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音乐特点

更新时间:02-08 装修 由 南鸢 分享

巴洛克时期音乐风格:节奏强烈、跳跃,采用多旋律、复音音乐的复调法,比较强调曲子的起伏,所以很看重力度、速度的变化。

巴洛克原意指形状不规则的珍珠,是一种艺术形式,由于这种艺术风格的盛行后人称之为巴洛克时期。这个时期出产的音乐作品就称为巴洛克音乐。

巴洛克时期是西方艺术史上的一个时代,大致为17世纪。其最早的表现在意大利为16世纪后期,而在某些地区,主要是德国和南美殖民地,则直到18世纪才在某些方面达到极盛。

扩展资料

巴洛克音乐带有很浓的宗教色彩,当时的宗教音乐在西方音乐的发展占很大的分量。那个时期的器乐曲发展也很迅速,尤其是弦乐方面的发展,弦乐的音色更能体现出巴洛克的特色。

代表人物:

1、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3月21日~1750年7月28日),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世人普遍认为其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并尊称他为“西方近代音乐之父”,他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2、安东尼奥·卢奇奥·维瓦尔第(意大利语:Antonio Lucio Vivaldi,1678年3月4日-1741年7月28日),男,是一位意大利神父,也是巴洛克音乐作曲家,同时还是一名小提琴演奏家。

3、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George Friedrich Handel,1685年2月23日-1759年4月14日),男,英籍德国作曲家。

亨德尔生于德国哈勒(Halle, S),师从管风琴家查豪学习作曲,后在教堂内任管风琴师及艺术指导。因爱世俗音乐,于1703年迁居汉堡,开始从事歌剧的创作。1706年后,在汉堡威尔及伦敦两地进行创作,不久成为英国的音乐权威人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巴洛克音乐

巴洛克时期音乐特点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中没有太多的思想,讲究韵律的优美。歌剧、清唱剧和大合唱是声乐方面最重要的一些新形式,而奏鸣曲、协奏曲和前奏曲则是为器乐而创作的。

蒙特威尔地(Claudio Monteverdi,1567~1643)是“新音乐”的第一个伟大作曲家。在意大利师承他的是史卡拉第(Alessandro Scarlatti,1660~1725)和佩戈莱西(Giovanni Pergolesi,1710~1736),都是意大利巴洛克歌剧大师。

意大利器乐传统体现在该国伟大的巴洛克作曲家科莱利(Arcangelo Corelli,1653~1713)、韦瓦第(Antonio Vivaldi,1678~1741)以及塔替尼(Giuseppe Tartini,1692~1770)身上。吕里(Jean-Baptiste Lully,1632~1687)和拉莫(Jean Philippe Rameau,1683~1764)是法国巴洛克音乐的两位大师。

在英国,继斯图亚特王朝时期的假面剧盛行之后,有亨德尔(1685~1759)在声乐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亨德尔生于德国,在意大利受过音乐训练。而与他的同代人巴赫(1685~1750)随后在德国把巴洛克圣乐推向了高潮。德国其他的著名巴洛克作曲家有许茨(Heinrich Schutz,1585~1672)、柏格兹特胡德(Dietrich Buxtehude,1673~1707)和泰勒曼(Georg Philipp Telemann,1681~1767)。

葡萄牙语baroque原意为不圆的、形状不规则的珍珠,现指欧洲17世纪和18世纪初期豪华的建筑风格。音乐家借用此语概括地说明同一时期的音乐风格。

旋律特点:乐句长度不一,气息较长,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旋律都空前地华丽复杂,有相当多的装饰音和模进音型。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旋律一样,曲调的进行常常带有形象化、象征性特征。引人注目的是旋律中有明确的和声属性。

节奏:主要分为自由节奏的和律动鲜明、规整的这两种节奏。前者用于宣叙调、托卡塔、前奏曲等,后者用于咏叹调、赋格、舞曲等,在一个乐章中会保持始终。这两种节奏常常搭配使用,如宣叙调与咏叹调,前奏曲(或托卡塔)与赋格。

调式:大小调体系,它已取代了过去的“教会调式”。

和声:已形成了完整的以主、属、下属为中心的大小调功能和声体系,利用不协和音作调性转换并使和声进行富有动力和情感色彩。十二平均律在17世纪的发明与和声体系的充分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通奏低音:(thoroughbass,又称作数字低音figured bass或basso continuo)

巴洛克时期特有的作曲手段。在键盘乐器的乐谱低音声部写上明确的音,并标以说明其上方和声的数字。演奏者根据这种提示奏出低音与和声,而该和弦各音的排列以及织体由演奏者自行选择。

