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哥特式建筑。该建筑风格最早起源于法国,11世纪下半叶时法国的一些教堂已经出现肋架拱顶和飞扶壁的雏型。在哥特式建筑风格的教堂建筑上,它的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为了平衡中厅拱脚的侧推力和增加它的稳定性,它的飞扶壁由侧厅外面的柱墩发券,在柱墩上砌尖塔。而由于采用了尖券、尖拱和飞扶壁,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显得更加高旷、单纯、统一。该建筑风格以装饰细部如华盖、壁龛等也都用尖券作主题,使得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堂。此外,由于其采用四尖券建筑结构,更好地解决了各拱间的肋架拱顶结构问题,加上该建筑拥有大面积的彩色玻璃窗,该风格对世俗建筑的兴起有很大的影响和作用。2.巴洛克建筑。该建筑风格是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自由奔放,造型繁复,富于变化,追求动态,奇异古怪,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但有些建筑装饰堆砌过分。在巴洛克建筑风格的教堂中,有些教堂正门上面分层檐部和山花做成重叠的弧形和三角形,大门两侧采用了倚柱和扁壁柱。立面上部两侧作了两对大涡卷。教堂的圣坛装饰富丽而自由,上面的山花突破了古典法式,作圣像和装饰光芒。而有些教堂外观简洁雅致,造型柔和装饰不多,外墙干坦,同自然环境相协调。教堂内部装饰则十分华丽,造成内外的强烈对比。还有些教堂在使用该风格建筑中过分追求华贵气魄,甚至到了繁琐堆砌的地步。3.古罗马建筑 该建筑风格是古罗马人沿袭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上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古罗马世俗建筑的形制相当成熟,类型也很多,例如罗马的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以及巴尔贝克太阳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等公共建筑。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院相结合的住宅, 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除此之外,它的形制与功能结合得很好,例如罗马帝国各地的大型剧场,它们观众席平面呈半圆形,逐排升起,以纵过道为主、横过道为辅。而观众按票号从不同的入口、楼梯,到达各区座位,人流不交叉,聚散方便,而舞台高起,前有乐池,后面是化妆楼,化妆楼的立面便是舞台的背景,两端向前凸出,形成台口的雏形,已与现代大型演出性建筑物的基本形制相似。另外,古罗马建筑能满足各种复杂的功能要求,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结构来获得宽阔的内部空间。古罗马建筑艺术成就很高,大型建筑物的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多样。罗马人开拓了新的建筑艺术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4.浪漫主义建筑。该建筑风格是在历史时期下文学艺术中的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中流行的。其建筑风格特点是强调个性,提倡自然主义,反对僵化的古典主义,主张用中世纪的艺术风格与学院派的古典主义艺术相抗衡。但是该建筑仅限于教堂、大学、市政厅等中世纪就有的建筑类型。在建筑的设计上,运用新的材料和技术,例如著名的巴黎国立图书馆,该图书馆大厅顶部构成结构为铁骨架,并将其设计成帆拱式的穹窿。由于该结构的设计,使得内部空间更加宽敞和通透,给人更多的空间感受。5.法国古典主义建筑。该建筑风格的发源地在于法国,流行于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初的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专制王权时期。