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享健。
何享健,男,汉族,1942年出生于广东顺德。现任美的公司控股股东董事长及总经理。 1968年5月,他和23位居民集资5000元,创办了北街办塑料生产组,1997年推动事业部制改造,2003年开始进军汽车制造业。2001年美的在中国家电企业综合排名中名列第二。
个人经历
1968年,带领23位居民筹资创办北滘公社塑料生产组。
1980年,开始制造风扇,进入家电行业。
1985年,进入空调业。
1992年,成立美的集团。
2000年4月起,担任美的公司控股股东董事长及总经理。
2012年8月25日下午,美的集团在深交所发布公告称,何享健将卸任美的集团董事长,现任美的电器董事长方洪波接任集团董事长一职。何享健仍旧继续担任美的集团控股股东。
方洪波,男,1967年出生于安徽省枞阳县,1983年—1987年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1992年加入美的集团,担任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000418)董事长。任职经历1987年~1992年,就职于湖北十堰的东风汽车制造厂(中国二汽)。1992年11月,辞职后来到广东顺德,到美的集团工作,就职于总裁办。1995年,在美的集团市场部就职并担任美的广告公司经理。1996年,方洪波被任命为市场部部长,负责全面的广告、营销和销售工作。1997年,就任美的集团空调事业部国内营销公司总经理。2000年,就任美的集团空调事业部总经理。2001年,就任美的集团副总裁兼空调事业部总经理。现已读完新加坡大学的MBA,又考入南京大学攻读博士。2012年8月25日,美的集团在深交所发布公告,原美的电器董事长方洪波接任集团董事长。
何享健 姓 名:何享健 性 别:男 出生日期:1942年7月 籍 贯:广东省 毕业院校: 专 业: 工作单位:美的企业集团 职 务:董事局主席 1942年出生,出生于广东顺德。 1968年5月,他和23位居民集资5000元,创办了“北街办塑料生产组”,生产药用玻璃瓶和塑料盖,后来又转产发电机的小配件等,何享健背着这些小玩意走南闯北找市场,培养了异常灵敏的市场嗅觉。 1980年开始制造风扇,进入家电行业; 1992年毅然推动美的进行股份制改造。 1993年在深交所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由乡镇企业改组而成的上市公司; 1997年推动事业部制改造,为集团“二次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9年在全集团范围内推行员工持股制,促使产权和分配机制改革,使员工和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 2001年完成了公司高层经理人股权收购,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何享健先生先后获得“广东省优秀企业家”、“首届空调大王”、“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模”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如今美的集团拥有总资产90亿元,累计纳税30亿元,美的商标品牌价值达378.29亿元。美的空调、压缩机、电风扇、微电机等九大主导产品产销量均居全国前三名。2001年美的在中国家电企业综合排名中名列第二。 2002年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出口创汇3.3亿美元。 2003年开始进军汽车制造业。2005年,美的集团整体实现销售收入达456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出口额超过17.6亿美元,同比增长65%。 2007年,美的集团整体实现销售收入达750亿元(其中海外营收31.2亿美元),在最近揭晓的“2007年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的评定中,美的品牌价值已从2004年的201.18亿元跃升到378.29亿元,位居全国最有价值品牌第七位。 他热心慈善事业,近年美的为社会各类公益、福利、教育事业等捐款捐物累计价值8000多万元,上交税收总额逾90亿元。正是这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美的赢得了“最佳责任企业”的殊荣。在胡润发布的“2005中国内地慈善企业排行榜”上,广东美的集团排在第30位,是佛山市唯一上榜的慈善企业。
美的老总叫方洪波。方洪波 ,男,1967年出生于安徽省枞阳县藕山镇万桥村杉木窊庄 ,1983年至1987年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2002年获得新加坡国立大学管理学院MBA硕士学位。
方洪波,1992年11月加入美的集团,曾任美的市场部部长、美的空调事业部总经理、美的制冷家电集团CEO、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等职务。
方洪波,现任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2021福布斯中国最佳CEO榜排名第6位。
个人成就:
2015年被评为十大经济年度人物之一。2016年获评年度中国最佳商业领袖。2017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2018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
2019年10月17日,“2019界面新闻中国上市公司最佳职业经理人”榜单揭晓,方洪波排名第5位。2019年10月26日,荣获70年70企70人“中国杰出贡献企业家”称号。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方洪波
美的创始人是何享健。现在是蔡其武(美的集团董事、高级副总裁)。
美的集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68年,其前身是一家由何享健先生带领北滘公社23位居民集资5000元办起来的街道作坊。几十年来,美的不断发展成为一现代大型企业集团。1992年,美的集团进行内部份制改造并于1993年在深证券交易所上市,是中国第一家由镇企业改组上市的公司,现拥有控股公司21家。
扩展资料:
美的发展历程:
1、1968年,美的创业,1980年,美的正式进入家电业,1981年注册美的品牌。2014年美的集团用工总数13万人,旗下拥有美的、小天鹅、威灵、华凌、安得、美芝等十余个品牌。
2、主要家电产品有家用空调、商用空调、大型中央空调、冰箱、吸尘器、取暖器、电水壶、烤箱、抽油烟机、净水设备、空气清新机、加湿器、灶具、消毒柜、照明灯和空调压缩机、冰箱压缩机、电机、磁控管、变压器等家电配件产品。
3、2013年,美的集团整体实现销售收入达1210亿元,其中外销销售收入达74亿美元。
4、2013年“中国最有价值品牌”评价中,美的品牌价值达到653.36亿元,名列全国最有价值品牌第5位。截至2013年,美的集团为社会公益事业累计捐赠超过6亿元。
5、2014年美的集团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105.02亿元,整体毛利率达到25.46%,同比上年上升2.17%。
6、2014年打造美的创新中心,贯彻落实“333”战略规划。
7、2015年,美的成为首家获取标普、惠誉、穆迪三大国际信用评级的中国家电企业。
8、2016年,美的集团营业总收入1,590.44亿元,净利润158.62亿元。
9、美的在2017《财富》世界500强排名中位列450位,利润排名第208位。
10、2018年6月,美的集团执委会已经审批决定,将烟机、灶具、洗碗机、消毒柜的产、研、供、销职能整体并入热水器事业部,成立美的厨房和热水事业部,将原来独立的厨房和热水器两大事业部合并。
11、2018年7月19日,财富公布世界五百强企业排行榜,美的位列第323位。
12、2018年10月,美的集团拟以发行A股方式,换股吸收合并小天鹅,小天鹅将终止上市并注销法人资格。美的集团或其全资子公司将承继及承接小天鹅的全部资产、负债、业务、人员、合同及其他一切权利与义务。
方洪波
男,1967年出生于安徽,
1983年至1987年就读于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2002年获得新加坡国立大学管理学院
MBA硕士学位。2009年获得南京大学企业管理博士学位,经济师。
1992年11月加入美的集团,曾任美的市场部部长、美的空调
事业部总经理、美的制冷家电集团CEO、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局主席、总裁等职务,现任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0333.SZ)
董事长兼总裁,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000418.SZ)董事长。
美的是中国广东省佛山市顺德的一家民营企业。它的老板是何享健美的电器有限公司,全称是“广东美的电器有限公司”。美的集团前身为广东美的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68年,是一家以家电产业为主业,涉足物流等领域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企业集团。旗下拥有三家上市公司和四大产业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白色家电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之一。1980年,美的正式进入家电行业;从1981年开始使用美的品牌。目前,美的集团拥有员工13万人,拥有美的、小天鹅、凌薇、华菱等十多个品牌。美的集团除顺德总部外,在安徽的广州、中山、重庆、合肥、芜湖,湖北的武汉、荆州,江苏的无锡、淮安、苏州,山西的临汾,河北的邯郸也有生产基地。并在越南和白俄罗斯设有生产基地。
中国。
美的集团创业于1968,是一家以家电业为主,涉足物流等领域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企业集团,旗下拥有美的电器、小天鹅、威灵控股等3家上市公司,主要通过midea专卖店和美的官网销售家用空调、中央空调、冰箱、洗衣机、全系列小家电等家电产品和压缩机、磁控管等家电核心部件,2010年销售额突破1100亿元。
