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住宅应按套设计每套住宅的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卫生间等基本空间应齐全。2、厨房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应设置炉灶、洗涤池、案台、排油烟机等设施或预留位置。3、卫生间应设置便器、洗浴器、洗面器等设施或预留位置。卫生间不应直接布置在下层住户的卧室、起居室(厅)和厨房的上层,其地面和局部墙面应有防水构造。4、卧室、起居室(厅)的室内净高和局部净高应分别满足不低于2.40m和2.1m的规定;5、利用坡屋顶内空间作卧室、起居室(厅)时,其1/2 面积的净高应满足不低于2.1m的规定。6、阳台栏杆设计应防止儿童攀爬,栏杆的垂直杆件净距不应大于0.11m。放置花盒处必须采取防坠落措施。7、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的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05m,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的阳台栏杆不应低于1.10m。封闭阳台杆也应满足阳台栏杆净高要求,不允许按窗台高度设计。8、外窗窗台高度低于0.90m 的应有防护设施,防护栏杆的高度应从可踏面起计算,保证净高0.9 0m。9、楼梯梯段净宽、楼梯踏步和栏杆高度应符合以下规定: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一边设有栏杆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00m,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的楼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m,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扶手高度不应小于0.90m,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0m 时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05m。10、楼梯井净宽大于0.11m 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爬滑的措施。11、七层及七层以上的住宅或住宅入口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 以上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12、七层及七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入口、入口平台、侯梯厅、公共走道和无障碍住房等部位应有无障碍设计,并符合以下规定。1) 建筑入口设台阶时,应设轮椅坡道和扶手。坡道的坡度,当坡道高度0.60m 时坡度应≤1:10;高度0.75m 时,坡度应≤1:12;高度1.00m 时,坡度应≤1:16;2) 供轮椅通行的门净宽不应小于0.80;门把手一侧的墙面不应小于0.50m,门扇应安装视线观察玻璃、横执手和关门拉手,在门扇的下方应安装高0.35m 的护门板;门内外地面高差不应大于15 ㎜,并应以斜坡过渡;3) 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建筑入口平台宽度不应小于2.00m;候梯厅深度不应小于多台电梯中最大轿厢深度,并不得小于1.5m;4) 供轮椅通行的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2m。
社区康复护理的基本方法
社区康复护理的基本方法,护理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因此护理人员要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的提升自我,不断学习才能有所进步,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下面分享社区康复护理的基本方法。
(一)环境改造
理想的康复环境有利于实现康复目标,社区护士应当了解和掌握康复环境及设施的要求,重视康复环境的选择和建立,提供良好的康复环境。
环境设施的要求:无障碍设施是良好康复环境的最基本要求。家庭环境中如各种开关。桌面、房间窗户和窗台的高度均应略低于一般房间的高度;房间、卫生间等房门应以推拉式为宜,门把手宜采用横执把手;在楼梯、走廊、卫生间、浴室和房间的墙壁上应安装扶手;地面要平坦、防滑且没有高低差;门厅要有足够的照明且夜间光照要足。社区环境中非机动车车行道的路宽一般不小于2、5m,人行道应设置缘石坡道,宽度不小于1、2m,公共卫生间应设有残疾人厕位,安装坐便器等。
