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度情况对轻度甲状腺肿大而无症状者可不予治疗,应随访观察。甲状腺明显肿大或有甲状腺功能减低时,即使仅有血清TSH增高,应给予甲状腺制剂治疗。一般从小剂量开始,甲状腺片每日20~40mg,或L—T425~50微克,逐渐增量至维持量,以保持TSH在正常范围为宜。甲状腺肿大迅速,或伴有疼痛,或有压迫症状者,可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桥本甲亢应采用小剂量抗甲状腺药物及普萘洛尔制剂,一般不用碘131和手术治疗,以免导致严重甲减。可采用纯中药方剂治疗,治疗效果稳定理想。中西结合中药或西药治疗各有优势,采取中西医结合为主的综合性治疗措施,已成为近年来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从众多的中西医治疗措施中可以看出,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炎、甲减、甲低等甲状腺疾病总的趋势,是采用西药替代疗法补充甲状腺素,结合中医辨证施治促进甲状腺功能的恢复。不仅为广大患者所接受,而且被众多病例证实,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不仅大大减少了甲状腺素药物的用量,减少了西药的副作用的发生,同时,中药可以较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尤其是可根治甲状腺炎、甲减、甲低等甲状腺疾病,为患者找到了希望。而对甲状腺炎、甲减、甲低等甲状腺疾病的危象患者,更应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积极抢救治疗,以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以往采用单纯西药治疗,多为终生替代疗法;采用纯中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症状改善甚至消失,对西药逐渐减量直到停用西药,继以中药巩固疗效,复查甲功在正常范围之内,则可将中药减量停药。总之,采用纯中药、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炎、甲减、甲低等甲状腺疾病是目前的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是彻底根治甲状腺炎、甲减、甲低等甲状腺疾病的希望所在。替代疗法目前桥本氏病、桥本氏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疾病的治疗多用甲状腺片剂替代治疗,如优甲乐、加衡、甲状腺素片等,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或终身服药;甲状腺激素治疗虽然能替代性地纠正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减退,但对免疫异常无作用,不能降低患者血清中抗甲状腺抗体的水平。手术及放射性碘治疗都将加速甲减的发生和发展,一般属禁忌。专家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桥本氏病、桥本氏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疾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以中药温补脾肾、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方法的治疗原则,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桥本氏病、桥本氏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炎的疗效优于单纯服用西药甲状腺素片剂,加用中药后能够较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甲状腺功能,使甲状腺肿大缩小,并能降低患者血清中高水平的抗甲状腺自身抗体,改善机体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减少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的剂量,从而避免了长期、大量服用甲状腺素片剂带来的副作用,弥补了西药的不足。在临床及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斟选有效方药研制出治疗甲减、甲低、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疾病的多种中成药,不但提高了临床疗效,并方便了患者。
