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说到现代建筑总是要从概念入手。奥地利维也纳学院的建筑学教授瓦格纳(OttoWagner,1841~1918)的著作《新建筑(现代建筑)》(ModerneArchitektur)1895年出版,这是“新建筑”(现代建筑)一词首次用德语正式出现。“现代建筑”(modernarchitecture)的基本内涵是与古典建筑相比较具有极大差异的新建筑的通称。现代建筑的真正形成是在20世纪20年代,也就是“现代建筑”这个概念被人们接受的时候。
现代著名建筑有:
1、水立方:
国家游泳中心又称“水立方”“冰立方”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是北京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修建的主游泳馆,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筑物之一。
它的设计方案,是经全球设计竞赛产生的“水的立方”方案。其与国家体育场分列于北京城市中轴线北端的两侧,共同形成相对完整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形象。
2、北京奥林匹克公园: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地处北京城中轴线北端,北至清河南岸,南至北土城路,东至安立路和北辰东路,西至林翠路和北辰西路,总占地面积11.59平方千米。
集中体现了“科技、绿色、人文”三大理念,是融合了办公、商业、酒店、文化、体育、会议、居住多种功能的新型城市区域。
3、国家大剧院:
中国国家大剧院是新“北京十六景”之一的地标性建筑,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西,人民大会堂西侧,由主体建筑及南北两侧的水下长廊、地下停车场、人工湖、绿地组成。中国国家大剧院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国家大剧院外观呈半椭球形。
4、鸟巢:
鸟巢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南部,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占地20.4公顷,建筑面积25.8万平方米,可容纳观众9.1万人。
举行了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田径比赛及足球比赛决赛。奥运会后成为北京市民参与体育活动及享受体育娱乐的大型专业场所,并成为地标性的体育建筑和奥运遗产。
5、埃及吉萨大埃及博物馆:
埃及吉萨大埃及博物馆1000万平方米的博物馆被一个巨大的人工表皮所覆盖,并根据现有的场地形状、边界特性及交通流线等使用流程来塑造空间。
将建筑与沿着峭壁的基地沙漠景观融为一体。空间流线组织被设计成单向的、连续空间的运动,经过7个展面,有不同的流线穿越博物馆,并且在以时间为序的历史关键。
广义的现代建筑指折中主义之后出现的以新结构、新材料、新形式为核心的建筑1、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特性;主张坚决摆脱过时的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主张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创造建筑新风格。 2、现代建筑在美学上的特点: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统一;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建筑形象的逻辑性;灵活均衡的非对称构图;简洁的处理手法和纯净的体型;在建筑艺术中吸取视觉艺术的新成果。
1.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 2.埃及吉萨大埃及博物馆 3.阿联酋迪拜布吉大楼 4.耶路撒冷“宽容博物馆” 5.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 6.伦敦现代美术馆扩建工程 7.罗马国立当代艺术博物馆 8.中国中央电视台新址 9.伦敦主教门大厦 10.纽约世贸中心重建工程
十大建筑是指《泰晤士报》评出正在建设的世界上十个最大最重要的建筑工程。这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展现了人类无尽想象力。这些奇迹进一步推动了人类建筑乃至科技的发展。凌云入霄敢比天高,奇形异彩巧夺天工。
1.北京奥运会国家体育中心(鸟巢)
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引建设占地66公顷,主要设施有体育场、体育馆、英东游泳馆、曲棍球场和足球、田径、垒球、网球训练场、球类训练馆等主要建筑,建筑设计新颖、独特,形成了气势恢弘的场馆群,奥体中心一夜之间名扬四海,成为体育、运动、健康、时尚的代名词。
