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板戏的艺术价值

更新时间:01-23 装修 由 昔日& 分享

样板戏由于产生于特定的年代,由于特定的文化语境决定了样板戏的主题、样式等具有特定的模式。样板戏,在运用传统和外国艺术形式表现中国现代生活方面确实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如,借鉴话剧舞台美术形式,用西洋绘画的写实布景、道具、服装,改变了传统京剧重写意、象征的假定性特征;有层次的成套唱腔,妥善处理声与情、流派与人物、韵味与形象三方面的关系;以交响化乐队作为京剧的伴奏,艺术上精益求精的精雕细刻,有可取之处。但也有杂凑生硬的问题,违反艺术样式固有特点,写实布景削弱了想象空间,表演上过分强调体验人物与贴近生活,交响化伴奏使程序化唱腔变成了“京歌”,用指挥替代鼓板以整合文武场,概念化的阙失。而从它们的创作中,总结、归纳出的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典型人物的根本任务,三突出创作原则等,却被硬性确立为所有创作都必须遵循的经典规范。有学者指出,三突出塑造的高大全英雄呼唤的个人崇拜,蕴涵着文革的精神基因。但也有人对此质疑:好莱坞普遍流行的英雄主义创作手法何尝不是如此?难道好莱坞也是文革精神的基因?这种突出主要人物和英雄人物的手法其实是世界上多数民族的审美心理需要。所有史诗性作品都是如此,可见江青对文艺创作的认识有一定的深刻性。 这种树立样板的做法,还被推广到其他艺术领域——绘画里有泥塑《收租院》、油画《毛主席去安源》,语录歌,样板作家浩然、样板诗人张永枚、样板钢琴演奏家殷诚忠(殷承宗),等等。但是样板戏的艺术价值远不是当今影视作品能够比拟的,样板戏的选材和背景与当今影视作品完全不同,试分析后发现样板戏本质上没有差错,不过是被当做了工具,是是非非还说不定呢,怎么能如此贬低其价值,说句自我矛盾的话,当今影视作品与样板戏没有可比性!)

“样板戏”有无艺术性

样板戏塑造的形象是高大全,但它本身的艺术性,却是不可忽视的。样板戏中的有些唱段,的确是很不错的,听过一些年轻人唱样板戏,没有老的有味道。

单从艺术角度来说,样板戏究竟有什么样的价值

作为一个极其不具备艺术细胞的人来说,我真的无法用艺术的角度去看待样板戏。首先,我没有真正的去观看过一出样板戏,对于它的理解完全来源于百度百科和其他人的观点。

而且说实话,我对他是具有偏见的。因为它诞生于文革时期,文革时期对于我这样一个喜欢文学的人来说。的确不是什么好时期,我甚至觉得它是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黑暗的时期。

而样板戏在当时又称之为革命样板戏,它的诞生不仅仅是作为一门艺术戏剧的诞生,它一出现便带有强烈的政治革命色彩。当时的共产党为了创建自己的文化,发明了它。后来,他被江青所利用,变成了革命政治的工具。

我觉得从那个时候其他就已经不再是艺术,因为艺术应该是纯粹的。

但如果抛去她的背景来说,样板戏的确是作为优秀的艺术戏曲而存在。它被称之为“红色经典”,当然其中也带有一些红色意味。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在当时,他的确非常的受欢迎。

而且样板戏是对于当时戏剧的一个改革,具有先进的特色。虽然现在他几乎已经不出现在这一代人的眼前,不仅仅是他,整个戏剧都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没落,但不可否认当初它的精彩与美好。

文化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是学习,我们更应该去传承。现在的人心越来越浮躁,很少有人再去关注那些藏在历史长河里的美好景象。

从艺术的角度,样板戏有什么样的价值

首先,起码样板戏全部都是现代题材的,不再是全版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了,用戏剧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样板戏是个首创,《红灯记》反应的是异姓的祖孙三代人为革命前赴后继的故事,《智取威虎山》是共产党领导的子弟兵东北剿匪的故事,《沙家浜》是抗日战争时期,革命老区人民掩护新四军伤病员的故事,这样的题材,从古至今,从徽班进京到民国年末,有过吗?从来没有,艺术的题材大大扩大了,现实生活终于走上了舞台,现代故事终于代替了故纸堆里的帝王将相和才子佳人了;

其次,样板戏是文化革命的直接产物,样板戏的流行年代,虽然造成戏剧内容的单一化、戏剧格式的固定化、人物塑造的模式化;但也给当时匮乏的文化生活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促进了普通百姓对现代京剧和芭蕾舞剧的认知和大普及、大繁荣。样板戏的诞生,还造就了我国历史上芭蕾舞剧空前的创新和成功。产生了中国特色的红色经典,芭蕾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并在世界芭蕾舞台享有盛誉。

第三、京剧《杜鹃山》、《奇袭白虎团》、《龙江颂》、《海港》等,用优美的唱腔、闪亮的扮相和几近真实的场景布置、舞美灯光,打破了原始戏剧的帐帷、桌椅、以戏做戏的表现手法,以身临其境的演出,深得亿万观众的喜爱,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现在依然能熟唱几句。

第四、对传统戏剧是一种推广、一种传承,直到今天,人们对京剧的宠爱,对芭蕾的钟爱,和文革时期的普及推广有着密不可分的极大关系,可以说有样板戏有着“推陈出新”的宣传功劳。当处在文化产品奢华的情形时,回忆起革命样板戏的盛行,我们更多的是留恋那个已经过去却难以再现的纯真的年代。从促使戏剧更快更大的繁荣这个角度讲,革命样板戏担当了重要的传承和革新的伟大的作用。

从艺术角度来说,样板戏究竟有着怎样的价值

样板戏兴起于特定的年代——文革时期,是以戏剧为主的二十几个舞台艺术作品的俗称。在那时红极一时,备受推崇,也因此从现在的角度来看,样板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了当时时期文化的显著特点,对现在的戏剧艺术也颇有影响,价值颇高。

文革时期的样板戏已经结合了洋文化,借鉴了外来文化,将中国传统戏剧模式更新了一个度,用交响乐当作戏剧的伴奏,将舞台变成话剧般的舞台,甚至还有指挥的人,像西洋音乐一样,虽然此种创新模式很是新颖,但不得不说,这种模式改变了中国戏曲艺术的本质特点,改的有些不像样了。而且样板戏很注重英雄主义,类似国外影片中的拯救世界的英雄,这种英雄主义其实是不现实的。

但是当时有很经典的样板戏流传至今,在当时这些具有积极意义的戏剧广为流传,因为革命时期需要的就是这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而且在当时文化贫乏,唯有样板戏在民间传颂,几乎男女老少都能哼唱两句,成了当时唯一的贫乏的精神食粮,也是当时革命的需要品。

从艺术角度来讲,样板戏也是中国戏剧发展史上的一个基石,戏剧中的人物从单一变成多样化,表面中国戏剧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也说明中国人对文化的追求的无止境的,也突出了我们戏剧的中心思想——惩恶扬善,这一点是亘古至今戏剧不变的主题。

现在二十一世纪,再回顾样板戏,往往是“红色革命”的代名词,其实样板戏开辟了传统戏剧的先河,打破规矩,吸收外来元素,对我们现在也是有所启发的,我们不能一味地持否定态度,要懂得欣赏它的精辟之处。

声明:关于《样板戏的艺术价值》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3825271@qq.com
本文网址:http://www.25820.com/decorate/32_2013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