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方法 对于沉降差不大,且已不再发展的一般性细小裂缝,如果墙柱构件与房屋结构的刚度和强度是足够的,一般不会影响结构的安全和使用,采用表面处理,即采取砂浆堵抹即可。 对于不均匀沉降仍在发展,裂缝较严重且在继续开展阶情况,应本着先加固地基后处理裂缝的原则进行。一般可采用桩基托换加固方法来加固,即沿基础两侧布置灌注桩,上设抬梁,将原基础圈梁托起,防止地基继续下沉。 防止地基继续沉降还可以采取注浆加固处理,在基础边缘外起的一定范围内对称梅花状布孔,孔深根据地质情况确定。通过用振动法(或钻孔法)将注浆花管击至设计灌浆加固深度,将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32.5级)拌成的稠浆注入地基土中。即用有一定限度的压力,使水泥稠浆向地基的孔隙、空隙和空洞灌注。灌浆时,浆液所受阻力较小,易于渗透充填。浆液的渗流是哪里薄弱,就往哪里钻,形成不规则脉状、网状和窝团状浆液流体;浆液流体包围和胶结土粒及碎石,固化后形成有一定强度的网络状结石,与四周被挤密的填土一起形成复合地基,从而使地基结构趋于致密、均匀性改善、承载能力明显提高。 沉降稳定后或地基继续沉降问题解决后,应对裂缝墙体根据裂缝的严重程度,分别采用灌浆充填法(1:2水泥砂浆);钢筋网片加固法(250mm×250mmΦ4—6钢筋网,用穿墙拉筋固定于墙体两侧,上抹35mm厚1:2.5水泥砂浆或C20细石混凝土);拆砖重砌法(拆去局部砖墙,用高于原强度等级一级的砂浆重新砌筑)进行处理。还可以通过注浆法,其作法是,用空气压缩机将粘合剂灌人砖墙裂缝内,将开裂的墙重新粘合在一起,提高裂缝墙体强度的强度,具体施工方法如下:可沿裂缝打φ25mm孔,每个孔相距25mm左右,将建筑胶聚合水泥浆灌入孔内,形成销键来抵抗剪力,依靠建筑胶聚合水泥砂浆将裂缝粘成整体。按照裂缝的宽度配制三种浆。当裂缝宽度在0.2~1mm时用稀浆,裂缝宽度在1~5mm时用稠浆;裂缝宽度在5~15mm时用砂浆。具体灌浆修补砖墙裂缝的施工工艺如下,即:清理裂缝→粘灌浆嘴子→封闭裂缝→检查封闭程度→灌浆。
1.现象(1) 斜裂缝一般发生在纵墙的两端,多数裂缝通过窗口的两个对角,裂缝向沉降较大的方向倾斜,并由下向上发展。横墙由于刚度较大(门窗洞口也少),一般不会产生太大的相对变形,故很少出现这类裂缝。裂缝多出现在底层墙体,向上逐渐减少,裂缝宽度下大上小,常常在房屋建成后不久就出现,其数量及宽度随时间而逐渐发展。(2) 窗间墙水平裂缝一般在窗间墙的上下对角处成对出现,沉降大的一边裂缝在下,沉降小的一边裂缝在上。(3) 竖向裂缝发生在纵墙中央的顶部和底层窗台处,裂缝上宽下窄。当纵墙顶层有钢筋混凝土圈梁时,顶层中央顶部竖直裂缝则较少。 2.原因分析(1) 斜裂缝主要发生在软土地基上的墙体中,由于地基不均匀下沉,使墙体承受较大的剪切力,当结构刚度较差,施工质量和材料强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导致墙体开裂。(2) 窗间墙水平裂缝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地基沉降量较大,沉降单元上部受到阻力,使窗间墙受到较大的水平剪力,而发生上下位置的水平裂缝。(3) 房屋底层窗台下竖直裂缝,是由于窗间墙承受荷载后,窗台墙起着反梁作用,特别是较宽大的窗口或窗间墙承受较大的集中荷载情况下(如礼堂、厂房等工程),建在软土地基上的房屋,窗台墙因反向变形过大而开裂,严重时还会挤坏窗口,影响窗扇开启。另外,地基如建在冻土层上,由于冻胀作用也可能在窗台处发生裂缝。 3.预防措施(1) 加强地基探槽工作。对于较复杂的地基,在基槽开挖后应进行普遍钎探,待探出的软弱部位进行加固处理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2) 合理设置沉降缝。凡不同荷载(高差悬殊的房屋)、长度过大、平面形状较为复杂,同一建筑物地基处理方法不同和有部分地下室的房屋,都应从基础开始分成若干部分,设置沉降缝使其各自沉降,以减少或防止裂缝产生。沉降缝应有足够的宽度,操作中应防止浇筑圈梁时将断开处浇在一起,或砖头、砂浆等杂物落入缝内,以纪房屋不能自由沉降而发生墙体拉裂现象。(3)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提高墙体抗剪强度。由于上部结构刚度较强,可以适当调整地基的不均匀下沉。故应在基础顶面(±0.000)处及各楼层门窗口上部设置圈梁,减少建筑物端部门窗数量。设计时,应控制长高比不要过大。操作中严格执行规范规定,如砖浇水润湿程度,改善砂浆和易性,提高砂浆饱满度,在施工临时间断处留置斜搓。对于非抗震设防地区的房屋,当留置直搓时,也应留成阳搓,并按规定加设拉结筋,坚决消灭阴搓和无拉结筋的作法。 (4)宽大窗口下部应考虑设混凝土梁或砌反砖碹(图12-16),以适应窗台反梁作用而变形,防止窗台处产生竖直裂缝。为避免多层房屋底层窗台下出现裂缝,除了加强基础整体性外,也采取通长配筋的方法来加强。另外,窗台部位也不宜使用过多的半砖砌筑。4.治理方法(1) 对于沉降差不大,且已不再发展的一般性细小裂缝,因不会影响结构的安全和使用,采取砂浆堵抹即可。(2) 对于不均匀沉降仍在发展,裂缝较严重且在继续开展阶情况,应本着先加固地基后处理裂缝的原则进行。一般可采用桩基托换加固方法来加固,即沿基础两侧布置灌注桩,上设抬梁,将原基础圈梁托起,防止地基继续下沉。