其特点是造型严谨,内部装饰丰富多彩。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是规模巨大、造型雄伟的宫廷建筑和纪念性的广场建筑群,其代表作品有巴黎卢浮宫的东立面、凡尔赛宫和巴黎伤兵院新教堂等。其后,随着历史的发展,该建筑风格开始流行于大量舒适安谧的城市住宅和小巧精致的乡村别墅。在这些住宅中,它们用美奂的沙龙和舒适的起居室取代了豪华的大厅。6.文艺复兴建筑。该建筑风格是继哥特式建筑之后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发源于意大利。该建筑风格最大的特点是扬弃了中世纪时期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在宗教和世俗建筑上重新采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要素。这个建筑师们一方面采用古典柱式,一方面又灵活变通,大胆创新,甚至将各个地区的建筑风格同古典柱式融合一起。他们还将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科学技术上的成果如力学上的成就、绘画中的透视规律、新的施工机具等等,运用到建筑创作实践中去。其特点既体现统一的时代风格,又十分重视表现自己的艺术个性。总之,文艺复兴建筑,特别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是世界建筑史上一个大发展和大提高的时期。7.罗曼建筑。该建筑风格承袭初期基督教建筑,其最大特点是朴素与华丽相结合,具有神秘感。在建筑上,墙体巨大而厚实,墙面用连列小券,门宙洞口用同心多层小圆券。采用骨架券代替厚拱顶,平面仍为拉丁十字,平面形式渐趋复杂。随着该建筑风格的发展,它的中厅愈来愈高,为减少和平衡高耸的中厅上拱脚的横椎力,并使拱顶适应于不同尺寸和形式的平面,后来创造出了哥特式建筑。其中具有代表的历史作品包括,意大利比萨主教堂建筑群、德国沃尔姆斯主教堂等。8.折衷主义建筑,该建筑风格流行于十九世纪上半叶至二十世纪初欧美的一些国家,其最大的特点是保守。在建筑风格上,建筑师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他们不讲求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 欧式建筑作为西方建筑艺术风格的典型代表,对人类在建筑中的有着很大的借鉴和影响作用。该风格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审美性。在装饰性上,它华丽富贵,豁达沉稳,色彩张扬,对比鲜明,格调典雅,有独特的文化情趣。由于特色鲜明,个性强烈,装饰色彩浓郁,因而自成一体,形成欧式建筑风格。建筑师在设计上把点、线、面、块形体化成装饰性元素应用于建筑整体造型之中,形成积木般的装饰效果。除此之外,欧式建筑还对建筑自身结构与框架、色彩、雕刻等部分进行美化和装饰,对材质也进行不同用途和性能进行区分和使用。正因为建筑师对欧式建筑进行美化和装饰,使得建筑更具有个性、活力和高尚。在审美性上,欧式建筑个性化的设计中,借助形、色、图像等设计元素以及民族习俗、信仰、禁忌等观念因素进行聚集性设计,使得欧式建筑带给人们一种可联想、可接触的高价值观赏性。随着欧式建筑的不断发展,它所具有的风格越来越多,这些建筑不仅雅致,而且还富有情趣,它们有的休闲气派,有的幽默滑稽,有的高亢稳固。
风格分类
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外观吸取了类似“欧陆风格“的一些元素处理手法,但加以简化或局部适用,配以大面积墙及玻璃或简单线脚构架,在色彩上以大面积浅色为主,装饰味相对简化,追求一种轻松、清新、典雅的气氛,可算是“后欧陆式“较之前者则又进一步理性。现存中国这种建筑风格较多,属于主导型的建筑风格。
现代主义
现代风格的作品大都以体现时代特征为主,没有过分的装饰,一切从功能出发,讲究造型比例适度、空间结构图明确美观,强调外观的明快、简洁。体现了现代生活快节奏、简约和实用,但又富有朝气的生活气息。
异域风格
这类建筑大多是境外设计师所设计,其特点是将国外建筑式“原版移植“过来,植入了现代生活理念,同时又带有其种种异域情调空间。
普通风格