(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日常生活活动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完成衣、食、住、行,保持个人卫生整洁和独立的社会活动所必需的一系列基本活动,是人在独立生活中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最具有共性的活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的训练是为了使残疾者在家庭和社会中尽量不依赖或部分依赖他人而完成各项功能活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的具体方法如下:
1、饮食训练
根据患者的功能状态选择适当的餐具,进行体位改变、握紧餐具、送食物入口、咀嚼和吞咽动作等的训练。
(1)进餐的体位训练:进餐时宜选择半坐位或半卧位,所以最简单动作为训练患者从仰卧位转换为相应体位。根据患者残疾程度不同,选择不同的方法,如指导患者用健侧手和肘重坐起,或由他人帮忙使用辅助设备等坐起,维持坐位平衡训练,做到坐好、坐稳、依靠育文撑坐稳;若患者无法坐起,应指导患者采取健侧在下的侧卧位。
(2)抓握餐具训练:开始可抓握木条或橡皮,继而用匙。丧失抓握能力、协调性差或关节伯动范围受限的患者无法使用普通餐具,应将餐具加以改良,如特制碗、碟,并加以固定,特制横把或长把匙、刀、叉等。
(3)进食动作训练:先训练手部动作再训练进食动作。如将餐具及食物放在便于患者使用的位置,指导患者用健手把食物放在患手中,再由患手将食物放入口中,以训练两侧手功能的转换。
(4)咀嚼和吞咽训练:吞咽困难者在进食训练前应先做吞咽动作的训练。在确定无误咽危险并能顺利喝水时,可试行自己进食。可先用浓汤、糊状食物、稀粥等,逐步从流质过渡到半流质再到普食,从少量饮食过渡到正常饮食。
2、更衣训练
患者能够保持坐位平衡后,可指导其进行穿脱衣服、鞋袜等训练。对穿戴义肢的患者注意配合义肢穿戴。大部分患者可用单手完成穿脱衣服的动作,如偏瘫患者穿衣时先穿患肢,脱衣时先脱健肢;截瘫患者若可坐稳,可自行穿脱上衣,穿裤子时,可先取坐位,将下肢穿进裤子,再取卧位,抬高臀部,将裤子提上再穿好。如患者关节活动范围受限,穿脱普通衣服困难,应设计特制衣服,如宽大的前开襟衣服。如患者手指协调性差,不能系、解衣带或纽扣时,可使用摁扣、拉链、搭扣等。
一、什么是康复护理
康复护理(rehabilitation nursing)是指-在康复医学理论指导下,围绕全面康复的目标,护理人员密切配合康复专业人员,从护理角度帮助康复对象,将其从被动接受他人护理转为自我护理的动态过程。康复护理主要是针对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以整体的人为对象,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功能障碍或恢复病、伤、残者的功能,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早日重返家庭,回归社会。
二、康复护理的目的
1、防止患者机体因疾病因素和制动引起的’功能障碍,或促进功能的恢复。
2、防止因疾病或病室环境造成的运动缺乏引起的压疮、肺炎、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合并症。
3、保持各系统器官及代谢的功能水平,维持整体健康。
三、康复护理的对象
1、残疾人。
2、各种功能障碍患者。
3、老年病患者。
四、康复护理的技能
1、三瘫一截患者的良肢位摆放:平卧位良肢位摆放、患侧卧位良肢摆放、健侧卧位良肢位摆放、坐位良肢位摆放。
2、体位转移:床上翻身、床上移动、从床上坐起、从卧位转移到床边坐位、从卧位或者是坐位转变到站立位、床-椅转移。
3、运动功能训练:主动运动、被动运动以及抗阻力运动训练、卧床患者床上自我训练、桥式运动、平衡训练、平地行走训练、上下楼训练等。
4、抗痉挛训练:抗肌肉痉挛训练。
5、作业治疗。
6、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能力训练。
7、辅具使用:拐杖、助行器、轮椅等的使用。
8、言语功能障碍的康复:失语症康复、言语功能障碍等训练。
9、吞咽障碍的康复:基础训练、摄食训练等。
10、放松训练:放松法。
1、起居护理
起居护理主要是指病人在恢复期的生活环境和日常生活,必须保持安静整洁,养成良好的有规律的生活习惯,使病人心情舒畅,安心养病。
2、饮食护理
中医饮食康复护理的原则是以食代药,食药并重,强调以合理的饮食调养配合疾病的治疗,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1)饮食调养的基本要求
