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地图

更新时间:01-24 装修 由 颜初 分享

河西走廊都夹在祁连山与合黎山、龙首山等山脉之间,狭长且直,形如走廊,又因地处黄河之西,被称为“河西走廊”。

位于祁连山以北,合黎山以南,乌鞘岭以西,甘肃新疆边界以东,长约10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二百公里,为西北东南走向的长条堆积平原,自古以来就是富足之地,兵家极其重视的地方,因位于黄河以西,为两山夹峙,故名。

河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其辉煌从西汉开始一直延续到民国。先秦时期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尤其是佛教,西域高僧、大师云集,大小乘佛教通过河西传入洛阳,古代四大译经家有三位与河西有着深厚渊源,足见河西在中国佛教的地位。

扩展资料

河西走廊气候干旱,许多地方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但祁连山冰雪融水丰富,灌溉农业发达,是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商品粮食基地和经济作物集中产地。

以黑山、宽台山和大黄山为界将走廊分隔为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3大内流水系,均发源于祁连山,由冰雪融化水和雨水补给,冬季普遍结冰。各河出山后,大部分渗入戈壁滩形成潜流,或被绿洲利用灌溉,仅较大河流下游注入终端湖。

①石羊河水系。位于走廊东段,南面祁连山前山地区为黄土梁峁地貌及山麓洪积冲积扇,北部以沙砾荒漠为主,并有剥蚀石质山地和残丘。东部为腾格里沙漠,中部是武威盆地。

②黑河水系。东西介于大黄山和嘉峪关之间。大部分为砾质荒漠和沙砾质荒漠,北缘多沙丘分布。唯张掖、临泽、高台之间及酒泉一带形成大面积绿洲,是河西重要农业区。自古有“金张掖、银武威”之称。

③疏勒河水系。位于走廊西端。南有阿尔金山东段、祁连山西段的高山,山前有一列近东西走向的剥蚀石质低山(即三危山、截山和蘑菇台山等);北有马鬃山。

中部走廊为疏勒河中游绿洲和党河下游的敦煌绿洲,疏勒河下游则为盐碱滩。绿洲外围有面积较广的戈壁,间有沙丘分布。

河西走廊包括哪里,它的来历是怎样的,为何秦始皇时没有攻占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是从陇西(今甘肃南部)通往西域(今新疆)的一条战略通道,呈东西走向,全长1000多公里,它的东边是黄河和今天的黄土高原,北边是合黎山、龙首山以及阿拉善沙漠和蒙古高原,南边是祁连山和青藏高原,西边就是西域。

河西走廊也叫甘肃走廊,因为全境都在今天的甘肃省境内,黄河从青海流经甘肃后,将整个甘肃一分为二,河西走廊就是从甘肃境内的黄河边开始的,一直到甘肃境内最西边的玉门关,包括今天甘肃省境内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从地图上看,大致就是甘肃省黄河西北的所有地区,因为这条通道内到处都是高山、谷地,南北两个方向地势又高,所以称为走廊。

相传大禹治水时期,曾经绘制了一幅华夏大地的地图,将整个天下分为九州,其中的雍州指的就是西方,其中就包括了河西走廊的部分地区,《尚书 禹贡》中就是说黑水和西河属于雍州,这里的黑水就在甘肃张掖市城西十公里处的黑河,这里属于河西走廊,这说明大禹时期的华夏人就知道河西走廊了,不过当时华夏的中心在中原一带。

到了商、夏、周时期,整个河西走廊生活的都是游牧民族,包括羌人、戎人、月氏人,华夏虽然知道有个河西走廊,夏、商、周时期华夏的势力及核心都没有往西边发展,虽然有周穆王西征昆仑,到达西王母之国,这里应该就是今天的新疆,但周穆王只是为了攻打西戎而已,打完了又退回中原去了,那里才是华夏的核心。

