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土和陶土的区别

更新时间:02-02 装修 由 别想 分享

陶器与瓷器在本质上是两种不同的器物。陶器发明在先,瓷器是在陶器自我 完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原料的选择,淘洗提炼,加工制泥,拉胚成型,以 及入窑焙烧等粗放工艺基本都是相同的,二者之间的关系看似密切,但从形成的 条件及内部成分的组成是截然不同的,它们的区别在于: 1.胎土原料不同 陶土是以自然界中继以得到德南图为原料极易得到的粘土为原料,瓷土是以一种岩状矿石为原料,入窑烧结后,从胎质上讲,陶器粗松,瓷器坚致,陶器近土,瓷器近石。 2.上釉的不同 陶器表面一般不施釉,或施以金属铅为助熔剂的低温釉,性能:吸水性强、透气性强。表面硬度和使用强度差。 瓷器为满釉,施以钙为助熔济的高温釉。性质是表面致密化、强度、硬度大幅度提高。玻璃质感强,不透气、吸水率经物理测试在1%以下或不吸水。 3.烧结温度不同 陶器的烧结温度一般在700-800度,工艺简单。 瓷器的烧结温度一般在1200-1400度,且工艺复杂。

陶与瓷的区别是什么

一、原料的不同 在自然界黏土的种类繁多,因其所含的物质和组成要素不同,在矿物学上的称呼也各不相同。但工匠们因其制作的产品不同,故将制作陶器的的黏土称为陶土,把制作瓷器用的黏土称为瓷土。 陶土中矿物成分复杂,主要由水云母、高岭石、蒙脱石、石英及长石所组成的粉砂一砂质粘土。化学成分与一般粘土相似。与高岭土、膨润土相比,Al2O3含量较低,SiO2、Fe2O3含量较高。常呈浅灰色、黄色、紫色。其吸水性、吸附性、加水后可塑性中等,干燥和烧结性能较好。瓷土是由云母和长石变质,其中的钠、钾、钙、铁等流失,加上水变化而成的,主要成分是SiO2 46.51%,Al2O3 39.54%,H2O 13.95%。一般瓷土多产于温泉附近或石灰层周围,可能就是这个原因。瓷土的熔点约在1780℃左右,实际上因为多少含有不纯物质,所以它的熔点略为降低。二、概念不同 陶:用粘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干燥后,放在窑内烧制而成的物品。瓷:是一种由瓷石、高岭土等组成,经混炼,成形,煅烧而成的外表施有釉或彩绘的物器。三、出现年代不同 陶器与瓷器虽然是两种不同的东西,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原始的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的,我国在距今约一万年新石器时代的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在使用陶器了,而现今发现的最早的瓷器碎片则出自于商代。陶器与瓷器的烧制方法亦有相同之处,瓷器的出现要比陶器晚几千年。四、烧成温度不同 陶:在正常情况下烧制温度约在1000至1200℃之间;瓷:约在1200至1400℃之间。但陶瓷器在窑的烧成方式除了受达至的最高温度影响外,亦受到烧制时间的长度影响。五、气孔率不同 陶:气孔率约为12%-38%,透气性好,质地疏松。瓷:气孔率约为2%-8%,透气性差,质地致密。六、吸水性不同 陶:吸水性强,容易吸水。瓷:吸水性弱,基本上不会吸水。七、风格不同 陶:造型一般比较简单,看起来粗犷、古朴。瓷:造型精致,看起来细腻光洁、优雅。 八、釉料不同 陶:有施釉或不施釉,表面略粗,透气性好,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瓷:釉料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九、重量不同 瓷的密度高,陶的密度低。同样大小、厚度的陶瓷,放在手里掂量,明显感到瓷器比较重实,而陶器比较轻飘。 十、声音不同 用手指或笔轻轻敲击陶瓷,如果声音沉闷是陶器,声音清脆则是瓷器,且烧成温度越高,声音越清脆。十一、透光性不同陶器很难做到很薄,而我们常常用“薄如纸”来形容一些高级的瓷器。由于瓷器具有半透明的特性,用电筒照射可以透光,而陶器即使做到再薄也不透光。

