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确采用合理的纵坡;(2)纵面线形应适应地形,尽量做到圆滑舒顺,应避免凹凸反复起伏或中间暗凹的纵面线形;(3)竖曲线设计应尽可能取用较大半径值,技术标准规定的竖曲线最小半径,仅是满足一般行车需要的极限最小值;(4)必须避免在同向两竖曲线间插入短的直线坡段,特别是凹形竖曲线;(5)为提高载重汽车爬坡能力,宜在陡坡路段之前,设置降坡借下坡惯性加速以提高车速;(6)在连续较长的陡坡路段上,接近坡顶的尽头宜选用经一些的坡度衔接,以利于变速行车。陡坡的下端应避免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7)平坦地区考虑排水需要,纵面应设不小于0.3%~0.5%的最小坡度;(8)长隧道内设计采用纵坡宜缓些,以利于汽车快速行驶,减少排气污染。
最大纵坡设计依据1)设计车型及动力特性;我国道路设计采用的设计车型是东风EQ140,而国际上一般采用质量功率比(W/P=120kg/kW)作为研究爬坡性能的标准; 2)平衡速度;小型车的平衡速度大致以平均速度行驶,大型车(载重车)的平衡速度约为道路设计车速的50%,这样以防止汽车上坡时大、小型车车速相差太大,因而相互干扰也将最小; 3)设计车速;道路的设计车速越快,道路等级越高,行车交通量越大,这就要求纵断面的坡度越平缓4)自然条件;道路所经地区的地形起伏,海拔高度、气温、雨量等自然因素均影响汽车的行驶条件和爬坡能力,如长期冰冻地区,道路附着系数将为0.1左右,严重影响汽车的爬坡能力
第二节 纵坡及坡长设计一、最大纵坡、最小纵坡和坡长限制(一)最大纵坡最大纵坡是指在纵坡设计时各级道路允许使用的最大坡度值。纵坡大小的取值必须要通过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后合理确定。1.确定最大纵坡应考虑的因素(1)汽车的动力性能:考虑公路上行驶的车辆,按汽车行驶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来确定。(2)公路等级:不同的公路等级要求的行车速度不同;公路等级越高、行车速度越大,要求的纵坡越平缓。(3)自然因素:公路所经过的地形、海拔高度、气温、雨量、湿度和其它自然因素,均影响汽车的行驶条件和上坡能力。2.最大纵坡的确定最大纵坡是公路纵断面设计的重要控制指标,特别是在山岭区,纵坡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路线的长短、使用质量、运输成本和工程造价。最大纵坡是各级公路纵坡限制值,只有在山岭区路线特别困难时采用。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的各级公路最大纵坡值如下: 设计行车速度(Km/h) 120 100 80 60 40 30 20 最大纵坡(%) 3 4 5 6 7 8 93.纵坡折减(1)高原纵坡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因为空气稀薄而使汽车输出功率降低,相应降低了汽车的爬坡的性能;此外,在高原地区行车,大气压强低水箱易开锅;所以,各级公路的最大纵坡应按下表的规定折减;最大纵坡折减后,如小于4%时,仍采用4%。 海拔高度(m) 3000~4000 》4000~5000 5000以上 折减值(%) 1 2 3(2)桥梁隧道纵坡大、中桥上的纵坡不宜大于4%,桥头引道纵坡不宜大于5%;位于市镇附近非汽车交通量较大的地段,桥上及桥头引道纵坡均不得大于3%;小桥涵纵坡随路线。隧道内的纵坡不应大于3%,并不得小于0.3%;独立的明洞和长度小于50米的隧道可不受上述限制。(3)非汽车交通量较大的路段纵坡非汽车交通量较大的路段纵坡,应根据具体情况将纵坡放缓;平原微丘区一般不大于2%—3%,山岭重丘区一般不大于4%—5%。
纵坡设计主要要求:
1、最大纵坡(根据汽车动力、自然条件等考虑,主要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等级。)
2、高原纵坡折减(考虑汽车高海拔爬坡性能,主要依据《路线设计规范》。)
3、最小纵坡(主要是为保证路基、路面排水。)
4、坡长限制(最小坡长、最大坡长,主要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城规》。)
5、缓和坡段(主要是用以恢复陡坡上降低的速度以及下坡安全考虑,主要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6、平均纵坡(这个指标是为了保证纵反坡均衡匀顺,确保行车安全和舒适,主要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7、合成纵坡(主要是为了保证路线弯道上有超高与纵坡时行车的安全性,主要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8、另外就是综合考虑沿线设施、工程地质情况、主要控制点、地下管网、现有构造物、工程造价等多种因系。
