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建筑设计方案

更新时间:02-04 装修 由 凉人心 分享

1、设计的原则:建筑师要能够设身处地理解来医院的人,无论病人还是医护工作人员,都是有身体压力和心理压力的,所以我们对医疗空间的设计应该是以尽量让患者和医者都觉得简单、顺捷、舒适、自然、放松为基本原则。2、医院的组成部分:综合医院建筑应由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诊疗部)、保障系统、行政管理和院内生活设施等七大系统构成。其中中央供应室是属于保障系统的。现在医院一般会增加体检中心。3、护理单元:一个护理单元一般为35-45床,也有做到60床的,这样的医疗环境肯定不尽人意。4、中央手术室:一般由手术室、护士站、转床、洽谈室、准备室、恢复室、预麻醉室、刷手间、洁净走廊、更衣室、无菌敷料、器械、一次性物品室 和技密仪器存放等空间组成。手术室间数一般为外科病床的1/25,或是总床数的1/50。5、体检中心:宜独立设置出入口,避免交叉感染。而体检中心一般有独栋复合型、独栋单一型、独立分支型、科室分支型等四种不同的布置方式。就交叉感染方面来说,推荐使用独立分支型。6、妇产科:妇科和产科检查需要设置内诊台。诊室的门一般要为1.2-1.3米宽。产房其功能分区主要有医务区、手术区、以及待产区。洁净如同中央手术室一样要直通污梯。需要配置的:配奶间、哺乳室、抚摸、游泳、洗澡等,有条件可以设置亲子厕所。下图中由于是方案以及条件有限,有些功能就合并了。另外,产科应该要靠公园布置或设计绿化屋顶。便于缓解临产前的紧张情绪。检验科主要做通过血液、尿液及粪便等来检查人体的一些病毒携带或免疫力测试。检验科一般要与手术建立联系,一般会通过小型货梯进行载体的传送。检验科不要跟功能检查科搞混了,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科室,功能检查科是通过仪器或试剂来直接检查或测试的手段,主要有心点图、胸透、胃镜、肠镜等等

小型医院的建筑方案设计应该参考哪些规范

参考规范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一级医院评审标准综合医院建设标准乡镇卫生院建筑标准设计样图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

医院建筑设计要求有哪些

医院建筑设计应满足医疗工艺的要求,其与医院规模、性质、流程、医疗设备、功能需求、以及管理模式等有关,且内容较多。具体要求建议查阅《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51039--2014。

医院建筑智能化方案设计原则有哪些

针对医院内人员密集,身份复杂,流动性大的特点,我们建议设计电子门禁、无线对讲、电子巡更、视频监控、防盗报警这类基于医院公共安全部分的安全防范系统,采用技术防范的方式,降低医院公共安全方面人力的投入成本,采用“技防+人防”的方式提升安全效率。 针对对医院内的设备密集,管理复杂,物流量大这种特点,我们建议设计楼宇自控、能耗计量、SAS安全管理集成平台(含消防联动)、机房等系统,利用何种传感器、能源计量表、IBMS集成的全管理平台等方式,对医院的设备进行一个集中的管控。 针对医院内信息密集,流通复杂,实时性的特点,我们建议设计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无线WIFI覆盖系统、多媒体信息发布及查询、病床、呼叫、手术示教系统、时钟系统等基于信息化管理、数据存储和信息传递的一系列系统。方案可以参考三甲医院规划设计方案—河姆渡方案馆,希望能帮助到您!

医院建筑有哪些设计策略

医院设计功能流线最重要,急诊、门诊、住院要分开入口,另外洁、污必须分开。人员入口和垃圾污物、尸体出口要分开。具体方案设计可参考《建筑资料集》相关内容,另外要符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浅谈中医院(三甲)建筑设计

2.1 定义 2.2 服务对象 2.3 医院分类 2.4 主要部门

3.1 项目概况分析 3.2 经济技术指标分析 3.3 遵循的主要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 3.4 基本功能设计 3.5 科室设计 3.6 建筑面积指标 3.7 功能分区及流线关系 ----- 3.7.1 总平面设计要点 ----- 3.7.2 流线组织 ----- 3.7.3 建筑设计 ----- 3.7.4 装饰设计 ----- 3.7.5 门诊部 ----- 3.7.6 急诊部 ----- 3.7.7 住院部 ----- 3.7.8 传染病用房 ----- 3.7.9 手术部

