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现实主义的文学作用甚多。1921年,布洛东和苏波合著的《磁场》,是超现实主义第一部实验性的作品,首次提出了无意识书写和自动的写作的问题。但典型的超现实主义作品则产生在1924年之后,如布洛东的小说《可溶解的鱼》1924)和《娜嘉》(1928)是超实现主义的代表作。阿拉贡在1926年发表的散文集《巴黎的农民》,艾吕雅的诗集《痛苦的都会》、《生活的内幕》均属超现实主义之作。
超现实主义戏剧的代表性剧作家及其作品有:勃勒东的《你们要忘记我》、科克抚的《奥尔甫斯》、查拉的《正面与反面》等。
达利的《记忆的永恒》西班牙画家达利(1904—1989),是20世纪最负盛名的画家之一。他利用反向思维,自由拼合想象的画面,通过对以往经验的倒置和回放,构建出一个意象新奇、陌生化的超现实主义场景。其代表作《记忆的永恒》创作于1931年,典型地体现了他早期的超现实主义画风。画面展现的是一片空旷的海滩,海滩上躺着一只似马非马的怪物,它的前部又像是一个只有眼睫毛、鼻子和舌头荒诞地组合在一起的人头残部;怪物的一旁有一个平台,平台上长着一棵枯死的树;最令人惊奇的是出现在这幅画中的几只钟表都变成了柔软的有延展性的物体,或挂在树枝上,或搭在平台上,或披在怪物的背上,好像这些用金属、玻璃等坚硬物质制成的钟表在太久的时间中已经疲惫不堪了,于是都松垮下来。那种对时间疯狂流逝的独特表现手法,暗示了个人情感在物质世界挤压之下迸发出的无法回避的力量。《记忆的永恒》是20世纪具有典型意义的视觉形象之一。达利承认自己在《记忆的永恒》这幅画中表现了一种“弗洛伊德所揭示的个人梦境与幻觉”,是自己不加选择的。他尽可能精确地记下自己的潜意识,以及自己梦中每一个意念的结果 。马格利特的《天降》比利时画家马格利特,是超现实主义风潮的另一代表者。马格利特认为要打破理性秩序的视觉习惯,还要借用理 性手段,以原来熟悉的事物质询这个熟悉的系统,使画中物体具有相当的肖似性。因此马格利特喜欢选用冷调的色彩、稀薄的平涂、界线明确的绘画方式。马格利特的作品中有一种黑色幽默,就像达利及恩斯特,但是马格利特在处理手法上,似乎营造出平静的气氛,不像前两者具有恶梦般光怪陆离的形象。他喜欢将平凡的事物,赋予新的面貌,使人在静默中屏息以对,有时会在超官能情境中,突如其来地产生一种飘浮的诗意,让人的情绪飞跃自如,心灵获得解放。他的代表作品《天降》描绘了一些神情古怪、头戴圆顶高帽的人物从天而降,如同弥天的雪花飘扬在城市上空。画面的形象异常清晰,看似高度写实,体现了超现实主义画家对于“反常”视觉形象的酷爱。许多物品看似正常,实际上却处在矛盾状态。《天降》具有一种怪诞的合理性 。
一、简介
超现实主义是一种现代西方文艺流派。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盛行于欧洲,在视觉艺术领域中其影响最为深远。
致力于探索人类的潜意识心理,主张突破合乎逻辑与实际的现实观,彻底放弃以逻辑和有序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及梦的经验相融合展现人类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
认为,现实世界受理性的控制,人的许多本能和欲望受到压抑,能够真正展示人心理真实和本来面目的是现实之外那绝对而超然的彼岸世界,即超现实的世界,这就是人的深层心理或梦境。
打破理性与意识的樊篱,追求原始冲动和意念的自由释放,将文艺创作视为纯个人的自发心理过程,这些都是其基本特点。
二、代表人
1、安德烈·布勒东
安德烈·布勒东(André Breton,1896–1966年),法国诗人和评论家,超现实主义创始人之一。他和其他超现实主义者追求自由想象,摆脱传统美学的束缚,将梦幻和冲动引入日常生活,以创造一种新的现实。
安德烈·布勒东出生在法国的丹什布雷市(Tinchebray)。就读于巴黎大学医学院,其间接触到弗洛伊德的著作。弗洛伊德关于潜意识的概念对布勒东的作品有重要的影响。
2、让·尼古拉·阿蒂尔·兰波
让·尼古拉·阿蒂尔·兰波(法语:Jean Nicolas Arthur Rimbaud,1854年10月20日——1891年11月10日),或译阿尔图尔·兰波、韩波、林包德,19世纪法国著名诗人,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超现实主义诗歌的鼻祖。