医治疗亚甲炎有以下几点优势:第一,中药没有激素的撤退性反复;第二,中药抗病毒明显优于西药;第三,中药可以整体调治。服用激素的患者也可以加服中药,中药本身可以增效减副,帮助减少激素的用量,并用来预防在激素减少过程中病情反复。中医辨证主要分为以下四型1.热毒雍盛证:起病急,瘿肿质韧、触痛明显、口干畏热、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消肿。方选银翘散合无味消毒饮加减。蒲公英、板蓝根、射干、银花、连翘、牛蒡子、元胡、大青叶、地丁、桔梗、芍药、牛膝等。2.气郁火旺证:瘿肿、疼痛减轻,心急汗出,心烦少寐,头晕乏力,舌红苔少脉弦数。治法:行气解郁,泻火消肿。方选丹栀逍遥散加减。丹皮、栀子、当归、白芍、柴胡、郁金、薄荷、延胡索、川楝子、茯苓、白术、青皮、香附、荔枝核等。3.气郁痰阻证:瘿肿、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胁肋不舒,纳差,体倦乏力,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腻,脉弦滑。治法:理气解郁,化痰散结。方选:柴胡疏肝散合二陈汤加减。柴胡、芍药、枳壳、香附、佛手、贝母、生牡蛎、玄参、陈皮、薏苡仁、白术、茯苓、甘草等。4.气阴两虚证:瘿肿、疼痛消失,肢体困重,眼睑、面颊虚肿,大便秘结,舌质红有齿痕,苔少,脉细弱或细数。治法:健脾益气,养阴生津。方选:生脉散合四君子汤加减。黄芪、党参、麦冬、五味子、白术、茯苓、当归、浙贝母、甘草等。其他方法:静脉使用中成药:辨证使用喜炎平、双黄连等。针灸治疗,耳穴贴敷,中药外敷甲状腺部位。饮食调理:饮食清淡,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富于糖类,含B族维生素及富含营养的食物。忌煎炸、生冷、肥厚食物。忌饮酒、咖啡、浓茶,以减少环境和食物中对病人的不良刺激,多饮水。生活调理:增强机体抵抗力,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及咽炎,注意休息,避免情绪刺激。
只能说,中医理论治不了疾病。中医大夫也不会治疗甲状腺疾病。但中医很贼,不会让你发现他是根据西医方法在治疗,顺便给你开很多中药,让你以为中西药结合才能治好你的甲状腺疾病。想试试中医是否能诊断出你是否有甲状腺疾病、怎么治疗,你可以去看中医,你不要说你甲状腺不好,只需要对他说你有什么难受症状,看他怎么检查。注意,如果他根据你的症状描述诊断为甲状腺疾病,你要要求做B超检查(中医一般开始时只用手摸脖子,告诉你结节很大了,不治不行),看看结节到底多大。然后,他开了中药和西药的话,你可以只吃中药,吃一段时间再去做过B超,看看甲状腺结节变小了、变少了没有。若是结节变少变小,那就算我白说,你尽管信中医中药。如果结节没有变化或还长大了,你就吃西药,吃完一个疗程再去做个B超,看看结果。你就能清楚中医中药是咋回事了。
病情分析:亚急性甲状腺炎,又有亚急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假)巨细胞甲状腺炎、亚急性非感染性甲状腺炎、移行性甲状腺炎、甲状腺炎等多种称谓。本病呈自限性,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疼痛疾病。多由甲状腺的病毒感染引起,以短暂疼痛的破坏性甲状腺组织损伤伴全身炎症反应为特征。意见建议:早期治疗以减轻炎症反应及缓解疼痛为目的。轻症可用乙酰水杨酸(1-3g/d,分次口服)、非甾体消炎药(如吲哚美辛75-150mg/d,分次口服)或环氧酶-2抑制剂。糖皮质激素适用于疼痛剧烈、体温持续显著升高、水杨酸或其他非甾体消炎药治疗无效者,可迅速缓解疼痛,减轻甲状腺毒症症状。