这类建筑很难就其建筑外观在风格上下定义,他们的出现大概与商品房开发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环境或开发商的认识水平、审美能力和开发实力有关。建筑形象平淡,建筑外立面朴素,无过多的装饰,外墙面的材料亦无细致考虑,显得普通化。
主题风格
主题型楼盘是房地产策划的产物,2000年流行一时。这种楼盘以策划为主导,构造楼盘的开发主题和营销主题,规划设计依此为依据展开。
欧洲建筑风格分类主要有哥特建筑、巴洛克建筑、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功能主义建筑、古典复兴修筑、古罗马建筑、浪漫主义建筑、罗曼建筑、洛克克风格、文艺复兴修筑、现代主义建筑、后现代主义建筑、有机建筑、折衷主义建筑。 以下是常见的四大建筑风格:1、古罗马建筑大型建筑物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多样。有些建筑物内部空间艺术处理的重要性超过了外部体形。最有意义的是创造出柱式同拱券的组合,如券柱式和连续券,既作结构,又作装饰。2、罗曼建筑罗曼建筑风格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承袭初期基督教建筑。典型特征是:墙体巨大而厚实,墙面用连列小券,门宙洞口用同心多层小圆券,以减少沉重感。3、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尖耸入云,冲天而出,犹如王者的冠冕,傲视着冥冥众生。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有大面积的彩色玻璃窗则是它的另一特色。4、巴洛克建筑外形自由,追求动感,喜好使用富丽的装饰、雕刻和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来表现自由的思想和营造神秘的气氛。
建筑风格主要类别按国家(民族)和地区分 中国风格、日本、新加坡风格、英国风格、法国风格、美国风格等。 常用一个地区概括,如:欧陆风格、欧美风格、地中海式风格、澳洲风格、非洲风格、拉丁美洲风格等 按建筑物的类型分 住宅建筑风格 别墅建筑风格 写字楼建筑风格 商业建筑风格 宗教建筑风格 其他公共(如学校、博物馆、政府办公大楼)建筑风格等 按照历史发展流派分 (1)古希腊建筑风格,约公元前800年至公元300年 (2)古罗马建筑风格,约公元前300年至公元365年,罗马建筑风格正是欧洲建筑艺术的重要渊源 (3)欧洲中世纪建筑风格,公元400年至1400年,封建领主经济占统治地位,城堡式建筑盛行 (4)文艺复兴建筑风格,公元1420至1550年,建筑从经验走向科学化,不断冲破学院式、城堡式的封闭 以上四类可称为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5)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这一风格曾三度出现,最早一次是1750至1880,它是欧洲古典主义的最后一个阶段,其特点是体量宏伟,柱式运用严谨,而且很少用装饰。另一次出现在1900-1920年,带有一定的复古特征。第三次出现在1982年,其主要特征是把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结合起来,并加入新形势,这一风格在当今世界各国颇为流行。 (6)现代评论风格,1960-1975。缘自西方60年代兴起的“现代艺术运动”他是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建造适应现代生活的建筑,外观宏伟壮观,很少使用装饰。 (7)后现代主义风格,亦称“后现代派”,1980年开始出现。这一风格的建筑在建筑设计中重新引进了装饰花纹和色彩,以折衷的方式借鉴不同的时期具有历史意义的局部,但不复古。 按建筑方式来分 (1)哥特式建筑风格。 盛行于12世纪~15世纪,1140年左右产生于法国的欧洲建筑风格以宗教建筑为多,最主要的特点是高耸的尖塔,超人的尺度和繁缛的装饰,形成统一向上的旋律。整体风格为高耸削瘦,以卓越的建筑技艺表现了神秘、哀婉、崇高的强烈情感,对后世其他艺术均有重大影响。 (2)巴洛克建筑风格。 1600-1760,17世纪起源于意大利的罗马,后传至德、奥、法、英、西葡,直至拉丁美洲的殖民地。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它是几乎最为讲究华丽、装饰的一种建筑风格,即使过于繁琐也要刻意追求。