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high tach)是在建筑形式上突出当代技术的特色,突现科学技术的象征性内容,以夸张的形势来达到突出高科技的是社会发展动力的目的。 洛可可意思是此风格以岩石和蚌壳装饰为其特色。是巴洛克风格与中国装饰趣味结合起来的、运用多个S线组合的一种华丽雕琢、纤巧繁琐的艺术样式。 功能主义主要是指一种建筑形式:藉由纯几何体,钢筋与玻璃,特别是藉由模版显现粗犷痕迹无覆盖的「素混凝土」外观,使建筑物的材料样貌清晰可见。 工艺美术运动是起源于19世纪下半叶英国的一场设计改良运动,其名字来自约翰·拉斯金的作品,运动的时间大约从1880年至1910年。 其起因是针对装饰艺术、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等,因为工业革命的批量生产所带来设计水平下降而开始的设计改良运动。 荷兰风格派运动主张纯抽象和纯朴,外形上缩减到几何形状,而且颜色只使用黑与白的原色。也被称为新塑造主义。
洛可可风格是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洛可可风格的特点是: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家具也非常精致而偏于繁琐,不像巴洛克风格那样色彩强烈,装饰浓艳。德国南部和奥地利洛可可建筑的内部空间非常复杂。 洛可可装饰的特点是:细腻柔媚,常常采用不对称手法,喜欢用弧线和 S形线,尤其爱用贝壳、旋涡、山石作为装饰题材,卷草舒花,缠绵盘曲,连成一体。天花和墙面有时以弧面相连,转角处布置壁画。 为了模仿自然形态,室内建筑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对称形状,变化万千,但有时流于矫揉造作。室内墙面粉刷,爱用嫩绿、粉红、玫瑰红等鲜艳的浅色调,线脚大多用金色。室内护壁板有时用木板,有时作成精致的框格,框内四周有一圈花边,中间常衬以浅色东方织锦。 洛可可风格反映了法国路易十五时代宫廷贵族的生活趣味,曾风靡欧洲。这种风格的代表作是巴黎苏俾士府邸公主沙龙和凡尔赛宫的王后居室。
外国美术史上的解释 罗可可艺术:是指18世纪流行于欧洲的艺术风格,多表现法国上流社会男女享乐生活,以描绘全裸活半裸的女性及其精美华丽的装饰为主题的绘画。其风格特征是:纤细、轻巧、华丽、繁琐,追求造型的装饰效果。这种绘画虽浮华做作,但用一种轻快优雅代替了宗教题材的神秘沉重。 代表画家:华托(1684-1721)代表作品《舟发西苔岛》 布歇(1703-1770)代表作品《沐浴的狄安娜》 弗拉戈纳(1732-1806)代表作品|《秋千》
名词解释:洛可可:洛可可风格起源于18世纪的法国,最初是为了反对宫廷的繁文缛节艺术而兴起的。开始是指用贝壳、石块等建造的岩状砌石,源于中国的假山,玲珑剔透,华丽雕琢的艺术趣味,后指具有贝壳纹样曲线的主题,成为以室内装饰为主体的样式名称。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倡导者是蓬帕杜夫人。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即在设计中有意识的使产品在几年时间里老化而报废,从而推出新的式样。其目的是促使消费者追随新的潮流,放弃老的式样,促进市场销售额上升。 这是“设计样式追随销售”的一种体现,它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功能性废止。二是款式性废止。三是质量性废止。风格派:将传统建筑,家具和产品设计、绘画、雕塑的特征完全抛弃,变成最基本的几何形体。把最基本的几何形体形成简单的结构组合,在新的结构当中,单体依然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和鲜明的可观性。造型与装饰艺术中,除了对称手法,非对称性事体现艺术效果的最有效手段。在造型上,非常特别地反复运动几何结构,在色彩的使用上,重视基本原色和中性色。代表人物:范·杜斯伯莱 折衷主义: 折衷主义建筑是十九世纪上半叶至二十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折衷主义建筑师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他们不讲求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 3、 米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是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最重要大师之一,还曾担任过包豪斯(Bauhaus)学校的校长,请简述其重要的设计实践与设计思想。(8分)他进行建筑结构与建筑方法的改革,认为“建筑方法必须工业化”,提出了“少即是多”的设计原则。其设计实践,有著名的:钢管藤椅 巴塞罗那椅 1929年世博会的德国馆
