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设防烈度为8度时,高度≤30m时抗震等级二级,高度>30m时抗震等级一级;二级抗震,地震时震中如果不在你建筑物下,汶川地震这种应该可以抗震的。
抗震设防烈度是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具体规定由《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地震烈度划分图确定.一般情况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抗震等级是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在中国建筑业中,已经开始严格执行这个等级标准。抗震设防烈度8度和地震8级完全是两个概念。如果一定要扯上关系,只能说,根据一般的经验,在抗震烈度的数字上减2,可以认为是抗地震的震级。但是,这也只是一般的说法,不很准确。在设计时,都是根据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计算的,重要的建、构筑物会提高一度。设计的原则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只要按照抗震规范和当地设防烈度来设计的房屋,在地震时,一般是没有问题的。
抗震烈度是指地震发生时某一地区感受到震动的强烈程度,而这个强烈程度不是光靠地震等级就能确定的,同一等级的地震,你处在的这一地区里地震中心很远呢,烈度就相对要低一点,反之则烈度高。而距离只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因此,抗震烈度与地震等级是不能这麼简单挂钩的,烈度需要综合很多因素来考虑 而将烈度测量的地区设置为震中,则可以得出下表,我国的地震普遍符合这个规律震中烈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震 级: 1.9 2.5 3.1 3.7 4.3 4.9 5.5 6.1 6.7 7.3 7.9 8.5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设防类别、结构类型、烈度和房屋高度四个因素确定,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一级至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在中国建筑业中,已经开始严格执行这个等级标准。
地震震级和烈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用来比较。
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破坏的强烈程度,是衡量某次地震对一定地点影响程度的一种度量。
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设防类别、结构类型、烈度和房屋高度四个因素确定,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
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一级至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在中国建筑业中,已经开始严格执行这个等级标准。
扩展资料:
判断烈度的大小,是根据人的感觉、家具及物品振动的情况、房屋及建筑物受破坏的程度以及地面出现的破坏现象等。影响烈度的大小有下列因素:地震等级、震源深度、震中距离、土壤和地质条件、建筑物的性能、震源机制、地貌和地下水等。
例如,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震级越高,烈度也越大。地震烈度(例如麦加利地震烈度)是表示地震破坏程度的标度,与地震区域的各种条件有关,并非地震之绝对强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抗震等级
填小于。7度抗震、8度构造标准,也就是业内俗称的7度半,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坏中规定是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 抗震设防烈度是一个地区的建筑抗震设防的依据。抗震设防为8度,是能防御8度的地震破坏烈度,不是防御8级地震。
八级抗震指的是抗震设防烈度为八度(如西安就是一个八度区,而新疆部分地区为九度区,汶川为七度区)。 地震烈度指的是地震的强度,与距离震中的距离有关,越靠近震中烈度越大。由一次地震地面建筑物、构筑物破坏程度来确定。 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在我国建筑业中,已经开始严格执行这个等级标准。 区别于地震烈度,还有一个概念就是震级,震级是由一次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来确定的。例如里氏震级直接反映地震释放的能量。其中级能量2.0×10^13尔格(2.0×10^6焦耳),按几何级数递加,每级相差31.6倍(准确地说是根下1000倍,即差两级能量差1000倍)。 抗震在土木专业是一专门研究的方向,研究生方向就有抗震减灾这个专业,如果楼主很感兴趣,可以看看王社良编的《抗震结构设计》一书,是我们的课本。
一级。
关于抗震设防烈度:
1、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2、一般情况下取基本烈度。但还须根据建筑物所在城市的大小,建筑物的类别、高度以及当地的抗震设防小区规划进行确定。
关于抗震防设:
1、抗震设防简单地说,就是为达到抗震效果,在工程建设时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并采取抗震设施。
2、抗震措施是指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抗震设防烈度在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防。
3、抗震设防要求是指经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或审定的,对建设工程制定的必须达到的抗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技术指标。
4、它是在综合考虑地震环境、建设工程的重要程度、允许的风险水平及要达到的安全目标和国家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的,主要以地震烈度或地震动数表述,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所应达到的抗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技术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