从战国晚期一直到秦国统一天下建立秦朝之后,河西走廊大部分属于月氏人,少部分地区有戎人和羌人生存,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当时北方草原上是匈奴人的地盘,起初,匈奴的势力不如月氏人,当时匈奴单于头曼还把自己的儿子冒顿送到月氏当了很多年的人质。

秦始皇统一天下仅仅两年后,就发动了南征百越的战争,在秦始皇看来,百越才是华夏优先征服的对象,因为百越也是农耕民族,和华夏的习俗差不多,秦始皇前后用了差不多9年时间,才彻底征服了百越,在此期间,秦始皇还发动了对北方匈奴的战争,派出大将蒙恬攻打匈奴,收复整个河套地区,并且在河套地区设置了四个郡。

为什么秦始皇没有向西发展,打通河西走廊呢?

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没时间。

秦始皇肯定知道西边还有河西走廊,但是,秦始皇统一天下的15年时间中,第一优先征服的是百越,第二优先攻打的是匈奴,打百越用了9年,打匈奴用了2年,如果秦始皇还能多活十年,应该会对西边的月氏人动手了,很可惜,秦始皇在公元前210年就去世了,他没有时间再对外征战了,况且当时的月氏还非常强大,比匈奴人还强大。

二是没军队。

蒙恬征服匈奴后,就开始在北方边境修建长城防备匈奴,秦朝国内也没有多余的军队再发动大规模对外战争了,要知道征服百越动用了50万军队,攻打匈奴动用了30万军队,而且这些军队都不能继续用来征战,想对西边盘踞在河西走廊的月氏人发动战争,至少得动用30万人的军队,就得另外征兵。

这都需要时间,况且秦朝内部也是各种工种上马,比如建长城、修陵墓、建阿房宫、修直道,都需要人,再加上秦始皇突然就去世了,所以没有机会发动西征了,位于咸阳西边的甘肃礼县、天水等地是秦国的发源地,秦国的祖先都生活在这里,他们不可能不知道西边还有一边广阔的天地,只是秦始皇没有时间来做这事就去世了。

汉朝建立后,奉先黄老学说,一直到汉武帝初期都是如此 , 到汉武帝时期,由于匈奴咄咄逼人,西汉开始了对匈奴的战争,在西汉前七十年休养生息的时候,匈奴在北方草原开始强大起来,匈奴在冒顿单于的带领下统一了蒙古草原,并且打败了东胡人和月氏人,占据了西域,迫使西域诸国臣服于匈奴,河西走廊就被匈奴人控制。

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领,经过河西之战、漠南之战、漠北之战等一系列战争,打败了匈奴人,使得匈奴不敢在漠南和漠北游牧,而汉武帝对匈奴的第一场大战河西之战,就收复了河西走廊,河西之战一共有两次,两次河西之战基本上都是沿着河西走廊对匈奴发动战争的。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率领一万余骑兵从陇西郡出发,先到达金城(今甘肃兰州),再跨过黄河,经过令居(今甘肃永登),越过乌鞘岭(今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沿着河西走廊一路向西,到达焉支山(今甘肃山丹县与永昌县交界处),深入匈奴境内2000多里,贯穿了整个河西走廊,打败了匈奴浑邪王和休屠王,这是汉军第一次,也是华夏中原政权第一次大规模在河西走廊作战,并取得重大胜利。

第二次河西之战,霍去病从北地郡出发,经宁夏宁武渡流过黄河,然后向北越过贺兰山,经巴丹吉林沙漠,绕道居延海(今内蒙古西北),然后沿着弱水向南攻入河西走廊,在祁连山与合黎山之间的弱水上游地区攻打匈奴浑邪王和休屠王,这一次霍去病等于来了个大迂回,先北进再南下,绕到匈奴的侧背攻击,此战彻底打垮匈奴人,之后,匈奴人逃离河西走廊。

汉朝头一次控制了河西走廊,并且在河西走廊设置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个郡,隶属于西汉凉州刺史部,自此,河西走廊归属汉朝统治,那么河西走廊这个名字怎么来的呢?

