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中散水的做法散水做法及规范

更新时间:02-09 装修 由 忆离人 分享

散水是指在建筑物外墙墙角周围铺设的用以保护外墙墙基防止雨水渗入的保护层。做法是在外墙四周的素土夯实后铺上三合土、混凝土等材料(厚度60~70mm),做成不小于3%的排水坡,宽度一般为0.6~1.0m;散水与外墙交界处设置分格缝,分格缝用弹性材料嵌缝,防止外墙下沉将散水拉裂。设置散水的目的是使建筑物外墙勒脚附近的地面积水能够迅速排走,并且能防止屋檐的滴水冲刷外墙四周地面的土壤,减少墙身与基础受水浸泡的可能,保护墙身和基础,可以延长建筑物的寿命。

散水做法及规范 怎样做散水规范

1、散水与外墙面断缝,打封闭胶或灌沥青砂,断缝宽度要一致,胶面平整、光滑,断缝宽度为20mm; 2、散水拐角处均设置断缝,注封闭胶或沥青砂; 3、室外台阶、坡道、散水等部位,应与建筑物主体断开设缝,缝应宽窄一致、顺直,缝中填柔性材料; 4、散水、台阶要内高外低。

散水坡度

散水的坡度为3%~5%左右,散水外缘高出室外地坪30mm~50mm。以便雨水排至明沟或地面其他地方。与支腿接触处应采用沥青砂浆灌浆缝,防止墙体雨水渗入缝。散水是指房屋外墙四周的勒脚处用片石砌筑或用混凝土浇筑的有一定坡度的散水坡。散水的作用是迅速排走勒脚附近的雨水,避免雨水冲刷或渗透到地基,防止基础下沉,以保证房屋的巩固耐久。散水设计规范:1.分散水的宽度应根据土壤性质、气候条件、建筑高度和屋顶排水形式确定,一般为600mm至1000mm。当屋顶无组织排水时,分散水的宽度应大于挑出的屋檐长度200mm至300mm。2.为保证排水畅通,一般引水坡度约为3%-5%,引水外缘高出室外面30mm-50mm。常用的排水材料有混凝土、水泥砂浆、卵石、块石等,此外,明沟排水可用于年降雨量较大的地区。明沟是将雨水排入城市地下排水管网的排水设施。3.在年降雨量超过900mm的地区,明沟用于清除建筑物周围的雨水。明沟宽度一般为200mm左右,材料为混凝土、砖等。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散水或明沟、支腿等接缝处沉降后产生裂缝,应在该部位设置裂缝,并用弹性材料进行柔性连接。

室外散水设置的要求是什么

要求:散水的宽度应根据土壤性质、气候条件、建筑物的高度和屋面排水形式确定,一般为600mm~1000mm。当屋面采用无组织排水时,散水宽度应大于檐口挑出长度200mm~300mm。为保证排水顺畅,一般散水的坡度为3%~5%左右散水外缘高出室外地坪30mm~50mm。散水常用材料为混凝土、水泥砂浆、卵石、块石等。另外,在年降雨量较大的地区可采用明沟排水。明沟是将雨水导入城市地下排水管网的排水设施。一般在年降雨量为900mm以上的地区采用明沟排除建筑物周边的雨水。明沟宽一般为200mm左右,材料为混凝土、砖等。建筑中,为防止房屋沉降后,散水或明沟与勒脚结合处出现裂缝,在此部位应设缝,用弹性材料进行柔性连接。

法律有规定房屋散水的宽度是多少吗

散水的宽度:600―1000mm,可放出200-300mm。

散水是与外墙勒脚垂直交接倾斜的室外地面部分,用以排除雨水,保护墙基免受雨水侵蚀。散水的宽度应根据土壤性质、气候条件、建筑物的高度和屋面排水形式确定,一般为600mm~1000mm。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七章 相邻关系第八十八条 不动产权利人因建造、修缮建筑物以及铺设电线、电缆、水管、暖气和燃气管线等必须利用相邻土地、建筑物的,该土地、建筑物的权利人应当提供必要的便利。

第八十九条 建造建筑物,不得违反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妨碍相邻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和日照。 

当屋面采用无组织排水时,散水宽度应大于檐口挑出长度200mm~300mm。为保证排水顺畅,一般散水的坡度为3%~5%左右,散水外缘高出室外地坪30mm~50mm。散水常用材料为混凝土、水泥砂浆、卵石、块石等。

另外,在年降雨量较大的地区可采用明沟排水。明沟是将雨水导入城市地下排水管网的排水设施。一般在年降雨量为900mm以上的地区采用明沟排除建筑物周边的雨水。明沟宽一般为200mm左右,材料为混凝土、砖等。建筑中,为防止房屋沉降后,散水或明沟与勒脚结合处出现裂缝,在此部位应设缝,用弹性材料进行柔性连接。

散水宽度规定参见规范:《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 50037-2013

扩展资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七章 相邻关系 第八十四条 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第八十五条 法律、法规对处理相邻关系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可以按照当地习惯。

第八十六条 不动产权利人应当为相邻权利人用水、排水提供必要的便利。  对自然流水的利用,应当在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之间合理分配。对自然流水的排放,应当尊重自然流向。 

第八十七条 不动产权利人对相邻权利人因通行等必须利用其土地的,应当提供必要的便利。 

第八十八条 不动产权利人因建造、修缮建筑物以及铺设电线、电缆、水管、暖气和燃气管线等必须利用相邻土地、建筑物的,该土地、建筑物的权利人应当提供必要的便利。

第八十九条 建造建筑物,不得违反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妨碍相邻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和日照。 

第九十条 不动产权利人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弃置固体废物,排放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噪声、光、电磁波辐射等有害物质。 

第九十一条 不动产权利人挖掘土地、建造建筑物、铺设管线以及安装设备等,不得危及相邻不动产的安全。 

第九十二条 不动产权利人因用水、排水、通行、铺设管线等利用相邻不动产的,应当尽量避免对相邻的不动产权利人造成损害;造成损害的,应当给予赔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散水的设置有什么要求

散水的设置要求:

1、散水的宽度应根据土壤性质、气候条件、建筑物的高度和屋面排水形式确定,一般为600mm~1000mm。

2、当屋面采用无组织排水时,散水宽度应大于檐口挑出长度200mm~300mm。

3、为保证排水顺畅,一般散水的坡度为3%~5%左右散水外缘高出室外地坪30mm~50mm。

4、散水常用材料为混凝土、水泥砂浆、卵石、块石等。 

5、另外,在年降雨量较大的地区可采用明沟排水。明沟是将雨水导入城市地下排水管网的排水设施。一般在年降雨量为900mm以上的地区采用明沟排除建筑物周边的雨水。明沟宽一般为200mm左右,材料为混凝土、砖等。

6、建筑中,为防止房屋沉降后,散水或明沟与勒脚结合处出现裂缝,在此部位应设缝,用弹性材料进行柔性连接。

散水作用:

1、建设散水是为了保护墙基,避免被雨水侵蚀。散水常在外墙的四周将地面做成向外倾斜的坡面,方便将屋面的雨水排向远处,这是保护房屋基础的有效方式。

2、房屋等建筑物的周围用砖石或是混凝土铺成的保护层,宽度多在一米上下。设置散水的目的是为了使建筑物外墙勒脚附近的地面积水能够迅速排走,防止屋檐的滴水冲刷外墙四周地面的土壤,减少墙身与基础受水浸泡的可能性。保护墙身和基础,可以延长建筑物的寿命。

声明:关于《建筑中散水的做法散水做法及规范》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3825271@qq.com
本文网址:http://www.25820.com/decorate/32_1930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