陶土和瓷土的区别详解

大家都知道,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陶瓷就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了。陶器和瓷器都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日用品,从表面看来两者很相似,但是,它们毕竟各有其特色。这些特色就是由烧制它们的不同材料决定的了。那么,看起来很相似的瓷土和陶土本质上又有什么区别呢?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瓷土(又名“高岭土”)——瓷土(H4Al2Si2O9)是陶瓷的主要原料。它是以产于世界第一窑厂的中国景德镇附近的高岭而得名的。后来由“高岭”的中国音演变为“Kaolin”,而成为国际性的名词。纯粹的瓷土是一种白色或灰白色,有丝绢般光泽的软质矿物。瓷土是由云母和长石变质,其中的钠、钾、钙、铁等流失,加上水变化而成的,这种作用叫作“瓷土化”或“高岭土化”。至于瓷土化究竟因何而起,在学术界中虽然还没有定论,但大略可以认为是长石类由于温泉或含有碳酸气的水以及沼地植物腐化时所生的气体起作用变质而成的。一般瓷土多产于温泉附近或石灰层周围,可能就是这个原因。瓷土的熔点约在1780℃左右,实际上因为多少含有不纯物质,所以它的熔点略为降低。纯粹的瓷土(高岭土)存量不多,而且所谓纯粹的瓷土,也没有黏土那样强的粘度。一般所说的瓷土如果放在显微镜下面来观察,大部分带有白色丝绢状的光泽,银光闪闪,是非常小的结晶,这就是所谓纯粹的瓷土。此外,还含有未变质的长石、石英、铁矿及其他作为瓷土来源的岩石的碎片。纯粹瓷土的成分是:SiO2 46.51%,Al2O3 39.54%,H2O 13.95%, 熔度为1780℃。陶土是指含有铁质而带黄褐色、灰白色、红紫色等色调,具有良好可塑性的粘土。矿物成分以蒙脱石、高岭土为主。陶土主要用作烧制外墙、地砖、陶器具等。陶土矿物成分复杂,主要由高岭石、水白云母、蒙脱石、石英和长石组成。颗粒大小不一致,常含砂粒、粉砂和粘土等。具吸水性和吸附性,加水后有可塑性。颜色不纯,往往带有黄、灰等色,因而仅用于陶器制造。陶土资源主要分布在小横山一带。含矿层位主要是白垩系上部粉砂质粘土,第三纪残坡积、冲坡积,第四系上更新统戚嘴组粉质粘土。矿床(点)取样分析:含二氧化硅65.18-71.86%,三氧化二铝15.02-17.99%,三氧化二铁3.27-6.61%,氧化钙0.75-1.68%,氧化镁0.89-2.07%,烧失量4.19-6.20%。因此,无论是从成分、粘性、吸附性、吸水性、产地等来看陶土和瓷土都是有很大差别的。我们在选用陶器还是瓷器的时候也需要根据不同的用途来选择最适合的,比如说:我们在选择厨房、卫生间用的防滑砖的时候一般用陶土的多,虽然从强度和质量上来讲瓷土砖比较好,但是陶土砖防滑,更适合用在厨房、卫生间等需要特别防滑的地方。

陶瓷和陶土的区别,详细一些,谢谢!

拿陶瓷和陶土瓦片的制作工艺做为例子来说,近年来陶土瓦在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用的比较多的是真空挤出类陶土瓦,通过真空挤出成型再进行干燥窑干燥,最后高温烧制成型,故此类陶土瓦内部经过真空挤压后,无空气气泡,经过干燥工艺后瓦内部无水分子,所以生产出的产品密度大,抗折弯度强,釉面不易斑驳、掉色、脱落。此种工艺历史悠久,产品品质稳定,使用寿命较长。另外目前市场上有一种陶瓷瓦,使用的是干粉冲压工艺,没有经过真空挤压,也没有干燥工艺,此类属于陶瓷类产品。严格来说,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陶土瓦,当然瓦体本身的质量也比陶土瓦逊色一些。 陶瓷瓦和陶土瓦的制作工艺不一样,陶土瓦价格会比陶瓷瓦的要高,使用价值也会相对更好。注重生活品质的人,一般会选择陶土瓦。