设计者: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设计事务所
2.埃及吉萨大埃及博物馆
埃及吉萨大埃及博物馆1000万m2的博物馆被一个巨大的人工表皮所覆盖,并根据现有的场地形状、边界特性及交通流线等使用流程来塑造空间。将建筑与沿着峭壁的基地沙漠景观融为一体。空间流线组织被设计成单向的、连续空间的运动,经过7个展面,有不同的流线穿越博物馆,并且在以时间为序的历史关键。
设计者:爱尔兰Heneghan.Peng建筑事务所
3.阿联酋哈利法塔
哈利法塔,原名迪拜塔,又称迪拜大厦或比斯迪拜塔,是世界第一高楼与人工构造物。哈利法塔高828米,楼层总数162层,造价15亿美元,大厦本身的修建耗资至少10亿美元,还不包括其内部大型购物中心、湖泊和稍矮的塔楼群的修筑费用。
设计者:美国SOM设计所(Skidmore,Owings &Merrill)
4.耶路撒冷“宽容博物馆”
宽容博物馆坐落在耶路撒冷的中心,也就是复原的市中心,博物馆悬于一个的下沉的公园智商,位于独立公园的分界线,此地也是三条不同性质的功能大街的交汇点,包括繁华的希勒尔商业大街;横穿公园的以色列大街和MosheSalomon大街。而博物馆的设计的特点,反应了从19世纪到现在,耶鲁撒冷各个不同时期建筑风格。
设计者:盖里建筑事务所
5.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
建筑面积90多万平方米,新增机位99个;新建一条长3800米、宽60米的跑道,世界上最大的客机空客A380也能够顺利起降。此外,新建北货运区,相应配套建设场内交通系统,以及供水、供电、供气、供油、通导、航空公司基地等设施。
设计者:福斯特建筑事务所
6.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扩建工程
泰特现代美术馆它位于泰晤士河南岸,与圣保罗大教堂隔岸相望,连接它们的是横跨泰晤士河的千禧大桥。外表由褐色砖墙覆盖、内部是钢筋结构的美术馆原本是一座气势宏大的发电厂,高耸入云的大烟囱是它的标志。今天的泰特现代美术馆由瑞士两名年轻的建筑家Jacques Herzog和 Pierre de Meuron改建而成,他们将巨大的涡轮车间改造成既可举行小型聚会、摆放艺术品,又具有主要通道和集散地功能的大厅,观众从这里乘扶梯上楼。
设计者:赫尔佐格&德·穆龙建筑事务所
7.罗马国立当代艺术博物馆“maxxi”
它是一座用钢铁和玻璃搭建的现代建筑,将收藏意大利日益成长的当代艺术作品。从项目模型可以看到,它很像是一座曲折繁杂的铁路调车厂,这里曾经是意大利军队的兵营。4层高、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的博物馆将和周边的Flaminia社区保持和谐,临街的立面采用了较为传统的手法。
设计者:扎哈·哈迪德
8.中国中央电视台新址
位于北京商务中心区,内含央视总部大楼、电视文化中心、服务楼、庆典广场。。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建筑外形前卫,被美国《时代》评选为2007年世界十大建筑奇迹,并列的有北京当代万国城和国家体育场。
设计者: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
9.伦敦主教门大厦
这是一座遭到英国媒体广泛批评的建筑,虽然可能在伦敦有一定的冲击力,但在世界摩天大楼中它实在算不了什么。这座大楼很符合伦敦这座金融城市的身份。只有228米高,外形弯曲象钻头,极丑。
设计者:KPF建筑设计所
10.重建的纽约世贸中心
耗资38亿美元的新世贸中心一号楼历时八年的建筑时间,38亿美元这一数字比最新的公众预测高出7亿美元,其造价也远比传统办公楼要昂贵得多,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这座建筑的设计目标:打造“世界上最安全的建筑”。重建后的世贸中心一号楼共104层,高1776英尺(541米),这一高度数字代表着《美国独立宣言》签署的年份。
设计者:多家参与设计
我们说到现代建筑总是要从概念入手。奥地利维也纳学院的建筑学教授瓦格纳(OttoWagner,1841~1918)的著作《新建筑(现代建筑)》(ModerneArchitektur)1895年出版,这是“新建筑”(现代建筑)一词首次用德语正式出现。“现代建筑”(modernarchitecture)的基本内涵是与古典建筑相比较具有极大差异的新建筑的通称。现代建筑的真正形成是在20世纪20年代,也就是“现代建筑”这个概念被人们接受的时候。
维也纳意大利花饰住宅作为现代建筑倡导者的瓦格纳,是德国建筑师散帕尔的学生,受过古典建筑的教育,他曾担任过维也纳学院建筑专业的负责人。他在建筑上提出新结构、新材料必然导致新形式的出现。1898年他设计了维也纳意大利花饰住宅(MajolicaHouse)。