所谓的河西,指的是黄河的西边,因为整个河西走廊地区都位于黄河的西边,黄河从青海流入甘肃,将整个甘肃省一分为二,而黄河西边甘肃部分就是河西走廊,也就是甘肃的西北部,所以称为河西。

所谓的走廊就是指从甘肃兰州开始一直到玉门关的这一条路,有着像走廊一样的地形地貌,是南北高中间低的地形,河西走廊南部是海拔四五千米的祁连山,再往南就是青藏高原了,同样是高海拔的地区,而河西走廊的北边是以平均海拔2500米左右的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组成的群山,再往北就是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组成的沙漠地带,再往北就是蒙古高原了。

走廊的本意是指连接两个地区的狭长过道,而河西走廊的地形就是南北群山环绕的谷地、丘陵和平原地带,最为关键的是河西走廊是当时连接西域与中原唯一的通道,当时汉朝的都城长安经过关中,到达陇西,再渡过黄河,沿着河西走廊一直向西,出了玉门关,就是当时的西域,也就是今天的新疆了,把河西和走廊连在一起,就是河西走廊了。

汉武帝刘彻耗费国力打下的河西走廊是现在的哪里它们的名字怎么来的

河西走廊位于现在中国的甘肃西北地区。从东边看是乌鞘岭,西到玉门关,南边从祁连山到北可以直达马鬃山以及何黎山。当年汉武帝刘彻打下了河西走廊,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因为纵观这个和西走廊的地图,它的样子就像是一条长长的走廊,而且是东南走向的一块长的平地,也称甘肃走廊,然后他的地理位置又是在黄河的西边,所以,通俗的,我们称之为河西走廊。

当时汉武帝刘彻为了打下这片土地,不惜耗费活力,因为他知道这个地方,作为一个军事要塞,可以犹如是匈奴得力的右臂,拿下它,犹如扼住西域的咽喉。为了一劳永逸,汉武帝只有将这个地方打下来,才可以平定边防。

那时候四十几岁的汉武帝就有这样的军事谋略,这样不仅显示大汉王朝的君威望,就算耗尽国费巨大的心力,能把他整个的战略重心像西北渗透,也是历史上中原,首次打破了传统的版图,向西北方向扩张。在汉唐之后,这个河西走廊,也成为了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也算是必经之路。

汉武帝杰出的军事嗅觉,也让唐朝在他的执政生涯中,开辟了新的大汉王朝。在那会儿,汉武帝刘彻发挥了天才般的军事才能,才可以夺下了这片军事要塞,才有了现在的河西走廊。正是因为,在古代九州的雍州和凉州,二者地处黄河的西边,所以这片狭长平地就成为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

自述:地理小白,历史小白。记性差,所以决定拾起烂笔头,留下点痕迹。 喜欢看纪录片,原因有三:1. 历史总是神秘的,故事对我有吸引力;2. 打发时间,但又不希望这些时间过得毫无意义。我认为看高质量的电影,看纪录片或者读书是有意义地打发时间。而看综艺、偶像剧,是无意义地打发时间。当然我经常做这些无意义的事情。3. 弥补知识空白,期待摆脱地理小白和历史小白的那一天! 言归正传。 既然是小白,我先需要一张 中国地图 ??作为参考坐标。不然,只有古代地图,我的认知会变得天马行空。 河西走廊位于如今的甘肃省。具体位置: 祁连山 以东, 合黎山 以西, 乌鞘岭 以北, 甘肃 新疆 边界以南。 这时候,我认为有必要出现这么一张地形图。 两张地图,做一个简单的映射。 1. 祁连山脉位于甘肃与青海的分界线。 2. 河西走廊在祁连山脉以北,甘肃省境内。 3. 内蒙古高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 4. 黄土高原横跨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 5. 青藏高原部分位于青海。 6. 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祁连山: 甘肃与青海的分割线,柴达木盆地与河西走廊的分界线。 合黎山: 即是古代的昆仑山。合黎山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以北为内蒙古。合黎山与祁连山之间,即为河西走廊。 乌鞘岭: 乌鞘岭位于甘肃省武威市,乌鞘岭以南为河西走廊。 最后结合甘肃省的地形图就很好理解了! 河西走廊,是古代中国内地通往 西域 的要道。 西域,指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广大区域。玉门关,位置请看上图。阳关,位于甘肃省敦煌市。 不想竟研究了一晚上地理,我可真是地理通识严重缺失!曾经高中背过的几本地理课本,都早在考完试后忘得干净了。 今天一定是写不了《河西走廊-使者》的笔记了。下次再会。晚安