陶和瓷的区别

通俗地讲: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陶瓷则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 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 陶瓷包括的范围较广,有些能耐水,有些并能耐酸.广泛应用于建筑, 化工, 电力,机械等工业及日用装饰等方面.此外,用粘土以外的其它原料, 依陶瓷制造的工艺方法制成的制品,也叫做陶瓷,如块滑石瓷,金属陶瓷,电容器陶瓷, 磁性瓷等. 广泛应用于无线电,原子能,火箭,半导体等工业.目前,将所有陶瓷制品通称为“无机非金属固体材料。 陶器和瓷器是人们经常接触的日用品,有时从表面看来很相似,但是,它们毕竟各有其特色而不同。 陶器一般是用陶土作胎。烧制陶器的温度大体在900-1050℃之间。若温度太高,陶器就要被烧坏变形。陶器的胎体质地比较疏松,有不少孔隙,因而有较强的吸水性。一般的陶器表面无釉,即使有釉也是低温釉。 我国烧制陶器的历史约有1万年之久。原始社会制造陶器,开始是用手工捏制的方法制成一定器形,后来发展为将陶土搓成粗细一样的泥条,再把泥条盘筑成一定器形,将其内外用手抹平。到父系社会阶段出现了轮制法。进入封建社会后,又发明了模制法,即将陶泥填入模中,脱出器物的全形。人们推测,最原始的烧制方法是堆烧法,把晒干的陶坯放在露天柴草中烧。在六七千年前,开始使用陶窑烧制陶器。 文物考古工作者根据陶器的颜色,把陶器分为红陶、灰陶、彩陶、白陶、彩绘陶、黑陶和釉陶等系列。 红陶是原始社会最常见的一种陶器,它的颜色有如红砖色。这是在烧窑时,充分供应气体,形成氧化气氛,使陶土中的铁转化为三价铁,便呈现出红色了。 灰陶即指陶器为灰色或灰黑色。这是在烧窑后期,控制火候,形成还原气氛,由于窑中缺少氧气,陶土中铁的氧化物转化为二价铁,陶器便呈灰色或黑色了。灰陶最常见,一般都比较粗糙。 彩陶是陶器入窑前,在陶坯上进行彩绘,烧后有赭、黑、白等色。西安半坡遗址的人面鱼纹盆即为一例。 白陶,即白色的陶器,这是新石器时代后期才有的,主要是因为陶土中氧化铁含量少,排除了一些色素的干扰便呈现白色了。 彩绘陶也是带彩色的,它和彩陶的区别是陶器烧成后再着色。由于颜色没有经过焙烧,与坯体粘结不牢,很容易脱落。西安出土的秦兵马俑就属于彩绘陶。 黑陶是指光亮漆黑的陶器主要见于母系氏族社会阶段。这是在焙烧后期用浓烟熏翳,使烟中的碳微粒渗入,充填陶器的空隙,便能呈现黑色。黑陶制品中有的壁像蛋壳一样薄,被称为“蛋壳陶”,十分珍贵。 釉陶是指陶器表面有一层石灰釉的陶器。釉的主要成分是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钙、氧化钠等,用石灰加粘土就能配制成,烧融后呈一种玻璃态。在釉中若再加进一些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铜、氧化钴等,焙烧后就会出现绿、蓝等色泽,常见的唐三彩就是釉陶。

陶泥和陶瓷的区别

主要区别是,性质不同、主要成分不同、主要用途不同,具体如下:

一、性质不同

1、陶泥

陶泥是一种制作陶器用的粘土,指含有铁质而带黄褐色、灰白色、红紫色等色调,具有良好可塑性的粘土。

2、陶瓷

陶瓷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 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

二、主要成分不同

1、陶泥

矿物成分以蒙脱石、高岭土为主。

2、陶瓷

主要原料是取之于自然界的硅酸盐矿物(如粘土、石英等)。

三、主要用途不同

1、陶泥

陶土主要用作烧制外墙、地砖、陶器具等。

2、陶瓷

(1)、日用陶瓷:如餐具、茶具、缸,坛、盆、罐、盘、碟、碗等。

(2)、艺术(工艺)陶瓷:如花瓶、雕塑品、园林陶瓷、器皿、相框、壁画、陈设品等。

(3)、工业陶瓷:应用于各种工业的陶瓷制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陶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陶瓷

并非一种物体的陶与瓷,究竟有什么区别

陶器与瓷器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五方面:1.烧制的温度不同;2.其坚固程度不同;3.使用原料不同;4.质地不同;5.釉面不同。我们在平时生活中,经常把陶瓷作为一个词语来看待,但事实上,陶瓷并不是同一物体,二者有着很大的区别。 

简单来说,用陶土烧制而成的器物叫做陶器,而用瓷土烧制而成的器物则叫瓷器.陶瓷这个词汇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只要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烧制而成的器物都叫做陶瓷。但是,两者的烧制虽然有相似的工艺,但是却也有很大的不同。

烧制的温度不同

在烧制过程中,瓷器的温度要求要高于陶器,瓷器的烧制温度一般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时还会达到1400℃,而陶器的的烧制温度有时会在800℃以下,最高则在1100℃左右。

坚固程度不同

由于陶器的烧制温度较低,所以坯体并没有完全烧透,所以,用手敲击陶器声音会比较闷,陶器硬度较差,所以用利器可以划出划痕,瓷器由于烧制的温度较高,所以坯体基本完全烧结,在敲击的时候。会发出清脆清透的声音,而且瓷器的表面很难留下划痕。

