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石颗粒大小不同,AC-13C是细粒式的,AC-20C是中粒式的,沥青也不同AC-20C沥青混凝土用的是基质沥青。
沥青混凝土(bituminous concrete)俗称沥青砼,人工选配具有一定级配组成的矿料,碎石或轧碎砾石、石屑或砂、矿粉等,与一定比例的路用沥青材料,在严格控制条件下拌制而成的混合料。
沥青混凝土按所用结合料不同,可分为石油沥青的和煤沥青的两大类;有些国家或地区亦有采用或掺用天然沥青拌制的。
按所用集料品种不同,可分为碎石的、砾石的、砂质的、矿渣的数类,以碎石采用最为普遍。按混合料最大颗粒尺寸不同,可分为粗粒(35~40毫米以下)、中粒(20~25毫米以下)、细粒(10~15毫米以下)、砂粒 (5~7毫米以下)等数类。
“SBS改性沥青I-D“是描述沥青的,“AC-13“是描述沥青混合料的。SBS是改性沥青使用的改性剂名称(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I-D是改性沥青的型号,有对应的参数指标;AC-13指悬浮密实型级配,沥青混合料中集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为13mm。沥青混凝土通常用AC来表示,意思是asphalt concrete;13指的是矿料级配中的公称最大粒径,是13mm;AC-13指的是公称最大粒径为13mm的沥青混凝土。AC-13中的沥青可以采用普通沥青,也可以采用改性沥青。采用改性沥青的公称最大粒径为13mm的沥青混凝土称为改性沥青AC-13。改性沥青沥青有很多种,都可以采用,如SBS改性沥青、SBR改性沥青、PE改性沥青等等,当然最近比较热的橡胶改性沥青也属于一种。SBS改性沥青是以基质沥青为原料,加入一定比例的SBS改性剂,通过剪切、搅拌等方法使SBS均匀地分散于沥青中,同时,加入一定比例的专属稳定剂,形成SBS共混材料,利用SBS良好的物理性能对沥青做改性处理。
一、材料不同:
1、sbr是丁苯橡胶。
2、sbs是三嵌段的塑料。
二、特点不同:
1、sbr主要改善低温下的耐老化和疲劳性能。
2、sbs主要改善软化点。
SBR 潜水料广泛应用于:潜水衣,保温杯套,钓鱼裤,鞋材等领域。SBR潜水料的贴合复合不同于一般的鞋材贴合,对于不同的应用领域,需要不同的贴合胶水和贴合工艺相配合。
扩展资料:
SBS改性沥青的主要特性:
1、温差较大的地区有很好的耐高温、抗低温能力
2、有较好的抗车辙能力,其弹性和韧性好
3、提高了路面的抗疲劳能力,特别是在大流量、超载严重的公路上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可减少路面的永久变形
4、粘结能力特别强,能明显改善路面遇水后的抗拉能力,并极大地改善了沥青的水稳定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SBS改性沥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SBR
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作为一种在许多领域都有着相对而言比较重要作用的建材产品而言,对于不是这方面专业人士的朋友而言需要学习的内容有很多,只有实现进行了解,并且可以结合实际分析,才能够保证我们自己的效果和优势。那么今天涉及的知识就是关于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介绍,包括它的施工工艺方面的内。有意向学习的朋友可以收藏。
一、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介绍
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是以SBS橡胶改性石油沥青引为侵渍覆盖层,以聚酯纤维无纺布、黄麻布、玻纤毡等分别制作为胎基,以塑料薄膜为防粘隔离层,经选材、配料、共熔、侵渍、复合成型、卷曲等工序加工制作。
