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式别墅风格

更新时间:02-04 装修 由 冷兮め 分享

蓝岸丽舍位于北京市顺义区潮白河畔,距首都国际机场十分钟车程,顺义中心区4-5分钟车程。项目总占地面积32万平米,总体规划266栋英法风格独栋别墅和少量叠拼别墅,分四期开发。建筑汲取英法两国的经典乡村建筑为原型,凸显传统别墅的纯正风情与细节,步出式庭院层连接超大临水私家庭院。浓重英国乡村特色又不失绅士格调的“自然风景学派”园林,全树冠成树移植,地被、灌木、花灌木、乔木等多层次丰富纵向的景观营造;以南北向的主水系和沿路绿地为基础骨架,构造“绿带围绕、水环穿插”的景观格局。在社区与地块大环境、私家小环境上一致摒弃生硬的物理分隔与过分整齐的切面,乡野而不失韵律,田园又不乏尊贵 。 蓝岸丽舍楼盘实景图蓝岸丽舍的建筑设计团队花尽三年的时间反复对建筑的形态及内在进行探讨和修正。在蓝岸丽舍社区内,没有任何一栋建筑是与其他完全相同的,各有形态的同时,亦拥有悉心变幻的细节。规划设计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着重与对主人生活细枝末节的关注,规划设计户户临水,每户步出式庭院层连接超大临水庭院。 蓝岸丽舍英式别墅的外露台采用全木外观,运用更加先进的现代科技取代年代久远的原始建造技术,环保材料亦取代了笨重的原始建材。经过改进后的结构与外形,更加适应现代审美与生活切实需要。 物业地址 顺义左堤路(潮白河河岸森林区) 随着潮白河森林公园一期——奥运水上公园的对外开放,顺义境内这绵延15公里的潮白河自然风景区展现了其优越的资源。密林掩映的左堤路收纳潮白河绵延12公里的开阔水岸,森林覆盖率高达70%以上,奥运水上公园、滨河森林公园、顺鑫绿色度假村、汉石桥湿地公园等因河而建的诸多高端的自然配套因河相连。广袤河床旁树木林立、花田交错,垂钓、马术、高球等高端娱乐设施的兴建,形成全新生活品位的北京“左堤区”;紧邻顺义城区,首都国际机场举步可达, “左堤区”作为这座城市最优美的景色之一被永久完好的保存,更将在自然景观上超越中央别墅区,成为北京别墅的又一特色区域。

武汉大学的12景点是哪

1.国立武汉大学牌楼

现在武大正门处的这座新牌楼,是在1993年百年校庆前夕仿照老牌楼,由武大海内外校友集资建造的。四根八棱圆柱(四柱八方),表示欢迎来自四面八方的莘莘学子;柱头上的云纹,表示高等学府的深邃和高尚。上覆琉璃瓦之颜色为孔雀蓝,仅次于皇家的金黄色。另外,位于南湖校区的武汉大学东湖分校,校门口亦为仿制的国立武汉大学牌楼。

作为武汉大学的“门面”,武大的校门牌楼可以说是兼大气与古韵与一体。牌楼上用繁体从右到左写着“国立武汉大学”六个大字,在校门牌楼下的石碑上刻着武大的校训。而在牌楼的背面,还刻着六个大字,概括了武大的基本学科分类,从右至左依次是“文、法、理、工、农、医”,这几个字都是繁体。

从自强学堂到国立武汉大学,她永远的以这种姿态,渐渐成了中国历史不可或缺的角色。更何况,它本身就是雄伟壮丽的。再更何况,曾经有人说,这是中国最有气魄的校名,它被念作,学大汉,武立国。

2.珞珈广场

珞珈广场,这又是中国大学里标志性的广场,这一大块的绿化面积在全国居于首。花树自不必少,小径小路弯的曲折,修的精妙。路灯相连相守,夜晚也串的漂亮。这里像是武汉大学绿色的眼睛,也是文化和休闲活动的中心。每天早上有睿智的老者舞剑,白日里有稚气未脱的小孩嬉戏,牵手的情侣相拥,有风时天空中则飘满了风筝,带着你去远方,晚上广场上都可以看见很多休息聊天的学子,和进校散步、跳舞、健身的市民。

