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结构包括哪三部分中国古建筑的结构特点有哪些

更新时间:02-01 装修 由 凉人心 分享

中国古建筑存在很多“三分为一”的现象,就是一个整体分为三部分。建筑立面分为“大屋顶、墙体、基座”三部分;柱子分为“柱顶、柱身、柱础”三部分;不仅立面,平面也有“三分为一” 正房一般为三开间;标准(三进)四合院分“前院、内庭、后院”;故宫中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中国古建中的三分为一不只是在立面,还有平面的院落组合方式、柱子的三分为一、台基部分的三分为一等等从古代 文献 记载,绘画中的古建筑形象一直到现存的古建筑来看,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 规律 ,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家中主要人物,或者应和外界隔绝的人物(如贵族家庭的少女),就往往生活在离外门很远的庭院里,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宋朝欧阳修《蝶恋花》词中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词句,古人曾以“侯门深似海”形容大官僚的居处,就都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征。(二 )轴线的空间艺术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这主要体现在受中国“周礼”思想影响较大的建筑体系当中。古代都城规划中,都以主宫殿位于中轴线上,以宫室为主体,次要建筑位于两侧,左右对称布局,“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等,如唐大都与明清北京城的规划布局。再如中国古代寺庙中,强本调轴线空间布局的实例也是很多。一般均将主殿大雄宝殿放在轴线的重要位置上,配殿居前后左右。“左阁右藏”、“左钟右鼓”等。空间层层递进,庭院森森,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

中国古建筑的结构特点有哪些

台基

一称基座。系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用以承托建筑物,并使其防潮、防腐,同时可弥补中国古建筑单体建筑不甚高大雄伟的欠缺。大致有四种。

1.普通台基

用素上或灰土或碎砖三合土夯筑而成,约高一尺,常用于小式建筑。

2.较高级台基

较普通台基高,常在台基上边建汉白玉栏杆,用于大式建筑或宫殿建筑中的次要建筑。

3.更高级台基

即须弥座,又名金刚座。“须弥”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山名,相传位于世界中心,系宇宙间最高的山,日月星辰出没其间,三界诸天也依傍它层层建立。须弥座用作佛像或神龛的台基,用以显示佛的崇高伟大。中国古建筑采用须弥座表示建筑的级别。一般用砖或石砌成,上有凹凸线脚和纹饰,台上建有汉白玉栏杆,常用于宫殿和著名寺院中的主要殿堂建筑。

4.最高级台基

由几个须弥座相叠而成,从而使建筑物显得更为宏伟高大,常用于最高级建筑,如故宫三大殿和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即耸立在最高级台基上。

开间

四根木头圆柱围成的空间称为“间”。建筑的迎面间数称为“开间”,或称“面阔”。建筑的纵深间数称“进深”。中国古代以奇数为吉祥数字,所以平面组合中绝大多数的开间为单数;而且开间越多,等级越高。北京故宫太和殿,北京太庙大殿开间为十一间。

大梁

架于木头圆柱上的一根最主要的木头,以形成屋脊。常用松木、榆木或杉木制成。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中骨架的主件之一。

斗拱

是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构件。方形木块叫斗,弓形短木叫拱,斜置长木叫昂,总称斗拱。一般置于柱头和额访(又称阑头,俗称看访,位于两檐柱之间,用于承托斗拱)、屋面之间,用来支撑荷载梁架、挑出屋檐,兼具装饰作用。由斗形木块、弓形短木、斜置长木组成,纵横交错层叠,逐层向外挑出,形成立大下小的托座。

彩画

原是为木结构防潮、防腐、防蛀,后来才突出其装饰性,宋代以后彩画已成为宫殿不可缺少的装饰艺术。可分为三个等级。

1.和玺彩画

是等级最高的彩画。其主要特点是:中间的画面由各种不同的龙或凤的图案组成,间补以花卉图案;画面两边用《》框住,并且沥粉贴金,金碧辉煌,十分壮丽。

2.旋子彩画

等级次于和玺彩画。画面用简化形式的涡卷瓣旋花,有时也可画龙凤,两边用《》框起,可以贴金粉,也可以不贴金粉。一般用次要宫殿或寺庙中。

3.苏式彩画

等级低于前两种。画面为山水、人物故事、花鸟鱼虫等,两边用《》或()框起。“()”被建筑家们称作“包袱”,苏式彩画,便是从江南的包袱彩画演变而来的。

屋顶

中国传统屋顶(古称屋盖)有以下六种,其中以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为级别最高,其次为单檐庑殿、单檐歇山顶。