医疗建筑设计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设计工作,是设计者和医院管理者共同的作品。它对各设计专业技术有着较高的要求,也是一类对人的行为研究最深入、最广泛的工程项目。它和其他种类的建筑项目有所不同。随着社会与人们的生活、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在动态发展中不断地得到完善。医疗建筑要求设计者知识面宽广,具有展望未来发展的能力。一旦建成使用,便不能停业,也不会给设计师任何改正错误的机会。

医疗建筑设计师提供给一群需要身心关怀和治疗人群使用的场所,因此它的建设对地形、位置、周边环境及市政条件有着较高的要求。完成实现一项比较理想的作品,需要多方面的契机,所以对设计者来说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情,遗憾几乎是终身伴随设计者。但是作为医疗建筑专项研究和设计者来讲,要有自己的理想,要努力寻求创造理想的机会。

理想,是创作的永恒动力。

医院是指向人们提供医疗护理服务为主要目的的医疗机构。

1)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 3) 《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建标110-2008) 4)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建标 106-2008) 5)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 51039-2014) 6)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13) 7) 《疗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 40-1987) 8) 《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64-1989) 9)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10)《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2015) 11)《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12)《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13)《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50098-2009)

1) 功能分区明确,洁污流线清楚,避免或减少交叉感染; 2) 建筑布局紧凑,交通便捷,管理方便; 3) 应保证住院部、手术部、功能监察室、内窥镜室、献血室、教学科研用房等处的环境安静,病房应获得最佳朝向; 4) 交通流线便捷、安全,出入口不少于二处,废弃物出入口单设,门诊部、急诊部入口附近应设停车场; 5) 职工住宅不得建在医院基地内; 6) 应有完整的绿化规划,充分利用环境布置庭院绿化和康复活动场地等设施; 7) 应留有发展或改、扩建余地; 8) 注意传染病区、太平间、病理解剖室、焚毁炉的设置位置。

门诊病人、急诊病人、住院病人辅助治疗和供应服务等流线要求简洁方便,避免交叉。

根据研究,超过1000床规模的医院,住院病房集中设置在一栋大楼内,住院楼必然会很高,超过20层。这样设计有以下几项 缺点: ① 从垂直运输分析,住院楼过高,电梯上下周转慢,垂直运输压力过大; ② 从病人救治分析,住院楼过高,延误病人抢救时间,影响医院高效救治患者; ③ 从就医环境分析,大规模各类病种患者同住一栋楼,交叉感染可能性大大增加,医院救治环境差; ④ 消防安全自救难度大; ⑤ 建筑造价高,维持费用高,建造周期长。

综上所述,住院部与门诊部宜分设,且住院楼宜分设两栋,住院与康复分开设置,尽可能降低住院楼层数,控制在15层以下;门诊、医技楼优先考虑水平交通动态,控制在3层。

1) 集中或半集中式,具有未来可发展的总平面布局; 2) 内外、动静、洁污、医患、人、车、物的功能分区及流线设计清晰,使用合理便利; 3) 全空气空调,采光均好性较高,花园式的就医环境; 4) 以患者为本,让患者在具有稳定性和隐私性的环境中就医,同时为医护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5) 在优先考虑水平交通动态的前提下,根据建筑规模及建设条件,应设计出更适合患者使用的水平和垂直动态相结合的最佳交通方式; 6) 设计中,应用新技术和材料,选择最佳的能源运行方式,在保证使用安全的前提下,降低运行成本。

A 电梯 ① 四层及四层以上的门诊楼或病房楼应设电梯,且不得少于二台;当病房楼高度超过24m时,应设污物梯; ② 供病人使用的电梯和污物梯,应采用 “病床梯” ; ③ 电梯井道不得与主要用房贴邻。