河西走廊指哪些地区对历朝历代都有什么作用

说到河西走廊我相信很多人应该都还是知道的,河西走廊是中国古代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条道路,是内地通往西域的一条道路,当时开通河西走廊还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据说,当时的河西走廊开通后拉动了经济的增长,我也是查询了一番,河西走廊如今指的是甘肃地区14个左右的城市,其实,现在看来河西走廊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但是,在当时来说,河西走廊还是有重要的重要的,具体的跟随我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让我们从一段话开始。黄仁宇《中国大历史》:“事实上自安禄山叛变之后,黄河上游以西的地区已永远被吐蕃占据,边境冲突也经常发生。787年的谈判失败之后,吐蕃部队俘获了一万多中国人交付与其部落为奴。当通过一段峡谷之前,这些吐蕃人让俘虏东向父母之乡辞别,史籍上提及有好几百人哭昏过去,也有不少人跳崖。” 这里所说的“谈判”,实际上是吐蕃劫盟。此前,吐蕃尚结赞侵占盐州(治今陕西定边县)、夏州(治今内蒙古五原县),其后,各留兵千余人守之,退兵鸣沙(今宁夏青铜峡)。787年的春天,因粮运不继,羊马多死。吐蕃人也便假惺惺地向唐朝求和。唐朝的一些将领认为吐蕃人不讲信用,“强则入寇,弱则求盟,不如击之”。但唐德宗见吐蕃态度诚恳,就想与吐蕃在今甘肃清水县这个地方结盟、修好,并令吐蕃在“修好”之前先归还盐、夏二州。 783年正月,陇右节度使张镒与吐蕃大相尚结赞盟于清水,双方暂息兵戈,但不久吐蕃背盟,复据清水。唐德宗选清水这个地方多少有些“重归旧好”的意思,唐朝曾与吐蕃在此多次会盟、议定边界,被迫割让了被吐蕃趁乱实际占领的凤翔以西的广大地区与吐蕃和好,并签订了所谓的《清水盟约》。可以这么说,所谓盟约不过是唐和吐蕃对西域、甘陇争夺的体现,而唐朝因为短期内无力收复失地,不得不采取此种“权宜之计”。 787年说好了的盟约地点清水被吐蕃人改在了原州,原因是他们认为“清水非吉祥之地”,请盟于就把盟约地点放在了今甘肃省平凉市一个的“土梨树”的地方,并声称盟后再归盐、夏二州。唐朝的边将们认为土梨树地势险阻,担心吐蕃有诈,但唐德宗却把这事儿糊里糊涂地答应了下来,他甚至还做着想联合吐蕃,共击回纥的美梦。 结果,唐朝果真上了吐蕃的当,吐蕃人果真埋下伏兵,只等唐军前来。前来谈判的唐朝官员退去甲胄,入幕更换礼服。吐蕃军伏兵在击鼓的号令下,从四面蜂拥而至,唐朝会盟官员60余人被扣押,100多随从将士被杀。而在整个突袭事件中唐军死500余人,1000余人被俘。 吐蕃人阴谋得逞,他们说:“我们胡人打仗是靠骑兵,我们屯鸣沙时,春草还未生,马不能作战,如果那时唐朝侍中渡黄河来战,我们就会全军覆没。所以,我们能求和。”随后,大掠邻近诸州县,盐州、夏州被“悉焚其庐舍”,而后“毁其城、驱其民”退至清水县境内。 ‍黄仁宇先生说的被俘的中国人跳崖之事,就发生在这之后,沦落为奴的他们在被准许面对东方家乡告别之时,发出的哭声实际上就是大唐的哭声,落下来的泪水当然是大唐的泪水。在他们的哭声与泪水里,大唐的衰败已经不可挽回,而那时,河西走廊这个如同中国伸出的强有力的臂膊对于唐朝来说已经不存在了。‍ 我们说,河西走廊自汉武帝刘彻和汉宣帝以来数百年的经营,至隋炀帝西巡、至至盛唐时代,古代青海、新疆乃至甘肃,已和关中内地建立了牢固的联系,经济上彼此支持和补充,文化上密切交往吸收,通过联姻血统上也有所接近,一些杂居的民族已经“同操华语”,有的甚至要“解辫削衽”,改变胡服、要求“归化”。而河西走廊的敦煌、酒泉、张掖、武威四郡,也成了国际性的贸易大都市,体现着中国开放国门、经营西域、通过相互交流来促进国内繁荣的自信与能力。但是,在晚唐的时候,朝廷却把这个地方给丢了。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政府匆忙把河西、陇右等地的精兵调走以平定战乱。