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家具图片效果图

更新时间:01-24 装修 由 折枝 分享

法式复古家具一般具有以下两大特点:一、感性家具和理性家具1、法式风格家具有着法国人特有的完美和感性,带有浓郁的贵族宫廷色彩,精工细作,富含艺术气息,被人称之为“感性家具”。2、法式风格家具在颜色上多以素净、纯挚、俭朴为主,爱好浪漫的法国人偏爱亮堂色系,以米黄、白、原色为多,所以,有人称法度家具为“理性家具”。二、手工雕刻及优雅复古法式风格家具强调手工雕刻及优雅复古的风格。如:法式仿古家具以桃花心木为主要材质,采用完全手工精致雕刻,保留典雅的造型与细腻的线条感,使家具多了一份古朴的风味。此外,许多法式风格家具的材面上都会有所谓仿古涂装之小黑刮痕,为家具留下一点历史的痕迹。庄重大方、典雅气派的法式风格家具是法国浪漫艺术风情的集中体现,充分彰显主人之高贵身份与地位,散发着浓郁的法式浪漫气息。

介绍一下中国传统家具

1.什么叫“中国传统家具”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什么叫“中国传统家具”,中国传统家具发展到明代中期,已趋完备,因此一般来说,明式家具和中国传统家具几乎可以划上等号。当然,乾隆之后的清代家具也是中国传统家具,但是由于太堆砌,最终僵化,因此我们还是以明式家具为代表。 什么叫“中国传统家具”呢?《江苏工艺美术》99年10月第6期对明式家具的定义是:“明式家具指明代中期至清代前期(至乾隆年止),前后二百多年间生产的,以黄花梨木、鸡翅木、铁力木、紫檀木、酸枝木等优质硬木为主要用材的家具。”根据此定义,其他时期、其他材料制作的“明式”家具,都不可以视为明式家具。然而,关于“明式”的含义,我的理解是“明代的式样”,是明代至清代前期的家具式样。我们现在再生产(re-production)这类家具的款式,也应该属于“明式”。 2.为什么要现代化 所谓现代家具,就是以新材料、新技术为基础,适应当时当地的需求而开发出来的新设计。工业革命之后,中产阶级产生,家具因而面向大众,新机械使生产从作坊手工式变成工业化的大量生产,产品以价格低,加工容易为主,人们开始以功能为追求的目标。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像爆破的大楼一样,一下子坍塌下去,连辉煌一时的传统家具,在用料、做工、设计等都逐渐衰落,宫庭家具更是衰败不堪,光绪皇帝大婚及亲政的家具,都得从民间,甚至到广州、香港去采购,这时候不管是京作、苏作或广作家具,都是笨拙、粗陋和堆砌的。 鸦片战争过去一百六十年了,中国的文化好象并未完全恢复过来,至少家具业是如此。今天,世界前一百名设计师之中,没有一个中国人,中国的家具市场充斥着欧美日设计的现代家具。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中国人会逐渐恢复对自己民族文化的信心,开始追求属于自己的东西,并且通过这一追求而挤身世界一流,假如中国继续以每年6%以上的经济成长发展下去,不出30年,中国就会有属于自己的民族特色的家具,理由是: 2-1.假如我们相信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在此之上有一个政治与法律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 的一部分,经济决定上层建筑,那么,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中国在未来20-30年之内,会达到西方70-80年代的生活水 平,因此中国人也会有这样追求,这是民族觉醒、民族复兴的结果。 2-2.以功能为主的简单的现代家具,是在工业革命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物资缺乏时期的情形。人们只为了满足基本的物资要求,但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之后,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思潮兴起,人们开始怀疑现代主义理论的永恒性,批判现代主义过于理性,过于机械化,产品千篇一律,忽视人的个性需求,家具缺乏人性味,主张家具与环境密切相联,注意文脉,运用必要的装饰,使家具“人性化”,具有地方特色,还要有个性,以满足不同人的需求,家具不仅要“重理”,而且还要“有情”。 3.现代化的内容 中国传统家具的现代化,应该包含三个方面,即材料、设计和制作工艺。 3-1.材料: 现在一般人的观念中,在红木和中国传统家具(红木家具)之间划上了一个等号,将两者相提并论,视为一体,这样子是否妥当?是否具有科学性?我们必需先搞清楚这个问题。 其实,古代的中国家具是以榆木、松木、榉木、楠木等国产材为主要材料的,苏州太湖边的大片榉木林,造就了苏州成为明式家具的生产中心。后来榉木逐渐匮乏了,人们开始寻找新材料,刚好明代手工业发达,与东南亚贸易频繁,紫檀等原木源源不断地运来,才造就了明式红木家具的辉煌。 