B 楼梯 主楼梯宽度不得小于1.65m,踏步宽度不得小于0.28m,高度不应大于0.16m。主楼梯和疏散楼梯的平台深度,不宜小于2m。

C 走道 同行推床的室内走道,净宽不应小于2.1m,有高差者必须用坡道相接,其坡度不宜大于1/10。

D 房间净高 诊查室2.60m,病房2.80m,医技科室根据需要而定(根据厂家和设备专业提资确定)。

1) 洁净手术部的装饰应遵循不产尘、不易积尘、耐腐蚀、耐碰撞、不开裂、防潮防霉、容易清洁、环保节能和符合防火要求总则。

2) 洁净手术部内地面可选用实用经济的材料,以浅色为宜。

3) 洁净手术部内I、II级手术室墙面、顶棚可用工厂生产的标准化、系列化的一体化装配方式;III、IV级手术室墙面也可用瓷砖或涂料等;应根据用房需要设置射线防护。

4) 洁净手术室围护结构间的缝隙和在围护结构上固定、穿越形成的缝隙,均应密封。

5) 洁净手术部墙面下部的踢脚不得突出墙面;踢脚与地面交界处的阴角应做成R≥30mm的圆角。其他墙体交界处的阴角宜做成小圆角。(结构和建筑相互配合)

6) 洁净手术部内墙体转角和门的竖向侧边的阳角宜为圆角。通道两侧及转角处应设防撞板。

7) 洁净手术部内与室内空气接触的外露材料不得使用木材和石膏。(强条)

8) 当洁净手术部有设备层时,层内设备、管道的安装与维修操作空间不应影响人员活动、操作通行。设备层梁下净高不宜低于2.2m,并应进行简易装修;其地面、墙面应平整耐磨,地面应做防水和排水处理;穿过楼板的预留洞口四周应有挡水防水措施。顶、墙应作涂刷处理。直接位于手术室上一层的、用水的房间地面也应做防水处理。

9) 洁净手术部室内使用的装饰材料应无毒无味,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的相关规定。

10) 洁净手术部的净高不宜低于2.7m。当手术室的送风装置被轨道分隔开时,该净高应按气流搭接原则确定。

11) 洁净手术室供手术车进出的门,净宽不宜小于1.4m,当采用电动悬挂式自动门时,应具有自动延时关闭和防撞击功能,并应有手动功能。除洁净区通向非洁净区的平开门和安全门应为向外开之外,其他洁净区内的门均应向静压高的方向开。

12) III、IV级洁净辅助用房可设外窗,但应是不能开启的双层玻璃密闭窗或两道窗。

13) 洁净手术室应采取防静电措施。洁净手术室内所有饰面材料的表面电阻值应在106Ω~1010Ω之间。

14) 洁净手术室和洁净辅助用房内应设置的插座、开关、各种柜体、观片灯等均应嵌入墙内,不得突出墙面。

15) 洁净手术室和洁净辅助用房内不应有名露管线。

16) 洁净手术室的吊顶及吊顶挂件,应采取牢固的固定措施。洁净手术室吊顶上不应开设人孔。检修孔可开在洁净区走廊上,并应采取密封措施。

—————————————— 注:《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13)

门诊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的前沿窗口,是接触病人最早、最多,并对大量病人进行诊断、治疗的场所。病人对医院的第一印象是从门诊经历中得出来的。

独立设置的门诊科室 妇科、产科、计划生育科、儿科、肠道科、传染科。

急诊部应设在门诊部之近旁,并应有直通医院内部的联系通路。

住院部由入院处、住院药房及各科病房组成。

1) 病床的排列应平行于采光窗墙面。单排一般不超过3床,特殊情况不得超过4床;双排一般不超过6床,特殊情况不得超过8床。 2) 平行二床净距不应小于0.80m,靠墙病床床沿同墙面的净距不应小于0.60m。 3) 单排病床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10m双排病床(床端)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40m。 4) 病房门应直接开向走道,不应通过其他用房进入病房。 5) 重点护理病房宜靠近护士室,不宜超过4床;重病房宜近护士室,不得超过2床。 6) 病房门净宽不得小于1.1 m,门扇应设观察窗。

图例:

7) 护士站宜以开敞空间与护理单元走道连通,到最远病房门口距离不应超过30m,并宜与治疗室连通。

8) 监护病房可分别设在护理单元内,亦可若干护理单元集中建立监护中心。监护控制室的位置应便于观察病人,监护病床的床间距不应小于1m。

20床以下的一般传染病房,宜设在病房楼的首层,并设专用出入口,但其上一层不得设置产科和儿科护理单元; 20床以上,或兼收烈性传染病者,必须单独建造病房,并与周围的建筑保持一定距离。

