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小伙伴在看房时因不了解一些术语,会感到头疼。销售口中建面140㎡的房子,怎么到手之后感觉那么小;而建面89㎡的房子怎么看起来又大了那么多。这个时候就是要考虑得房率的问题了。
买房时,我们经常听到销售面积之比,这个比例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知道: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公摊面积,则得房率的公式如下:
公摊面积越大,则得房率就越低;公摊面积越小,则得房率就越高。
二、高、低得房率有何影响?
从上图,我们可以知道,得房率的高低与公摊面积大小有关。
(一) 得房率低的影响
得房率低,意味着公摊面积大。购房者在买房时,是购买的建筑面积,建筑面积里面,包含了公摊面积。也就是说,购房者在买房时,是为公摊面积买单了的。很多人觉得为公摊面积付钱,是在花“冤枉钱”,因为这个公摊面积,并不是单独包含在自己房子的可使用面积之内。我们买房,当然是希望房子可以使用的面积越大越大越好。
对比上图,花了同样的钱,购买同样面积的房子,由于公摊面积不一样,导致套内建筑面积也不一样。这样的情况下,公摊面积高,光公摊面积这一部分,就花费了不少钱,业主当然会觉得“肉疼”了。
(二) 高得房率的影响
高得房率,意味着公摊面积小。要想公摊面积小一点,那么电梯的数量就得减少、公共门厅户型、房子本身来看,确实比较实用,能获得较多的套内建筑面积;但是从居住的角度来看,舒适度就会大打折扣了。那么,得房率究竟多少合适,才能做到实用与舒适的平衡呢?
所以,我们买房的时候,不要一味地追求高得房率,得房率合适就好啦!
1、得房率是指可供住户支配面积与每户建筑面积之比。一般多层建筑物得房率为88%,高层建筑物得房率为72%。2、得房率是买房比较重要一个指标。计算房屋面积时,计算是建筑面积,所以得房率太低,不实惠;太高,不方便。因为得房率越高,公共部分面积就越少,住户也会感到压抑。一般,得房率在80%左右比较合适,公共部分既宽敞气派,分摊面积也不会太多,比较实惠。
得房率80%算比较正常的比例,尤其是对于高层住宅来说,得房率在80%属于比较合适的范围,一般在85%~88%之间。得房率对于购房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而且也是买房时的重要指标,因为得房率关乎到居住的舒适度,所以尽可能的选择公摊面积较小的房屋。相对来说同等的户型结构上,户型面积越大,得房率也就越高。
多层住宅会比高层住宅的得房率要高,是因为没有在公共活动区域上分摊太多的面积。但是也不建议购房者,过于追求太高的得房率,会使得公用面积也减少,在居住的过程当中总会感觉到有拥挤和不便,比如有些楼盘因为要减少公摊面积,只设计一部电梯或者是压缩了消防通道的空间,都会为业主的生活和安全造成潜在的隐患,所以只要在合理范围内的公摊面积都是可以接受的。
扩展资料
得房率=套内建筑面积/套型建筑面积
套内建筑面积=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阳台面积
销售面积(也称套型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 +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俗说“公摊面积”)。
得房率是买房比较重要的一个指标。计算房屋面积时,计算的是建筑面积,所以得房率太低,不实惠;太高,不方便。因为得房率越高,公共部分的面积就越少,住户也会感到压抑。一般,得房率在80%左右比较合适,公共部分既宽敞气派,分摊的面积也不会太多,比较实惠。
一般多层的建筑物得房率为88%,高层的建筑物得房率为72%,而办公楼为55%。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得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