明末由于当时被视为高档的黄花梨、鸡翅木和铁力木日渐匮乏,所以在作为压舱使用之后被丢弃的紫檀木才开始被人们试用,终而成为“新贵”。 到乾隆年间,紫檀木也越来越少了,于是人们又开发了新材种红酸枝木,就是上海人惯称的“老红木”,之后又引进泰国的酸枝木,到清朝末年,人们开始采用花梨木。 从上述中国传统家具的用材历程来看,其实中国人是就地取材的,使用东南亚的红木,也是基于“可轻易获得的资源”的原则,今天海内外红木等资源日渐匮乏,我们一样可以开发出新材料来取代,这是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习惯的。 改革开放之后,红木家具的内销市场突飞猛进,需求使小作坊、小工厂越开越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因此业者开始弄虚作假,人们争论不休的不是家具的质量和设计,而是所用的材质是不是所谓的红木。 因此中国国家技术监督局于2000年8月1日正式颁布了GB/T18107-2000(红木)的国家标准,来规范市场,但从来没有人去做完整的定量分析,去测定所有红木的物理力学性能,到底红木有多好,是否适用于中国传统家具的制作等等问题,都只停留在定性的描述上。 去年在红木标准颁布之后,我找出标准中的八种红木的七项物理力学性能,这七项性能是:气干密度、干缩系数、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硬度、冲击韧性和顺纹抗剪强度(这些性能和家具比较有关系,有些数据是由现有资料中换算出来的,有些是我在北京林业大学的实验室里进行测试后所获得的数据,详细数据都收在拙作〈中国传统家具现代化的研究〉之中)。从这些数据中,红木的数值都较高,除了其中干缩系数较大,会造成干燥比较困难之外,其他的数据都显示红木的质量都优于我们俗称的白木。 不过问题在于,我们的家具的用材,需要那么重、那么强、那么硬和那么韧吗?我们都知道,家具的最终质量不单单只靠木材的性质,其实家具的设计和结构,都应该配合特定的材质,换句话说,我们采用什么材质,在设计和制作时,都得考虑进去。 我还特地选用材质较一般的楸木,来进行试验,我用楸木来设计并制作一套中国传统家具,然后由上海市家具质量监督检验站来进行质量测试,结果全部合格(详细见拙作〈中国传统家具现代化的研究〉),甚至许多项目还超标。 3-2.设计: 中国传统家具设计的继承与改善,我认为至少应从两方面着手: a)设计现代家具,要有本民族传统的神韵,为了方便叙述,我称之为民族的现代家具; b)保留传统的设计,将传统的优秀设计元素保留和重组,改善部分是为了适应现代的生活方式和现代的生产方式,一样是为了方便,我称之为“仿古家具”(re-production Furniture)。 刚才我提到后现代主义,其实后现代主义不但反对设计简单化,反对“少就是多”(less is more),认为“少就是单调”(less is bort),同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后现代主义也反对在设计上的全球化,反对国际式风格的功能主义,这给我们发展中国传统家具提供了理论基础。 后现代主义分为两派: ——先锋派:刚好符合我们发展民族的现代家具理念,以曼菲斯(Memphis)为代表的先锋派,反对固定模式,反对条条框框,认为设计是感性的偶得,而不是理性逻辑的必然结果。 ——经典派:和我们的仿古家具的想法相似,以文丘里(RobertVenturi)为代表,主张从古典中拾回民族性的、个性化的东西,将传统形式、历史风格搜寻出来,用在新的设计中。我们的设计师并未充分地理解这些理论,至少还少有人根据上述的理论发展出民族的现代家具,或仿古家具,倒是丹麦的设计大师威格纳(Hans Wengner )做了非常成功的尝试。 我以后现代主义的经典派为基础,尝试将明式的罗汉床及牛角式搭脑嵌大理石太师椅中的一些基本元素找出来,设计现代形式的仿古家具——床头。 我从清代中期的一张“牛角式搭脑嵌大理石太师椅”得到灵感,取出其两端下弯的搭脑和端头的雕云头如意纹,加上靠背三隔挡板这些设计元素,重新组合。太师椅椅面大理石板心,我把它换掉,并加宽加长,其中贴上浮雕螭虎灵芝纹,是从明代的罗汉床取得的。这片板心就成了整个设计的“主导”(Dominance),床脚上的云头如意纹就让它于整组家具中“重复”(Repetition)。背板两边兜接对称凹字形,镂空,使床头不会显得那么沉重,而更有灵气,更多变化。材料选用中纤板及楸木,我这是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设计师,从不同方向来开发我们的民族的现代家具和仿古家具。 3-3.制作工艺: 中国的传统家具,在十九世纪时没有赶上欧洲的工业革命,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机械化生产,终于随满清帝国的没落而没落。 近几十年来,中国的传统家具也逐渐引进一些机器设备,比如:钻、刨、锯、镂、铣等,但由于没有接受欧洲工业革命时的新思潮,没有彻底地利用现代工艺技术来让传统艺术获得新生。