织体:复调织体占主要地位,其写作技术达到了空前绝后的高峰。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复调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在功能和声基础之上的对位。同时也有许多作品采用主调织体。

曲式:以相互间形成节奏、速度、风格对比的多乐章结构为主,如组曲、变奏曲、协奏曲、康塔塔、清唱剧等,常用前奏曲与赋格、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搭配关系。复调乐曲的内部结构是以模仿手段写作的连续体(不分段),但可看出明确的呈示、发展和再现因素。同时也有分段结构、变奏曲、在固定低音旋律之上进行变奏的帕萨卡利亚、夏空形式。

主要的音乐体裁:声乐:弥撒、经文歌、众赞歌、歌剧、清唱剧、康塔塔、受难乐以及各种独唱、合唱曲。 器乐:托卡塔、前奏曲、幻想曲、赋格曲、变奏曲、组曲、奏鸣曲(以独奏奏鸣曲与三重奏鸣曲为主)、协奏曲(管弦乐协奏曲、大协奏曲、独奏协奏曲)。

情绪特点:在一个乐章之内保持一种基本情绪,在乐章与乐章之间才形成对比。

力度表现:不追求渐强和渐弱的细微变化,而是采用较为清晰的“阶梯式力度”。

代表作曲家:有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GeorgeFridericHandel,1685~1759)等。

扩展资料

巴洛克时期的源初:

关于baroque一词的起源,公认的看法是源出葡萄牙语barroco(西班牙语也为barroco)一词,意为“不合常规”,特指各种外形有瑕疵的珍珠。法语形容词baroque由伊比利亚语派生而成,后从法语原封不动地移入英语。

17世纪末叶以前最初用于艺术批评,泛指各种不合常规的,稀奇古怪的,因而也是离经叛道的事物。

到18世纪用作贬义,一般是指违反自然规律和古典艺术标准的做法。

在19世纪中叶之前,依然用作贬义而非艺术风格名称,直到沃尔夫林(Heinrich Wolfflin)发表《文艺复兴与巴洛克》(Renaissance and Barock)。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巴洛克时期

简述巴洛克风格音乐作品的特点

巴洛克音乐指欧洲在文艺复兴之后开始兴起,且在古典主义音乐形成之前所流行的音乐类型,延续期间大约从1600年到1750年之间的150年。巴洛克(Baroque)巴洛克风格的特征是精致细腻的装饰以及华丽的风格,造成这种现象的主因,是因为巴洛克时期是贵族掌权的时代,富丽堂皇的宫廷里奢华的排场正是新的文化以及艺术的发展中心,而这个大环境的改变也直接的影响到了音乐家的创作。巴洛克音乐的特点是极尽奢华,加入大量装饰性的音符。节奏强烈、短促而律动,旋律精致。复调音乐(复音音乐)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大小调取代了教会调式,同时主调音乐也在蓬勃发展。于是复调的和声性越来越明显。复调在巴赫时代发展到极致。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点有哪些

巴洛克音乐最重要的特征是它的伴奏部分即通奏低音。通奏低音演奏者在羽管键琴或管风琴(或拨弦乐器琉特琴或吉它)上奏出低音声部,上面标出数字指示他应演奏的填充和弦。通奏低音经常由两个人演奏,一人用大提琴(或维奥尔琴或大管)一类可延长音响的乐器演奏低音声部,另一人演奏填充和弦。这种使用通奏低音的织体是:上面一个人声或乐器的旋律声部,底部是一个低音乐器,中间填以和声,这是典型的巴洛克音乐的风貌。上面的声部也常有用两个的,有时是为两个歌手写的,有时是两把小提琴(此时即称三重奏鸣曲),此种结构在巴洛克音乐中也很典型,特别是通奏低音不能或缺,说明由低音产生和声的概念对于巴洛克音乐是如何重要,是它的中心。这个概念的出现并不突然,在十六世纪中已有将低音声部区别于复调音乐中上面其他几个声部线条的,但只是到了巴洛克时期这种风格才清楚地确定下来。

巴洛克时期音乐的特点

巴洛克音乐的特点是极尽奢华,加入大量装饰性的音符。节奏强烈、短促而律动,旋律精致。复调音乐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大小调取代了教会调式,同时主调音乐也在蓬勃发展。于是复调的和声性越来越明显。复调在 J.S.巴赫时代发展到极致。

通奏低音及即兴创作是巴洛克重要的部分,并且管弦乐团编制尚未标准化。

扩展资料:

