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防治的三个措施

更新时间:02-10 装修 由 曼雁 分享

声音是我们感受世界的一个通道,但是过多过强的声音不免会让人感觉烦躁,这种声音便也称为噪音。声音是有分贝高低之分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达到一定分贝的声音才被称为是噪音。但是从人道的主义来说,不被人们喜欢,并打扰到人们生活的声音也可被称为噪音。那么噪音污染防治措施有哪些?不同程度的噪音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噪音污染防治措施有哪些?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主要从三方面进行控制:噪声源,传播途径,接受者

(一)噪声源控制 1,消除噪声发生的根源:改进结构,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机械摩擦,改变喷口形状 2,采用吸声,隔声装备

(二)从噪声传播途径上控制 1,阻断传播途径 2,改变机器设备的安装方向 3,原理噪声源(三)对接受者的防护 对接受者进行防护,除了减少人员在噪声环境中的暴露时间外,可采取各种个人防护手段,如佩带耳塞,耳罩或头盔等。

不同程度的噪音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简单点说,不规律的声音我们就可以理解其为噪音。首先我们要先来了解一个基本概念:分贝,分贝是声压级的大小单位(符号:db),声音压力每增加一倍,声压量级增加6分贝。1 分贝是人类耳朵刚刚能听到的声音,20分贝以下的声音,一般来说,我们认为它是安静的,当然,一般来说15 分贝以下的我们就可以认为它属于“死寂“的了。

20~40 分贝大约是情侣耳边的喃喃细语。40~60 分贝属于我们正常的交谈声音。60 分贝以上就属于吵闹范围了,70 分贝我们就可以认为它是很吵的,而且开始损害听力神经,90 分贝以上就会使听力受损,而呆在100-120分贝的空间内,如无意外,一分钟人类就得暂时性失聪(致聋)。噪声通常是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噪音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凡是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噪音的危害从不同的类别来讲,危害程度也是不同的,轻者引起人们烦躁,重者可导致人们精神市场,双耳失聪等危害。那么我们想要防止噪音的危害有哪些措施呢?这就要从噪音的来源处进行治理,这样才能彻底的清楚噪音污染。小编在上文中对噪音的污染措施做了一些介绍,大家可做参考,以用来减轻生活中一些噪音对我们的危害。

噪音污染防治措施有哪些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有哪些1、噪声污染控制技术,利用多孔性吸声材料和共振吸声结构行降噪。用隔声结构把声能屏蔽、减少声辐射,从而降低噪声危害。2、政府层面、整合资源,加大宣传管理力度,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能否取得成效,关键在于政府的重视程度。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环境噪声污染 防治工作的领导,制定并执行强制性的噪声控制和管理法规,保证城市宁静环境。交通噪声源噪声级别高且流动性大,污染范围广。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环境噪声污染是一种能量污染,与其他工业污染一样,是危害人类环境的公害。3、交通噪声的治理。应协调好公安、交通、农机、建设等部门,使其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加快城市道路建设,改善路况。

噪声的主要防护措施有哪些

噪音的主要防护措施有以下几点:一、降低声源噪音,工业、交通运输业可以选用低噪音的生产设备和改进生产工艺,或者改变噪音源的运动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体发声体的振动)。二、在传音途径上降低噪音,控制噪音的传播,改变声源已经发出的噪音传播途径,如采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以及合理规划城市和建筑布局等。三、受音者或受音器官的噪音防护,在声源和传播途径上无法采取措施,或采取的声学措施仍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就需要对受音者或受音器官采取防护措施,如长期职业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可以戴耳塞 、耳罩或头盔等护耳器。021、声在传播中的能量是随着距离的增加而衰减的,因此使噪声源远离需要安静的地方,可以达到降噪的目的。2、声的辐射一般有指向性,处在与声源距离相同而方向不同的地方,接收到的声强度也就不同。不过多数声源以低频辐射噪声时,指向性很差;随着频率的增加,指向性就增强。因此,控制噪声的传播方向(包括改变声源的发射方向)是降低噪声尤其是高频噪声的有效措施。3、建立隔声屏障,或利用天然屏障(土坡、山丘),以及利用其他隔声材料和隔声结构来阻挡噪声的传播。4、应用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将传播中的噪声声能转变为热能等。5、在城市建设中,采用合理的城市防噪声规划。此外,对于固体振动产生的噪声采取隔振措施,以减弱噪声的传播。

