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家具鉴赏

更新时间:02-03 装修 由 争端 分享

1、雕工辨伪

雕刻是明清家具的重要装饰语言。鉴别仿制家具的雕刻应留意以下几点:一、查刀法。仿造之物凝滞生硬,刻意追求形似,有时为了仿冒故意凸起某个局部,使整个布局失去均衡。线条最简朴,却最难做,稍不注意就会露出破绽。那些边缘线条、纹饰外线等,经常是露出马脚的地方。古典硬木家具的雕刻,非常讲究细部的精致,而现在仿制家具的材料较差,很难达到古典家具的精致。

2、气韵辨伪

气韵是中国古典家具的文化内涵,家具的气韵渗透渗出到家具的每一根线条之中,体现在每一个造型之中。行家常说:“一件精品家具,自己会说话。”说的就是古典家具的气韵。如明代黄花梨圈椅的扶手端头,它的外撇造型如行云流水般洗练,上面常雕有简洁的线纹,给人富有弹性的感觉,这就是古典家具的气韵。现在仿制的古典家具仅仅停留在形似上,“邪”火大得很。学会辨别气韵,是鉴赏古典家具的基础,这需要珍藏者博览群器,多赏识真品,增长目力眼光。

3、打磨辨伪

传统古典家具的制作中,有“三分做工,七分打磨”的说法。在古时候,师傅做好家具后,学徒要对家具进行打磨,经常一磨就是数年,有的紫檀家具甚至是用竹片一点儿一点儿刮磨出来的。这种打磨功夫十分精细,决不遗留半点空缺,特别是那些细微之处、深凹之处,都能打磨得非常光滑柔润。而新仿家具,大多是由机械打磨,外凸与平整部位可以抛光得如镜面,但在凹槽处,机械就无能为力,必然会留下毛糙的痕迹,而人工打磨也决不会像从前那样下功夫。

4、髹漆辨伪

各种家具都有独特的髹漆工艺,这里所指髹漆辨伪,主要是指贵重硬质木材家具,即黄花梨、紫檀、红木类家具。这类家具的传统髹漆技法是“揩漆”工艺,首提高前辈行打磨,以体现木材的自然纹理,然后用自然漆(生漆)髹涂于器物的表面,待漆快干时,用软布擦掉表面漆膜,如斯,反复多次,直至表面呈现光亮,这就是“净水货”。而仿制家具,常采用“混水货”工艺,即用有色的漆膜,笼盖家具的表面,看不到木材的自然纹理。

5、包浆辨伪

包浆,是古玩的行话,指古器物在传世的过程中,其表面所留下的风化痕迹。因木器轻易上包浆,而且包浆层较厚,行话又称这种包浆为“皮壳”。古董家具的“皮壳”,通常是一层玻璃质状态,非常柔和,木质的纹理自里而外,光彩有一种宝石般质感,一擦就会显现出光泽。而仿制作伪的“古典”家具,常用漆、蜡等原料制出假的皮壳,有的甚至用鞋油之类材料作假。假皮壳的光泽是呆板的、浮躁的,用手触摸,真品的皮壳光滑温适,伪品则有一种腻涩之感,甚至粘手。