3.樱花大道

提起武大,最有名的莫过于樱花了。樱园老斋舍前著名的“樱花大道”,是武大赏樱的最佳地点。春天的樱花大道,花枝浓密,满眼的樱花沿着300米长的大道盛开,洁白如雪、灿若云海。抬头只见花不见天,是个晶莹透亮的世界。

秋天,樱花大道上的桂花也会让你觉得不虚此行!樱花树也长出了茂盛的枝叶,仿佛在积极的吸取养分,为来年的珞樱缤纷努力地做着准备。而当深秋来临,大道旁的银杏树叶变得金黄而纷纷掉落的时候,被金色的树叶铺满的樱花大道也别有一番韵味。

4.樱顶

樱顶樱顶,重点就在樱和顶,樱花就在它楼下,这里又被称作樱花城堡,而顶,即是房顶,却也是武大之顶的意思,除了老图外,它是武大最高的地方,经过了精心设计,武大的樱顶宿舍是三座一模一样宿舍的联合,因为本来楼就高而漂亮,三座并列相连,更显得有气势,面积也较大,平日看上去就像一个广场,站满了人游走。

而楼相连或镂空的地方,周围设成栏杆,所以又像是个大阳台,倚靠在这里交谈或观赏武大的景色恐怕是每个武大人都做过的事情。而因为要显示是顶,所以三座宿舍加盖了三座可以称作是顶的东西,修成小屋,也是飞檐琉璃,功用倒是很多。所以光是这个顶就表达了武大的很多的东西。而这些通过樱顶宿舍得到的赞誉就可得,它被称作:武汉的布达拉宫。

5.老斋舍

老斋舍就是现在的樱园宿舍,是武汉大学最古老的建筑之一。沿着有108级台阶的楼梯拾级而上,登上樱顶俯瞰整个武大校园,一片碧绿便尽收眼底。每年樱花盛开的季节,在推开老斋舍的窗子就能看见潇潇洒洒的樱花雨!

老斋舍同老图一样,代表了武大的灵魂。四幢民国时期的建筑,沿山而建,用巨大的门洞相连,仿佛四个老人携手守望珞珈。因为每年樱花节的缘故,很多人把老斋舍叫做樱花城堡。

老斋舍最有韵味的地方,是按千字文里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久、辰宿列张”来为十六个门洞取斋名。从门洞里走出,会有一种从历史里走出的感觉,回头再看看已近脱去颜色的几个红底的字,仿佛那把倚在门边的椅子上正坐了个短发的女生,民国学生裙装,恬静地看着手里的书。

6.老图书馆

这是一座能让人心动的图书馆,它远离校园,处在山颠,朴实庄重,有容纳的气势,你站在它的门牌前,会有心动的感觉。而故宫式的房顶上那块小小的牌匾的上的三个篆书图书馆则静静的见证着它一样长久的历史。

那清晰的轮廓、流畅的线条、飞翘的脊檐、恢宏的气势使之真正成为凝固的音乐。而中西合璧的建筑艺术、东西交融的文化氛围也足以令每一位观赏者为之倾倒。穿过古色古香的门廊,步入到明亮高穹的大厅,更能体会到一种庄重与和谐,宁谧与典雅。那是一种空灵飘逸的感受。那是一个唯美的景色,在夕阳西下时,踏进老图,宽大的老式的落地窗户漏进来短短的红光,洒在校园里最好的红木桌椅上,洒在一个个俯头苦读的学生身上,那是一种精神的升华。

7.奥林匹克运动场

“奥场”是同学们对奥林匹克运动场的简称,它又称为“912广场”。蒋介石曾在912广场阅兵,庄严肃穆,不知后来有多少热血男儿牺牲在卫国战场上。而九一二操场则是由毛主席而来,毛主席在1958年9月12号接见了此地区几所大学的学生,而九912故此命名。唉,感叹成王败寇,也是世上常事。它是武大校内最大的运动场,也是每年军训阅兵、运动会的举办地。

8.李达花园

沿着行政楼前的大路走下去,就能看到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树林中还立着前武大校长李达的塑像。这就是“李达花园”,每天早上,当阳光从树叶的缝隙间照耀下来的时候,这里显得格外宁静,因此被同学们称为“天然自习室”,是晨读和自习的好地方!