1906年,他在维也纳邮政储蓄银行营业厅的设计中,对拱形铜架玻璃天花进行了新的处理,1910年,在维也纳大学图书馆外墙处理上,采用新的手法,1910年,规划了维也纳市的一个区中心。他的理论和设计对于学生具有很大的影响,形成了“维也纳学派”。另一位维也纳的建筑师阿道夫·路斯(AdolfLoos,1870~1933)主张建筑以实用为主,认为建筑“不是依靠装饰而是以形体自身之美为美”,甚至认为“装饰是罪恶”。他的代表作品是1910年在维也纳建造的斯坦纳住宅。1897年,维也纳学派中的一部分人员从这个学派分离出去,成立了分离派(secession),代表人物是奥别列去(J.Olbrich)和霍夫曼(JosefHoffmann,1870~1956)。奥别列去设计了维也纳分离派展览馆,采用了简洁的造型和集中装饰。
现代建筑的诞生还可以追溯到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ArtsandCraftsMovement),这个运动早在19世纪50年代就出现了。以拉斯金(JohnRuskin)和莫里斯(williamMorris)为代表。他们在建筑上主张建造“田园式”住宅来摆脱古典建筑形式的羁绊,并且重视装饰。拉斯金说“装饰是建筑的源泉”。早在1859年~1860年由建筑师魏布(PhilipsWebb)在肯特建造的“红屋”(RedHouse)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作品。布鲁诺·赛维指出,由莫里斯建造的“红屋”代表了现代建筑的诞生。工艺美术运动掀起了一股旨在摆脱古典主义对建筑统治的浪潮,这股浪潮很快就席卷了全世界。
英国肯特“红屋”对于现代建筑真正产生作用的是19世纪80年代开始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新艺术运动(ArtNouveau)。新艺术运动的创始人之一凡·德·费尔德(HenryvandeVelde,1863~1957),这位画家出身的人,在80年代转向建筑田园式住宅。新艺术派的建筑,如霍尔塔在1893年设计的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凡·德·费尔德在1906年设计的德国魏玛艺术学校等。费尔德担任了这个学校的校长,1919年由格罗皮乌斯继任。新艺术运动发展到德国,以慕尼黑为中心形成了青年风格派(Jugendstil)。他们的代表作品有1897~1898年在慕尼黑建造的埃维拉照相馆和1901年建造的慕尼黑剧院。当时属于这一派的著名建筑师有贝伦斯(PeterBehrens)、恩代尔(AugustEedell)等。贝伦斯也是从美术转向建筑的,把工业厂房的设计升华到艺术领域。“新艺术”运动在西班牙的代表人物是安东尼·戈地(AntonioGaudi,1852~1926)、在苏格兰的代表则是查尔斯·麦金托什(CharlesBennieMackintosh.1868~1928)。新艺术运动是历史的过渡时期的产物,它预示了现代主义时代的来临。
“现代”这个概念非常难以界定,批评界对“现代”这个词语的某些变化或搭配感到满足,因为它可以用来辨别它那个时代的艺术,纵使不能辨别所有那些艺术,也能辨别那些艺术的一部分。因此就有了“现代运动”;“现代传统”;“现时代”;“现代世纪”:“现代特征”;“现代主义”;或干脆就是“现代”(TheModern)——这个词语显然是一日耳曼旧词的新用法,虽然它可能是由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这些名称类推而来的。“现代建筑”是一个具有强烈时间阶段特指含义的概念,指现代的所有建筑活动,特别是指脱离了古典主义和文艺复兴建筑影响以来的整个建筑的发展阶段,时间是指大约19世纪中叶到目前的整个阶段。但是现代建筑不仅是一种理念的变化,也是一种手段的变化。现代建筑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它的现代性,从材料到建筑的风格和样式,都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和时代的变化相一致的,也是和人的民主化、个性化发展相一致的,这就使得建筑不是像传统的古典建筑那样寻求一致的膜拜性礼仪,而是表现或者说展示个人的风格。现代建筑包括现代主义和现代主义之后的新倾向,都使得建筑成为一种展示。
现代建筑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现代建筑包括20世纪出现的各色各样风格的建筑流派的作品;狭义的现代建筑常常专指在20世纪20年代形成的现代主义建筑。在一些英文文献中,常用小写字母开头的modern architecture表示广义的现代建筑,以大写字母开头的Modern Architecture或Modernism表示狭义的现代建筑。在本卷中用“现代建筑”表示广义的,而用“现代主义建筑”或“现代派建筑”表示狭义的。在20世纪初期,现代建筑曾经被称为新建筑(newarchitecture)。
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1、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
