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跟岗评价和建议萧红研究学的成就

更新时间:02-01 装修 由 淡忘 分享

新《纲要》指出:幼儿教育工作评价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家长等参与评价的制度,明确了自我评价在的作用与地位。自我评价是教师评价的第一阶段,是教师通过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达到自我提高之目的的过程。我国关于教师的自我评价研究起步比较晚,关于幼儿教师的自我评价的研究则较少被涉,因此笔者尝试通过研究幼儿教师自我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建议。一、幼儿教师自我评价是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核心由于幼儿教师评价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任何单一的评价主体想要对幼儿教师做出全面而科学的评价是极其困难的。为了客观地进行教师评价,一般是由多主体来评价教师。较为常见的教师评价主体有:园领导、同行、社会、幼儿及教师本人。园领导评价、同行评价、幼儿评价、社会价中的他评,都是教师评价中促进教师素质提升的外部机制。而教师的自我评价则不同,是一种教师通过认识自己、分析自我,从而形成教师自我促进素质的内在动因,也是一种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在机制。与外在的评价者相比,教师最了解自己,最清楚自己的工作背景和工作对象。因此,对幼儿教师的评价要充分发挥其本人的作用,突出主体地位。教师自我评价实质是教师通过自我认识,进行自我分析,从而达到自我提高的过程。 二、目前幼儿教师自我评价中存在的问题1.幼儿教师自评结果受重视程度不高。目前,幼儿园领导或教师在进行教师评价时,尽管把教师自评纳入评价体系,但对教师自评结果不够重视。教师清楚自评是走形式,园领导知道自评缺乏可信度,这样,教师自评形成一种为了他评而自评的倾向。园领导在操控教师评价时,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2.幼儿教师缺乏可操作的自评指标体系。教师自评能力能否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我们是否为教师进行自评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教师劳动是一种极其复杂化、多样化的劳动,我们对教师的劳动价值做出判断时往往显得异常困难。 3.幼儿教师的自评受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的限制。如果教师没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和一定的评价知识,那他很难认清外界评价结果的偏差,辨别不了评价价值尺度的真伪。教师在自评的实践中,如果不能自觉地把握评价的价值尺度,往往就可能把似是而非的东西当作正确的东西,或者把次要的因素当作主要的因素,甚至把相互矛盾的东西放在一起,那么评价的结果就是偏高或偏低。三、对我国幼儿教师自我评价的建议1.培养幼儿教师树立科学的自我评价观。自我评价的前提是自己有自我评价的要求,让幼儿教师懂得只有通过自我评价的内化,才能从根本上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发扬优点、克服不足。幼儿教师要认识到专业成长对个人职业生涯的重要性,而获得专业发展,必须具有发展的自主性和自觉性。幼儿教师进行自我评价时,一定要摆脱传统的以功利为导向的评价观,避免评价仅仅是一种判断,忽视评价的其他功能。2.幼儿园应注重幼儿教师的自评结果,进行制度调整。在目前教师评价的教师自评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形式主义,形成了一种似乎为了他评而自评的倾向,忽视了他评最终需要通过自评的内化来达到评价目的的基本道理。注重教师的自我评价结果,并不是说将教师的自评结果完全同奖惩挂起钩来,而是说,当教师对自己评价后,对自身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有了一个充分的认识后,尤其发现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后,作为管理者(学校领导)应及时会同有关人员,积极帮助教师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切实有效地落实,以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3.设立科学可操作的自我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是评价的依据之一,而自评的指标体系无疑是自评的依据,它为教师在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行为时有了一个参考点。评价内容的确定与幼儿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和教师个体的需求有关,应体现新时期对幼儿教师的要求。在设立教师自评指标体系时,对影响教学结果的有关因素进行评价可能比简单地评价教学的结果来得更为有效。4.采用多种适宜的自我评价方法。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有一个准确的自我定位,并向着既定目标持之以恒地努力。为达到自我发展的目的,教师在自我评价时必须采用适宜的评价方法。其中,教师成长档案的建立是一个有效的方法。通过成长记录袋的展不,教师可以看到自己的优势领域、成长历程,更加自觉地自我更新、自我超越,促进专业成长。此外,幼儿园还应创造机会,为教师搭建展不自我的平台。