巴洛克音乐创作的发展中心以贵族的宫廷、私人组织的学会以及天主教教会为主,其中又以宫廷最具影响力。

此时期的音乐创作除了适合在宫廷里演奏的大协奏曲(concerto grosso)以外,还有贵族沙龙里带有私密气氛的小规模乐器奏鸣曲(Sonata);弥撒、神剧、受难曲以及丰富的管风琴曲目,令教堂充满了圣神的光彩;

另外,歌剧在威尼斯快速兴起,借着音乐和戏剧的结合将情感抒发到最高点。音乐创作从此步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巴洛克音乐

巴洛克音乐的重要特点是什么

通奏低音(又称数字低音)是巴洛克音乐的重要特点之一,它是一种固定的低音与流动的上方声部用谨慎的和声相结合的形式。作曲家只谱写旋律和低音,并在低音旁用数字标出该音在和弦中的位置(如用数字“6”表示在该音的上方奏出六度音程。演奏者会根据当时约定俗成的原则同时奏出三度,构成一个和弦)。作品演奏时,强调的是低音,一般用大提琴或倍低音提琴、大管等乐器演奏,由键盘乐器(管风琴、羽管键琴)、吉他或琉特琴填充和声。在具体处理过程中,演奏者有较大的自由,而演奏者对乐曲的理解和装饰加花的不同,使得演奏水平有高有低。通奏低音流行了一百余年之久,因此有人称巴洛克时期为通奏低音时代。

巴洛克式音乐有什么特点

??巴洛克音乐有如下一些特色:它的节奏特别强烈、活跃,短促而律动;旋律精致、跳跃且持续不断;采用多旋律、复音音乐的复调法;作曲家普遍强调作品的情感起伏,以至于音乐的速度、力度变化在当时相当被看重;曲目的调性也从文艺复兴时期单一而保守的教会调式发展为采用大小调形式。??同时西洋管弦乐器也在巴洛克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小提琴的出现、拨弦古钢琴的成形都为巴洛克音乐提供了更丰富的表现力;其他乐器的发展也使得某些特定风格的巴洛克音乐其配器得以朝着多元化、大规模的方向发展。不过诸如管风琴、羽管健琴、维奥尔琴这类颇具历史的古乐器依然被广泛使用。??巴洛克式音乐乐句长度不一,气息较长,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旋律都空前地华丽复杂,有相当多的装饰音和模进音型。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旋律一样,曲调的进行常常带有形象化、象征性特征。引人注目的是旋律中有明确的和声属性。主要分为自由节奏的和律动鲜明、规整的这两种节奏。??前者用于宣叙调、托卡塔、前奏曲等,后者用于咏叹调、赋格、舞曲等,在一个乐章中会保持始终。这两种节奏常常搭配使用,如宣叙调与咏叹调,前奏曲(或托卡塔)与赋格。已形成了完整的以主、属、下属为中心的大小调功能和声体系,利用不协和音作调性转换并使和声进行富有动力和情感色彩。??十二平均律在17世纪的发明与和声体系的充分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巴洛克时期特有的作曲手段。在键盘乐器(通常为古钢琴)的乐谱低音声部写上明确的音,并标以说明其上方和声的数字(如数字6表示该音上方应有它的六度音和三度音)。演奏者根据这种提示奏出低音与和声,而该和弦各音的排列以及织体由演奏者自行选择。??以相互间形成节奏、速度、风格对比的多乐章结构为主,如组曲、变奏曲、协奏曲、康塔塔、清唱剧等,常用前奏曲与赋格、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搭配关系。复调乐曲的内部结构是以模仿手段写作的连续体(不分段),但可看出明确的呈示、发展和再现因素。同时也有分段结构、变奏曲、在固定低音旋律之上进行变奏的帕萨卡利亚、夏空形式。??。

巴洛克音乐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巴罗克音乐作品的节奏一般都是每首乐曲自始至终保持基本一致。巴罗克时期的旋律带有持续性和开放性的特点,经常重复某一乐思,有时扩充、展开,有时在不同的音高进行重复。这些旋律通常不容易记忆,不好哼唱,没有平衡和对称的感觉。巴罗克音乐的力度变化是突然的,梯形的,如同从一个台阶踏上另一个台阶那样,只有强或弱,没有渐强渐弱,这是因为当时的乐器如管风琴、羽管键琴做不出渐强渐弱的效果。巴罗克音乐的织体以复调为主,一般两个或两个以上旋律为最常见。通奏低音是巴罗克音乐的重要特点之一,它是一种固定的低音与流动的上方声部用谨慎的和声相结合的形式。巴罗克的音乐经常留有供演奏、演唱者即兴发挥的余地,如键盘乐演奏家可在数字低音上方即兴演奏和弦、琶音甚至对位。