1) 宜设在单独建造传染病房的首层,设于门诊部者应自成一区,并设单独出入口; 2) 几个不同病种不得同时使用一间诊室; 3) 平面应严格按照使用流程和洁污分区布置,病人与医护人员的同行路线及诊查室的门宜分别设置; 4) 应设隔离观察室、专用化验室和发药处。

《h4 id=“operation department“》3.7.9 手术部《/h4》

手术室时为评人提供手术及抢救的场所,是医院最重要的医技部门之一。

用房组成

手术室应与各手术科室相连,还要与血库、监护室、麻醉复苏室等临近。涉及手术室的相关资料如下:

1) 手术间的规模 综合医院手术部的手术间数一般以医院总床位数的2%为宜;也可按照每50张病床设置一个手术间;或者按外科病床数的4%,即每25张外科病床设置一个手术间。

2) 手术室分类 按手术有菌和无菌的程度,手术间可划分成以下5个类型或等级。

按不同专科,手术间又可分为普外、骨科、妇产科、脑外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烧伤科、五官科等手术间。但由于各专科的手术往往需要配置专门的设备及器械,因此,专科手术的手术间应相对固定。

3) 手术室的区域划分及用房

手术室须严格划分为限制区(无菌手术间)、半限制区(污染手术间)和非限制区。三区分割设计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将限制区分设在不同楼层的两部分,这种设计可彻底进行卫生学隔离,但需两套设施,增加工作人员,管理不便;二是在同一楼层的不同区域设限制区和非限制区,中间由半限制区过度,设备共用,这种设计管理较方便。

限制区包括无菌手术间、洗手间、无菌室、储药室等。

半限制区包括急诊手术间或污染手术间、器械敷料准备室、麻醉准备室、消毒室。 非限制区设更衣室、石膏室、标本间、污物处理间、麻醉复苏室和护士办公室、医护人员休息室和餐厅、手术病人的家属休息室等。

值班室和护士办公室,应设在入口近处。

4) 手术室的位置和布置要求

手术室应尽可能把包括手术部分和供应部分集中布置,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医疗区。

5) 手术间平面尺寸与高度

手术间的数量和平面尺寸,应根据医院及手术室的性质和需要选用。无体外循环装备的手术室,不应设特大手术间。手术间平面尺寸不应小于下表中规定,而手术间的净高一般以3.0m为宜。

6) 手术室的门窗和室内设施设备

医院外部环境设计全攻略

医院外部环境设计全攻略

医院建设过程中,人们通常把主要精力放在建筑上,至于建筑外部环境,处理起来就随意多了。外部环境重要吗?如果说它不重要,它还真不重要,一所医院里没有一根草、一棵树,照样可以正常使用,而且还能扩大院区内可以使用的面积,这样一来,停车的地儿不就有了么;如果说它重要,它确实有很多作用,例如分流、改善局部小气候、利于建筑节能降耗、增加人们的舒适感、提供锻炼和休闲的场所等等。在当前的形势下,纠结外部环境重不重要这个问题已经不重要了,外部环境不但要搞,还得搞好。为什么呢?这里不多说了,自己琢磨去吧。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医院外部环境设计全攻略,欢迎阅读。

基本原则

凡事都得有个大的方针、方向、原则、思路……,不管叫什么吧,首先你的路子得是对的。医院建筑外部环境建设,下面这五条很重要——

第一条:整体设计

医院建筑外部环境设计应与所处城市区域环境、建筑主体协调,综合考虑功能、空间以及风格等方面因素,注重整体性。说白了就是,可以适当有点儿小个性,但是不能太“另类”。你可以成为白菜地里的一棵与众不同的白菜,但是绝不能把自己搞成白菜地里的一根儿葱。