开展幼儿园骨干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评选、骨干教师个人专场汇报、素质教育研讨观摩等活动,都能为教师进行恰当、全面的自我评价和展不提供机会,促使教师以自我评价为基础,在展不自身优点的同时,对自己的不足之处有更深刻的体会,从而培养教师勇于自我超越的信心和向他人学习的积极性,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引领方向和铺平道路。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充满了对教师生命价值尊重和以教师为本的评价,体现了幼儿园管理以人为本的精神和面向教师未来发展的积极导向。教师自我评价使教师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有助于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自我发展的主动性,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总之,自我评价作为一种自我发展的动力机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萧红研究学的成就

《跋涉》,悄吟(萧红)、三郎(萧军)合著,集中收萧红小诗《春曲》及短篇小说五篇。《生死场》(长篇小说)《商市街》(散文集)《桥》(散文、短篇小说集),署名消吟《牛车上》(散文、短篇小说集)《旷野的呼喊》(短篇小说集)《萧红散文》《回忆鲁迅先生》《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长篇小说)《小城三月》(中篇小说) 论萧红 石怀池 《石怀池文学论文集》 1945年出版萧红的《跋涉》 辛知 《新民晚报》 1963,9.24论萧红 立间祥介 《中国革命和文学》 日本平凡社1970年出版论萧红及其作品 许宝铭 《文坛》 1972年8月329期有关萧红、田军的文章 李辉英 《明报》 1973,7萧红的生平与创作 陈堤 《语文双月刊》 1979,1肖红的早期文学创作 陈堤 《黑龙江大学学报》 1979,1肖红论 赵凤翔 《开封师院学报》 1979,1肖红艺术风格散记 郭一文 《艺谭》 1980,3与蓝天碧水永处――肖红及其创作 程克夷 《艺丛》 1981,1△肖红创作初论 邢富君等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1,3三朗、悄吟的《跋涉》岁月 司马桑敦 《明报月刊》 1981,3论肖红的文学道路 华铭 《辽宁师院学报》 1981,4萧红的十年文学道路 钟汝霖 《北方论丛》 1981,5 收录在《萧红新传与十论萧红》中☆读萧红作品记  孙犁 《大地》 1981,6Δ抒情诗、风土画——萧红创作的特色 季路 《文学书窗》 1981,7.18民主革命的优秀文艺战士萧红 钟汝霖  《北方论丛》 1982,1 收录在《萧红新传与十论萧红》中☆“改造民族灵魂”的文学――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与肖红诞辰七十周年(附萧红:桥) 钱理群 《十月》 1982,1Δ不幸的萧红与萧红的不幸 柯平凭 《社会科学战线》 1982,3收录在《萧红研究》第一辑中论萧红的创作 张宇宏 《东北现代文学史料》 1982,4爱国主义的激情,一直在她心头跳动――读萧红在香港发表的两篇著作札记 陆文采 《东北现代文学史料》 1982,5Δ试论萧军和萧红的自叙传作品 李熏风 《呼兰师专学报》1983,1萧红论 张毓茂 《新文学论丛》 1983,1Δ论萧红创作的艺术特色 吴怡 《上海师院学报》 1983,2坎坷四载 文采璀璨——谈萧红1934年至1938年的创作 杨雪平 《文学论丛》 1983,3萧红与乡土文学 宋德胤 《文学论丛》 1983,3试谈肖红作品的语言特色 陈瑞琳 《社会科学辑刊》 1983,4Δ萧红の初期作品について 浦元里花 《野草》(日) 1983年6月10日浅谈萧红笔下的女性形象 陆文采等 《社会科学辑刊》1984,1Δ谈谈萧红创作的寂寞感 陆文采 《东北现代文学史料》 1984,8萧红的中国心 钟汝霖 《黑龙江艺术》 1984,10 收录在《萧红新传与十论萧红》中Δ萧红研究 肖凤  《现代文学讲演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Δ略论萧红后期创作 邢富君 《社会科学辑刊》 1985,1试论肖红笔下的女性形象 文立祥等 《绥化师专学报》 1985,2收录在《萧红研究》第二辑中Δ试谈肖红独特的艺术风格 陈宏 《牡丹江师院学报》 1985,2论萧红及其作品 姜穆 《三十年代作家论》 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10月出版反帝爱国女作家萧红 钟汝霖 《哈尔滨师范学院学报》 1987,3收录在《萧红新传与十论萧红》中Δ萧红的创作与外国文学 王小平 《艺谭》 1987,3Δ评萧红初登文坛时的创作和思想 李重华 《绥化师专学报》 1987,4萧红与乡土文学 宋德胤 《学术交流》 1987,6萧红与林芙美子生活创作比较谈 鲁民夫 《呼兰师专学报》 1988,1萧红和创作 端木蕻良 《文艺报》 1988,3.19Δ谈萧红的创作风格 顾尚满 《社会科学辑刊》 1988,3Δ试论萧红和阿赫玛托娃相似的艺术风格 王挺 《绍兴师专学报》 1989,2论萧红的家园意识――兼论萧红的人生悲剧 秦林芳  《呼兰师专学报》 1990,2肖红的文学观与“****”问题――由《生死场》说起 片山智行 《社会科学战线》 1990,2Δ论萧红对民间俗语的运用 侯广旭 《呼兰师专学报》 1990,3论萧红的创作道路――从题材谈起 秦林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90,4Δ两萧早期创作比较谈 李计谋 果崇普 《呼兰学人说萧红》 哈尔滨出版社1991年6月Δ冰心、丁玲、萧红与女性文学 陆文采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1991,4Δ试论鲁迅对萧红文学创作的影响 单元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1991,4萧红创作主体论 铁峰 《龙江社会科学》 1991,5☆苦闷的黑土之魂:论萧红  曲若镁 《龙江社会科学》 1991,5 收录在《萧红研究》第二辑中☆悄声吟唱爱国情――评萧红初登文坛的创作和思想 李重华 曹桂珍 《呼兰学人说萧红》哈尔滨出版社1991年6月☆略论萧红是“散文型”作家 李计谋 果崇普 《呼兰学人说萧红》哈尔滨出版社1991年6月 Δ萧红早期创作一瞥 李计谋 果崇普 《呼兰学人说萧红》 哈尔滨出版社1991年6月Δ性格.