使用原料不同

烧制陶器使用的是普通的黏土即可,而烧制瓷器则需要特定的瓷土,也就是高岭土。

质地不同

陶器的表面与瓷器的表面截然不同,陶器无论坯体薄厚,都没有瓷器表面的光泽和通透度,而瓷器无论薄厚,表面都会呈现出半透明的光泽。

釉料不同

陶器在烧制工艺上分为不挂釉和挂釉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烧制温度较低时即可熔融。瓷器的釉料也分两种,一种是在高温下与坯体一次烧成,另一种则是在高温中先烧制素坯,然后再挂上低温釉,经过第二次低温烧成。

瓷土和陶土有什么区别

瓷土和陶土的区别在于陶土的致密没有瓷土高。

陶土:

陶器的胎料是普通的粘土,瓷器的胎料则是瓷土,即高岭土(因最早发现于江西景德镇东乡高岭村而行名)。陶胎含铁量一般在3%以上,瓷胎含铁量一般在3%以下。陶器的烧成漫度一般在900℃左右,瓷器则需要1300℃的高温才能烧成。陶器多不施釉或施低温釉,瓷器则多施釉。陶器胎质粗疏,断面吸水率高。瓷器经过高温焙烧,胎质坚固致密,断面基本不吸水,敲击时会发出铿锵的金属声响。

瓷土(又名“高岭土”)——瓷土(H4Al2Si2O9)是陶瓷的主要原料。它是以产于世界第一窑厂的中国景德镇附近的高岭而得名的。后来由“高岭”的中国音演变为“Kaolin”,而成为国际性的名词。纯粹的瓷土是一种白色或灰白色,有丝绢般光泽的软质矿物。 瓷土是由云母和长石变质,其中的钠、钾、钙、铁等流失,加上水变化而成的,这种作用叫作“瓷土化”或“高岭土化”。至于瓷土化究竟因何而起,在学术界中虽然还没有定论,但大略可以认为是长石类由于温泉或含有碳酸气的水以及沼地植物腐化时所生的气体起作用变质而成的。一般瓷土多产于温泉附近或石灰层周围,可能就是这个原因。瓷土的熔点约在1780℃左右,实际上因为多少含有不纯物质,所以它的熔点略为降低。 纯粹的瓷土(高岭土)存量不多,而且所谓纯粹的瓷土,也没有黏土那样强的粘度。一般所说的瓷土如果放在显微镜下面来观察,大部分带有白色丝绢状的光泽,银光闪闪,是非常小的结晶,这就是所谓纯粹的瓷土。此外,还含有未变质的长石、石英、铁矿及其他作为瓷土来源的岩石的碎片。 纯粹瓷土的成分是:SiO2 46.51%,Al2O3 39.54%,H2O 13.95%, 熔度为1780℃。

陶泥和瓷泥的区别

区别在于成分以及用途不一样。

1、陶泥即陶土,是陶器原料。矿物成分复杂,主要由高岭石、水白云母、蒙脱石、石英和长石组成。颗粒大小不一致,常含砂粒、粉砂和粘土等。具吸水性和吸附性,加水后有可塑性。

2、瓷泥也瓷土、白土、 阁土粉,较正规的称呼是高岭土。高岭土是一种非金属矿产,是一种以高岭石族粘土矿物为主的粘土和粘土岩。因江西省景德镇高岭村而得名。质纯的高岭土呈洁白细腻、松软土状。

3、陶泥是制作陶器的原料,瓷泥是制作瓷器的原料。

扩展资料

高岭土是一种非金属矿产,是一种以高岭石族粘土矿物为主的粘土和粘土岩。因呈白色而又细腻,又称白云土。因江西省景德镇高岭村而得名。

瓷土、瓷石捣碎后和水之后就叫做瓷泥。瓷泥又名“高岭土”。在景德镇多用此土做陶瓷器具的原料,故而又称其“瓷泥”。

参考资料高岭土_百度百科  瓷泥_百度百科

瓷土、陶土、高岭土三者有什么具体的区别

瓷土又名高岭土,瓷土是由云母和长石变质。纯粹瓷土的成分是:SiO246.51%,Al2O339.54%,H2O13.95%,熔度为1780℃。可用于:造纸、陶瓷、橡胶、化工、涂料、医药和国防等几十个行业。陶土:成分复杂,主要由高岭石、水白云母、蒙脱石、石英和长石组成,以蒙脱石、高岭土为主。仅用于陶器制造。

声明:关于《瓷土和陶土的区别》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3825271@qq.com
本文网址:http://www.25820.com/decorate/32_1995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