洛可可为法语rococo 的音译,此词源于法语 ro- caille(贝壳工艺)。 意思是此风格以岩石和蚌壳装饰为其特色。是巴洛克风格与中国装饰趣味结合起来的、运用多个S线组合的一种华丽雕琢、纤巧繁琐的艺术样式。洛可可的另一种解释初见于《法兰西大学院词典》,指为「路易十四至路易十五早期奇异的装饰﹑风格和设计」。有人将「洛可可」与意大利「巴洛克」相关连,把这种「奇异的」洛可可风格看作是巴洛克风格的晚期,即巴洛克的瓦解和颓废阶段。洛可可艺术(Rococo art)是法国十八世纪的艺术样式,发端于路易十四(1643~1715)时代晚期,流行于路易十五(1715~1774)时代,风格纤巧、精美、浮华、繁琐,又称「路易十五式」。 洛可可在形成过程中还受到中国艺术的影响,特别是在庭园设计﹑室内设计、丝织品、瓷器、漆器等方面(如《中国人物小陶瓷》,麦尔,德国,1768)。由于当时法国艺术取得欧洲的中心地位,所以洛可可艺术的影响也遍及欧洲各国。洛可可艺术的繁琐风格和中国清代艺术相类似,是中西封建历史即将结束的共同征兆。 巴洛克(Baroque)一词本义是指一种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在当时具有贬义,当时人们认为它的华丽、炫耀的风格是对文艺复兴风格的贬低,但现在,人们已经公认,巴洛克是欧洲一种伟大的艺术风格。特点:首先是它有豪华的特色,它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二是它是一种激情的艺术,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三是它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四是它很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五是它的综合性,巴洛克艺术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例如在建筑上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综合,此外,巴洛克艺术也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里的一些因素和想象;六是它有着浓重的宗教色彩,宗教题材在巴洛克艺术中占有主导的地位;七是大多数巴洛克的艺术家有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如在一些天顶画中,人的形象变得微不足道,如同是一些花纹。当然,一些积极的巴洛克艺术大师不在此例,如鲁本斯、贝尼尼的作品仍然和生活保持有密切的联系。
洛可可是法国十八世纪的艺术流派涉及到美术文学音乐建筑等多方面。它同时也象征的一种纵欲享受现世的生活态度。是对巴洛克艺术的继承和过分发展。在艺术史上存在时间很短但是影响不小。多年之后影响了70到80年代的一代日本和美国青年。我不太喜欢洛可可。太不真实,不符合我对美是赤裸裸心理的认知。。。。不过是我个人意见。在史上还是有很重要影响的,毕竟记载了法国一个时期的态度。
是指18世纪欧洲,主要是法国音乐中的一种趣味、一种风格,它并未形成一种流派,也谈不上在音乐发展史上有个洛可可时期,它好像是在巴罗克音乐乌黑中的一块领地。 “洛可可”一词原来是指17世纪末源于法国建筑方面装饰艺术的一种风格,这种风格不严格遵从法国古典主义法则,“洛可可”(rocaille)的原意为“贝壳工艺品”,用它称呼一种风格是带有某种程度上的贬意。它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无比轻盈、典雅的阶段,线条繁杂、装饰富丽,一直延续到1730年左右,正确地应称为“法式风格”或称“路易十六风格”,大约延续到1760年左右,基本上是在第一阶段基础上沿着形式上更为夸张的方向进一步细节化,主要代表人物是皮诺。这一阶段所反映的洛可可风格是奇想、多变,曾受到包括伏尔泰等人在内的许多人的批评。 音乐中的洛可可风格从未被严格地、细致详尽地描述过,评论家们对于多种多样的音乐现象都借用这一词,而其中多数用于17、18世纪的法国。作曲家库普兰写了许多室内乐作品,多趋于玲珑秀巧、装饰华丽,深受国王路易十四的欣赏和喜爱。其特点与当时的建筑式样、装璜艺术有相似之处,这些作品便是洛可可风格在音乐上的早期反映。法国的另外两位作曲家达坎和拉莫在许多音乐作品中也表现了这种华丽、优美的风格,并且迅速由法国流传到欧洲各国。在德国,亨德尔和巴赫等人的作品中也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如亨德尔的《弥赛亚》中的一些装饰细腻的复调手法,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中某些变化多端的片断、甚至在海顿和莫扎特的一些轻松作品中,也常流露出洛可可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