9.六一亭

为纪念六一惨案死难烈士而建于1947年11月。六角飞檐,碧瓦熠熠,六根朱红圆柱支撑,都蕴含六月之意,亭四周植有冬青和绿草。亭高约7米,上部攒尖顶为木质结构,下部红圆柱用水泥注成。亭中立有一块石制纪念碑,碑身高1.46米,宽约0.58米。

10.半山庐

位于珞珈山腰西北,高达7米,由两个阳台将三栋两层的楼房连缀而成,中间一楼伸出一个装饰性屋檐为入口,八个飞檐毫无雕饰讲究,整栋楼用色简拙,皆青砖墨瓦,外表极显质朴无华之能事,与珞珈山的苍秀山势混为一体。据说半山庐的建筑与选址是武大一位研究易经的教授所设计。虽依山而建,但庭前却异常开阔平坦。本是单身教工宿舍,家眷不在武汉的教授大多住在这里。1937年-1938年,“武汉抗战”期间,蒋介石和宋美龄曾寓居与此。

11.宋卿体育馆

湖北走出的黎元洪大总统宋卿先生死后欲藏于此,被学校拒绝。后来其后人黎绍基和黎绍业投资在学校建立了这个体育馆,让它的名字留在了武大,也算是一丝小小的安慰吧。体育馆1936年7月竣工,四周绕有回廊,采用钢筋混凝土梁、柱,屋顶采用跨度三十多米的三铰拱承重,这是当时西方非常先进的建筑工艺,正面看台又有中式的重檐——三檐滴水,馆里还做了只有宫廷或者高规格庙宇才采用的斗拱。屋顶覆绿色琉璃瓦,利用密檐高差采光通风,侧墙框架结构,山墙取巴洛克式,是典型的中西合璧建筑。

12.十八栋

位于珞珈山腰东南的教工住宅群。建筑风格整体采用英式乡间别墅风格,但每一栋建筑都自有其特点。日军侵占武汉后,将有些别墅的内构造改成日式的。周恩来旧居与郭沫若旧居即在其中(分别为一区19栋27号、12栋20号)。周恩来旧居是一栋标准英式田园别墅,红瓦青砖,地基开阔,庭前屋后被参天大树环绕,通往山下的是几条石阶小径。别墅由两个哥特式风格的拱形门栋分开,楼栋之间有一精致花园,种有一棵大芭蕉树。