另外,还要结合场地、建筑功能、流线进行设计,满足疏散等功能需求,使流线便捷高效,以提高医院的运转效率。

建筑室内外空间要互相渗透,达到室内外空间环境的一体化,这样既满足了建筑各部分的采光需求,又可将阳光、绿化等室外环境引入室内。

总之,医院建筑外部环境设计需要考虑的事儿挺多的,不能太任性。

第二条:注重安全

俗话说,安全第一。医院建筑外部环境设计当中需要考虑的安全问题也不少,不论怎么折腾,首先要保证医护人员和患者在院区内的行动安全、方便,不能为他们设置障碍、增加意外伤害的风险;其次要选用安全、环保的材料;再次,选用的植物要安全,带刺儿的、带毒的都尽量别用,违法犯罪的更不能沾,比如说在医院里种点儿罂 粟……

第三条:绿化要多层次、全方位

院区水平层面的集中绿地、广场绿化、天井庭院绿化、道路两侧的线型绿化和屋顶绿化,以及垂直绿化等构成了不同层次、多视角、全方位的绿化空间,其中较为常见的是水平绿化,而垂直绿化占地少、见效快、绿化率高,应该引起重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屋顶绿化,这个在后面详聊。

第四条:多设置一些聊天的地方

人是一种需要聊天的动物,普通人喜欢聊,患者更喜欢聊,而且他们除了聊天,基本上没什么其他的可以做了。

聊天就需要找个地方,毫无疑问,环境优美、舒适的地方是首选。仅仅是这样还不够,总不能一直站着聊吧,还得有个坐的地方,所以,在合适的位置放置一些坐凳、长椅就显得很重要。

此外,为了帮助患者康复,一些具有保健、锻炼 功能的设施也可以酌情考虑。

第五条:考虑季节性、地域性

这个就不用多说了,什么地方什么景,什么景里什么树,不能胡来。此外,医院文化也是营造有特色的医院建筑外部环境的重要元素。

记住上面这五条,基本上在医院建筑外部环境设计方面你已经是小半个专家了,下面聊聊具体的手法,即如何操作。学会了下面的内容,至少能成为半个专家了。

园林地形

平地:是指医院内坡度比较平缓的用地,大致有草地、集散广场、交通广场等。结合上面那五条,平地的处理方式可谓多种多样,尽情地去发挥吧。

堆山:可以是独山,也可以是群山,一山有一山之形,群山有群山之势。充分利用山的形态,合理安排它与建筑、院区的关系,往往能收到其他医院可遇而不可求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堆山,并不一定是为了造景而靠人工去堆一座山出来,而是充分利用院区内的现有条件。所以,没山的地方,没必要刻意地花大价钱去造山;当然,有山的地方,也未必一定要用钱把山铲平。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方乃正解。

理水:医院的园林中,山与水是密不可分的,叠山必须顾及理水,山只是静止的景物,水能使景物生动起来,有山有水才鲜活。水体景观设计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利用地势或土建结构,仿照天然水景观而成,如溪流、瀑布、人工湖、泉涌、跌水等;二是依靠喷泉设备造景,如音乐喷泉、程序控制喷泉、旱地喷泉、雾化喷泉等,这类水景近年来在医院建筑设计中被广泛采用。现在设计医院水体景观时,主要的表现形式为广场地埋式沉井喷泉、多级叠水瀑布喷泉、工艺水池喷泉、结合雕塑的灯光音乐喷泉、结合建筑小品的自然流水等。因此,医院在选择规划水景设计时,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即不同的景观形式适合不同的应用场景。

叠石:叠石是一种自然景观的浓缩,也就是把大自然中的山石林泉搬到庭院中来。

园林建筑

园林建筑的种类很多,常用元素如道路、椅凳、指路牌、亭、廊、花架等。

亭是供患者休息、赏景的地方,又是园中一景,一般四面透空,多数为斜屋面。

廊是建筑物前后的出廊,是室内外过渡的空间,是连接建筑之间的有顶建筑物。可供人在内行走,起导游作用,也可停留休息赏景。

花架是园林中以绿化材料作顶的廊,可以供人歇足、赏景。园林中的花架,可以划分、组织空间,又可为攀援植物生长创造条件。

园林绿地中的桥梁,不仅可以联系交通跨越河道,组织导游,而且分隔水面,一座造型美观的园桥,往往直接影响园林布局的艺术效果。

园路是园林绿地中的一项重要设施,它的质量好坏,对患者的游览情绪和绿地清洁的维护有很大的影响。

园椅、园凳、圆桌是为患者歇足、赏景、游乐所用的,经常布置在小路旁、池塘边、树荫下、建筑物附近等。

园林栏杆在绿地中起隔离作用,同时又使绿地边缘整齐,栏杆的图案也有装饰意义。

怎么样,花样够多吧?究竟该怎么选择呢?本着上面的那五条基本原则,在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搞起来!