2、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
3、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特性;
4、主张坚决摆脱过时的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
5、主张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创造建筑新风格。
格罗皮乌斯和勒·柯布西耶等人在20年代提出以下的观点:
1、强调建筑随时代发展变化,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时代的条件相适应;
2、强调建筑师要注意研究和解决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3、积极采用新材料和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革新;
4、主张摆脱历史上过时的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形式的建筑。
扩展资料:
现代建筑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初期,在许多国家中复古主义建筑仍然相当流行。很多纪念性建筑和官方建筑以及一些大银行、大保险公司仍然应用古典柱式。1924年建成的伦敦人寿保险公司以至到40年代完工的华盛顿国家美术馆和美国最高法院大厦都是这样的例子。
但总的说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思想状况对于建筑学领域的改革创新是有利的。
第一,战后初期欧洲各国的经济困难状况,促进了讲求实效的倾向,抑制了片面追求形式的复古主义作法;
第二,工业和科学技术的继续发展,带来更多的新的建筑类型,要求建筑师突破陈规。建筑材料、结构和设备方面的进展,促使越来越多的建筑师走出学院派的象牙之塔。
第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祸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在世人心理上引起强烈震动。人心思变,大战后社会思想意识各个领域内都出现许多新学说和新流派,建筑界也是思潮澎湃。新观念、新方案、新学派层出不穷。
现代主义自30年代起迅速向世界其他各地区传播,终于成为20世纪中叶现代建筑中的主导潮流。现代主义首先向北欧和拉丁美洲扩展。芬兰建筑师A.阿尔托和巴西建筑师O.尼迈耶在30~40年代的建筑作品明显地表现出现代主义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格罗皮乌斯和密斯·范·德·罗迁居美国。现代主义在美国迅速扩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50~60年代现代主义在全世界广泛传播。世界各地的城市中,新建的商业建筑、工业建筑、文教建筑和大规模建造的住宅几乎都摆脱了传统风格的羁绊,具有显著的现代主义建筑的特征。
更重要的是许多政府建筑物和纪念性建筑也舍弃了历来沿用的传统建筑形式而呈现出崭新的面貌。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厦、巴西议会大厦和加拿大多伦多市政府大厦都是例证。这种情况,最根本的原因是现代主义的基本原则比较符合建筑发展的客观规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现代建筑
以体现时代特征为主,没有过分的装饰,一切从功能出发,讲究造型比例适度、空间结构图明确美观,强调外观的明快、简洁。体现了现代生活快节奏、简约和实用,但又富有朝气的生活气息。
现代主义风格源自西方60年代兴起的“现代艺术运动”他是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建造适应现代生活的建筑,外观宏伟壮观,很少使用装饰。整体建筑干净利落。
近现代转变的建筑风格:
在居民建筑上,居住区的建设不仅仅停留在生存、生理需求的生物层次,而是迈向心理和精神上的愉悦的高尚层次,是对美和情的追求。
在文化建筑方面,以甘肃大剧院为例,其结合了水的流动,体现了西部彩陶文化、敦煌文化内涵,特别具有地域色彩、民族色彩,更为推动西部地区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座大剧院正是由在业界享有“大剧院建设专家与领导者”美誉的中孚泰文化集团参与建设的,19年来,中孚泰参与建设了全国60%的高端精品剧院建设,
在2013年评出的“中国十大剧院”中有六座大剧院出自中孚泰之手,中孚泰的成功,是中国文化建筑发展的一个缩影,时至今日,中国已经有了自己的建筑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