旧上海的主要街道和有名的店铺

旧上海殖民区伊莎贝拉到上海以后,先是拜访了英国驻上海领事的驻地。那可是领事馆的一楼,十分的宽敞与豪华。伊莎贝拉对于那些英国女人们的精致衣着十分惊叹,她们看上去在上海生活的非常舒适,而且打扮的富贵不已,并且紧跟时尚潮流。黄浦江边那些英属码头附近,只见着大量的洋行、旅馆、银行以及私人别墅。那些别墅都是十分典型的英式风格,而且拥有巨大的、绿树成荫的花园。那宽阔的马车道上,彩旗飘扬,充满着的“国际化”的味道。 各色族裔的男男女女衣着考究,看上去彬彬有礼。他们和那些看上去不太有教养的人们一起,都欢快的走在小路上或者花园里。单马或者双马拖着的马车,在上海租界的街道上随处可见。马车夫们常常穿着棉质的制服,赶着马车,吆喝着行在路上。除此之外,上海大街上还有数不清的人力车,苦力们拉着那驼着各色行李与货物的小车,为了生存而辛苦奔忙。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上海的某些重要的街道上,已经有了电灯。而且有两条电报线和伦敦紧密相连,好几种欧洲的报纸都可以在这里买到,足见上海和欧洲的信息交换十分的便利。伊莎贝拉本认为,上海应该被外国势力同化的很厉害,但是她却没料想到,即便在这样半殖民化的环境里,上海租界的中国元素还是那么明显。在黄浦江边的英属码头,能看到的大部分服务阶层都是中国人。而小办事员和买办们,都还穿着真丝的中国服饰,上面绣着各色精致的图案,分别象征着吉祥如意与长寿健康。而那些高档次的中国店铺依然非常受欢迎,老介福绸缎呢绒店(Laou Kai Fook)就离英属码头不远,不仅老板是中国人,而且店里常常挤满了衣着光鲜与时髦的女人和孩子们。那些停在附近码头与路上的豪华马车,也都是有钱的中国人所拥有的。还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富裕的中国人,十分喜欢英式的别墅,不仅争先购买,而且还愿意出比外国人更高的价钱。中国人的旧上海对于当时的很多西方人而言,上海这个城市仅仅是黄浦江两岸将近几公里面积的地方,这个名称意味着一个超级的外国半殖民地,那里充满着所有西式的奢华与文明,是远东地区的贸易与欢乐之都,甚至被称为黄河上的伦敦!然而,一个真正的上海,中国人的上海依然存在着。这个忙碌的贸易城,依然在发展与繁荣着。它的发展,是以一种中国的方式去独立的发展,那里没有被任何的其他国家所控制为租界。根据18世纪晚期一个外国旅行家写的旅行札记,上海被认为是一个理想的贸易之所。但是中国人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上海云集了大量的船只与货物,通过扬子江和大运河运输与上海与其它内陆省市之间。对于生活在租界的外国人而言,中国人的上海区是一处毫无礼仪之地,那里是一个租界外的野蛮世界,社会风气古怪。于是大部分的外国人根本对那里没有任何兴趣,有的人在上海生活了很多年,离开这里的时候都从来没有去过上海的非租界区,哪怕那里和他们平常住的地方不过几步之遥。外国人们认为,如果去了非租界区,就有可能带回各种有害的疾病与不洁的细菌,而且他们猜想,那地方一定是臭味难闻,地上充满着的污秽泥水会淹没他们洁净的鞋面。他们也认为,那可怕的上海中国区,一定是四处充满着肮脏的可怜苦力,自己定会在汹涌的人群中被这些人给粗鲁的挤来挤去,说不定会被那些驼着货物的手推车撞到脑袋或者碰伤身体。一句话,上海的非租界区,总体上一定是让人厌恶的。伊莎贝拉认为,在这个意义上,住在租借的人们似乎有些太过顽固与冷酷无情。伊莎贝拉是勇敢的,特别的。她好不容易找到一个陪同,决定在旧上海的中国区转一转。在她完成这次“小探险”之后,在日记里写到:“我并没有带回麻疹或者其他任何疾病,也没在路上被那些苦力们粗鲁的撞来撞去,更没被手推车上的货物所撞上。”在那里,她看到路上的烂泥巴,也闻到一些让人不愉快的味道,但是这并不比其他中国大城市的情况差多少。在伊莎贝拉眼中,上海的非租界区超级繁忙。那些生活在社会较低层次的妇女们,基本上不在街上抛头露面,出现的大多是男人们。忙碌着的人们纷纷疾步小跑,热火朝天的讨价还价,匆忙的拖曳着货物,要不就是身负沉重的物品,或者吆喝喊叫,这一切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里的房屋大多由色泽柔和的灰色砖石所修筑,街道一般大约八英尺宽,路面上铺着石板。然而街道却被无数的架子或者台面拥塞着,有的展示着或熟或生的食物,有的菜还正烧在锅里,这些各色各样的食物都馥郁着中国式的口味,尤其是大蒜味道十分的浓郁。即便是小小的推车,在这样的街道上行走也十分的不容易,需要抓隙择空。而此时出现了一个满清的官僚,他坐在一把镀金的椅子上,被人抬着走。跟着他的随从们就一路负责帮他在小街上清除路障,而旁边的人群们便依次分流开去,让出路来让官轿先行。 当然了,这里也有衙门。衙门里的地方官管理着上海的大约56万中国人,加上外来殖民者,总共有58万的人口。

