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效比是衡量空调节能效果的标准,能效比越高,空调节能效果越好。定速空调能效比EER=额定制冷功率/额定制冷耗电量;变频空调能效比SEER是制冷季节期间,空调器进行制冷运行时从室内除去的热量总和与消耗电量总和之比。
所谓能效比 也称性能系数 即一台空调器的名义制冷量与其耗电功率的比值。通常,空调器的能效比接近3或大于3为佳,就属于节能型空调器。比如,一台KF-20GW型分体挂壁式空调器的制冷量是2000W,额定耗电功率为640W,另一台KF-25GW型分体挂壁式空调器的制冷量为2500W,额定耗电功率为970W。则两台空调器的能效比值分别为:第一台空调器的制冷能效比(EER):2000W/640W=3.125第二台空调器的制冷能效比(EER):2500W/970W=2.58
你好,所谓apf就是全年能源消耗率,即:在制冷季节及制热季节中,空调机进行制冷(热)运行时从室内除去的热量及向室内送入的热量总和与同一期间内消耗的电量总和之比,也叫全年综合能效比。apf对空调性能的评估更加全面,并且更加适用于评价风冷多联机组。seer是制冷季节能源消耗效率,seer只是空调在制冷状态下的运行效率,apf则是空调全年在制冷和制热状态下的运转效率,精准呈现了空调全年使用的性能表现。即额定制冷/热综合耗电量。APF越高,能源转换效率越高。中日APF标准不同,中国相对日本制热权重较低,但同产品,中国标准比日本标准得分会低7到8个百分比。能效比是能源转换效率之比。能效比越大,节省的电能就越多。在制冷和降噪之外,在日益追求环保和节能的今天,用电量的多少也是大家所关注的。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节能空调可将日后使用过程中的电费一点一滴的节省下来,无疑是精明的选择。这里涉及两个关键词:能效比和变频。能效比是指空调器在制冷运行时,制冷量与有效输入功率之比。能效比数值的大小,反映出空调器产品每消耗1000W电功率时制冷量的大小。空调器一般同时具备制冷和制热的能力,因此空调的能效比也分制冷能效比和制热能效比两种,书本中为了区分这两种能效比,分别采用不同的简称,EER一般指制冷能效比,COP一般指制热能效比。就中国绝大多数地域的空调使用习惯而言,空调制热只是冬季取暖的一种辅助手段,其主要功能仍然是夏季制冷,所以人们常说的空调能效比通常指的是制冷能效比EER。EER和COP越高,空调器能耗越小,性能比越高。
1、能效比的意思是,消耗能量与换来的效能的比值。 2、能效比也可称为能耗比,指一台空调用一千瓦的电能产生多少千瓦的制冷/热量,这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反映了单位输入功率在空调运行过程中转换成的制冷量。空调能效比越大,在制冷量相等时节省的电能就越多,空调能效比越高就越省电。 3、空调能效比的计算公式为,空调的能效比=制冷量÷制冷功率,制冷量是指空调调节室温的能力,制冷功率是空调制冷的耗电量,例如一款制冷量5000瓦的2匹空调,制冷功率2000瓦,能效比:5000÷2000=2.50;另一款制冷量同样为5000瓦的2匹空调,制冷功率1500瓦,能效比:5000÷1500=3.33。能效比数值的大小,反映出空调每消耗1000W电功率时制冷量的大小,该数值的大小反映出不同空调产品的节能情况。 4、能效比数值越大,表明该产品使用时所需要消耗的电功率就越小,则在单位时间内,该空调产品的耗电量也就相对越少。
一、能效比不同:
空调的制冷量与制冷功率是2个不同的概念。
1、制冷量:空调调节室温的能力;
2、制冷功率:空调制冷的耗电量。
空调的能效比=制冷量÷制冷功率
二、能效等级不同:
空调的能效等级,是用“中国能效标识”来标示的。“中国能效标识”是一个市场准入概念,它直观地明示了家电产品的能源效率等级。能效等级分为5级。1级最为节能;2~4级的节能效率逐级降低;5级节能最低,是产品进入市场的门槛等级。
分级定义:
等级1表示产品节电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能耗最低;等级2表示产品比较节电;等级3表示产品能源效率为我国市场的平均水平;等级4表示产品能源效率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等级5是产品市场准入指标,低于该等级要求的产品不允许生产和销售。
A+等级其能效指数为30%~42%,即在标准状况下实测耗电量相当于额定耗电量的30%~42%。中国的空调、冰箱等产品能效等级分为5个等级。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能效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