河陇、朔方之将镇兵大都被调往潼关重地,吐蕃乘势大举攻唐,劫掠州县,残害当地汉人。756年以后,吐蕃占领了陕西凤翔以西,分州以北的十余州,先后占有廓州、岷州、秦州、渭州、洮州等地。公元763年,吐蕃尽陷兰(甘肃皋兰)、河(甘肃临夏)、廓(青海贵德)、鄯(青海西宁)、临(甘肃临洮)、岷(甘肃岷县)、秦(甘肃天水)、成(甘肃成县)、渭(甘肃陇西)等陇右之地,安西、北庭、河西与中原隔断。 随后,吐蕃沿祁连山北上,公元764年后,又先后占领凉州(今甘肃武威市)、甘州(甘肃张掖)、沙州(甘肃敦煌)、肃(甘肃酒泉)、瓜(甘肃安西)等地,至此陇西、河西全部成为吐蕃人的天下。 《旧五代史》:“安禄山之乱,肃宗在灵武,悉召河西戍卒收复两京,吐蕃乘虚取河西、陇右,华人百万皆陷于吐蕃。”这就是说,吐蕃不但趁乱夺取了唐朝河西及湟善等大面积领地,而且使近百万的唐人成为吐蕃的奴隶。 当时,吐蕃处在奴隶社会,其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很原始落后。他们在占领陇西、河西等地后,强制实行吐蕃化政策。那些不幸沦陷成为亡国奴的唐人被迫剃发易服、学说蕃语,并赭面纹身,被由唐人变成了“吐蕃人”。 吐蕃人视唐人为贱民,在河西诸城生活的汉人走在大街上遇到吐蕃人时必须弯腰低头,不得直视;对待奴隶,奴隶主们根本不当人看,并大开杀戒。“丁状者沦为奴婢,种田放牧,赢老者咸杀之,或断手凿目,弃之而去”。《新唐书吐蕃传》记载:“州人皆胡服臣虏,每岁时祀父祖,衣中国之服,号恸而藏之。”这是汉族人剃发易服的开始,而在历史上这被称为“河湟之耻”。 唐朝就这样在百姓的血泪里,把河西走廊给丢了。虽然此后有张义潮光复沙州,但它已与整体无济于事了。唐朝著名诗人张籍的《横吹曲辞·陇头》描写了当时凉州陷落时的惨状,他说:“陇头已断人不行,胡骑夜入凉州城。汉家处处格斗死,一朝尽没陇西地。驱我边人胡中去,散放牛羊食禾黍。去年中国养子孙,今著毡裘学胡语。谁能更使李轻车,收取凉州属汉家?” 在这首诗里,人们不难发现,此后的河西走廊就“萎缩”得没了盛世,而唐朝丢河西走廊也非一朝一代那么简单。宋时的河湟开边可谓宋史上最大的开疆扩土行动,但充其量不过是胎死腹中。 1073年,北宋开始了收复河湟的行动,目的是收复河湟,使西夏腹背受敌,最终消灭西夏,统一中国西北地区。3月,宋军攻取河州,穿越露骨山,向南收复河州。接着又攻下宕、岷二州,叠、洮二州的羌人首领于是都开城投降。此战,宋军转战50多天,跋涉1800多里,收取熙、河、洮、岷、迭、宕等州,幅员2000余里,招抚大小蕃族30余万帐。这为以王安石为首的改革派赢得了极大的政治声誉。 然而,让人痛心的是,王安石下台后,司马光上台,因为对河湟地区的军事行动耗费了北宋朝廷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吐蕃的反抗活动更使北宋朝廷非常被动,竟然想要主动放弃这些地方。 对此,曾经在熙河路任职四年的孙路将军带着一份边关地图当面质问司马光:如果河湟一带丢失,关中长安就很危险了,当年唐朝就是因为失去河湟,导致吐蕃、回鹘二国在长安一带出入自由,给唐朝的国家安全带来极大的麻烦。先帝好不容易收复这里,你们又把它们丢给敌人,敌人根本不会就此收手,反而借着这些地方更方便地骚扰大宋。 “自通远至熙州才通一径,熙之北已接夏境,今自北关辟土百八十里,濒大河,城兰州,然后可以捍蔽。若捐以予敌,一道危矣。” 虽说,司马光听取了这个意见,没有让出河湟,但还是将米脂等四个战略要地还给了西夏,严重损坏了宋朝的国防利益,遗患无穷。而这也是造成北宋后来灭亡的原因之一。 那个时候,对于宋朝来说,河西走廊就是一个遥远的梦,孙路将军的这番话不过是站在河西走廊的东大门上说的,宋朝是不会有那么强有力的战斗的臂膀的。而此后的古代中国因为迁都北京,顾及河西走廊分明都有些力不从心,而河西走廊的名字却一直与“强汉”紧紧拥抱在一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汉武帝辛苦打下来的河西四郡,现在都对应着哪些地级市