它能用直观的感召力给教堂、府邸的使用者以震撼,而这正是天主教教会的用意(让更多的异教徒皈依)。 (3)洛可可建筑风格。 1750-1790,别称为【路易十五式】主要起源于法国,代表了巴洛克风格的最后阶段,主要特点是大量运用半抽象题材的装饰。洛可可风格的基本特点是纤弱娇媚、华丽精巧、甜腻温柔、纷繁琐细。 (4)木条式建筑风格。 一种纯美洲民居风格,主要特点是水平式、木架骨的结构。 (5)园林风格。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流行,这种风格在深圳场当作概念炒作,其特点是通过环境规划和景观设计,栽植花草树木,提高绿化,并围绕建筑营造园林景观。 (6)概念式风格。 90年代开始在国际上流行,其实是一种模型建筑,它更多的来于人的想象,力求摆脱对建筑本身限制和约束,而创再出一种个性化色彩很强的建筑风格。 当今中国建筑风格分类解析欧陆风格 “粉红色外墙,白色线条,通花栏杆,外飘窗台,绿色玻璃窗”,这种所谓欧陆风格的建筑类型,主要以粘贴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符号为特征,反映在建筑外形上,较多的出现山花尖顶、饰花柱式、宝瓶或通花栏杆、石膏线脚饰窗等处理,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在色彩上多以沉闷的暗粉色及灰色线脚相结合,另外,这一类建筑继承了古典三段式的一起表象特征,结合裙楼、标准层及顶层、女儿墙加以不同的装饰处理。 新古典主义风格 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外观吸取了类似“欧陆风格”的一些元素处理手法,但加以简化或局部适用,配以大面积墙及玻璃或简单线脚构架,在色彩上以大面积线色为主,装饰味相对简化,追求一种轻松、清新、典雅的气氛,可算是“后欧陆式”较之前者则又进一步理性。目前国内这种建筑风格较多,属于主导型的建筑风格。 现代主义风格 现代风格的作品大都以体现时代特征为主,没有过分的装饰,一切从功能出发,讲究造型比例适度、空间结构图明确美观,强调外观的明快、简洁。体现了现代生活快节奏、简约和实用,但又富有朝气的生活气息 异域风格 这类建筑大多是境外设计师所设计,其特点是将国外建筑式“原版移植”过来,植入了现代生活理念,同时又带有其种种异域情调空间。 普通风格 这类建筑很难就其建筑外观在风格上下定义,他们的出现大概与商品房开发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环境或开发商的认识水平、审美能力和开发实力有关。建筑形象平淡,建筑外立面朴素,无过多的装饰,外墙面的材料义务细致考虑,显得普通化。 主题风格 主题型楼盘是房地产策划的产物,2000年流行一时。这种楼盘以策划为主导,构造楼盘的开发主题和营销主题,规划设计依此为依据展开。
中华历史悠久历经上下五千年时间的洗礼演变,其文化源远流长,古建筑的类型按照建筑物的性质与功能分类,主要有宫殿建筑、民居、礼制性祭祀建筑、宗教建筑、陵墓建筑、军事防御体系、桥梁建筑以及古典园林等类型。由于历史悠久,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多种多样,社会经济环境不尽相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建筑形式,按照建筑风格,大体又分为四类:--亲切宜人的民居--庄重严肃的庙宇、道观--雍容华丽的宫殿、府邸--温婉秀丽的园林。 类别一【亲切宜人的民居】1、北京的四合院四合院的“四”字,表示东南西北四面;“合”是围在一起的意思。也就是说,四合院是由四面的房屋或围墙圈成的。建筑布局,按着南北中轴线对称地布置房屋和院落。适合于以家族为中心的团聚生活。到白天院中花草树木,美丽怡人,夜里花香,空气清新,晚间家人坐在院中乘凉、休息、聊天、饮茶,全家合乐。2、徽州民居青瓦白墙,砖雕门楼,徽派民居建筑风格有“三雕”(木雕、石雕、砖雕),能工巧匠施尽其技,每一处花纹,每一笔雕刻,结构严谨,雕镂精湛。徽派民居以高深的天井为中心形成的内向合院,四周高墙围护,雨天落下的雨水从四面屋顶流入天井,俗称“四水归堂”,反映了徽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态。错落有致的马头墙,不仅造型精美,在遭遇火灾时,这样的设计可以阻断火势的蔓延,安全可靠。