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布置

更新时间:02-09 装修 由 淡忘 分享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是教学活动的延伸或前期铺垫,正体现了《纲要》所倡导的这一教学理念。同时《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在区域活动中,活动环境和材料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孩子才会获得经验和知识。而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的目的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一、区域活动的特点和作用区域活动是教师利用游戏的特征创设环境,让幼儿以个别或小组的方式,自由选择,自主操作、探索、学习,从而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利用积累、修正和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在获得游戏般快乐的通知,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等各方面发展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对幼儿而言――它是一种开放性的、低结构性的活动。对教师而言――是一种实施差异性教育的有效途径。1、区域活动的特点:区域活动是幼儿园的非正规教学活动。它具有幼儿的自主选择、可操作、随机活动、自由组合、互动合作和自娱自乐等特点。2、区域活动的作用:区域活动丰富了幼儿的一日生活,它不仅能引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和支持幼儿的各种探索活动,满足不同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好动的天性,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才能,培养幼儿勤于探究、乐于合作分享的品质。二、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情况直接影响着幼儿是否有兴趣自愿参与区域活动,也直接影响着幼儿在区域里是否能够获得个体的自主的发展等等,所以在环境创设上我们要把握以下原则。1、总体布局应科学合理、协调和谐班级内外的区域必须做到整体布局合理、动静搭配协调一致。既要考虑能满足不同幼儿的兴趣和爱好,又要考虑多个教育领域的全面覆盖,还要考虑每个区域能容纳的幼儿人数和活动的空间,并留有一定的余地,更要考虑如何体现班级的教学特色和风格,以较好地发挥其整体的教育功能。2、创设适宜的区域小环境活动区域的小环境氛围会对幼儿的好奇心、求知趣向、情绪趋向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和塑造作用。当教育主题确定之后,我们必须考虑如何围绕教育主题创设良好的区域活动环境,让幼儿能及时根据环境条件以及自己的意愿、能力,找到自己的选择定位。例如:要注重区域墙饰环境的布置,给不同的区域起一些童趣化的名称。如果能使墙饰更具有趣味性、观赏性,让幼儿与墙饰互动起来,孩子的学习兴趣就能更加浓厚。三、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环境对幼儿的教育作用往往是间接和隐性的,而材料对幼儿的心理影响则是直接和显性的。1、材料投放考虑安全性在区域材料的制作和投放上,安全性应是第一位的。为幼儿提供活动材料时,应选择无毒、无味,对幼儿无伤害隐患的制作原料,制作前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材料使用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定期进行清洁工作,以保证材料的安全性。2、材料投放考虑年龄特点《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因此,要充分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配合教育主题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地提供适当的材料和器材,并做到一物多用、适时更新和替换。3、材料投放考虑活动领域在区域材料的投放中我们可以从《纲要》中的五大领域进行考虑,所有的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综合反映幼儿的发展需要。例如:在语言领域投放:看图编故事、我说你猜,在艺术领域投放:自然角写生、看图制作玩具,在数学领域:拼图、迷宫,在科学区投放:玩水、天平,在音乐领域投放:图谱、乐器等等,满足五大领域的不同需要。4、材料投放考虑探索性材料的探究性能引发幼儿动手动脑,支持幼儿与活动环境的积极互动,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客观事物进行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所以,投放材料时应考虑到材料能否支持幼儿动手动脑,积极探索。而那些能留给幼儿更多操作空间和创造空间的“半成品”最具有探究性。这是因为,相对于“成品”来说,“半成品”能够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探索空间,更多的动手、动脑的机会。5、材料投放考虑自然性儿童在活动中不是只是学习规定的操作程序,一个更多的享受千万变化摆弄材料的过程,尝试不同的活动方式,获得多种活动经验。所以自然性材料好,因为自然所以还生活以本来面目。例如:我们可以有师生变废为宝的作品,有家长与孩子共同制作的小飞机,有巧手父母制作的电动玩具和印刷用的丝网,还有大家一起搜罗的各种纸张等等,甚至日常最普通的衣架都可以用来探索平衡的原理,幼儿在玩衣架平衡时可以清楚地比较水果的轻重,并可以自己动手用积木使左右平衡。生活即教育,区域活动的材料要打破局限,发掘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真正做到生活化。这样的教育不仅能使幼儿通过操作获得相关的知识经验,还能让孩子学会勤俭,学会珍惜和利用资源,还能让幼儿学会创造,体验到创造能使简单的材料发挥更大的价值,从而真正地乐于探究,乐于学习,乐于创造。区域活动是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和主题教育目标创设立体化育人环境,即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有效运用集体、分组和个别相结合的活动形式,组织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学习、生活和游戏活动。它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是幼儿自主学习的主要场所和幼儿自我概念形成的源泉。相信我们老师只要好好把握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以及材料的投放,孩子们一定能够体验操作和交往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发现、探索和表现。【作者:王莉莉 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幼儿园】

