行业,这一标准已得到严格执行。

设计部门的具体设计是根据这方面的有关规定对建筑物进行分类和加固,并在实践中根据建筑物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

抗震设防简单地说就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达到抗震效果,建筑物采用抗震设计和设施。抗震设防是指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或者批准的建设项目必须达到的标准和技术指标。它是在综合考虑地震环境、建设项目的重要性、容许风险水平、要实现的安全目标和国家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的。主要表现为地震烈度或地震动次数,以及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应达到的抗震设防标准和技术指标。

在总结国内外震害经验的基础上,对概念设计中涉及的抗震具体措施提出了新的要求。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丙类,抗震设防烈度7度,表示几级抗震啊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2008年版)6.1. 2 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丙类建筑抗震等级应按表6.1.2确定。查表可知:丙类房屋,抗震烈度7度,框架结构,高度大于30米,属于2级,小于等于30米的,属于3级。想详细了解的话,找一下上面的规范看一下,就明白了,由于你没有说是什么结构,我只按框架结构给你查了一下。

抗震防裂度7度,可抗几级地震

首先要区分“震级”和“烈度”两个概念。震级是指一次地震的震源所释放的所有的能量的总和,用震级来表示大小。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也越高。一次地震只有唯一一个震级。地震烈度指的是地面及地面上建筑所受到的破坏程度来说的,在地震发生时,离地震中心越远,则其地震烈度越低,一次地震,不同的地区就有不同的烈度。举例:如果发生一次6级地震,震源距地面20公里,那么震中的地震烈度有7度。我国根据各地地震情况不同,对不同地区规定了不同的地震设防烈度,这个可以在规范中查到。因此同样是抗震防裂度7度,如果这个地方是地震的震中,那么可能抵抗六级的地震,但如果这个地方不是震中,且离震中很远,则可能抵抗7级的地震。

房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抗震等级是多少级

房屋设防烈度为7度,是抵抗巨大破坏的指标(一般的土木结构房屋几乎全部倒塌),和地震等级无关。小等级地震也可能造成大烈度,距离大地震远的地方,不会有大烈度。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地震烈度:是国家主管部门根据地理、地质和历史资料,经科学勘查和验证,对我国主要城市和地区进行的抗震设防与地震分组的经验数值,是地域概念。抗震设防类别分为甲、乙、丁类建筑,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房屋抗震设防烈度一般为8度。地震等级和烈度概念不同。地震等级是表达地震总能量的大小。而地震烈度是表述破坏力的大小。同一个地震,当地地质构造不同,距离地震源的远近不同,会有不同的地震烈度。以汶川地震为例,在北川,映秀,地震烈度在10度(注意,是烈度,不是等级),而在成都,只有3、4度。不要把地震烈度和地震等级搞混了。5级地震震中也可能造成七度烈度破坏,距离8级地震较远的周边区域烈度就非常小。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0.1g),其中0.1g是什么概念啊

0.1g代表地震加速度值,地震加速度值是指地震时地面运动的加速度,可以作为确定烈度的依据,在以烈度为基础作出抗震设防标准时,往往对相应的烈度给出相应的峰值加速度。

中国的新地震烈度表(1980)规定,烈度为Ⅶ、Ⅷ、Ⅸ、Ⅹ时相对应的峰值加速度平均值分别为0.125g、0.25 g、0.5 g、1.0g。

抗震设防烈度与建筑所在地区有关,是设计结构计算时打算让结构抵抗的破坏力大小,衡量的指标是加速度。

扩展资料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评定烈度的高低,制订统一的评定标准。这个标准称为地震烈度表。在世界各国使用的有几种不同的烈度表。西方国家比较通行的是改进的麦加利烈度表,简称M.M.烈度表,从I度到度共分12个烈度等级。

日本将无感定为0度,有感则分为I至Ⅶ 度,共8个等级。前苏联和中国均按12个烈度等级划分烈度表。中国1980年重新编订了地震烈度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震加速度值

标签: # 烈度
声明:关于《抗震设防烈度7度》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3825271@qq.com
本文网址:http://www.25820.com/decorate/32_1917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