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四出头”是指椅子的“搭脑”两端出头,左右扶手前端出头。其标准的式样是后背为一块靠背板,两侧扶手各安一根“连帮棍”。是我国明式家具中椅子造型的一种典型款式。
官帽椅是以其造型类似古代官员的帽子而得名,可分为南官帽椅和四出头式官帽椅两种。南官帽椅从造型上看,不如四出头式大方,但南官帽椅在装饰手法上比较容易发挥,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装饰椅背及扶手;用材可方可圆,可曲可直。它的特点是在椅背立柱和搭脑相接处做出软圆角,由立柱作榫头,横梁作榫窝,横梁压在立柱上。“S”形椅背多采用边框镶板做法,中分数格,或镂雕一透孔如意云头,或浮雕一组简单图案,美观而大方。通常成对陈设使用,很少单件陈设。
四出头官帽椅 图片 四出头官帽椅,所谓四出头,实际上就是靠背椅子得搭脑两端、左右扶手的前端出头,背板多为“S”形,而且多用以一整块板制成的。该椅子的扶手尽头磨成圆头,给人以柔润、圆滑的感觉。朴素大方的造型和清晰美丽的纹理色彩,形成俊逸高洁的风格和特点。明清两代均有官帽椅,但制作上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搭脑、靠背及扶手的区别。清代官帽椅的搭脑多用罗锅枨形或花形,靠背、扶手大多有花饰,与明代简洁朴素的风格截然不同。 2、太师椅 太师椅是中国古典家具中唯一用官职来命名的椅子,它最早使用于宋代,以后在宋元明清的诗书、名人笔迹以及现今流行的几部有影响的辞书中均有记载和描述。太师椅最初的形式是一种类似于交椅的椅具。到了清代,太师椅变成了一种扶手椅的专称。 太师椅的靠背椅、扶手与椅面间成直角,样子庄重严谨,因为是清代流行,所以具备了清式家具的特征,比如用料厚重,宽大夸张,装饰繁缛等等。它所有的这些特征,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突出主人的地位和身份,这从它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它是“太师”所坐的椅子。
宽度大概在50-60公分,60公分左右已经感觉很大了,超过62公分时感觉超大,不适合成对摆放,可用于书桌椅子,或者厅堂中单独使用。椅子面高度和一般椅子相同,或者略高1-5公分左右。通高(总高度)随你爱好,从100到120公分,低于100也有,高于120偶尔有,超高。我不是木匠,只是喜欢坐官帽椅。这些都是“感觉”数据,供你参考。注意上述数据都是四出头样式的,不是南官帽椅。
官帽椅的形态隽永大方,优雅端庄,它的身上蕴含了一种儒雅的文人气质。
这是一把由古代文人们亲自参与设计的椅子,从细节到造型,都处处展现着文人墨客的风骨和姿态,所以从头到脚都散发着一股浓浓的“中国味”。
官帽椅分为两种,分别是四出头官帽椅和南官帽椅,前者在搭脑和扶手处均有出头设计,后者则以圆润的弧形过渡,不出头。
所谓“四出头”就是如下面这样,扶手超出鹅脖,搭脑超出后退上截,有了这两处的延伸,椅子在造型上就有了舒展而凝重的味道,变得“神气”而有“韵味”起来。
古人做家具并不像我们现在的流水线产品,全都一模一样,他们会不断尝试和开发,所以每一种家具都会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和细节。在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里,有两把风格完全不同,但都非常经典的四出头官帽椅:弯材四出头和直材四出头。 弯材四出头的最大特点就是椅面以上的部分,没有一个部件是直的,连券口牙子也都采用了曲线,多处出现“S”形曲线,整把椅子给人一种很正派,但又很柔婉、舒展、连贯的风貌。 除了曲线柔婉,它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构件细。椅子通身细、圆、弯的构件,其实才是工艺和壕气的体现。耗工耗料不说,细细的圆材也非寻常木料就可以的,只有优良的硬木才能在承重力和耐磨力等方面给出最优解。 首先椅子的靠背和后腿上截部分的弯曲曲线保持一致,呈优雅的,符合人体工程学的“S”形曲线,加上搭脑部分的弯转,挺拔和柔美就结合在了一起。
然后扶手的曲线也很好看,先向外弯再收敛进来,最后又弯向外,这小小的三处弯曲,分别是为了加大座椅空间、便于搭手、便于就坐或站立,可见匠人巧思。扶手下面,联帮棍、鹅脖、券口牙子,流畅的曲线和扶手搭脑相呼应,方中带圆,浑然一体,和谐而优雅,平稳中间风骨。
整把椅子都是素雅的光面,最大限度地展示木材的纹理美,仅在背板和券口牙子处有一点雕花,没有多余堆砌的雕饰,也正是文人风骨清雅的体现。
官帽椅是以其造型类似古代官员的帽子而得名,可分为南官帽椅和四出头式官帽椅两种。南官帽椅从造型上看,不如四出头式大方,但南官帽椅在装饰手法上比较容易发挥,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装饰椅背及扶手;用材可方可圆,可曲可直。它的特点是在椅背立柱和搭脑相接处做出软圆角,由立柱作榫头,横梁作榫窝,横梁压在立柱上。“S”形椅背多采用边框镶板做法,中分数格,或镂雕一透孔如意云头,或浮雕一组简单图案,美观而大方。通常成对陈设使用,很少单件陈设。
四出头官帽椅 图片 四出头官帽椅,所谓四出头,实际上就是靠背椅子得搭脑两端、左右扶手的前端出头,背板多为“S”形,而且多用以一整块板制成的。该椅子的扶手尽头磨成圆头,给人以柔润、圆滑的感觉。朴素大方的造型和清晰美丽的纹理色彩,形成俊逸高洁的风格和特点。明清两代均有官帽椅,但制作上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搭脑、靠背及扶手的区别。清代官帽椅的搭脑多用罗锅枨形或花形,靠背、扶手大多有花饰,与明代简洁朴素的风格截然不同。 2、太师椅 太师椅是中国古典家具中唯一用官职来命名的椅子,它最早使用于宋代,以后在宋元明清的诗书、名人笔迹以及现今流行的几部有影响的辞书中均有记载和描述。太师椅最初的形式是一种类似于交椅的椅具。到了清代,太师椅变成了一种扶手椅的专称。 太师椅的靠背椅、扶手与椅面间成直角,样子庄重严谨,因为是清代流行,所以具备了清式家具的特征,比如用料厚重,宽大夸张,装饰繁缛等等。它所有的这些特征,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突出主人的地位和身份,这从它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它是“太师”所坐的椅子。
在大同华严寺藏有金代阎德源墓所出土的家具中有四出头扶手椅,虽尚还没有明确称为官帽椅,但其朴拙实用的造型已形成了官帽椅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