法律分析: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①纵坡设计必须满足《标准》的有关规定,一般不轻易使用极限值②纵坡应力求平缓,避免连续陡坡,过长陡坡和反坡③纵断面线形应连续,平顺,均衡,并重视平纵面线形的组合 从行车安全,舒适和视觉良好的要求来看,要求纵断面线形注意有以下几点:在短距离内应避免线形起伏,易使纵断面线形发生中断,视觉不良;避免“凹陷”路段,若线形发生凹陷出现隐蔽路段,使驾驶员视觉不适,产生莫测感,影响行车速度和安全。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
第二十六条 公路建设必须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承担公路建设项目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落实岗位责任制,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要求和合同约定进行设计、施工和监理,保证公路工程质量。
第二十七条 公路建设使用土地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 公路建设应当贯彻切实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原则。
设置桥面纵坡首先要有利于排水,同时,在平原区,还可以在满足桥下通航净空要求的前提下,降低墩台标高,减少桥头引道土方量,节省了工程费用。一般做成双向纵坡,在桥的中心设置竖曲线,纵坡一般以不超过3%为宜。
以某连续刚构桥为工程背景,通过有限元软件对连续刚构桥有无纵坡进行建模对比分析,可以得到在短期效应组合情况下,关于应力的以下结论:
(1)主梁的正应力无论考不考虑纵坡,有无竖向预应力,大小基本不变。
(2)主梁的主拉应力在有纵坡的情况下,大小变化较大,容易超过规范的容许值。为了满足规范斜截面抗裂验算时关于主拉应力的要求,所以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桥面纵向坡度的影响。
(3)竖向预应力钢筋的设置能够显著减小主拉应力,所以连续刚构桥在设有桥面纵坡时,竖向预应力钢筋的范围要适当加大,以确保把主拉应力降低到满足规范的要求。
普通城市道路一般中线高程设计为平坡(路边则设置锯齿形边沟坡度一般不小于千分之三);中线高程设计纵坡的话则不需要设锯齿形边沟,纵坡不小于千分子三,大纵坡是要考虑汽车的爬坡能力、车速、道路等级等。
道路纵断面上的坡度线,一般由许多折线组成,车辆在这些折线处行驶时,会产生冲击颠簸,当遇到凸形转折处时,驾驶员视线可能会受阻,满足不了行车视距的要求;当遇到凹形转折处时,由于行车方向突然改变,不仅会使乘客及驾驶员感到不舒适,产生失重或超重现象,而且由于向下的离心力作用,容易引起车架下弹簧超载而发生车毁事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桥面纵坡
1、平面设计抄 根据《公路工程技袭术标准》规定进行设计,同时应照顾隧道的特点。 平面线形原则上采用直线,避免曲线,必须设置曲线时,其半径不宜小于不设超高的平面曲线半径,并应符合视距要求。2、纵断面设计 隧道纵坡以不妨碍排水的缓坡为宜。 公路隧道控制坡度的主要因素是通风问题,一般在 2%以下,大于 3%是不可取的。 为考虑排水,隧道不应采用平坡,一般用 0.3~0.5%的坡度扩展资料问:公路隧道平面设计时应遵循哪些原则?答案:公路隧道设计规范规定,应根据地质、地形、路线的走向、通风等因素确定隧道的平、曲线线形。当设为曲线时,不宜采用设超高的平曲线,并不应采用设加宽的平曲线。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隧道应设计为上、下行分离的独立双洞。分离式双洞的最小净距,按对两洞结构彼此不产生有害影响的原则,结合隧道平面线形、围岩地质条件、断面形状和尺寸、施工方法等因素确定。
1)根据不同的设计速度,严格控制最大纵坡,其设计最大纵坡必须在规范规定以内。其中,设计速度为120km/h、100km/h、80km/h的高速公路,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时,经经济技术论证,最大纵坡可增加1%。设计速度为40km/h、30km/h、20km/h的公路,改建工程利用原有公路的路段,经经济技术论证,最大纵坡可增加1%。四级公路位于海拔2000米以上或积雪冰冻地区的路段,最大纵坡不应大于8%。设计速度小于或等于80km/h且位于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地区公路,最大纵坡应按规范进行折减。2)在长路堑、低填以及其他横向排水不畅通路段,应设置不小于0.3%的最小纵坡,一般情况下不宜小于0.5%;在弯道超高横坡渐变段上,设计最小纵坡不宜小于0.3%。