美的作为世界级的白色家电制造商和品牌商,包括美的中央空在内的美的电器调计划在2011年投入两亿巨资,用于服务团队的全面提升。“我们要用良好的售后服务向我们的消费者传达一个信息,那就是美的是一个负责任的企业,是一个讲诚信的企业,是一个志在长远、志在全球的综合性家电制造集团。”midea制冷集团中国营销总部副总谈到此计划时这样表示。
多年来,美的一直以“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机会、为股东创造利润、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使命。美的电器在美的集团努力下越来越深入人心,消费者可以通过美的官网了解全面及时的midea产品信息。美的集团正致力于成为国内家电行业的领导者,跻身全球家电综合实力前五强。也在为使“美的”成为全球知名的品牌而努力。
美的何享健的创业故事:退隐的巨头
2009年,何享健功成身退,将美的电器完全交给了以方洪波为首的职业经理人团队。在美的集团的决策层里,没有一个是何享健的亲属。何享健确认,今后美的集团的CEO都会是职业经理人,他的家族,只是一个股东。
退居二线后的何享健,更多是靠打高尔夫度日,“虚君共和”,养望林下。在这个商业明星辈出的年代,他是一个陌生的巨头,但肯定是一个坚定、机敏、睿智的老头。他不仅要做大富豪,还要让美的成为真正的大公司。
而与其争斗了多年的格力集团董事长朱江洪,如今还要承担整个集团的运营重任。海尔集团的CEO张瑞敏,则还要为接班人的问题大动脑筋。
美的何享健:后家电时代的增长故事北街办塑料生产组后传
何享健,1942年出生,广东顺德人。
顺德位于珠江三角洲平原的中部,它的正北方是广州市,西北方则是佛山市区,距离香港127公里或者69海里。2003年1月8日,划入佛山市,成为佛山的一个区,此事利弊有些争议。
今天,在这片总面积806.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了上千家家电企业,美的、格兰仕、科龙、万家乐、万和等等。顺便一提的是,碧桂园股东杨惠妍也是顺德人。
当然,对1968年的何享健来说,还暂时联系不上后来发生的一切,何享健高小 毕业 后就辍学了,干过农活,当过学徒、工人,还做过出纳。对应时代背景,也很自然。
当年的5月,他和23位居民集资5000元,创办了“北街办塑料生产组”,生产药用玻璃瓶和塑料盖。之后,替一些企业做些配件。实体的名称历经“顺德县北滘公社汽车配件厂”到后来的“顺德县北滘公社电器厂”。
更名为电器厂的原因是,此时他们为当时颇有影响的广州第二电器厂,也就是远东风扇厂生产风扇零配件。这一过程中,何享健发现,生产电风扇并不是很难。于是,1980年11月,第一台40厘米台扇问世,当时叫“明珠”牌。
可能是何享健对这个牌子不很满意,于是征集商标,“美的”、“彩虹”、“雪莲”,最终定为“美的”。1981年8月 注册商标 ,同年11月工厂更名为“顺德县美的风扇厂”,何享健任厂长。从资料看,这一年共生产风扇13167台,产值328.4万元,利润41.8万元,员工251人。
1984年,工厂开始生产塑料转页扇。这件事情让美的颇为自豪,转页扇通常称为“鸿运扇”,其风力柔和,摆放灵活,并设有跌到安全装置,适合睡眠时连续吹风使用。同年成立“顺德县美的家用电器公司”,何享健任总经理。1986年,美的转页扇开始出口香港。
1985年5月,美的考察日本家电业。此后,美的引进日本的生产技术和管理 方法 ,同时开始与日本企业展开合作。也是在这一年,4月8日,美的成立了空调设备厂,开始了窗式空调机的组装生产。
1988年美的电器公司实现产值1.24亿元,成为顺德县十家超亿元企业之一,其中出口创汇达810万美元。美的从一开始就采取,出口和内销两条腿走路,这给它经营上很大的灵活性。
1992年,广东省进行股份制改革试验,何享健对此颇为热心,最终争取到了顺德唯一的股份制试点名额。2006年12月何享健在接受《经济日报》采访时回顾:当时美的规模很小,资产只有五、六亿元,但我认定了办好企业,首先要引进好的机制。
时任顺德市市长的冯润胜事后在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回忆:“那个时候政府鼓励大的乡镇企业试点,但一些比美的规模大、名头响的企业都观望、推托。”而员工则回忆说,当时是当作“任务指标”来入股。
1993年美的上市获批,成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乡镇企业。股票简称“粤美的A”,股票代码为“0527”,后来更名为美的电器(000527.SZ),首次公开发行股票2277万股,发行价格为每股8.45元。1993年11月12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上市后,第一大股东是顺德市北窖镇经济发展总公司,拥有44.26%的股份。
《广东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公告书》上表述:本公司的产销量自80年代以来逐年大幅度跃升,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经济效益也不断提高。本公司历来重视出口市场的开拓,主要产品电风扇和空调器的出口比例分别达到70%和20%。本公司计划在八五期间形成空调器为主的产品结构。
美的集团发言人朱源来今天评价美的股份制改造:美的的透明度和受关注程度相应提高,由此产生的投资者的压力、公司外部的约束与监督必然有利于内部治理的优化。
而何享健则 总结 :“股份制改造能使企业更加规范,通过上市可以获得融资,有了资金,有了好的机制,企业何愁不能发展?”