中国人现在还在争论,还在排斥机械化,以及新材料、新技术的采用,因此他们的产品不能面向大众,甚至不能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 现在正生产着的中国传统家具的作业方式,我称之为“近代传统家具的作业方式”,因为现在的这类工厂,已能用部分机器,已不是百分之一百的手工,估计手工占70-75%,机器占25-30%左右。 欧洲生产传统家具,他们在设备、设计、生产工艺,管理等,都有异于中国目前的情况。我参照他们的方式,替中国传统家具的生产工艺的改善与创新,订下70-75%的机械化,25-30%手工的目标。 拙作《中国传统家具现代化的研究》中,以此目标规划了一系列工序与作业流程,这一生产模式,基本概念分以下几点: ——材料:采用实木、薄木(veneer)和人造板混合使用,还使用了现代的胶粘剂、五金件、螺丝、圆棒榫等。 ——备料:中国传统家具的旧生产方式从备料开始,就注定是手工的,我将这种方式的加工流程概括如下: 明式家具改良型备料加工流程 要点:1.干燥为自然干燥或土法干燥; 2.开大料时就要锯出不同厚度规格的板材; 3.开板材和配料包含着相当高的技术因素 过程: 这种备料方式是“精耕细作”,不但慢,而且家具难以贩卖到其他地方去,其中主要原因是干燥有问题。我的改善与创新的备料方式如下:创新的备料方式,可以全部机械化,要求工人的技术水平较低,速度快,一组12人一天可以处理3-5m3的木材,比传统的备料方式快7-8倍,更重要的是创新的备料方式,木材更稳定,质量更可靠,木材的利用率和传统的“精耕细作”差不多。 ——机加工也采用机械化,使产品零件化、部件化,且达到部分标准共用。同时,依据现有的生产条件对流程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使生产中工序的分支不多,多数为共同工序,普遍流程如下: 明式家具改善与创新型备料流程图 要点:1.调准机器精度; 2.大括号内为长大于600mm的料需有的开齿、接齿过程 过程: a)切料-开齿--打孔-零件组装-铣线--部件组装 b)切料-划样-带锯成型-镂铣-磨-零件组装-修线-部件组装 ——在结构设计方面,着重考虑了几个关键技术的改善与创新: a)用指接或直接在木板上粘钉成型薄木来代替开45°角量旧式复杂的榫结构,提高加工速度,使产品结构更加稳定; b)在台面的构成上,以双包镶或MDF实木封边双面贴薄木来代替旧式的背面开槽插条的实木拼板或实木与实木板用木榫留伸缩槽,降低加工难度和成本,克服变形,使质量稳定,提高了生产力; c)连接的辅材则用圆棒榫、螺丝、胶粘剂代替旧式的熬费脑筋的木榫,使加工容易,结合稳定; d)通过自制的小型起线机来克服旧时手工起线的费时费工的作业。 ——使用聚氨漆代替大漆(即生漆),使整个工序可控制,且将施工时间大大缩短。 3.结论: 4.1我于两年前在新加坡及上海进行过一次市场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有57.9%的人很喜欢或喜欢红木家具,但只有14.6%的人说红木家具不贵,同时,有56.1%的人认为红木家具不一定要用花梨木等名贵木材。 可见,传统的红木家具,在中国仍至于华人世界,还是有市场的,而且今天人们的消费观念已改变,买家具已不太考虑保值了。这56.1%的人,追求的是款式设计和制作工艺,而不是材质,这和我们的研究方向是一致的。 这56.1%的人之中,有15.2%的人很喜欢红木家具,这意味着有100亿人民币的潜在市场,而42.7%的人喜欢红木家具,这就是280亿人民币的待开发市场。 4.2在上述调查中,只有14.6%的人说红木家具不贵,因此,红木家具的价格必需降下来,才能面向广大市场。 根据我对材料、设计及生产工艺的改善与创新,并建立起的模式来进行生产,然后和传统的生产方式比较,以大衣柜来计算: ——材料成本方面比传统的降低了112%; ——备料、砂磨、油漆的总工资成本降低了81.4%; ——机加工降低了72%; ——批量化生产(100件以上)效率提高了168%。 这几方面的数据显示,改善与创新之后的中国传统家具,在价格方面,能被更多的消费的接受。 4.3当然,对中国传统家具的研究,不单单这些,尤其是在中国传统家具的基础上,提取设计元素,设计出具有中国韵味的现代家具,更可面向世界市场。过去丹麦的威格纳,他的椅子,很多是以中国的明式家具的设计为原型转化而来的。今天芬兰的库卡波罗教授(Prof. Yrjo Kukkapuro),亦想从中国传统家具中取得灵感,去设计现代家具,他的努力方向其实就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现代家具占世界家具市场90%以上,只有设计出具有中国韵味的现代家具,才有大市场,中国才能出现世界级的设计大师。

声明:关于《仿古家具图片效果图》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3825271@qq.com
本文网址:http://www.25820.com/decorate/32_2033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