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这种卷材具有很好的耐高温性能,可以在-25到+100℃度的温度范围内使用,有较高的弹性和耐疲劳性,以及高达1500%的伸长率和较强的耐穿刺能力、耐撕裂能力。适合于寒冷地区,以及变形和振动较大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的防水工程。
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适用范围:
(一)可广泛用于各种领域和类型的防水工程,最适用于以下工程类型:
1、各种工业与民用建筑屋面工程的防水
2、工业与民用建筑地下工程的防水、防潮以及室内游泳池、消防水池等的构筑物防水;
3、地铁、隧道、混凝土铺筑路面的桥面、污水处理场、垃圾掩埋场等市政工程防水;
4、水渠、水池等水利设施防水。
(二)卷材的适用范围聚酯胎卷材,适用于防水等级为Ⅰ、Ⅱ级的屋面工程和地下工程。
二、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施工工艺
SBS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施工方法有两种。
1)热溶铺贴法
(1)采用热溶铺贴法可以降低防水层的工程造价,既省粘合剂用量亦可避免防水层空鼓现象产生;
(2)基层处理为水泥砂浆找平层,要求坚实、平整、光泽、无起鼓现象。基层必须干燥。含水率要求在9%以下;
(3)在干燥的基层上涂刷 SBS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冷底油,要求涂刷均匀一次涂好,干燥6h(根据气温而定,以不粘脚为好);
(4)先把卷材按位置摆正,点燃喷灯(喷灯距卷材0.3 m 左右),用喷灯加热卷材和基层,待卷材表面溶化后随即向前滚铺,加热要均匀,滚压时不要卷入空气和异物,要求压实、压平。在卷材还未冷却前,用抹子把边封好,再用喷灯均匀细致地把缝封好,特别注意边缘和复杂部位,以防翘边;
(5)双边做法施工工艺和单层做法的施工工艺基本相同,铺贴第二层应与第一层卷材按缝错开0.3 m左右(一般建筑做单层即可);
(6)安全防护:热溶施工要加强汽油的保管和喷灯的管理养护,预防火灾和工伤事故的发生。
2)冷粘法
(1)基层处理和涂刷基层处理剂与热溶铺法相同;
(2)涂刷基层粘合剂:有 SBS 粘合剂橡胶沥青粘合剂、氯丁胶粘合剂,任选一种。要求涂刮均匀一致,每平方单层用量0.5~0.7 kg ;
(3)铺粘防水卷材工艺:先将卷材按位放正后留出10 cm 宽的搭茬,前面滚铺,后面滚压,要求铺粘密实、平整,注意不要卷入空气和异物,无皱折,无起鼓,接缝处应满涂粘合剂,干燥20 min 再用力压滚,使其粘贴结实牢固。
(4)表面处理:卷材贴完后若需要砂粒保护,可再涂一层橡胶沥青涂料,并撒砂粒或云母即可,在施工时(只需3人)每人一灯各自完成自己的工序。
关于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施工工艺,根据上文不难能够得知它结合实际的不同,旗下有多种多样的方法供选择参考。并且相对应的,并且依据消费者预算要求和工具方面的条件,可以提供的个性化选择也有很多,比如热溶铺贴法就是应用广泛的一种。事先了解它的性能参数和特点优势也是比较重要的,因此上文还包括了产品的普及方面的知识板块。
“SBS改性沥青I-D“描述的是沥青,“AC-13“说的是沥青混合料。SBS是改性沥青使用的改性剂的名字(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I-D指的是改性沥青的型号,I-D有其对应的参数指标;AC-13指悬浮密实型级配,沥青混合料中集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为13mm。
沥青混凝土一般用“AC”来表示,意思是Asphalt Concrete;13是指矿料级配中的公称最大粒径,为13mm;AC-13是指公称最大粒径为13mm的沥青混凝土。
AC-13中的沥青既可以用普通沥青,也可以使用改性沥青。改性沥青AC-13是采用改性沥青的公称最大粒径为13mm的沥青混凝土。
