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半透膜稀溶液侧与浓溶液侧压力相同时,稀溶液中的水透过半透膜进入浓溶液侧使浓溶液浓度降低的现象称为渗透。此时,单位时间内从稀溶液侧透过半透膜进入浓溶液侧的水分子数多于从浓溶液侧透过半透膜进入稀溶液侧的水分子数,使得浓溶液浓度降低。
当单位时间内,从两个方向透过半透膜的水分子数相等时,渗透即达到平衡。若在浓溶液侧外加一定的压力,恰好能使稀溶液侧和浓溶液侧的渗透达到平衡,这个外加的压力即称为渗透压。渗透压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溶液系统,且与溶质浓度及温度有关,若在浓溶液侧的外加压力超过了渗透压,则会使单位时间内从浓溶液侧透过半透膜进入稀溶液侧的水分子数多于从稀溶液侧透过半透膜进入浓溶液侧的水分子数,此过程称为反渗透。
RO反渗透膜技术的分离过程是利用半透膜只允许水通过而截留溶解固形物的性质,以膜两侧的渗透压差为推动力,使水从浓溶液侧透过半透膜进入稀溶液侧从而实现浓溶液侧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的膜过程。因此,RO膜技术的分离过程应具备如下条件:
一、所用的半透膜应具有渗透性高和选择性高的特性,
二、半透膜两侧的净压差大于零。
反渗透又称逆渗透,是一种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出溶剂的膜分离操作。对膜一侧的料液施加压力,当压力超过它的渗透压时,溶剂会逆着自然渗透的方向作反向渗透。
从而在膜的低压侧得到透过的溶剂,即渗透液;高压侧得到浓缩的溶液,即浓缩液。若用反渗透处理海水,在膜的低压侧得到淡水,在高压侧得到卤水。
因为它和自然渗透的方向相反,故称反渗透。根据各种物料的不同渗透压,就可以使用大于渗透压的反渗透压力,即反渗透法,达到分离、提取、纯化和浓缩的目的。
特点:
反渗透膜能截留水中的各种无机离子、胶体物质和大分子溶质,从而取得净制的水。也可用于大分子有机物溶液的预浓缩。由于反渗透过程简单,能耗低,近20年来得到迅速发展。
现已大规模应用于海水和苦咸水淡化、锅炉用水软化和废水处理,并与离子交换结合制取高纯水,其应用范围正在扩大,已开始用于乳品、果汁的浓缩以及生化和生物制剂的分离和浓缩方面。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反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