中医通过辨证论治,根据其不同的发病过程分别采取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清心泻火、活血化淤、软坚散结、温补脾肾、益气养血之疗法,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显示了中医药在对此病的治疗的优势与特点,尤其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进一步提高了治愈率,为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引起甲状腺疾病的食物不是很多,出现甲状腺问题主要是由于饮食和生活习惯不规律,导致内分泌出问题,甲状腺疾病多于肝气不畅有关,所以平时要注意要保持情绪乐观,早睡早起,多休息,少熬夜。甲状腺结节患者的饮食上注意事项:1、多食一些富有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常喝保养甲状腺的茶。2、多食一些具有消肿散结的食物,像菱角、油菜、猕猴桃这一类的;3、多吃一些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的食物,像菌类、山药、大枣等;4、要对含碘高的食物要少吃,尤其是海带、紫菜和海参一类的;5、对要忌口的,对心脑刺激性的食物,像生姜、花椒、生葱、生蒜、辣椒这一类的都要少吃;6、不要抽烟酗酒。
。。。。这个问题貌似解答了无数次了~~关于桥甲能不能治好的。。。。亲~~桥甲炎是甲状腺细胞纤维化最后坏死的缓慢过程~~是不可逆的过程~~也就是说这个病是进行性的~~任何方式和方法都不能使其暂停在某一阶段更别说逆行了~~所以桥甲炎是治不好的~~无论中医西医~~都无法把纤维化或者是坏死的甲状腺细胞再次复原~~但是桥甲炎的进程相当缓慢~~10年20年甚至50年都不一定会恶变~~最终变成终身的甲减(吃优甲乐就可以了~~药量或许3、4年都不需要变化~进程相当缓慢的~)亲不要怕~~保持好心情~~同时不要相信任何说能治疗桥甲炎的药和医院~~因为桥甲炎是属于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如果某种药能控制炎症发展的话那肯定是以破坏身体免疫系统为代价的~~不要信!!PS:本人是甲癌手术的~~术中病理发现除了癌变的组织外 剩下的一点算是好的甲状腺也在桥本变~~也算是个桥甲的患者~~个人感觉恐惧是源自无知~~(我也恐惧过~~不怕~)
甲状腺机能亢进属中医「瘿病」的范畴,认为是体质加上饮食失调所致(是属于阴虚阳亢的体质者),最常选用的包括知柏八味丸、黄连解毒汤、夏枯草、海蛤粉等,这些药材均具有悠久的历史验证。一般说来,中医对于甲亢症 的治疗,是从「肝胃热伤及气阴」的原则出发,将临床常见的病况简单的归纳为三类:(甲状腺机能亢进以女性较为常见,但男性也会;不过,女性罹患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机率,是男性的五到十倍)一、肝郁化火:主要症状为焦躁不安、多疑易怒、胸口郁闷、失眠多梦、头晕目眩、目涩而胀、舌颤手抖,可用加味逍遥散加减来舒肝养血、清肝解郁。二、胃热阴虚:主要症状为躁热多汗、烦渴多饮、多食易饥、反见消瘦、体倦乏力,可用白虎汤合益胃汤加减来养阴清胃。三、气阴两虚:主要症状为口干咽干、心悸不宁、汗出乏力、手足心热、气短胸闷、失眠多梦,可用天王补心丹加减来益气养阴。甲状腺机能亢进,是指甲状腺每日所分泌的甲状腺荷尔蒙比正常人多,或是血液中所含的甲状腺荷尔蒙,超人体每日所需要的含量,由于血液中过多的甲状腺荷尔蒙,刺激及加速各种组织细胞的工作量、过劳,而引发各种特别的症状与并发症的疾病。中医治疗甲状腺是以调整甲状腺功能,使它正常分泌为主;以活血散瘀、行气理滞、清热解毒、散肿软坚为辅。期疗愈原理是:使甲状腺瘤细胞不再增生肿大,然后有程序地促使肿瘤细胞自然逐渐凋亡。凋亡肿瘤细胞随之被分成多个凋亡小体,凋亡小体最后从正常细胞群中脱落,而被巨噬细胞和邻近的细胞吞噬。因此,中医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是依「辨症论治」之法,视其症状,酌情采用宁心安神、清热解毒、镇静神经、活化心肺功能,及调顺甲状腺机能的方剂加以治疗,药方依个人体质,就有百余种,例如:远志、灵芝、琥珀、酸枣仁、射干、桂枝、紫苏、细辛、生姜、荆芥、防风、柴胡、薄荷、升麻、知母、栀子、黄芩、黄莲、秦皮、山豆根、生地黄、牡丹皮、赤芍皮、紫草、附子、延胡索、川芎、天麻、钩藤、牛黄、石菖蒲、党参、白芍、绞股蓝、青蒿、芫花、茵陈高、秦艽、防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