改性沥青有许多的种类,如SBS改性沥青、SBR改性沥青、PE改性沥青等等等,近来比较热的橡胶改性沥青也是其中一种。
SBS改性沥青制作方式:以基质沥青为原料,加入一定比例的SBS改性剂,通过剪切、搅拌等方式使SBS均匀地分散在沥青中,于此同时,加入一定比例的专属稳定剂,形成SBS共混材料,利用“SBS”良好的物理性能对沥青作改性处理。
扩展资料
改性沥青的用途
公路用途
现代公路和道路发生许多变化:交通流量和行驶频度急剧增长,货运车的轴重不断增加,普遍实行分车道单向行驶,要求进一步提高路面抗流动性,即高温下抗车辙的能力;提高柔性和弹性,即低温下抗开裂的能力;提高耐磨耗能力和延长使用寿命。
现代建筑物普遍采用大跨度预应力屋面板,要求屋面防水材料适应大位移,更耐受严酷的高低温气候条件,耐久性更好,有自粘性,方便施工,减少维修工作量。使用环境发生的这些变化对石油沥青的性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石油沥青改性,使其适应上述苛刻使用要求,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经过数十年研究开发,已出现品种繁多的改性道路沥青、防水卷材和涂料,表现出一定的工程实用效果。但鉴于改性后的材料价格通常比普通石油沥青高2~7倍,用户对材料工程性能尚未能充分把握,改性沥青产量增长缓慢。
当前改性道路沥青主要用于机场跑道、防水桥面、停车场、运动场、重交通路面、交叉路口和路面转弯处等特殊场合的铺装应用。这段时间欧洲将改性沥青应用到公路网的养护和补强,较大地推动了改性道路沥青的普遍应用。
防水工程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涂料主要用于高档建筑物的防水工程。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改性沥青的品种开发和生产技术的发展。改性沥青的品种和制备技术取决于改性剂的类型、加入量和基质沥青(即原料沥青)的组成和性质。
由于改性剂品种繁多,形态各异,为了使其与石油沥青形成均匀的可供工程实用的材料,多年来评价了各种类型改性剂,并开发出相应的配方和制备方法,但多数已工程实用的改性沥青属于专利技术和专利产品。
分类
橡胶及热塑性弹性体改性沥青
包括:天然橡胶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使用最为广泛)、丁苯橡胶改性沥青、氯丁橡胶改性沥青、顺丁橡胶改性沥青、丁基橡胶改性沥青、废橡胶和再生橡胶改性沥青、其他橡胶类改性沥青(如乙丙橡胶、丁腈橡胶等)。
塑料与合成树脂类改性沥青
包括:聚乙烯改性沥青、乙烯-乙酸乙烯聚合物改性沥青、聚苯乙烯改性沥青、香豆桐树脂改性沥青、环氧树脂改性沥青、α-烯烃类无规聚合物改性沥青。
共混型高分子聚合物改性沥青
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聚合物同时加入到沥青中对沥青进行改性。这里所说的两种以上的聚合物可以是两种单独的高分子聚合物,也可以是事先经过共混形成高分子互穿网络的所谓高分子合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改性沥青
总体的意思是:SBS改性沥青用量为5%的沥青混合料。
5%值油石比的意思,也就是在混合料中沥青的质量与石料的重量之比。SBS改性沥青就是说用的沥青时SBS改性沥青。
AC表示为连续级配,13是指该混合料公称最大粒径为13毫米,C是连续级配中的一个分类。
主要特性
1、温差较大的地区有很好的耐高温、抗低温能力。
2、有较好的抗车辙能力,其弹性和韧性好。
3、提高了路面的抗疲劳能力,特别是在大流量、超载严重的公路上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可减少路面的永久变形。
4、粘结能力特别强,能明显改善路面遇水后的抗拉能力,并极大地改善了沥青的水稳定性。
5、提高了路面的抗滑能力。
6、增强了路面的承载能力。
7、减少路面因紫外线辐射而导致的沥青老化现象。