3、路易·阿拉贡
法国诗人、作家、政治活动家。年轻时学医。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陆军医院服役。1920年弃医从文,成为超现实主义派作家。
1930年访苏归来后成为共产党人,在文学创作上转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后成为共产党文艺周刊《法兰西文艺报》的主编。
著有诗歌《断肠集》、《法兰西的晓角》,长篇小说《现实世界》(4卷)、《共产党人》(6卷)、《受难周》等。作品中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
4、保尔·艾吕雅
保尔·艾吕雅(1895——1952年),法国当代杰出诗人。一生写诗和战斗,参加达达运动和超现实主义运动,以及反法西斯斗争。
出版诗集数十种,主要有《痛苦的都城》、《不死之死》、《公共的玫瑰》、《丰采的眼睛》、《诗与真》、《凤凰》、《为了在这里生活》、《兽与人,人与兽》、《当前的生活》、《天然的流水》、《和平咏》等。
三、代表作
1、《记忆的永恒》
《记忆的永恒》是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萨尔瓦多·达利于1931年创作的布面油画,现藏于美国纽约现代美术馆。
《记忆的永恒》以袖珍面的技法,描绘了一个死寂般宁静的旷野。平静如镜的海、一马平川的沙滩、荒凉的海岸,以及一个不可能在这个环境中出现的方形台座、一块板、一棵树。
面面突出表现了像软饼似的三块钟表和一块没有变形的红色钟表,上面爬满了黑色蚂蚁,方台上一块软表上还歇着一只苍蝇。
2、《内战的预兆》
西班牙画家萨尔瓦多·达利作于1936年的油画作品,是画家的代表作之一。画家运用细腻的笔法画出了被肢解的人体,用人体贯连构成框架式的结构充满画面,用蓝天白云作背景,表明这一罪行是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的。
画家以此象征战争的恐怖和血腥,就像一场血肉横飞、尸骨四迸、令人毛骨悚然的恶梦。
3、《娜嘉》
安德烈·布勒东创作的小伙,全书扑朔迷离,充满偶然、随机、巧合和梦境,作者的主观思想交叉出现在事件的客观叙述过程中,图像与文字交相辉映,成为超现实主义的名篇,极大影响了西方20世纪的文学与艺术流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超现实主义
玛格丽特超现实主义作品具体如下:
1926年以后,他才跟画廊签下合约,开始从事全职的绘画工作。这年他画成,《迷失的骑师》,为第一幅超现实主义作品。1927年在布鲁塞尔首次个展,遭到大量侮辱性的批评,他郁闷并移居巴黎。后来又回布鲁塞尔。到1930年间,他加入超现实主义者的行列,大量创造具有神秘语意的迷人画作。
画面上明明画了一只烟斗,却注明“这不是一只烟斗”。透过烟斗的影响,标注的文字和画名三方对照,马格里特当头棒喝地点出:人类所赖以理解这个世界的象征系统,并不等同于真实的世界。无论多么栩栩如生,画中影像和真实的烟斗仍是两回事。“烟斗”这个词,也和真实的烟斗没有必然的关系。我们多仰赖的影像和文字象征系统,事实上阻碍了我们,使我们与真实的世界渐行渐远。
人们常说眼见为实,但视觉所见的世界,真的就是真实的世界吗?这是马格里特要提出的质疑。他不断以颠覆手法挑战我们的视神经,打破我们对视觉惯性的依赖。
脸部是辨识一个人最重要的部位,在视觉判别的优先顺序上,脸部永远是第一优先。这幅人像的脸却没来由被一颗悬在空中的苹果给挡住,这下我们能看到什么呢?视线从那颗挡路的苹果游移到身体其他细节,再到背后的矮墙,平静的海面,抑郁的天空,最后回到看不见五官的脸。
骑马的女士走在森林中,原本没被树木挡住应该看得到的部分不见了,骑在马上被树挡住的女人却反而出现在画面中心,而位于马后方的树又跑到前面来,遮住了部分马的腹部和左后腿。整幅画完全违反我们的视觉常识与惯性,空间倒错,人,马,树纠缠不清,仿佛进入了异次元的时空,究竟被挡在树后原本该看不见的这个人,真的是这个女士吗?答案只有任由观者填入自己的预期。
马格里特掌握了人类视觉的诡异之处:我们往往对看得见的视若无睹,对看不见的肆意想象,信以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