3)大桥的纵坡不宜大于4%,桥头引道纵坡不宜大于5%。4)隧道内纵坡应控制在0.3%~3%之间。隧道纵坡宜设置成单向坡,地下水发育的隧道及特长、长隧道宜采用人字坡。5)二、三、四级公路越岭路线连续上坡(或下坡)路段,相对高差为200~500m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5%;相对高差大于500m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且任意连续3km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5%。6)不同设计速度对应的最小坡长满足规范规定。7)不同设计速度对应的合成坡度满足规范规定。8)连续长大下坡路段的纵坡满足规范规定。9)设置竖曲线时,其最小半径与最小长度应根据不同的设计速度满足规范规定。
①纵坡设计必须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有关纵坡的各项规定,如各级公路的最大纵坡,按排水要求的最小纵坡等;②为保证汽车以一定的车速安全顺利地通过,纵坡应具有一定的平顺性;③对沿线的自然条件,应作通盘研究,依据不同的具体情况分别处理,使公路畅通和稳定;④按路线起伏综合考虑农田水利方面的特殊要求;⑤在水文条件不良或地下水位很高的路段,应考虑适当的路基高度;⑥在保证路基的强度和稳定的前提下,争取填挖平衡,节省土石方及其他工程量,降低工程造价;⑦考虑到今后公路改建时,尽量利用原有路面作为新路面的基层或面层的下层;⑧纵坡设计应与平面设计密切配合协调。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原则 除参照公路纵断面设计的原则外,尚须注意下列各点:①为使道路两侧街坊地面水的顺利排除,一般应使路缘石顶面标高低于两侧建筑物的地面标高;②要为城市各种地下管线的埋设提供有利条件,并保证人防工程与各类管线有必要的最小覆土厚度;③对一些具有影响的立面控制点,必须与道路平面控制点综合分析研究;④应与相交的道路、广场等出入口有平顺的衔接;⑤对非机动车行驶较多的道路,应充分考虑非机动车的爬坡能力和下坡时的安全性;⑥研究附近地区的竖向设计,以协调城市地区的立面布置和填挖土石方的调配。
法律分析:不同类型的公路在设计中对最大纵坡及最小纵坡的规定有所不同。
最大纵坡值:
城市道路的最大纵坡约相当于公路按设计车速计的最大纵坡减少1%。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第十条 对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以及满足经济社会管理基本需要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责负责强制性国家标准的项目提出、组织起草、征求意见和技术审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立项、编号和对外通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拟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是否符合前款规定进行立项审查,对符合前款规定的予以立项。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向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立项建议,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决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公民可以向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立项建议,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认为需要立项的,会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决定。 强制性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批准发布或者授权批准发布。 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对强制性标准的制定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一条 对满足基础通用、与强制性国家标准配套、对各有关行业起引领作用等需要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推荐性国家标准。 推荐性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