庑殿顶

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屋面稍有弧度,又称四阿顶。

2.歇山顶

是庑殿顶和硬山顶的结合,即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墙面。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依脊组成,所以又称九脊顶。

3.悬山顶

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又称挑山顶。

4.硬山顶

屋面双坡,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

5.攒尖顶

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上为锥形的屋顶,没有正脊,有若干屋脊交于上端。一般亭、阁、塔常用此式屋顶。

6.卷棚顶

屋面双坡,没有明显的正脊,即前后坡相接处不用脊而砌成弧形曲面。

山墙

即房子两侧上部成山尖形的墙面。常见的山墙还有风火山墙,其特点是两侧山墙高出屋面,随屋顶的斜坡面而呈阶梯形。

藻井

中国传统建筑中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名为“藻井”,含有五行以水克火,预防火灾之义。一般都在寺庙佛座上或宫殿的宝座上方。是平顶的凹进部分,有方格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圆形,上有雕刻或彩绘,常见的有“双龙戏珠”。

木头圆柱

常用松木或楠木制成的圆柱形木头。置于石头(有时是铜器)为底的台上。多根木头圆柱,用于支撑屋面檩条,形成梁架。

古建筑特点及主要结构形式分析

古代建筑区别于现代建筑,有许多独特的性能,其中一大特点在于它将中国千年来的思想文化和建筑融合在一起,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体系。中国古代建筑受儒家思想影响,追求与大自然相协调,古建筑也以木结构为主,没有像西方建筑那样大量采用石材为建筑材料。而且中国古代涉及到的宗教建筑,香火鼎盛,因而翻修频繁。中国人对于建筑,讲究方正严整,建筑物以单体造型居多,古建筑规模一般建造一至二层建筑,不宜过大,并且以木构架为主。根据木材的材性,土木具有阴阳适中性能,适合居住。木结构构造灵活,拆卸方便,室内空间设计变换简易。作为古建筑承重构件的斗拱,造型优美独特,还有着装饰、隔震的作用,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特有的构件。斗拱主要由拱、翘、昂、垂、斗与升等组成,各部分尺寸设计精妙绝伦,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斗拱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等级的标志,越高等的建筑,其斗拱也越复杂越繁华。斗拱尺寸设计中比例2的使用较多,原因在于长宽比为2的矩形与一个长宽比为1的矩形相比,长宽比为2的视觉更为舒服,与此同时1:2是正方形边长和外切圆半径之比,从中国文化角度来看,这反映出天圆地方的概念。古建筑结构形式及模制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是中国古代木结构三种主要形式。其中抬梁式结构应用最为广泛,抬梁式结构适用于多种形式的建筑,既可以用于单层建筑,也可以用于多层建筑等。穿斗式建筑在南方民用建筑上用的较多,其特点是所需要的木材不必很硕大,在运输、加工方面较易进行。井干式建筑在工程中使用的不多,东北地区的树屋是一种典型的井干式建筑,其建筑形式较为原始,多使用原始木材堆砌而成。三种建筑形式既独立出现,又相辅相成,有时候彼此混搭,抬梁式和穿斗式结构形式混合比较多见。为节省建筑材料,增大室内使用空间,古建筑房屋一般用两端山面穿斗式,中间用抬梁式,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抬梁式和穿斗式结构的优点,使得建筑发挥最佳效用。其它一些特殊构造也存在于古建之中,如生起、侧角、移柱、减柱等。生起和侧角增加结构体系的内聚力,提高结构整体力学性能,但生起和侧角施工过程比较繁琐。宋辽之际,古建筑减少部分内柱以增加建筑室内空间,这种方法称为减柱法。在保证整体结构稳定的情况下在原有柱网格局中减除一些柱子即为减柱,但结构这样的处理不稳定因素会增加,可见减柱法有利也有弊。古建模数制度主要有材分制、斗口制和柱径制。

声明:关于《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结构包括哪三部分中国古建筑的结构特点有哪些》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3825271@qq.com
本文网址:http://www.25820.com/decorate/32_2031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