幼儿园小厨房区角布置方案有哪些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搞好幼儿园环境创设,就必须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全面透彻的了解,充分认识环境材料可能蕴含的教育价值,并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幼儿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角落设计区角

幼儿喜欢摆弄和操作物体,幼儿的已有认知能力和经验正是在摆弄和操作过程中,在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的。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还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常常需要实物的启示和动作的帮助。

因此可以说,物质环境是幼儿学习的中介和桥梁。所以,我们要努力将教育目标和内容物化,将期望幼儿获得的知识经验蕴含在物质环境之中,使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获得经验的积累。如:在区角里投放农田里收获的稻谷、玉米、红薯等。

可以让幼儿自己去剥一剥稻谷,看一看里面的米粒是不是真的“头”上有一个缺口。用红薯来做一做红薯娃娃。并让幼儿收集各种各样的豆,让幼儿进行装饰及粘贴活动。

幼儿园区角活动环境应该怎样布置

活动区角空间布置是教师根据活动需要,在活动室内外布置活动区角,规划活动空间。每个幼儿班必须创设几个活动区角,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成品和半成品操作材料,确保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和条件参与区角活动。在小小的活动室内,要布置多个区角,还要留有空间让幼儿走动或集体活动,这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合理布局,充分利用活动室空间来创设区角环境。

(一)活动区角之间要明显分隔开来

不同的区角是不同的活动环境,区角之间分隔开来,有利于幼儿自主活动,而不相互干扰。教师在分隔区角时,可以利用各种现有的事物,如用放置玩具的柜子或布帘分隔,用矮屏风或小篱笆分割空间,或者用地毯、地板明确区分区角等。有研究表明:过于拥挤的环境有可能增加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减少幼儿的社会性交往活动,使观望、旁观、不主动参与活动的幼儿人数提高。因此,区角空间布置,一定要留出通道和一定空间,便于幼儿走动,也避免幼儿拥挤。

区角空间的分隔布置,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这需要教师布置一些活动性的分隔栏,在需要时能够及时调整相邻区角之间的空间大小,以利于幼儿的兴趣活动。如在美工区与科学区之间挂上布帘,当美工区人数剧增、科学区人数不多时,可以移动布帘,将原来科学区的空间的一部分暂时移给美工区,这样既满足了美工区幼儿活动需要,又充分利用了有限的区角活动空间。

(二)活动区角空间布局要合理

活动区角是幼儿活动的空间,区角布局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区角活动的有效性,合理的布局不仅发挥了每个区角的重要功能,也促进了相邻区角之间的积极互动。在区角布局上,除了要考虑干湿分开、动静分开、方便畅通和就近规划外,还要注意封闭性与开放性结合、空间大小不同、空间拓展、避免“死角”等问题。