河西走廊,夹在祁连山与合黎山、龙首山等山脉之间,因其地势狭长且直,状如走廊,又地处黄河之西,故名曰河西走廊。

1 河西走廊在并入汉朝前的历史

河西走廊,古时又称为雍州、凉州,历史悠久。战国以前为西戎占领,战国时又被月氏人占领。后来冒顿单于异军突起,匈奴开始兼并漠北诸国。前176年,冒顿单于曾写信给汉文帝议和,其中提到右贤王已经平定月氏,并平定了楼兰、乌孙、呼揭和他们旁边的二十六个国家。至此,河西走廊为匈奴所控制。

2 河西四郡的由来

汉武帝即位后,不甘心再以和亲政策对匈奴委曲求全。前133年的马邑伏击计划虽然因被匈奴识破而落空,但从此拉开了武力征服匈奴的序幕。

1)公元前127年,卫青一举收复河套之地,汉朝设置朔方郡、五原郡,移民10万屯垦,整修秦代旧长城,派兵驻守。

2)公元前124年,为了确保朔方,汉武帝又对漠南的匈奴右贤王发起进攻。卫青夜袭右贤王的王庭,右贤王毫无防备,只能趁乱逃走。汉军俘获其部众男女15000人,且生擒匈奴王子10余人。

3)公元前121年,汉朝继续向西扩大战果。霍去病奉旨出击占据河西的浑邪王、休屠王部。春季在皋兰山下歼敌近9千人,俘获匈奴祭天金人。夏季歼敌3万余人,俘虏匈奴五王、五王母等59人。