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
1990年到1994年期间,美的空调销售排名处于行业第3位,然而到了1996年,竞争加剧,美的空调销售排名下跌到第7位。当时,第一是春兰,第二位是华宝,第三则是格力。
当时有传闻说,顺德市政府还有意让科龙兼并美的。事后何享健解释为误传:实际上是当时政府为搭建顺德家电航母,有意让美的、科龙和华宝三家企业合并,并有意让我出任总经理。当时美的仍是地方政府控股……“在企业经营中,我很不赞同这种非市场化的合并方式,也坚持不让自己和美的参与。”但是外部有这种认识,显然是对美的善意的担忧。
1997年,美的产值为29亿元,在临近30亿元的时候,已经可以明显感受到增长瓶颈。当时美的已拥有空调、风扇、电饭煲等五大类,共计数百个产品。全部由公司一级调配,被内部形容为“统筹统销”,实际上就是何享健一人管理生产和销售。
反复思考之后,何享健决定引入松下实践的事业部制。1997年开始,空调、家庭电器、压缩机、电机、厨具5个事业部相继成立。何享健下放权利,由事业部负责生产制造及销售。
实际上何享健贯彻得非常彻底,之后事业部不但可以针对市场进行研发,甚至于数千万规模的投资都可以自行决定。这在一段时间,让习惯请示的经理人很不适应。也从这个阶段开始,何享健逐渐喜欢上了 高尔夫球 。
事业部制不仅仅是企业组织架构的重组,也使得企业用人机制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今天的美的电器董事局副主席、总裁方洪波就在这个阶段脱颖而出。
方洪波于1987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之后就职于湖北襄樊的东风汽车制造厂,他可能不适应传统的国有企业,事后方洪波说,“20岁已看到50岁的样子”,这句话颇为适合招聘网站的 广告 词。
1992年11月,方洪波辞职后来到广东顺德,进入美的集团。最初就职于总裁办,从事《美的》企业报工作,顺便也给领导们写讲话稿。
作为公司内部的一个 传说 ,方洪波还在担任《美的》报一般的时候,有一次随同何享健出差,方洪波抽空将当地市场情况进行了整理,见到何享健有空的时候谈了自己的观点。何享健很受触动。人才难得,于是提拔他为公关科副科长,然后是广告部经理,市场部经理。
在担任广告部经理的时候,方洪波联系了巩俐作为形象代言人,演绎了“美的生活美的享受”。作为一个开端,此后逐渐将品质生活的概念融入到美的品牌中。
1997年,何享健力排众议,任命方洪波为空调事业部国内营销公司总经理。方洪波上任之初提出,“从个人销售向体系营销转变”,即避免销售资源的私有化,随后一系列的大手术,“让生产制造向顾客需求转变”,空调销量大增。1998年度销售了98万台,对应于1997年的43万台,美的迅速增长的份额还挤占了春兰等厂商的空间。
2000年,方洪波出任美的空调事业部总经理,此时美的有6大事业部,但是空调事业部销售额占集团的60%。2001年,美的空调内销达220万台, 出口30万台。其后出任美的电器总裁已经是众望所归。
实行事业部制后的第一年,美的的收入即达50亿元,1999年达到80亿元。美的只用了4年的时间,即实现了从30亿到100亿的跨越。
MBO
MBO(Management Buy-Outs)即“管理者收购”。公司经理层利用融资购买本公司股份,实现所有者和经营者合一,以激励内部人员积极性,降低代理成本。乡镇企业MBO,原因之一是解决所谓“红帽子”的历史遗留问题,以清晰化产权。
美的的改制是顺德企业中走得最早的一个,期间也吸收了各方的一些新思维,政府的支持使整个过程显得非常的顺利。
2000年年初,美的管理层成立一家壳公司“顺德市美托投资管理公司”。管理层和工会共同出资组建。管理层20多人,约占总股本的78%,何享健为美托第一大股东,当时持股25%。
之后,工会退出了美托,公司其他管理人员将股权分别委托何享健等人持有,何享健持股上升到55% ,美托投资后来名称变更为“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2000年5月,代表政府的第一大股东顺德市北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后来更名为顺德市美的控股有限公司)将所持部分“粤美的”3518万股法人股转让给美托投资,每股2.95元,所占总股本比例为7.26%,美托投资成为“粤美的”的第三大股东。
