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强度等级:C30;坍落度:35-50mm;水泥强度42.5级;砂子种类;中砂;石子最大粒径40mm;砂率;34%配制强度:38.2(MPa)材料用量(kg/m3)水泥:337kg砂: 642Kg石子:1246Kg水: 175Kg配合比:1:1.91:3.70:0.52体积比:水泥散装337kg(0.232m3):砂0.403m3:碎石0.86m3:0.175m3。
混凝土每立方抗压强度用Mpa这一计量单位来表示,c30混凝土强度就是表示每立方体的抗压强度为30Mpa,c30是比较常见的混凝土强度,在整个混凝土强度划分中排在第四位,属于中低级强度普通标号的混凝土,按照现在的标准来看,c30混凝土强度是当下比较低端的强度水平。
c30混凝土强度工程结构抗震等级为一二级,用途比较广泛,常做为支撑作用,例如工业、民用建筑的各种构建、桥梁中下部工程等。要让混凝土强度值达到c30,首先就是要进行正确的强度值设计。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来进行计算,C30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标准值为20.1N/mm2,设计值为14.3N/mm2。
资料拓展:混凝土是指由胶结料(有机的、无机的或有机无机复合的)、颗粒状集料、水以及需要加入的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按适当比例拌制而成的混合料,或经硬化后形成具有堆聚结构的复合材料(普通是以胶凝材料、水、细骨料、粗骨料,需要时掺入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按适当比例配合。混凝土是当代最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
C30混凝土比例:
需要水用量:175kg;水泥用量:461kg ;砂用量:512kg ;石子用量:1252kg
将水、水泥、砂、石子按照配合比为:0.38:1:1.11:2.72混合制成C30混凝土。
扩展资料:
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试配时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每盘混凝土的最小搅拌量不宜小于25L。
2、试配时,首先应进行试拌,先检查拌合物自密实性能必控指标,再检查拌合物自密实性能可选指标。
当试拌得出的拌合物自密实性能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在水胶比不变、胶凝材料用量和外加剂用量合理的原则下调整胶凝材料用量、外加剂用量或砂的体积分数等,直到符合要求为止。应根据试拌结果提出混凝土强度试验用的基准配合比。
3、混凝土强度试验时至少应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当采用不同的配合比时,其中一个应为本规程第5.2.2条中第2款确定的基准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胶比宜较基准配合比分别增加和减少0.02;用水量与基准配合比相同,砂的体积分数可分别增加或减少1%。
4、制作混凝土强度试验试件时,应验证拌合物自密实性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并以该结果代表相应配合比的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指标。
5、混凝土强度试验时每种配合比至少应制作一组试件,标准养护到28d或设计要求的龄期时试压,也可同时多制作几组试件。
按《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标准》JGJ/T 15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用于配合比调整,但最终应满足标准养护28d或设计规定龄期的强度要求。如有耐久性要求时,还应检测相应的耐久性指标。
6、应根据试配结果对基准配合比进行调整。
7、对于应用条件特殊的工程,宜采用确定的配合比进行模拟试验,以检验所设计的配合比是否满足工程应用条件。
比例如下:
混凝土强度等级,C30;坍落度,35-50mm;水泥强度32.5级,砂子种类,中砂,石子最大粒径40mm,砂率,29%,配制强度:38.2(MPa)材料用量(kg/m3),水泥:427kg,砂, 525Kg石子,1286Kg,水: 175Kg,配合比:1:1.23:3.01:0.41。
体积比,水泥散装427kg(0.295m3),砂0.34m3,碎石0.887m3,0.175m3。
粒料基层(底基层)包括嵌锁型和级配型两种。嵌锁型包括泥结碎石、泥灰结碎石、填隙碎石等,其中填隙碎石可用于各等级公路的底基层和二级以下公路的路基,级配型包括级配碎石、级配砾石、符合级配的天然砂砾、部分砾石经轧制参配而成的级配砾、碎石等。
其中级配碎石可用于各级公路的基层和底基层;级配砾石、级配碎砾石以及符合级配、塑性指数等技术要求的天然砂砾,可适用于轻交通的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以及各级公路的底基层。
对原材料的技术要求,填隙碎石的单层铺筑厚度宜为10~12cm,最大粒径宜为厚度的0.5~0.7倍。用作基层时,最大粒径不应超过53mm;用作底基层时,最大粒径不应超过63mm。填隙料可用石屑或最大粒径小于10mm的砂砾料或粗砂,主骨料和填隙料的颗粒组成可参照有关规范的规定。
级配碎石宜用几种粒径不同的碎石和石屑掺配拌制而成,其粒料的级配组成应符合相应的试验规程的要求,且级配应接近圆,应符合相滑曲线。用于底基层的为筛粉碎石的级配应的试验规程的要求。级配碎石用做基层时,其压实度不应小于98%;用做底基层时,其压实度不应小于96%。
级配砾石或天然砂砾用做基层或底基层,其颗粒组成应符合相应的试验规程的要求,且级配宜接近圆滑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