伊稚斜单于大怒,想处死浑邪王、休屠王。浑邪王与休屠王便打算投降汉朝,霍去病前去迎接他们,平定其内部叛乱,最后四万余人悉数投降汉朝。

汉朝在河西从东向西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历史上称“河西四郡”。从此河西走廊并入华夏版图,也打开了汉通西域的道路。

3 河西走廊行政区域的古今变化

备注:地图上所标注的黑体字为汉朝行政单位,褐色字为现代行政单位。

从上面地图(西汉VS现代)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河西走廊行政区域的古今变化。

1)武威郡:对应着武威市,几乎没什么变化;2)张掖郡:一分为二,包括张掖市和金昌市。行政中心也向东挪了一些;3)酒泉郡:一分为二,包括酒泉市和嘉峪关市。行政中心也略有调整;4)敦煌郡:行政上由酒泉市代管,行政中心略有调整。结语

光阴如梭,2000多年一晃而过。河西四郡的设置意义重大,不但保卫了边境的一方平安,更是打开了汉通西域的大门。

“匈奴不灭,何以为家!”,霍去病的誓言犹在耳畔,汉武帝的决心如同磐石,还有众多为开疆拓土浴血大漠的将士们,没有您们的无私奉献,春风何度玉门关?

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具体在那个位置 有地图标一下么

河套平原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是黄河沿岸的冲积平原。

河西走廊是中国内地通往新疆的要道。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

河套平原:

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是黄河沿岸的冲积平原。由贺兰山以东的银川平原(又称西套平原),内蒙古狼山、大青山以南的后套平原和土默川平原(又称前套平原)组成,面积约25,000平方公里。是鄂尔多斯高原与贺兰山、狼山、大青山间的陷落地区。地势平坦,土质较好,有黄河灌溉之利,为宁夏与内蒙古重要农业区和商品粮基地。

河套是指黄河“几“字弯和其周边流域。河套平原一般分为宁夏青铜峡至石嘴山之间的银川平原,又称“西套“,和内蒙古部分的“东套“。有时“河套平原“被用于仅指东套,和银川平原并列。东套又分为巴彦高勒与西山咀之间的巴彦淖尔平原,又称“后套“,和包头、呼和浩特和喇嘛湾之间的土默川平原(即敕勒川)的“前套“。有时河套平原称河套-土默川平原。

地理位置:

河套平原位于位于北纬37度线以北,一般指贺兰山以东、吕梁山以西、阴山以南、长城以北之地,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又称后套平原。通常是指内蒙古高原中部黄河沿岸的平原,西到贺兰山,东至呼和浩特市以东,北到狼山、大青山、南界鄂尔多斯高原。又称河套地区。狭义的河套平原仅指后套平原。临河区位于其核心位置,特别是乌兰乡胜丰村就称为大后套。广义的河套平原,还包括宁夏的银川平原、内蒙古的土默川平原(前套平原)。位于巴彦淖尔市南部。

黄河在此先沿着贺兰山向北流,再由于阴山阻挡向东,后沿着吕梁山向南,形成形成“几“字马蹄形的大弯曲,称为河套。平原为黄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东西沿黄河延展,长500公里,南北宽20~90公里。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 。河套平原海拔900~1200米,地势由西向东微倾,西北部第四纪沉积层厚达千米以上。山前为洪积平原,面积占平原总面积的1/4,余为黄河冲积平原。地表极平坦,除山前洪积平原地带坡度较大外,坡降大多为1/4000~1/8000。可分3部分:贺兰山以东的称银川平原,狼山以南的称后套平原,大青山以南的称土默川平原。

河西走廊:

是中国内地通往新疆的要道。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间,长约9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称甘肃走廊。因位于黄河以西,又称河西走廊。中国甘肃省西北部狭长高平地,在祁连山以北,合黎山以南,乌鞘岭以西,甘肃新疆边界以东。因位于黄河以西,为两山夹峙,故名。又因在甘肃境内,也称甘肃走廊。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百余公里,海拔1,500公尺左右。大部分为山前倾斜平原。走廊分为三个独立的内流盆地︰玉门、瓜州、敦煌平原,属疏勒河水系;张掖、高台、酒泉平原,大部分属黑河水系,小部分属北大河水系;武威、民勤、永昌平原,属石羊河水系。走廊自古就是沟通西域的要道,著名的丝绸之路就从这里经过。

敦煌莫高窟和阳关均位于走廊西部,兰新铁路、兰新客运专线也由此通过。

地理位置:

位于甘肃省西北部祁连山和北山之间,又叫甘肃走廊。东西长约1200千米,南北宽约100~200千米,因为位置在黄河以西,所以叫“河西走廊”。

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间,长约9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称甘肃走廊。因位于黄河以西,又称河西走廊。地域上包括甘肃省的河西五市:武威(古称凉州)、张掖(甘州)、金昌、酒泉(肃州)和嘉峪关。

河西走廊地理位置

河西走廊地理位置位于黄河以西,为两山夹峙。简称河西、雍凉。西汉政府在河西走廊设置四郡,是为河西四郡,汉代隶属凉州,唐代隶属陇右道。是甘肃西北部祁连山以北,合黎山以南,乌鞘岭以西,甘肃新疆边界以东,长约10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200公里不等,西北东南走向的长条堆积平原。河西走廊的起点是乌鞘岭,终点是玉门关。河西因为在黄河以西,且在两山之间,所以起名“河西走廊”,河西走廊长约1000公里,最宽处有200公里,最窄处只有几公里,在历史上,河西走廊是我国内地通往西域的重要通道,是陆上丝绸的咽喉,也是佛教东传的第一站,更是重要的战略军事要地。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在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更多关于河西走廊地理位置,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00748a1654842708.html查看更多内容

河西走廊在什么地方

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以东,合黎山以西,乌鞘岭以北,甘肃新疆边界以南。河西走廊长约10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二百公里,为南北走向的长条堆积平原。

河西走廊现多指甘肃14个市州中的河西五市:酒泉,张掖,武威,金昌,嘉峪关。

河西走廊,古称雍州、凉州,简称“河西”,晋朝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大凉在此建都。是中国内地通往西域的要道,又称雍凉之地,是古凉州、雍州的属地,治所所在地。

河西走廊气候干旱,许多地方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但祁连山冰雪融水丰富,灌溉农业发达,是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商品粮食基地和经济作物集中产地。

扩展资料

河西走廊曾是佛教东传的要道与第一站、丝路西去的咽喉;这里汉时即设四郡,戍兵屯田,是汉朝经略西北的军事重镇,后来又因诸多山脉的天然阻隔,成为中原名士躲避北方战火的栖息场所。

河西走廊的经济繁荣程度是仅次于长安、苏杭。河西走廊商人古时以徽商、晋商、回商、江浙商人居多。

万里茶道东起武夷山,黄山,湖北等,过长安、太原、晋中、呼和浩特、银川中卫进入河西走廊而后穿过新疆穿越俄国、中东直至地中海,万里丝绸路东起苏州、杭州过长安到天水、兰州入河西走廊穿过新疆穿越中东直至地中海沿岸。

河西走廊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名胜古迹灿若星河。20世纪中国四大文献考古奇观:故宫明清档案、安阳甲骨、敦煌遗书、居延汉简,后两者都与河西走廊有关;被定为中国旅游标志的马踏飞燕,也从这儿出土,这里依旧保留着华夏族的农耕文明。

民族有汉、蒙古、藏、裕固、哈萨克、回、满等近50个民族。以汉族为主,主要在绿洲区从事农业。藏族、裕固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则从事牧业。

声明:关于《河西走廊地图》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3825271@qq.com
本文网址:http://www.25820.com/decorate/32_1937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