3、傣族竹楼傣族人民多居住在平坝地区,常年无雪,没有四季的区分,干栏式建筑是很合适这种环境,傣族人住竹楼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竹楼是一种干栏式建筑,主要用竹子建造,下层高约七八尺,四无遮栏,牛马拴束于柱上。上层近梯处有一露台,用竹篱隔出主人卧室并兼重要钱物存储处;其余为一大敞间。楼中央是一个火塘,日夜燃烧不熄。4、陕北的窑洞陕北及周边地区的窑洞建筑,也是西北地区分布最广的一种建筑风格 。窑洞冬暖夏凉,天空瓦蓝透亮,空气神清气爽。这片古老而神奇、深沉而雄健的黄土地,窑洞用她那宽广的胸怀、真挚的情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陕北人。5、晋商建筑:乔家大院气势恢宏的乔家大院,斗拱飞檐,彩饰金装,砖瓦磨合,城楼细做,六个大院三百多间房屋错落有致。晋派建筑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晋商的品格,稳重,大气,严谨,深沉;它所蕴含的文化与精神是一笔无与伦比的财富。
①法式风格特点:
1、布局上突出轴线的对称,恢宏的气势,豪华舒适的居住空间。
2、效果贵族风格,高贵典雅。
3、细节处理上运用了法式廊柱、雕花、线条,制作工艺精细考究。
4 .建筑多采用对称造型,屋顶上多有精致的老虎窗
总结:餐厅秉持典型的法式风格搭配原则,餐桌和餐椅均为米白色,表面略带雕花,配合扶手和椅腿的弧形曲度,显得优雅矜贵,而在白色的卷草纹窗帘、水晶吊灯、落地灯、瓶插百合花的搭配下,浪漫清新之感扑面而来。
②中式风格特点:
中式风格以宫廷建筑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建筑的室内装饰设计艺术风格,气势恢弘、壮丽华贵、高空间、大进深、金碧辉煌、雕梁画柱造型讲究对称,色彩讲究对比,装饰材料以木材为主,图案多龙、凤、龟、狮等,精雕细琢、瑰丽奇巧。但中式风格的装修造价较高,且缺乏现代气息,只能在家居中点缀使用。
现代中式风格更多地利用了后现代手法,墙上挂一幅中国山水画等传统的书房里自然少不了书柜、书案以及文房四宝。 中式风格的客厅具有内蕴的风格,为了舒服,中式的环境中也常常用到沙发,但颜色仍然体现着中式的古朴,中式风格这种表现使整个空间,传统中透着现代,现代中揉着古典。这样就以一种东方人的“留白“美学观念控制的节奏,显出大家风范,其墙壁上的字画无论数量还是内容都不在多,而在于它所营造的意境。可以说无论西风如何劲吹,舒缓的意境始终是东方人特有的情怀,因此书法常常是成就这种诗意的最好手段。这样躺在舒服的沙发上,任千年的故事顺指间流淌。
中式风格的代表是中国明清古典传统家具及中式园林建筑、色彩的设计造型。特点是对称、简约、朴素、格调雅致、文化内涵丰富,中式风格家居体现主人的较高审美情趣与社会地位。
③欧式风格特点:
欧式风格最早来源于埃及艺术,埃及的历史起源被定位于公元前2850年左右。埃及的末代王朝君主克雷澳帕特拉(著名的埃及艳后)于公元前30年抵御罗马的入侵。之后,埃及文明和欧洲文明法国巴洛克风格开始合源。其后,希腊艺术,罗马艺术,拜占庭艺术,罗曼艺术构成了欧洲早期艺术风格,也就是中世纪艺术风格。
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巴洛克艺术,洛可可风格,路易十六风格,亚当风格,督政府风格,帝国风格,王朝复辟时期风格,路易-菲利普风格,第二帝国风格构成了欧洲主要艺术风格。这个时期是欧式风格形成的主要时期。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了。
后来,新艺术风格(ACT DECO)和装饰派艺术风格成了新世界的主流。
总分类:
欧洲建筑风格分类:哥特建筑,巴洛克建筑、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哥特式建筑、功能主义建筑、古典复兴修筑、古罗马建筑、浪漫主义建筑、罗曼建筑、洛克克风格、文艺复兴修筑、现代主义建筑、后现代主义建筑、有机建筑、折衷主义建筑1.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 ,和巴尔贝克太阳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院角斗场、浴场和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2.哥特式建筑:1般认为第1座真实的哥特式教堂是巴黎郊区的圣丹尼教堂。