红木家具如何鉴赏

目前对于红木家具欣赏尺度极具影响的说法 应该是濮安国先生在其专著里提出的“三个尺度”之说: 一是鉴赏的历史尺度。红木家具的出现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时代性。它的品类、造型、工艺和装饰,都烙上了特定的历史因素和时代因素的印迹。因此,在鉴赏红木家具时,应遵循这一历史尺度,尊重历史和时代所赋予红木家具特定的功能、作用和价值,这样,才能对红木家具这一特定的文化现象和其特殊的艺术形态有较深的理解。在中国工艺美木史上,宋瓷细洁净润,予人“芙蓉出水”之美,而清瓷五彩缤纷,予人“铺锦列绣”之美。反映在家具艺术上,明式家具简洁典雅、婉约文气,则仿佛前者,而清式家具精雕细嵌、华丽富贵,又如同后者。这是在不同时代审美时尚下体现的两种艺术倾向,很难说孰优孰劣。有人推崇明式硬木家具,而对清式家具则有贬抑之词,认为清式繁琐累赘,华而不实,但清式家具中也不乏惊世之作,其成就同样是辉煌的。 二是鉴赏的造型尺度。红木家具的品类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在家具造型上出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形式,不仅予人以新颖脱俗之感,而且启发了人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这是欣赏红木家具的造型艺术时一个重要的尺度。家具造型也包括一些装饰性部件,如清代红木家具的四腿足——变明式直柱和马蹄足做法,多采用“三弯腿”和足头的形式变化,甚至在清中晚期以后成为红木家具中的—种定式。有人将这种特定造型的腿足与明式相比,认为它是—种生硬庸俗的矫揉造作,是—种“无意义的弯曲”。事实上,通过这种腿蹄的弯曲和线形,使家具的造型取得了上下呼应,从而避免了因用料粗厚、形体庞大而产生的呆板失调之感,恰是清式家具的别具匠心之处。所以,在鉴赏家具时,不能将局部造型脱离整体来讨论,这是在红木家具鉴赏中运用造型尺度的又—层含义。 三是鉴赏的材美工巧的尺度。长期以来,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将红木家具视作贵重的硬木家具,在许多西方国家,还将中国红木家具作为中华民族近代物质文明的标志之一。究其原因,是明清红木家具和其他优秀的传统工艺美术—样,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工艺美术的“材美工巧”的特点。

如何鉴赏中国古典家具

我估计这里您学不到,不如先看看马未都的视频文件会有些帮助

得从“形艺材韵”四个方面去看。

中式家具图谱的内容简介

家具是人类生活、工作的用具,中国古典家具在数千年的发展中,经历了由席地而坐向垂足坐的漫长转变,经历了由样式单一向多样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式家具,特别是明、清时期流行的硬木家具,成为中国古典家具的巅峰之作。嘉木编著的这本《中式家具图谱》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解了中式家具的材质、制作工艺、式样、纹饰,以及鉴别辨伪、收藏行情等知识,便于中式家具收藏爱?者阅读参考,在欣赏中式家具的艺术魅力的同时,增加收藏兴趣,提高鉴赏水平。

中式古典家具鉴赏

这个中式古典家具就是指带着浓重中式风格的家具,主要是仿明清时期因为这个时间制作出来的家具是中国传统家具的顶峰时期,现在的家具很多都是继承了明清的家具工艺制作。今天小编就是带大家来欣赏一些中式的古典家具喜欢这个风格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哦。

中式古典家具鉴赏

中式古典家具一:这是一把红木的椅子,用的是传统的硬木材料,用榫接的工艺搭配明清的样式制作而成。虽然用的是明清椅子的经典设计元素但是搭配的却是现代的木质材料显得复古又不陈旧,只需要搭配一个简单的沙发垫就可以在客厅进行使用。也可以给这种古典的椅子增加了更多的适用空间,非常美观搭配中式的装修风格经典大气。

中式古典家具二:整套的中式家具采用的深棕色让空间更加沉稳,同样采用的是明清时候的家具设计,比起上一款红木椅这款家具采用的木材更贴近年代所以有一种马上进入古代的感受。家具搭配合理协调只需要简单的摆设几个瓷器就能让空间马上丰富起来,除了书柜上的射灯和家具不够协调但也是多亏了这个射灯能让家具更加有质感。

中式古典家具三:比起前两个家具这个室内的中式家具就更具有现代感,将中式的屏风和隔断搭配现代风格的桌椅倒也雅致。由于色调的一致性和材质上运用的合理让空间比全是中式家具更有看点。石头浮雕的电视背景墙以及颜色协调的是地板大理石的桌面清新淡雅。

中式古典家具四:同样是采用红木的家具,屏风沙发椅甚至灯具的装饰十分的耐看。墙上细致的装饰框也同样的夺人眼球相信喜欢中式风格的朋友一定会对这张图片上的家具吸引。金色的沙发垫和中式沙发椅搭配协调美观,加上地上的华贵的地毯给人一种低调奢华的感受。都采用古典家具倒也不失家的味道。

虽然上面说的都是中式家具但是中式风格的魅力就在于随是同一种风格但却有不同味道,好了今天的中式古典家具就说到这里了是不是很多朋友还意犹未尽想多了解一些呢,那就多关注我们吧。

