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宫崎峻的动画都是由德间书店支持制作的 吉卜力工作室 (スタジオジブリ,Studio Ghibli)又译知步里工作室、吉卜立工作室,是一家日本的动画工作室。其富有生气并充满想象与情感的作品在世界范围有很高的评价。
工作室的名字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意大利的一种撒哈拉侦察机名字,意大利语“穿越撒哈拉的热风”。工作室成立于1985年中旬,原附属德间书店,并由极富声望的导演宫崎骏以及他的同事高畑勋(高畑 勲),铃木敏夫等一起统筹。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83年由德间书店杂志连载的漫画而改变制作的电影风之谷。德间是吉卜力工作室的母公司,并向迪斯尼提供了多部动画片的发行权。作曲家久石让(久石 譲)为许多吉卜力工作室得作品制作过电影音乐。
吉卜力工作室位于日本东京都近郊的小金井市,占地三百多坪,有130多名员工;2005年初,吉卜力出版部正式从德间书店拆分出来,成为吉卜力工作室的一部分。而未来工作室则自组公司,成为株式会社吉卜力工作室;宫崎骏负责创作,铃木敏夫担任营销。工作室最著名和最受称赞的非宫崎骏执导的作品是高畑勋执导的萤火虫之墓 (火垂るの墓,Hotaru no Haka,1988)。此片讲述了在二战时日本,兄妹两个孤儿的悲惨故事,改编自野阪昭如的同名小说。Studio Ghibli 的头头是铃木敏夫(这家伙是制片人,也是新的 株式会社吉卜力工作室 的社长),即使宫崎骏在搞监督的时候也是这样。。。宫崎吾郎么,不说以评价。。
至于早期 Ghibli 和德间的关系,大概和曾经的 Pixar 和 Disney 的关系差不多吧。
原来德间那边的社长是德间康快,可是很不幸,德间先生在2000年9月20日辞世了。。。现任社长叫松下武义。而德间书店也因为社长去世以及之后出现的角川这样的巨头,搞得经营很吃力。到2005年初,吉卜力出版部正式从德间分离,从此德间与吉卜力也就分道扬镳了。
以上这些,都是从wiki等资料上看来的。不保证绝对准确。。附,Studio Ghibli 的历史。可能比较占地方影响阅读,请见谅。1985年6月15日,当时制作《风之谷》的团队“トップクラフト(Top Craft)”,在由德间书店出资帮助下,正式转型为吉卜力株式会社(类似股份有限公司),社长由德间的社长—德间康快出任,工作室实际上的负责人为Top Craft的代表取缔役(约等于董事长的职位)—原彻。
一开始的运作方式为,要制作作品的时候便集合制作团队,作品完成后随即解散。动画师的酬劳是依照票房等收入采比例分配制,之后则为了培养动画制作人材而改为固定的薪水,以作为制作高品质和稳定的作品之据点。*1991年时由于对经营方针的意见不同,原彻辞去常务董事一职,由铃木敏夫接任。*1992年8月6日公司搬迁到位于东小金井的新址。*1997年6月由于公司经营状况开始恶化,被德间书店纳入。同年的作品《魔法公主》完成后,宫崎骏退出吉卜力。
*1999年成为德间书店的其中一个事业部门,同年宫崎骏以所长的身份重回吉卜力*2000年时,长年支援吉卜力工作室的财务,同时也是德间书店的社长—德间康快去世。*2004年再次使用相同的名称成立了株式会社。*2005年4月脱离德间书店,成为独立的公司。由铃木敏夫出任代表取缔役社长,宫崎骏与史提芬-艾伯特出任公司的董事。
《龙猫》这部动画片对吉卜力工作室而言是十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这部动画片也是宫崎骏系列动画中最受欢迎的动画片之一。吉卜力工作室的标志就是“龙猫”的形象。有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用“龙猫”作为工作室的标志的原因有很多,龙猫这个形象很独特,符合工作室的制作风格等等。而且吉卜力工作室在《龙猫》这部动画片中第一次运用“龙猫”的标志作为工作室的标志,既吸引了观众的视线,又巧妙地介绍了影片的主角。之后的动画片制作同样延用了“龙猫”标志,可见《龙猫》这部动画成为了吉卜力工作室当时最卖座的电影。《龙猫》这部动画的风格给人的感觉是清新、欢快、明亮的,这很符合吉卜力工作室的绘画风格,并且在以后制作的动画中同样沿袭了这种风格。所以说《龙猫》对于吉卜力工作室的影响是很大的。
2011年有新海诚的《追逐繁星的孩子》、《Macross F 恋离飞翼》、《攻壳机动队》3D版、《钢之炼金术师》、更有剧场版连作《剑风传奇》。就算TV动画没什么看头,剧场版还是很让人期待。宫崎骏的《偷东西的小人阿丽埃蒂》
最新的是《虞美人盛开的山坡》,网络上还没有资源最新能看到的是《借物少女艾莉媞》PS.讲的都是动画电影 具体参考:http://baike.baidu.com/view/16646.htm#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