2001年1月,美托投资再次以每股3元的价格协议收购北窖投资所持部分“粤美的”7243万股,所占总股本比例为14.94%。美托投资成为第一大股东,所持股份上升到22.19%,而地方政府则退居第三大股东。
美的管理层在两次受让总共动用资金3.21亿元,其中自有资金占10%,其余90%通过股权质押贷款解决。
当时的争议在,美的两次股权收购价均低于同期美的的每股净资产4.07元。美的方面的解释是考虑了内部职工对公司的历史贡献,并且不违反现有规定。
在此之前,1999年6月,顺德市开联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从顺德市北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手中收购了美的电器3432万股法人股,占总股本的7.79%,成为其第二大股东。何享健之子何剑峰是开联实业的法定代表人。
1994年4月,何剑峰自立门户开始创业,成立了顺德市现代实业公司,主要为美的进行贴牌生产,生产电饭煲及电火锅、电磁炉、电热水器。2000年,公司的经营收入已超过13亿元。2002年10月,何剑峰正式注册成立广东盈峰集团有限公司,主营小家电。
2004年,盈峰集团将旗下现代电器和金科电器转让给美的电器,涉及金额近7000万元。因此一度传出,何剑峰将进入美的,以“太子身份登基”。不过此后,美的方面回应强调,“绝对没有太子登基这回事,外界那是谣传。”
2006年,美的集团与上风集团分别将其所持有的占上风高科总股本的18.2%和7%的法人股转让给盈峰集团。盈峰集团共持有上风高科总股本25.5的股份,成为上风高科(000967.SZ)第一大股东。
市值管理时代
市值管理(Market Value Management)是最近几年,国内上市公司引入的新概念。业内专家施光耀解释:市值管理是上市公司基于公司市值信号,综合运用多种价值经营方法和手段,达到公司价值创造最大化和价值实现最优化的战略管理行为。
2006年,随着全流通问题的解决,大股东与中小投资者利益更为一致,相应也意味着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时代的到来。
2007年6月《新财富》刊载《何享健操盘美的白电市值王》一文指出:如果以1993年美的电器上市的首日以收盘价19.85元买入该股股票,并一直持有到2005年底,则该股的复权收盘价为36.48元,市值在12年间仅仅增长45.6%……但是,如果该投资者从2006年初以收盘价买入并持有到2007年4月30日,则市值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增长768%,而同期上证综指的涨幅仅为231%。
回过头来看,短时间股价大幅度上扬的理由是三个:MBO及全流通之后,体制被理顺;2000年前后美的空调业务开始发力,并且没有如同其他企业一样进入黑色家电和手机领域,但是此后股市整体较为低迷;国际投行对美的价值的重估。
2007年2月招商证券研究 报告 《公司共赢基础下的成长盛宴股?》指出:股改前何氏家族对美的电器股权比例略多于30%,股改增持完成后,控股比例达到50%。
2007年7月何享健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谈到:人家给你多少市值,看的是你的盈利,是你的未来。我们现在的净利润一定不能低于5个点。每个经营主体和每个职业经理人都要签合同。
在被问及,“有人说您对经理人的激励太大了,甚至大得吓人。”何享健回答:我的理念是,事业是大家创造出来的,效益是大家赚的,应该大家去分享。“我讲白一点,这一点我们很斟酌,我们学美国企业,对职业经理人要看结果,结果好就要给他好的回报。”福布斯2008年“中国A股非国有上市公司最贵老板”,美的总裁方洪波以375万元的年薪列榜单第5,收入涨幅为188%。
2008年7月何享健在接受《广州日报》采访时回顾:到2000年,美的销售达到105个亿,年均递增50%。去年美的销售额超过750亿元,今年有望超过900亿元。
在被问及,为何不考虑进军彩电,或者手机、电脑等领域。何享健回答:中国的市场需求很大,能做好白色家电就已经很不容易,何况白电市场还有很大的 蛋糕 ……早些年,很多人动员我去搞黑电,搞手机,我从不动心。如果当初贸然进入彩电、手机业,我们现在肯定会失败。