(2)康复食谱 康复食谱具有形神并重,养生保健等特点,可分为康复食疗和康复药膳食疗两大类。
康复食疗食谱是根据辨证,因人、因时、因地选择粥谱、饮谱、食谱、菜谱。
粥谱特点:易消化吸收,为种类繁多的半流食;适用征:适用于老年人、体虚者、残疾者等瘥后诸证,以及慢性虚损痼疾;眩晕、心痛患者:可食用玉米粥;头晕、脏躁者:可食用葛粉羹粥。
饮谱特点:易消化吸收,为全流食;适用证:适用于老年、儿科诸证及残疾诸证;如牛奶、羊乳适宜于消渴、虚劳、咳喘、儿科诸证。
食谱适用证: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病证及残疾病证;如糯米可调养脾胃虚弱者、消渴、慢性伤残病证等;牛肉专补脾胃,益气血,可调养病后虚劳赢瘦、食少气怯及消渴、水肿等证。
菜谱适用证:适用于肥胖、虚损、消瘦、便秘、头痛、消渴等证。如:白萝卜可用于食积胀满、咳嗽、头痛、消渴等证的辅助治疗;银耳适用于久病及热病后期、老年性喘息、肺结核等证,老年人常食有健身长寿之功。
3、心理护理
心理康复护理是通过治神、调神、护神、医心等治疗与护理手段,针对不同病人的心理状态进行的心理教育以及心理训练的一种方法。
4、 运动护理
运动康复护理法是对康复病人的行走、活动的护理,应按照康复治疗的规程进行。要合理安排休息与运动,掌握动静结合的原则,做适当的运动健身,对康复功能训练进行指导与护理。
康复功能训练护理:根据病证训练护理是对康复病人的功能训练,要根据病证和伤残情况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法,护理人员要指导和配合功能训练,使病人尽快能够生活自理,获得劳动的能力,走向生活,走向社会。
生活能力训练护理:为了使伤残人员尽快独立生活和工作,在康复期就应进行生活能力的训练,如起床、穿衣、洗脸、漱口、吃饭、解大小便等。
建筑设计中残疾人各坡道的坡度:
1、直线式坡道,坡面宽不小于1200,坡度不大于1:12;
2、折返双坡道,坡面宽1200,坡度为1:12,坡道起点与终点及休息平台深度为1500;
3、L坡道,弧形坡道,U形坡道,折返三坡道,坡面宽1200,坡度小于1:12,坡度起点与终点及休息平台深度为1500;
4、台阶及坡道组合体,适用于建筑路口,城市广场等地面高差较大地段。节省用地,方便通行,观赏效果较好。坡面要平整而不光滑,宽度要大于1200,坡度要小于1:12。
扩展资料:
坡道是使行人在地面上进行高度转化的重要方法。坡道与台阶相比具有一重要的优点,那就是坡道面几乎容许各种行人自由穿行于景观中。在“无障碍”区域的设计中,坡道乃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一般说来,坡道应尽可能地设置在主要活动路线上,使得行人不必离开坡道而能达到目的地。最后还应提到,坡道的位置和布局应尽早地在设计中决定,这是因为我们需将它与设计中的其他要素相互配合,否则坡道会显得格格不入。
总之,坡道应在总体布局中成为非常协调的要素。将坡道与台阶结合起来乃是一种创新的设计方法。这种方式在温哥华罗布森广场中的实例可以说明这一点。
(1)百分比法
表示坡度最为常用的方法,即两点高程差与其路程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如下:
坡度 = (高程差/路程)x100%
(2) 度数法
用度数来表示坡度,利用反三角函数计算而得,其公式如下:
tanα(坡度)= 高程差/路程
还是需要的哦。(1)卫生间的无障碍设施主要包括门、座便器、洗手盆扶手、淋浴抓杆、浴盆配套扶手、呼救器、防滑垫(胶);卫生间面积要满足乘坐轮椅的进出、回转和接近使用设施的需要;电器插座和应急呼叫按钮要设在便于使用的位置;地面要防滑并无积水。(2)门扇最好是平拉门,其次是折叠门和平开门。如使用平开门,门扇要向外开启,以便在出现事故时方便开启;把手一侧的墙面要保持一定宽度,方便轮椅使用者靠近门把手;门扇的内侧设置水平的关门拉手,方便使用者进入卫生间后关门;门扇上方要设置观察窗口,便于家人知晓使用者的情况。(3)座便器的高度要与轮椅同高,两侧设置高度适中的水平抓握杆,在座便器的靠墙侧设置垂直或L型抓握杆,可供残疾人从轮椅上平移到坐便器以及拄拐杖者和老年人站立使用;对于坐站困难可在普通坐便器上加装坐便补高器。(4)化妆台上方的镜子的高度以及化妆台下部留有的空间,均要充分考虑能够方便乘坐轮椅者使用;采用单杠杆式或光电感应式水龙头;化妆台两侧的抓杆可做成落地式和悬挑式。(5)浴盆的高度要适当,浴盆的一端装有乘坐平台,浴盆内和进出处装有防滑垫,浴盆内侧的墙面安装两层水平抓握杆,也可安装L型抓握杆,为方便进出浴盆,要在乘坐平台外缘墙壁处设置垂直抓握杆。(6)淋浴座椅要与轮椅同高,淋浴座椅两侧的墙面设置水平安全抓杆或一侧水平一侧L型抓杆,前者利于乘坐轮椅者平移后者方便拄拐杖者和老年人使用。对于有乘坐轮椅者的家庭,使用淋浴会更为方便。(7)防滑垫地面不是防滑材料的,要铺设专用防滑垫或涂防滑胶,进行防滑处理。更多问题可以去到酷家乐问一下,那边有专业的设计师可以帮你解答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