植物选择

草坪花卉与高大乔木要逐层递推,在树种配置时要做到点、线、面相结合,平面、立面相结合,乔、灌、花、草、藤、果木相结合。

合理搭配色彩与花期,使院区一年常绿,四季皆花。常绿树木和落叶树的理想搭配比例为3∶1。

要考虑不同树种在医院种植的适宜性问题。桂花、含笑等植物会让人精神愉悦,残荷、菊花等植物会让人神情伤感;圆柏、松类、盐肤木、忍冬、冬青、女贞等能分泌杀菌素杀灭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

应多选乡土树种,粗生粗长树种,这些树种适应性强,成活率高,生长强壮,能达到良好的绿化效果。

不宜选有飞絮飞毛、落叶较多和有毒、带刺的树种,要选滞尘能力强、常绿和无毒的树种。

不宜选用生长慢、树条脆而易折断的树种。

绿化用地很少的医院,应多用攀援植物,如爬墙虎、牵牛花、凌霄花等,以增加覆盖率。绿化基础好的医院,应在普及绿化的基础上更换上一些寿命长、观赏价值高的树种,如雪松、龙柏、桂花、茶花等。

雕塑设计

雕塑的形式包括圆雕、浮雕和透雕三种。它一直以来都是表达和传递文化信息的优良载体。一些医院直接选择与其名称由来、发展历史相关的.人物、事件、物品等作为雕塑的素材。

   屋顶绿化

目前,屋顶绿化在医院中的应用还不普遍,但是其发展前景被很多人看好。医院常用的屋顶绿化方式有两种——

花园式屋顶绿化:根据屋顶具体条件,如承重量、防水系统等,选择小型乔木、低矮灌木和草坪、地被植物进行屋顶绿化植物配置,设置园路、座椅和园林小品等,提供一定的游览和休憩活动空间的复杂绿化。这种方式使屋顶空间变化多样,产生层次丰富、色彩斑斓的效果。当然,这种方式对医院建筑的要求特别是对载荷的要求也相对高一些。

简单式屋顶绿化:这是一种利用低矮灌木和草坪、地被植物进行的地毯式绿化,针对的主要是载荷较低、不上人的屋面。

屋顶绿化在选择植物时,一般选择那些抗旱、生命力顽强的植物品种,比如佛甲草。

医院选择屋顶绿化方案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定位,即用途是什么;二是可行性,即条件是否具备。

标识系统

综合性医院的一级标识导向包括:医院大楼、大门、院名标识;医院道路指引标识;医院道路分流标识;医院服务设施(停车场、商店等);医院楼宇标识;医院户外总图;医院户外形象标识。这些标识系统都设置在医院建筑外部。

考虑到色彩对人心理的影响,整体标识牌的颜色还是要以灰度较高的暖色或绿色系为主。当然标识牌的颜色还应考虑建筑整体的色系,在色彩相对丰富的区域,导视牌的颜色应该单纯一些,以免引起视觉混乱;在颜色较为单一的区域,导视牌可以适当地多运用一些色彩,但也不要以艳丽抢眼的纯色为主。尽量不采用金属色系列,金属的冰冷感和锐利色泽会增添患者的恐惧心理,会潜意识中产生抵触治疗的情绪。应注重人性化的配色,一般由1~2个底色、2~3个字体/辅助形颜色系统构成整个导视牌的用色规范。

标识系统设计要考虑医院的文化精神、道德理念和人文环境、医院的LOGO 主色或辅助色。

从材料的选择上来看,医院导视牌制作不宜选用冰冷感极强的不锈钢材质,应设计成圆角造型,多使用亚克力材质、烤漆钢板或者采用可更换的布料材质,易于打理,方便清洗更换。

医院导视牌在设置上必须把连续性放在首要位置,在交叉路口或者不明显的区域,都要有指示方位或的导视牌出现。

;

声明:关于《医院建筑设计方案》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3825271@qq.com
本文网址:http://www.25820.com/decorate/32_2023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