英式别墅风格的特点

英式别墅主要建筑结构墙体为混凝土砌块,具有简洁的建筑线条,凝重的建筑色彩和独特的风格,坡屋顶、老虎窗、女儿墙、阳光室等建筑语言和符号的运用,充分诠释着英式建筑所特有的庄重、古朴。双坡陡屋面、深檐口、外露木、构架、砖砌底脚等为英式建筑的主要特征。郁郁葱葱的草坪和花木映衬着色彩鲜艳的红墙、白窗、黑瓦,显得优雅、庄重。建材选用手工打制的红砖、碳烤原木木筋、铁艺栏杆、手工窗饰拼花图案,渗透着自然的气息。英式建筑空间灵活适用、流动自然,蓝、灰、绿富有艺术的配色处理赋予建筑动态的韵律与美感。

湖北的景点有哪些推荐推荐

湖北的景点有:湖北武当山、宜昌三峡大坝、武汉黄鹤楼、武汉东湖、恩施大峡谷、神农架神农顶。推荐如下:

1、神农架神农顶

神农架神农顶旅游区位于神农架自然保护区西南部,素有“绿色宝库”、“植物基因库”、“天然动物园”、“百草药园”、“频危动植物避难所”之美誉,区内森林自然生态系统保存完好,生物种类多样,作为华中地区的一道天然屏障,是绝佳的自然生态旅游区。 

2、恩施大峡谷

恩施大峡谷以气势雄阔的绝壁险峰称奇于世,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峡谷之一,景区位于恩施市屯堡乡和板桥镇境内,是八百里清江从恩施屯堡至沐抚的一段,峡谷中的百里绝壁、千丈瀑布、傲啸独峰、原始森林、远古村寨等景点美不胜收。

3、武汉黄鹤楼

黄鹤楼与江西滕王阁、湖南岳阳楼齐名,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美誉。唐代诗人崔颢的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成为千古绝唱,更有王维《送康太守》、李白《望黄鹤楼》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文400多篇(首),使得黄鹤楼名声大噪。 

白宫是什么建筑风格的

白宫属于新古典的建筑风格。

白宫是一幢白色的新古典风格砂岩建筑物,位于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西北宾夕法尼亚大道1600号。白宫共占地7.3万多平方米,由主楼和东、西两翼三部分组成。因为白宫是美国总统的居住和办公的地点,“白宫”一词常代指美国政府。

白宫共占地7.3万多平方米。由主楼和东、西两翼三部分组成。主楼宽51.51米,进深25.75米,共有底层、一楼、二楼、三楼共四层。白宫是美国总统办公和居住之地,因而成为美国政府的代称。底层有外交接待大厅、图书室、地图室、瓷器室、金银器室和白宫管理人员办公室等。

扩展资料:

它的设计者是著名的美籍爱尔兰人建筑师詹姆斯·霍本,根据18世纪末英国乡间别墅的风格,参照当时流行的意大利建筑师柏拉迪的欧式造型设计,并用弗吉尼亚州所产的一种白色石灰石建造而成。

在1812年发生的第二次美英战争中,英国军队入侵华盛顿,并于1814年8月24日焚毁了这座建筑物。1815年,官邸在原设计师和总监工霍本主持下重修。为了消除大火后的烟痕,霍本吩咐工匠把整座官邸粉饰成白色。从此,总统官邸被人们称做“白宫”(The White House)。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宫

标签: # 别墅 # 风格
声明:关于《英式别墅风格》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3825271@qq.com
本文网址:http://www.25820.com/decorate/32_2008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