但是美的在白色家电的整合力度还是很大,并购了华凌(0382.HK)、荣事达、小天鹅(000418.SZ),拥有了洗衣机、冰箱、空调多品牌的全线白色家电产品线。
以前有一个认识,认为黑色家电,因为各地区差异比较小,因此基本为日本家电所占据,但是白色家电,基于生活差异,因此仍然由各地区当地企业占据,现在从市场现实看,确实遵循这一逻辑。国产品牌虽然在传统的CRT电视获得压倒性市场份额,但是在平板时代又显得极不适应。手机产业,对家电企业来说,即便可以获得一些收益,也难以形成核心竞争优势。至于PC业务,作为一个成熟产业,家电业进入,理由不充分。
随着生活水准的提升,人们对白色家电的需求不但稳定,并且持续增长。基于生产规模,美的也可以从出口中获得一个“中国制造”的机会。
基于这一理由,就不难得 出国 际投资机构,一段时间对美的的兴趣。2006年11月,美的电器与高盛投资签约,拟向其非公开发行7559.5万股,发行价为每股9.48元,占公司发行后总股本的10.71%。这一方案在2007年8月遭到证监会发审委否决。美的方面解释的原因是,定向增发审批时间过长,股价前后差异太大。
不过,国际投资机构的看好是明显的,打开美的股份的股东资料,截止2007年12月31日:10大股东中有一半为外资机构,第二大股东,MORGAN STANLEY & CO. INTERNATIONAL PLC摩根士丹利国际有限公司4.29%;第六大股东,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 TRUST也就是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1.43%;第七大股东则是YALE UNIVERSITY耶鲁大学1.26%。
继续增长?
2008年7月何享健在接受《南方都市报》时,谈了他下一步的计划:目标是到2010年做到1200亿人民币的销售规模。目前,在美的集团的销售中,40%来自国际市场,我们的目标是做到一半的收入来自海外市场。
据腾讯科技报道,7月11日,格兰仕就日前个别媒体报道“美的全面超越格兰仕”的新闻做出反应,指责美的耗费巨资通过关联代理商“空进空出”……这一事件的背后是,白色家电的竞争日趋激烈。
《中国企业家》2007年7月刊载《资本解放美的》,文中提及:方洪波对何享健说:我现在压力很大。现在不仅讲盈利,还要讲利润的增长率,才能给你高的市盈率。靠我们现有这些东西,有什么盈利模式能支撑?何享健则让方洪波自己找答案。
生活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健认为提升品质是关键,在其管理的事业部中,开始推行,零部件采购采用行业最高标准,包装采用国际标准设计制作, 说明书 则要比照国际品牌的做法,普遍上调员工工资。同时对产品大幅涨价,提高毛利率。
品牌化显然是方向,家用空调事业部总经理李东来认为,了解海外市场的消费需求和趋势,设计出符合潮流的产品,掌握从消费者到厂家之间的价值链资源,议价能力自然会提高。
不过对这个问题,何享健更为谨慎,他认为目前还没有能力出口自有品牌,目前只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使用自有品牌,其余仍然是以OEM形式出口。他指出:“七八年前,很多企业在海外推广自有品牌,大都以失败告终。即使我们用10亿在外面打品牌也起不了明显的作用。”不过他认为,欧美不少家电企业面临困难,有机会的话,也可以买下品牌。
但是对国际并购,何享健认为还缺乏 经验 ,虽然有机构提出联手并购GE家电业务,但是他认为整合GE家电的成本太高。而在2004年美国第三大家电巨头美泰克出售的时候,何享健给下属的意见是:“可以接触一下,看看怎么回事。但实在讲,送给我,我都不要。”
随着MBO水落石出,以及何享健年龄增长,围绕美的接班人的问题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
有媒体为何剑峰接任设计了多套解决方案,另有媒体认为,方洪波之所以在媒体面前低调是避免牵扯进这个命题中去。
2005年的时候何享健对媒体“求饶”一回,“我暂时还没有退休计划。希望大家不要把注意力放在谁来接班的问题上,要更多地关注美的这家企业,关注美的的 企业 文化 。”
2008年7月在接受《南方日报》采访中,何享健强调:美的从来就不是家族式企业。我们一直在推进集团管控模式的转变,通过企业所有权,经营权,监督权三权分立来实现美的的规范治理。