法国初期哥特式教堂的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亚眠主教堂是法国哥特式建筑盛期的代表作法国盛期的著名教堂.还有兰斯主教堂和沙特尔主教堂,它们与亚眠主教堂和博韦主教堂1起,被称为法国4大哥特式教堂。斯特拉斯堡主教堂也很着名英国的索尔兹伯里主教堂和坎特伯雷教堂.德国最早的哥特式教堂之1科隆主教堂.德国还有1种只在教堂正面建1座很高钟塔的哥特式教堂。著名的例子是乌尔姆主教堂。意大利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是米兰大教堂,它是欧洲中世纪最大的教堂之1,圣马可广场上的总督宫被公认为中世纪世俗建筑中最美丽的作品之1。3.巴洛克建筑: 典型实例有罗马的圣卡罗教堂.17世纪罗马建筑师丰塔纳建造的罗马波罗广场,法国在凡尔赛宫前,俄国在彼得堡海军部大厦前都建造了放射形广场。俄国冬宫.杰出的巴洛克建筑大师和雕刻大师伯尼尼设计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前广.德国巴洛克风格教堂建筑,著名实例是班贝格郊区的104圣徒朝圣教堂、罗赫尔的修道院教堂。奥地利的巴洛克建筑如维也纳的舒伯鲁恩宫.4.罗曼建筑的著名实例有:意大利比萨主教堂建筑群、德国沃尔姆斯主教堂等。5.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品有巴黎卢浮宫的东立面、凡尔赛宫和巴黎伤兵院新教堂等。6.文艺复兴:佛罗伦萨圣玛利亚大教堂7.浪漫主义:英国议会大厦,爱丁堡圣吉尔斯大教堂8.折衷主义:巴黎圣心大教堂,巴黎歌剧院9.古典复兴主义采取古典复兴修筑风格的主要是国会、法院、银行、交易所、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和1些记念性建筑。雄师凯旋门、马德兰教堂等都是古罗马建筑式样的翻版.10.洛可可风格反应了法国路易105时期宫庭贵族的生活趣味,曾风行欧洲。这类风格的代表作是巴黎苏俾士府邸公主沙龙和凡尔赛宫的王后居室。杜塞尔多夫的本拉特宫和慕尼黑宁芬堡也是这类建筑. 查看更多答案》》希望采纳
1、在文艺复兴建筑风格,这一时期装饰风格的居室色彩主调为白色。采用古典弯腿式家具。不露结构不见,强调表面装饰,多运用细密绘画的手法,具有丰富华丽的效果。多用带有图案的壁纸、地毯、窗帘、床罩、及帐幔以及古典式装饰画或物件。为体现华丽的风格,家具、门、窗多漆成白色,家具、画框的线条部位饰以金线、金边。2、巴洛克装饰风格,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流行,具有豪华、动感、多变的效果,空间上追求连续性,追求形体的变化和层次感。一般巴洛克风格的室内平面不会平竖直,各种墙体结构都喜欢带一些曲线,尽管房间还是方的,里面的装饰线却不是直线,二是华丽的大曲线。房间里面、走廊上喜欢放塑像和壁画,壁画雕塑与室内空间融为一体,巴洛克装饰更个使用曲线,曲面,断檐,层叠的柱式,有去口或者叠套的山花等不规则的古典柱式的组合,不顾忌传统的构图特征和结构逻辑,敢于创新,善于运用透视原理。室内外色彩鲜艳,光影变化丰富。4、新古典主义时期,18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出于对洛可可风格轻快和感伤特性的一种反抗,也有对古代罗马城考古挖掘的再现,体现出人们对古代希腊罗马艺术的兴趣。这一风格的杰出倡导者是英国建筑师和设计师罗伯特亚当。到了18世纪90年代以后,这一风格变得更加单纯和朴素庄重。3、洛可可风格,主要起源法国,代表了巴洛克风格的最后阶段。路易十五时期,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的宫廷文化影响了当时的社会文化,此一时期的风格被称为洛可可风格。大多小巧、实用、不讲究气派、秩序,呈现女性气势。大量运用半抽象题材的装饰,以流畅的线条和唯美的造型著称,常使用复杂的曲线,难于发现节奏和规律,装饰母题有贝壳、卷涡、水草等等。取之自然,超乎自然。尽量回避直角、直线和阴影,多使用鲜艳娇嫩的颜色,金、白、粉红、粉绿等,装修公寓精巧细致,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 古典欧式风格别墅装修最大的特点是在造型上极其讲究,给人的感觉端庄典雅、高贵华丽,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在家具选配上,一般采用宽大精美的家具,配以精致的雕刻,整体营造出一种华丽、高贵、温馨的感觉。