区角活动有主动或主静的,有用水或不用水的,有独立或合作的,有易脏或干净的等。如主静的区角有科学区、益智区、阅读区、美工区等,而主动的有角色扮演区、表演区、积木区等。在设置区角空间布局时,要将动静区分开,以免相互干扰。

(三)活动区角之间要保持道路畅通,留有一定的空场地

活动区角空间布置,需要综合考虑幼儿的活动和需要,还要考虑幼儿的走动,因此区角布局要首先合理合适,尽量避免幼儿相互干扰和碰撞。区角空间布置,至少预留三分之一的空间,还要保留通畅的走道,有利于幼儿从这个区角到哪个区角。另外,区角的布置还要保持一定的开放性,不要过于封闭,否则不利于教师的观察与指导。

(四)区角环境布置要温馨、和谐、富有童趣

区角环境的创设与布置,除了要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考虑设置的大小、形状、结构等,更主要的是在视觉上就能刺激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每个区角设计要与活动目的相适宜,区角的环境布置要具有生活性、情境性和新颖性,以吸引幼儿主动到区角来活动。

幼儿园教室活动设施配备的标准,具体有哪些

幼儿园教室活动设施主要是幼儿生活、活动的主要场所。公共活动室应配置盥洗室、厕所、挂衣室、储藏室和卧室等。按我国国家建设委员会规定的建筑设计指标,每名学前儿童应占2.5平方米的面积,活动室室内净高不低于3.3米。幼儿园的公共活动室按功能分为多功能活动室、专用活动室和班级活动室三种类型。多功能活动室一般是幼儿园大型活动室,可供开展音乐、体育、游戏、观摩、集会及陈列幼儿作品等活动。专用活动室是具有特定功能的活动室,如美术活动室、电脑活动室、图书室,这类活动室一般面积较小,功能较单一。

在班级活动室的布置上,首先要规划各活动区域。幼儿园活动室应该规划的区域有:学习区域、生活区域、自由活动区域。学习区域主要用于幼儿进行集体教育活动,应配备足够数量的桌椅和各类玩具;生活区域包括盥洗室、卫生间、小饭桌等;而自由活动区域主要用于幼儿进行各领域的自由探索,应投放符合幼儿兴趣和年龄特点的材料。活动室的布置包括墙饰设计和活动区域设计,本书后面将具体讲到墙饰和活动区域设计的方法。

幼儿园生活区主要用于幼儿睡眠和盥洗。有的幼儿园将生活区和班级活动室分开,设有专门的寝室和洗手间,有的幼儿园则将幼儿的睡眠区与活动室设置在一起。一般来说,生活区的布置应卫生、干净、整洁、舒适,色彩柔和,形式简洁。睡房整体布置比较素雅简洁,能够减少对幼儿的刺激,方便幼儿快速入睡;右图的幼儿卫生间,高低大小以幼儿为本,干净整洁最为重要,能够满足幼儿的盥洗需要。

游戏设施投放区,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游戏发展的水平各有不同,因此投放的活动材料也应有所区别。

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主要直接依赖玩具材料,通常是有什么玩具就玩什么游戏,离开了玩具,游戏也就停止了。他们喜欢模仿,往往看到别人玩什么,就扔掉自己手中的玩具,也去玩什么。因此,教师给小班幼儿准备的玩具材料,应该主要是形状相似的成型玩具,而且要种类少,数量多,以保证每个孩子都能拿到玩具,避免因玩具数量不够发生争吵,从而影响游戏的进行。

中、大班幼儿想象力更加丰富,游戏主题更加多样化,简单的几种成型玩具已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这就需要提供一些半成品以及废旧品材料,以满足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在种类上要做到多样化,并且尽量做到经常更换,让幼儿有新鲜感,从而激发他们进行主题更丰富的游戏。

标签: # 幼儿园 # 区域
声明:关于《幼儿园区域布置》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3825271@qq.com
本文网址:http://www.25820.com/decorate/32_2037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