解析不同时期中国家具的特点有哪些

由古及今,中国家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古典家具在不同的时期所注重的功能、形态、材料和装饰随着工艺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和礼教文化的发展不断演变,每个时期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在鉴赏中国古典家具时要格外注意。中国古典家具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史前夏商西周时期这一时期为初始家具阶段。中国现已知最早的家具产生于新石器时代,史前人类构筑房屋和修造水井中的木工技术、榫卯结构为家具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当时起居方式为席地而坐,家具制作非常简陋,日用器物兼有家具的功能。进入奴隶社会以后家具最大的特点就是兼有礼器的功能。春秋战国秦汉时期这一时期家具总的特点是呈低矮型,出现了完整的供席地起居的低矮型家具,家具较低矮,无固定位置,可根据不同场合而作不同的陈设。家具的功能性不断加强,同时兼有礼器的功能。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各民族、各教派之间文化艺术的交流,使各民族的家具在形制上、功能上得以相互渗透地吸收。人们虽然仍习惯席地而坐,但胡床已在中原民间较普遍,出现了多种形式的高坐具,从而给传统起居方式带来冲击,进而给传统家具的制作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出现高型家具的荫芽。隋唐五代时期这一时期是席地坐向垂足坐、低型家具向高型家具发展转化的高潮时期。传统席地起居习俗逐渐被废弃,垂足坐日益流行,家具形态出现了由低矮向高型发展的趋势。到五代时期,已基本进入了高坐垂足起居的新时代。宋辽金元时期宋代是家具艺术的繁荣时期,北宋以后中国高型家具逐渐走向成熟,并得到迅速的发展,高型家具的种类又有所增加,品种基本齐全,同时在制作手法上也有不少的变化,各种装饰手法开始使用。明代这一时期是中国古典家具的鼎盛时期。由于手工业的进步、海外贸易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等社会因素,促使明至清初家具达到中国古典家具发展的高峰,明代家具不仅种类齐全,款式繁多,而且用材考究,造型朴实大方,制作严谨准确,结构合理规范,逐渐形成稳定鲜明的“明式”家具风格,也是中国古典家具进入实用性、科学性阶段的重要标志。这时期家具不论从制作工艺,还是艺术造诣,都达到登峰造极,成为世界家具艺术发展史上最具艺术感染力的精品。清代这一时期是中国古典家具繁荣的最后一个时期,清代家具在康熙前期基本保留着明代风格特点。自清雍正至乾隆晚期,由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清代家具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形成了造型庄重、雕饰繁重、体量宽大、气度宏伟的清式风格。清代家具作坊以扬州、冀州、惠州为主,形成全国三大制作中心,出现了“苏作”,“京作”、“广作”等不同艺术风格。渚未由于国力衰败,加上帝国主义的侵略,国内战乱频繁,各项民族手工艺均遭到严重破坏,家具艺术每况愈下,而进入衰落时期。民国时期民国家具作为外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结果,出现了许多家具式样的新品种。在民国中晚期,一些大的家具场坊引进了一些机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突破了古代传统家具制作的理念,为中国以后家具生产的飞跃发展做了铺垫。

红木古典家具的收藏鉴赏

红木家具由明清传承至今,一直备受人们的喜爱,这与其本身的特点是必不可分的。首先,红木家具的原材料非常珍贵。如黄花梨、紫檀木、酸枝木等名贵红木都是要几百上千年才能成才。目前,市场上黄花梨、紫檀价格逐年上升,其根本原因就是材料稀缺。现在的黄花梨、紫檀都基本可以与黄金等价。这就吸引了大量的收藏家涌入这个行业,尤其是一些文物级别的明清家具,更是成为国内各大拍卖公司的座上宾,收藏热潮一波高于一波。因此,物以稀为贵,材料的不易取得,使得红木家具成为了难得的珍品。当然关毅也强调,红木家具的优劣,材质仅仅是一个基础。其次,红木家具具有独特的制作工艺榫卯结构。中国的古人,用智慧发明了上百种榫卯结构,这个技术要高于欧洲几百上千年。这个不同于其他国家大量使用铁钉焊接及人工添加剂、粘合剂,中国的红木家具完全使用榫卯结构,制作过程中不含一颗螺丝、一枚铁钉。这种工艺保证了红木家具的传承性,成为了红木家具的脊柱,是中国传统木作工艺的精华。这种独特的工艺,保证了红木家具几千年不被环境所氧化,并传承至今。

声明:关于《中国古典家具鉴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3825271@qq.com
本文网址:http://www.25820.com/decorate/32_2016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