在配饰上,金黄色和棕色的配饰衬托出古典家具的高贵与优雅,赋予古典美感的窗帘和地毯、造型古朴的吊灯使整个空间看起来赋予韵律感且大方典雅,柔和的浅色花艺为整个空间带来了柔美的气质,给人以开放、宽容的非凡气度,让人丝毫不显局促壁炉作为居室中心,是这种风格最明显的特征,因此常被广州室内装修广泛应用。在色彩上,经常以白色系或黄色系为基础,搭配墨绿色、深棕色、金色等,表现出古典欧式风格的华贵气质。在材质上,一般采用樱桃木,胡桃木等高档实木,表现出高贵典雅的贵族气质。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人类以无限想象力创造了无数个另人激动不已的辉煌文明,这些辉煌文明是人类智慧与灵感的结晶,是前人留给后人不可替代的精神财富.但这些韵含着前人智慧与结晶的文明能够流传至今的却以所剩不多,其中-含有浓郁古典风情的欧式建筑就是其中之一.她是一个地域文明的象征,是一个有别于其他文明的典型代表,更是一个种族文明将自己所拥有的最高才能发挥到极致的体现. 欧式风格分好几种 典雅的古代风格、纤致的中世纪风格、富丽的文艺复兴风格、浪漫的巴洛克、洛可可风格,一直到庞贝式、帝政式的新古典风格,在各个时期都有各种精彩的演出,是欧式风格不可或缺的要角。
可分为“八”大风格:1、“古典柱式”,也称“希腊式”古希腊罗马时期建筑风格,因其构图以柱子为基础,故名。柱式包括台基、柱子、檐部三部分,各部分之间以及柱子的间距均以柱身底部直径为基数形成一定的比例关系。体现了古希腊人推崇人体美、讲究度量及秩序和谐的美学思想。分为两种柱式、“多立克柱式”象征男性的雄壮、刚劲和魁梧,“爱奥尼柱式”象征女性的柔美、清秀与典雅。两种柱式都下粗上细,给人生机向上的感受。因人们常会对高柱产生中细易断的错觉,故建筑中的柱子一般都是中间略粗。2、“拜占庭式”4世纪至15世纪在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拜占庭帝国兴起和流行。由古典时期重视外部形式的处理,转而重视内部空间组织与装饰。拜占庭艺术装饰性重于真实性,追求颜色调配中的乐趣。反映出王权与神权的超人力量,以及基督教的神秘主义美学思想。这种风格在雕塑中轻立体造型,偏好低浮雕。3、“罗马式”10世纪产生于意大利北部和法国,后流行于西欧各国。多见于教堂建筑,在建筑形态上强调石材的纯重感,采用圆拱门,有高高的穹顶,外观整体给人以沉稳乃至粗拙的形式感。技法一般缺乏写实,寓意宗教热情和兴奋于古拙的形体之中。常以丰富而具有空想意味的雕塑作为建筑物的装饰。罗马式不注重再现空间的、立体的形象,往往用直观的方法,强有力地表现某种基督教的观念内容和装饰意图。4、“哥特式”12世纪兴起于法国北部,17世纪流行于西欧各国。它崇尚中世纪的象征手法,具有寓意性和神秘性。广泛运用线条轻快的尖拱券,造型挺秀的小尖塔,轻盈通透的飞浮壁,修长的立柱或簇柱,以及彩色玻璃镶嵌的花窗,造成一种向上升华、天国神秘的幻觉,反映了基督教盛行的时代观念和中世纪城市发展的物质文化面貌。哥特式雕像的特色是不合乎自然地延伸比例,着重刻画人物的表情,表现崇高精神境界的面容和动作。5、“文艺复兴式”15~17世纪在文艺复兴思潮影响下流行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重视立体感,把色彩放在第二位;在外貌与姿势上选择感兴趣的人物进行雕刻,并竭力加以理想化,使之具有崇高品质,表现其细腻感情。6、“巴洛克式”17世纪意大利的艺术美学风格。其特点是一反文艺复兴盛期的严肃、含蓄、平衡,倾向于豪华和浮夸,追求动势与起伏的效果,力图造成幻象。在建筑上运用矫揉的手法,以及透视和夸张的雕像等,使建筑在透视与光影之下产生戏剧性的效果。7、“法国古典式”17世纪下半叶形成于法国。推崇永恒的、规则的、合乎逻辑的法则,讲究严格的艺术规范。在建筑造型上,主要效法罗马建筑的三段法,将立面横向划分为基座、柱廊或门窗、檐部三段,在纵向又划分出中间突出、两侧对称三段。法国古典式建筑都较宏伟和富有节奏感,对以后的建筑潮流具有一定的影响。8、“洛克克式”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统治时期(1715-1774)所崇尚的艺术风格。其特点是纤巧、浮华、烦琐,表现了贵族的审美趣味。在建筑上追求外形富丽堂皇,装饰精巧奇特,以不对称见长,以采用C形,S形和漩涡形等复杂曲线著称,色彩轻淡柔和。没有壮丽的感觉或诗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