SBS改性沥青是以基质沥青为原料,加入一定比例的SBS改性剂,通过剪切、搅拌等方法使SBS均匀地分散于沥青中,同时,加入一定比例的专属稳定剂,形成SBS共混材料,利用SBS良好的物理性能对沥青做改性处理。SBS属于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是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BS中聚苯乙烯链段和聚丁二烯链段明显地呈现两相结构,聚丁二烯为连续相,聚苯乙烯为分散相,使其具有2个玻璃化转变温度,第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g1)为-88~-83℃,第二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g2)为90℃,在Tg1~Tg2之间端基聚苯乙烯聚集在一起形成微区分散于聚丁二烯连续相之间,起到物理交联、固定链段、硫化增强及防冷流作用,具有硫化橡胶的高弹性和抗疲劳性能,当温度升至Tg2时,聚苯乙烯相软化和流动使得SBS具有树脂流动加工性。这种两相分离结构使其能与沥青基质形成空间立体网络结构,从而有效地改善沥青的温度性能、拉伸性能、弹性、内聚附着性能、混合料的稳定性、耐老化性等。在众多的沥青改性剂中,SBS能够同时改善沥青的高低温性能及感温性能,使其成为研究和应用最多的品种,SBS改性沥青目前占全球沥青需求量的61%之多主要特性1.温差较大的地区有很好的耐高温、抗低温能力2.有较好的抗车辙能力,其弹性和韧性好3.提高了路面的抗疲劳能力,特别是在大流量、超载严重的公路上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可减少路面的永久变形4.粘结能力特别强,能明显改善路面遇水后的抗拉能力,并极大地改善了沥青的水稳定性5.提高了路面的抗滑能力6.增强了路面的承载能力7.减少路面因紫外线辐射而导致的沥青老化现象8.减少因车辆渗漏柴油、机油和汽油而造成的破坏生产工艺一般来说,沥青的SBS改性需要经过溶胀、剪切、发育三个过程。对于SBS改性沥青体系来说,溶胀与相容存在密切关系,溶胀大小直接影响了相容性的好坏,如果SBS在沥青中无限溶胀,则体系变成完全相容。溶胀行为与改性沥青生产、加工工艺和高温贮存稳定性等有密切的关系。随着温度升高,溶胀速度明显加快,在高于SBS的PS玻璃化转变的熔融加工温度溶胀明显。另外SBS的结构对溶胀行为有明显影响:星型SBS的溶胀速度较线型的慢。相关计算表明,SBS溶胀成分的密度集中在0.97一1.01g/cm3之间,接近芳香分的密度。剪切是整个改性过程中中关键的一步,往往剪切的效果会影响最终的结果。胶体磨是改性沥青设备的核心,它处于高温、高速运转的环境下,胶体磨的外层为夹套结构,设有循环保温系统,同时起减震和降低噪音的作用,胶体磨内部为带有一定数量齿槽的环状动盘和环状定盘磨刀,间隙可以调整,物料粒度的均匀性和胶溶效果由齿槽的深度、宽度及磨刀的数量、形成结构的特定工作区域来决定。随着动盘高速旋转,改性剂受到强大的剪切和碰撞而不断分散,将颗粒磨细,与沥青形成混溶的稳定体系,达到均匀共混的目的。充分溶胀后,SBS与沥青混合均匀,研磨颗粒越小,SBS在沥青中的分散程度越高,改性沥青的性能越好。一般为了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可以进行多次研磨。改性沥青的生产最后都要经过发育的过程,研磨后,沥青进入成品罐或者发育罐,温度控制在170-190℃,在搅拌器的作用下进行一定时间的发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加入某种改性沥青稳定剂来提高改性沥青的储存稳定性。生产机理沥青的化学组成结构与沥青胶体结构、物理性能、流变性能的关系相当复杂,沥青改性是通过改善沥青体系的内部结构实现对沥青物理性能的改善的。改性沥青相容体系的稳定性有两个含义,一个是体系的物理稳定性,即在热储存过程中聚合物颗粒与沥青相不发生分离或离析;另一个是化学稳定性,即在热储存过程中随时间的增加改性沥青的性能不能有明显的变化。改性沥青的相容性和稳定性,都需要通过基质沥青和聚合物间配伍性研究及加入适宜的助剂实现。