巴洛克音乐的特点有哪些

巴洛克的乐曲大多数是情绪单一的,每首作品往往只表现一种情绪,从头至尾没有变化,这是一个总的特点。不过,17世纪的作曲家开始为在音乐中更多地注入情感(注意:当叫所谓情感的表达,并不是艺术家个人的情感,而是一种普遍意义的情感),还从音乐的各种素材入手,进行了探索和试验。

巴洛克音乐作品的节奏一般都是每首乐曲自始至终保持基本一致。为了更好地表达情感,大体采用两种节奏方式,即:严格的、划分节拍的节奏型与无节拍的节奏型,作为一对相互对比的形式,如托卡塔与赋格、宣叙调与咏叹调等。

巴洛克时期的旋律带有持续性和开放性的特点,经常重复某一乐思,有时扩充、展开,有时在不同的音高进行重复。这些旋律通常不容易记忆,不好哼唱,没有平衡和对称的感觉。

巴洛克音乐的力度变化是突然的,梯形的,如同从一个台阶踏上另一个台阶那样,只有强或弱,没有渐强渐弱,这是因为当时的乐器如管风琴、羽管键琴做不出渐强渐弱的效果。

巴洛克音乐的织体以复调为主,一般两个或两个以上旋律为最常见。其中最高声部和最低声部越来越重要。晚期巴洛克作品有时为了对比的需要,往往有复调织体与主调性的织体的转换,不过,这要看作曲家的兴趣,例如亨德尔常用复调与主调性织体的转换,而巴赫则多用复调织体。

通奏低音(又称数字低音)是巴洛克音乐的重要特点之一,它是一种固定的低音与流动的上方声部用谨慎的和声相结合的形式。作曲家只谱写旋律和低音,并在低音旁用数字标出该音在和弦中的位置(如用数字“6”表示在该音的上方奏出六度音程。演奏者会根据当时约定俗成的原则同时奏出三度,构成一个和弦)。作品演奏时,强调的是低音,一般用大提琴或倍低音提琴、大管等乐器演奏,由键盘乐器(管风琴、羽管键琴)、吉他或琉特琴填充和声。在具体处理过程中,演奏者有较大的自由,而演奏者对乐曲的理解和装饰加花的不同,使得演奏水平有高有低。通奏低音流行了一百余年之久,因此有人称巴洛克时期为通奏低音时代。巴洛克的音乐经常留有供演奏、演唱者即兴发挥的余地,如键盘乐演奏家可在数字低音上方即兴演奏和弦、琶音甚至对位。声乐器乐音乐家可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口味加各种装饰音等,这也是巴洛克的音乐特点之一。

巴洛克时期的器乐有什么特点

1、音乐理论方面,通奏低音在此时期的应用非常广泛。“通奏低音”是一种为低声部记录音程、和弦和非和弦音调的记谱方式。

2、复调音乐发展到最高峰。巴洛克音乐的节奏强烈、跳跃,其灵感发自生活,对比鲜明,融合了强音和弱音、独唱和合唱、不同乐器和音质的对比,给听众以强烈震撼。

3、歌剧的诞生和器乐的凸显,成为这个时期最强劲的亮点。16世纪末、17世纪初,歌剧开始出现,这种形式首先是由佛罗伦萨的一群诗人、音乐家和学者组成的团体发起的,他们被叫做“佛罗伦萨乐团”。

历史

巴洛克时期出现的艺术形形色色,所以必须按照这个时代的比较广泛的各种文化倾向去探索它们的统一特性。就对艺术的影响来说,当时有三种文化倾向最为重要。

第一种是反宗教改革运动的出现,这股势力不论在地区方面还是思想方面都正日益扩大。巴洛克艺术中的许多不朽之作,特别是意大利绘画和建筑中的许多作品,可能同教会所采取的新的宣传态度直接有关。

第二种是君主专制政体的巩固,随之产生强大的中产阶级,对艺术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从法国王朝建造凡尔赛的宫殿和花园以及中产阶级发展绘画市场,可以窥见当时某些政治和社会发展对艺术的影响。

第三种是在科学发展和对地球进行探索的影响下,对大自然产生了新的兴趣。这两方面的活动促使人类对自身有了新的看法,一方面觉得自己微不足道(特别是受了哥白尼地球不是宇宙中心这一论点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感到自己神圣伟大,因为在知识方面有了重大突破。

标签: # 巴洛克 # 音乐
声明:关于《巴洛克音乐特点》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3825271@qq.com
本文网址:http://www.25820.com/decorate/32_2052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