地下室没有伸缩缝。为解决混凝土硬化收缩的施工缝用后浇带处理。待混凝土硬化收缩完成(大约60天左右)后,按大样图浇筑封闭。沉降缝必须基础(及上部结构)完全脱开,其脱开的距离,当上部结构设有防震缝时,结合防震缝宽度设置。地下室:地下室是建筑物中处于室外地面以下的房间。在房屋底层以下建造地下室,可以提高建筑用地效率。一些高层建筑基础埋深很大,充分利用这一深度来建造地下室,其经济效果和使用效果俱佳。地下室的类型按功能分,有普通地下室和防空地下室。按结构材料分,有砖墙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地下室。按构造形式分,有全地下室和半地下室,全地下室半地下室即房间地面低于室外设计地面的平均高度大于该房间平均净高1/3 ,且小于等于1/2 者。这类地下室一部分在地面以上,可利用侧墙外的采光井解决采光和通风问题。地下室顶板的底面标高低于室外地面标高的,称为全地下室。
沉降缝是指,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如有不均匀沉降,则将其限制在沉降缝处,有利于结构物的安全、稳定和对防渗(防止管内水流渗入涵洞基底或路基内,造成土质浸泡松软)。
沉降缝将建筑物从基础底面直至屋盖分开成各自独立单元。每个单元一般应形体简单、长高比较小以及地基比较均匀。
沉降缝一般设置在建筑物的下列部位:(1)建筑物平面的转折处。
(2)建筑物高度或荷载差异变化处。
(3)长高比不合要求的砌体结构以及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适当部位。
(4)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变化处。
(5)建筑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
(6)分期建造房屋的交接处。沉降缝应有足够的宽度,以防止缝两侧的结构相向倾斜而互相挤压。缝内一般不得填塞材料(寒冷地区需填松软材料)。沉降缝的常用宽度为:2、3层房屋50~80mm,4、5层房屋80~120mm,5层以上房屋大于120mm。
沉降缝的施工,要求做到使缝两边的构造物能自由沉降,又能严密防止水分渗漏,故沉降缝必须贯穿整个断面(包括基础)。沉降缝具体施工方法如下:基础部分:可将原基础施工时嵌入的沥青木板或沥青砂板留下,作为防水之用。如基础施工时不用木板,也可用粘土填人捣实,并在流水面边缘以1:3水泥砂浆填塞,深度约为15cm。涵身部分:缝外侧以热沥青浸制的麻筋填塞,深度约为5cm,内侧以1:3水泥砂浆填塞,深度约为15cm,视沉降缝处圬工的厚薄而定。缝内可以用沥青麻筋与水泥砂浆填满;如太厚,亦可将中间部分先填以粘土。沉降缝的施工质量要求:沉降缝端面应整齐、方正,基础和涵身上下不得交错,应贯通,嵌塞物应紧密填实。保护层:各式有圬工基础涵洞的基础襟边以上,均顺沉降缝周围设置粘土保护层,厚约20cm,顶宽约20cm。对于无圬工基础涵洞,保护层宜使用沥青混凝土或沥青胶砂,厚度10—20cm。沉降缝防水处理方法:沉降缝防水处理的方案有很多,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种很常见的解决方案。安装橡胶止水带—浇筑砼—粘贴止水条—涂刷防水涂料—涂料保护层—SBS卷材防水层1、施工前首先要对止水带进行裁剪和连接处理。裁剪可用剪刀或美工刀。为保证施工质量,止水带连接接头必须粘接良好。2、由于橡胶止水带为柔性产品,在定位橡胶止水带时,—定要使其在界面部位保持平展,更不能让止水带翻滚、扭结,如发现有扭结不展现象应及时进行调正。在固定止水带时,应防止止水带偏移,以免单侧缩短,影响止水效果。3、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浇捣的冲击力,以免由于力量过大而刺破橡胶止水带。如发现有破裂现象应及时修补,否则在接缝变形和受水压时橡胶止水带所能抵抗外力的能力就会大幅度降低。在混凝土浇捣时还必须充分震荡,以免止水带和混凝土结合不良而影响止水效果。4、待上一段浇注工序完成,硬化干燥后,将其扫除干净,利用止水条的自粘性,直接粘贴在施工缝界面上。5、涂刷两遍JS防水涂料6、防水层施工完毕固化后,立即做水泥砂浆保护层。保护层施工方案:防水层施工完毕固化后,立即做2cm水泥砂浆找平层作为保护层,终凝后撒水养护。7、SBS卷材层施工。以上就是沉降缝防水处理方法与沉降缝怎么做的知识介绍,相信你看了以后应该对沉降缝的相关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希望能对大家起到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