在此之前,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他吐露了心声:我觉得要讨论的不是谁接我的班的问题,而是要讲制度的建设、治理结构建设的问题……我十年八年都在想这个问题,我现在已经走出来了,是很辛苦地走出来的。所以,你们应该关心的是我这个目标怎么实现,而不是谁接班。
他最后说:“我讲白一点,美的集团最后的CEO都会是职业经理人。家族只是一个股东。”
猜你喜欢:
1. 最感人的创业故事
2. 一个成功人士的辛酸创业故事
3. 普通人励志创业故事
4. 励志传奇创业故事
5. 80后白手起家创业故事3个
6. 个人创业故事五篇
美的是中国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其的民营企业,老板叫何享健.美的发家于生产风扇.创建于1968年的美的集团,是一家以家电业为主,涉足房产、物流等领域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企业集团,是中国最具规模的家电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之一。1980年,美的正式进入家电业;1981年开始使用美的品牌;2001年,美的转制为民营企业;2004年,美的相继并购合肥荣事达和广州华凌,继续将家电业做大做强。目前,美的集团员工达7万人,拥有美的、威灵等十余个品牌,除顺德总部外,还在广州、中山、安徽芜湖、湖北武汉、江苏淮安、云南昆明、湖南长沙、安徽合肥、重庆、江苏苏州等地建有十大生产基地,总占地面积达700万平方米;营销网络遍布全国各地,并在美国、德国、日本、香港、韩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地设有10个分支机构。美的集团主要产品有家用空调、商用空调、大型中央空调、风扇、电饭煲、冰箱、微波炉、饮水机、洗衣机、电暖器、洗碗机、电磁炉、热水器、灶具、消毒柜、电火锅、电烤箱、吸尘器、小型日用电器等大小家电和压缩机、电机、磁控管、变压器、漆包线等家电配套产品,拥有中国最大最完整的空调产业链和微波炉产业链,拥有中国最大最完整的小家电产品和厨房用具产业集群。在2005年8月国家商务部公布的“2004年中国出口额最大的200家企业”名单中,美的位列第57位。2005年9月,国家统计局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公布的“2004年度中国最大500家大企业(集团)”中,美的荣列第59位。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美的集团也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从1990年代至今上交税收超过58亿元,为社会福利、教育事业捐赠超过7000万元。美的集团一直保持着健康、稳定、快速的增长。80年代平均增长速度为60%,90年代平均增长速度为50%。新世纪以来,年均增长速度超过30%。2005年,美的集团整体实现销售收入达456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出口额超过17.6亿美元,同比增长65%。在最近揭晓的“2005年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的评定中,美的品牌价值已从2004年的201.18亿元跃升到272.15亿元,位居全国最有价值品牌第七位。展望未来,美的将持续稳定发展,形成产业多元化、发展规模化、经营专业化、业务区域化、管理差异化的产业格局。拥有健康的财务结构和明显的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并初步具备全球范围内资源调配使用的能力。以企业整体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进一步完善企业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争取在2010年成为运作管理规范、治理结构清晰,年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的国际化消费类电器制造企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