沥青与聚合物混合形成相容体系,改善了沥青的使用性能。根据沥青的改性原理,不论是聚合物吸附了沥青中的油分溶胀后分布在沥青中,还是聚合物吸附了沥青中的油分溶胀后形成连续相,沥青重组分分布在聚合物相中,都是因为聚合物的存在改善了沥青的高、低温性能,并且后者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聚合物的特性,因此,聚合物吸附沥青中的油分形成连续的网状结构,是最大限度发挥聚合物改性作用的关键。改性沥青网状结构形成的一种说法是聚合物吸附、溶胀、发生相转化的过程。在聚丙烯改性沥青过程中,高温下的聚合物吸附沥青中的油分,并溶胀体积扩大,链扩展,当聚合物的量达到一定值时,溶胀后聚合物的体积达到连续相所需要的体积时,体系发生相转化,聚合物由分散相转化为连续相,沥青球形颗粒分布在聚合物连续相中。改性沥青网状结构的形成的第二种说法是聚合物缠绕沥青第二结构的过程。这一说法的前提是基质沥青第二结构的存在。这种说法认为,基质沥青中缩合度较强的芳香环具有带正电荷和负电荷的极性部分,这种分子的存在使得基质沥青体系具有了像蛋白质、尼龙一样的棒状类似聚合物的结构,这种结构赋予了沥青一定的弹性,沥青中的中性部分分散在棒状结构中,使体系的粘度增加。当体系加热时,这种棒状结构被破坏,当然这种破坏是可逆的.沥青经SBS改性后,没有改变自身及沥青分子的化学结构单元,改性过程以物理改性为;SBS易吸收沥青中的饱和分发生溶胀,溶胀后的SBS极性更接近胶质;SBS与沥青组挤的部分相容性改变了沥青组分分布,从而影响沥青的相态转变;沥青组分对聚合物粒子的充分溶胀和聚合物粒子对沥青组分的良好吸附是对沥青进行聚合物改性、提高沥青性能的基础,沥青组分对聚合物粒子的溶胀和聚合物粒子对沥青组分的吸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种动态过程会对聚合物改性沥青的空间三维网状结构产生很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其性能
1、Sup-13是细粒式沥青砼,SBS是指用SBS橡胶改性的沥青混凝土。2、沥青砼(英文:bituminous concrete)俗称沥青混凝土,经人工选配具有一定级配组成的矿料(碎石或轧碎砾石、石屑或砂、矿粉等)与一定比例的路用沥青材料,在严格控制条件下拌制而成的混合料。3、沥青混凝土按所用结合料不同,可分为石油沥青的和煤沥青的两大类;有些国家或地区亦有采用或掺用天然沥青拌制的。按所用集料品种不同,可分为碎石的、砾石的、砂质的、矿渣的数类,以碎石采用最为普遍。按混合料最大颗粒尺寸不同,可分为粗粒(35~40毫米以下)、中粒(20~25毫米以下)、细粒(10~15毫米以下)、砂粒 (5~7毫米以下)等数类。按混合料的密实程度不同,可分为密级配、半开级配和开级配和间断级配。其中热拌热铺的密级配碎石混合料经久耐用,强度高,整体性好,是修筑高级沥青路面的代表性材料,应用得最广。各国对沥青混凝土制订有不同的规范,中国制定的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技术规范,以空隙率10%及以下者称为沥青混凝土,又细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的孔隙率为3~6%(行人道路2%-6%);Ⅱ型为4~10%;空隙率10%以上者为半开级配,代表类型有沥青稳定碎石;压实后孔隙率为15%以上为开级配型,代表类型有沥青磨耗层混合料;对于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指级配中缺少一个或者几个档次而形成的级配间断的混合料,代表类型有沥青马蹄脂碎石(SMA)。沥青混凝土物理力学指标有稳定度、流值和孔隙率等。
改性沥青混凝土的优点如下:SBS改性沥青是在原有基质沥青的基础上,掺加2.5%、3.0%、4.0%的SBS改性剂,改性后的沥青,与原沥青相比,其高温粘度增大,软化点升高。在良好的设计配合比和施工条件下,沥青路面的耐久性和高温稳定性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