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布范围不同
1、野草莓:产福建、浙江、吉林、陕西、甘肃、新疆、山东,四川、云南、贵州。生于山坡、草地、林下,广布北温带,欧洲、北美均有记录。
2、草莓:原产南美,中国各地及欧洲等地广为栽培。
二、外形不同
1、野草莓:聚合果卵球形,红色;瘦果卵形,表面脉纹不显著。果期6-9月。
2、草莓:草莓的果实呈聚合果大,直径达3厘米,鲜红色,宿存萼片直立,紧贴于果实;瘦果尖卵形,光滑。果期6-7月。
三、生长环境不同
1、野草莓:生于山坡、草地、林下。
2、草莓:草莓宜生长于肥沃、疏松中性或微酸性壤土中,过于粘重土壤不宜栽培,沙土多施厩肥,勤灌水,也可种草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野草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草莓
野外这种像小草莓的植物叫蛇莓 。属蔷薇科,多年生草本,全株有柔毛;匍匐茎长。野外山坡、路旁、沟边或田埂杂草中生长;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全草供药用,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疚、收敛止血作用,又能治毒蛇咬伤,敷治疔疮等;并用于杀灭蝇蛆。其它名称:蛇泡草、蛇盘草、蛇果草、龙吐珠、宝珠草、野草莓,虽像草莓但不甜。
草莓(野生者称野草莓,为同种植物,应无本质区别)草莓(caomei)(Fragaria ananassa)蔷薇科,草莓属。矮生多年生草本。匍匐茎常在花后产生,被毛。掌状三出复叶,小叶较大,卵圆形或菱形,先端圆钝,基部楔形,边缘具粗锯齿,上面微被柔毛,有光泽,下面蓝白色,沿叶脉生有粗毛。基生叶叶柄长10~30厘米,有毛。聚伞花序或花簇生,花梗长2~5厘米,有毛。副萼片披针形,萼片卵形。花白色或略带红色。雄蕊、雌蕊多数,生在圆锥形的花托上,果成熟时,花托增大变为肉质。瘦果,生于肉质花托的凹陷内。花托多汁,暗红色,是食用的部分。本种系杂交而成,由国外引种,现各地广为栽培。花托部分味甜酸多汁,可生食或制成果酱、果酒或罐头等。覆盆子,又名树莓、山莓。落叶灌木,境内花期4—5月,果期6—7月。生于向阳山坡、路边、林边、竹园及灌丛中。覆盆子果实由绿变黄时采收,除去梗、叶,焯沸水或略蒸,取出干燥,即成药材。含有机酸、鞣花酸、椴树苷、胡萝卜苷等。可见,由种属和特点来看,它与野草莓不是同种植物。
1、果实区别。
野草莓由诸多饱满的红色小颗粒挨在一起簇成一只果实,而蛇莓则是在一个浑圆肉球的表面上再长出较分散的红色小“触角”。野草莓是空心的,蛇莓是实心的。
2、花色区别。
野草莓和蛇莓的花色有一定的区别,其中野草莓开白色花,蛇莓开的是黄色花。
3、味道区别。
一般的人不会吃蛇莓,因为蛇莓不仅有微毒,而且没什么酸甜味;野草莓吃起来酸甜,口感好,很多人喜欢吃。
蛇莓
野草莓
野草莓和蛇莓:
蛇莓与野草莓是两种不同的植物。蛇莓是蔷薇科的植物,有史料记载说是有微毒,但是吃一点点不会中毒,花是黄色的,全株有白色的毛。而野草莓也叫洋莓,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花是白色的,果实比较香甜,无毒。
图片上的植物为:蛇莓蛇莓,别名:蛇泡草、龙吐珠、三爪风、鼻血果果、珠爪、蛇果、鸡冠果、野草莓、蛇藨、地莓、蚕莓、三点红、狮子尾、疗疮药、蛇蛋果、地锦、三匹风、蛇泡草、三皮风、三爪龙、老蛇泡、蛇蓉草、三脚虎、蛇皮藤、蛇八瓣、龙衔珠、小草莓、地杨梅、蛇不见、金蝉草、三叶藨、老蛇刺占、老蛇蔂、龙球草、蛇葡萄、蛇果藤、蛇枕头、蛇含草、蛇盘草、哈哈果、麻蛇果、九龙草、三匹草、蛇婆、蛇龟草、落地杨梅、红顶果、血疔草、野草莓。
山莓Rubus corchorifolius L. f.蔷薇科 Rosaceae 悬钩子属别名:山莓 阿泡刺 变叶悬钩子 插秧泡 刺葫芦 刺莓 大麦泡 单叶悬钩子 吊杆泡 掉泡 对嘴藨 伏盆子 复盆子 高脚波 高脚泡 过江龙 薅秧泡 黄莓 黄奶莓 九藟泡 老鸦泡 龙船泡 麻叶悬钩子 麦泡 馒头菠 莓树 木莓 牛奶母 牛奶泡 泡 泡儿刺 荞麦泡子 撒秧泡 三叶泡 三月藨 三月泡 三月三 山藨子 山莓悬钩子 山抛子 山泡 山泡子 山扬泡 蛇泡子 树莓 树泼泼 四月泡 五月泡 悬钩子 沿钩子 秧苗母 洋奶头 栽秧泡 猪母泡 刺泡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