噪音的防治对策有哪些

噪音污染防治措施有:1、噪声污染控制技术利用多孔性吸声材料和共振吸声结构进行降噪。用隔声结构把声能屏蔽、减少声辐射,从而降低噪声危害。2、政府层面、整合资源,加大宣传管理力度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能否取得成效,关键在于政府的重视程度。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环境噪声污染 防治工作的领导,制定并执行强制性的噪声控制和管理法规,保证城市宁静环境。交通噪声源噪声级别高且流动性大,污染范围广。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环境噪声污染是一种能量污染,与其他工业污染一样,是危害人类环境的公害。3、交通噪声的治理。应协调好公安、交通、农机、建设等部门,使其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加快城市道路建设,改善路况。

预防噪声危害的措施有哪些

1、防治管理:为了保护人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噪音的允许值在 75~90 分贝;保障交谈和通讯联络,环境噪音的允许值在 25~50 分贝;对于睡眠时间建议在 35~50 分贝。

2、噪音控制方法:降低声源噪音 ,工业、交通运输业可以选用低噪音的生产设备和改进生产工艺,或者改变噪音源的运动方式;在传音途径上降低噪音,控制噪音的传播,改变声源已经发出的噪音传播途径;受音者或受音器官的噪音防护 ,如长期职业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可以戴隔音耳塞等。

3、防治办法:营造隔音林;将噪声污染严重的企业搬离市区;源头处预防,传播过程消减。

扩展资料:

振动产生的噪音主要有:

1、转动机械:许多机械设备的本身或某一部分零件是旋转式的,常因组装的损耗或轴承的缺陷而产生异常的震动,进而产生噪音。

2、冲击:当物体发生冲击时,大量的动能在短时间内要转成振动或噪音的能量,而且频率分布的范围非常的广。

3、共振:每个系统都有其自然频率,如果激振的频率范围与自然频率有所重叠,将会产生大振幅的振动噪音。

4、摩擦:此类噪音由于接触面与附着面间的滑移现象而产生声响,常见的设备有切削、研磨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噪声

防止噪声危害应从哪三方面采取防止措施

防止噪声危害应从声源、传递途径和接收者三个方面来考虑。(l)控制和消除噪声源,这是防止噪声危害的根本措施;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解决方式。采用无声或低声设备代替发出噪声的设备,如用液压代替高噪声的锻压,以焊接代替铆接,用无梭代替有梭织布等,均可受到较好的效果。对于生产允许远置的噪声源如风机、电动机等,应移至车间外或采取隔离措施。此外设法提高机器的精密度,尽量减少机器部件的撞击、摩擦和振动,也可以降低生产噪声。在进行厂房设计时,应合理地配置声源。把产生强烈噪声的工厂与居民区,高噪声的车间与低噪声的车间分开,也可减少噪声的危害。(2)控制噪声的传插一般有以下几种措施。1)吸声 采用吸声材料装饰在车间的内表面,如墙壁和屋顶,或者在车间内悬挂空间吸声体,吸收辐射和反射声能,使噪声强度减低。具有较好吸声效果的材料有玻璃棉、矿渣棉、泡沫塑料、毛毡、棉絮、加气混凝土、吸声板、木丝板等。2)消声 用一种能阻止声音传播而允许气流通过的装置,即消声器。这是防止空气动力性噪声的主要措施。消声器有利用吸声材料消声的阻性消声器,根据滤波原理制造的抗性消声器,以及利用上述两种原理设计的阻抗复合消声器。3)隔声 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利用一定的材料和装置,把声源封闭,使其与周围环境隔绝起来,如隔声罩、隔声间。隔声结构应该严密,以免产生共振影响隔声结果。4)隔振 为了防止通过地板和墙壁等固体材料传播的振动噪声,在机器的基础和地板、墙壁联结处设减振装置,如胶垫、沥青等。5)卫生保健措施 加强个人防护,对于生产场所的噪声暂时不能控制,或需要在特殊高噪声条件下工作时,佩带个人防护用品是保护听觉器官的有效措施。耳塞是最常用的一种,隔声效果可达30分贝左右。耳罩、帽盔的隔声效果优于耳塞,但使用时不够方便,成本也较高,有待改进。对接触噪声的工人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特别是听力检查,观察听力变化情况,以便早期发现听力损伤,及时采取适当保护措施。对参加噪声作业的工人应进行就业前体检,凡有听觉器官、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疾患者,不宜参加有噪声的作业。对有噪声的作业工人要合理按排休息时间,如实行工间休息,经常监督检查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及效果。

标签: # 噪声 # 措施
声明:关于《噪声防治的三个措施》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3825271@qq.com
本文网址:http://www.25820.com/decorate/32_1980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