情感.文学:读解萧红 张广昆 《呼兰师专学报》 1992,2试论萧红乡土文学创作倾向及其特点 周清和 《绥化师专学报》 1992,2论萧红创作的文体特色 秦林芳 《江海学刊》 1992,2Δ浅谈萧红作品的语言特色 卢安奎 《龙江社会科学》 1992,5萧红创作的时代内容与艺术足迹 邢富君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1992,6Δ萧红与冰心、庐隐、丁玲语言风格比较谈 陈宏 《江汉论坛》 1992,9Δ论萧红的文化心理和悲剧根源 刘世楚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1993,1萧红创作体裁说 李重华 《学术交流》 1993,2 收录在《萧红研究》第二辑中☆论萧红的家庭意识及其意义 侯运华 《河南大学学报》 1993,3Δ萧红现象“阐释” 李计谋 《学习与探索》 1993,6Δ萧红创作散论 王淑琴 《萧红研究》第二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试论萧红笔下的女性形象 文立祥 于耀生 《萧红研究》第二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萧红的中期生活与创作 杨雪平 《萧红研究》第二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萧红式”与北大荒文学风格 姜志军 《萧红研究》第二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论萧红的早期创作 周细刚 《萧红研究》第二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萧红文学创作的主要倾向和特点 周清和 《萧红研究》第二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萧红散论二题 李计谋 《萧红研究》第二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浓郁的东北风 多彩的风俗画――萧红作品的乡土色彩 陈伟 郑丽秋 《萧红研究》第三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萧红与三毛:跨越时空的比较 王金城 武文茹 《萧红研究》第三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萧红作品的时代地域特色及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刘丹华 《萧红研究》第三辑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忧郁中的憧憬――简论萧红作品的审美风格 王秀珍 《萧红研究》第三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论继承和发扬萧红文学遗产问题 陈堤 《萧红研究》第三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巍巍耸立一丰碑――评萧红的历史地位 光明 童翁 《萧红研究》第三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试谈萧红与鲁迅共同的思想品格 陈向兰 《萧红研究》第三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丹心与日月永恒 郑玉璋 《萧红研究》第三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萧红论 铁峰 《萧红研究》第三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 《龙江社会科学》 1994,1Δ萧红创作思想和审美情感的嬗变 陈世澄 《龙江社会科学》 1994,1《萧红研究》第三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浅论萧红创作的故乡情结 赵琪 《山东师大学报》 1994,2论萧红创作的审美结构 秦林芳 《江苏社会科学》 1994,2论萧红的艺术风格 钟汝霖 《萧红新传与十论萧红》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4年4月萧红之鲁迅观:兼论“鲁研”的 论萧红 石怀池 《石怀池文学论文集》 1945年出版萧红的《跋涉》 辛知 《新民晚报》 1963,9.24论萧红 立间祥介 《中国革命和文学》 日本平凡社1970年出版论萧红及其作品 许宝铭 《文坛》 1972年8月329期有关萧红、田军的文章 李辉英 《明报》 1973,7萧红的生平与创作 陈堤 《语文双月刊》 1979,1肖红的早期文学创作 陈堤 《黑龙江大学学报》 1979,1肖红论 赵凤翔 《开封师院学报》 1979,1肖红艺术风格散记 郭一文 《艺谭》 1980,3与蓝天碧水永处――肖红及其创作 程克夷 《艺丛》 1981,1△肖红创作初论 邢富君等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1,3三朗、悄吟的《跋涉》岁月 司马桑敦 《明报月刊》 1981,3论肖红的文学道路 华铭 《辽宁师院学报》 1981,4萧红的十年文学道路 钟汝霖 《北方论丛》 1981,5 收录在《萧红新传与十论萧红》中☆读萧红作品记  孙犁 《大地》 1981,6Δ抒情诗、风土画——萧红创作的特色 季路 《文学书窗》 1981,7.18民主革命的优秀文艺战士萧红 钟汝霖  《北方论丛》 1982,1 收录在《萧红新传与十论萧红》中☆“改造民族灵魂”的文学――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与肖红诞辰七十周年(附萧红:桥) 钱理群 《十月》 1982,1Δ不幸的萧红与萧红的不幸 柯平凭 《社会科学战线》 1982,3  收录在《萧红研究》第一辑中论萧红的创作 张宇宏 《东北现代文学史料》 1982,4爱国主义的激情,一直在她心头跳动――读萧红在香港发表的两篇著作札记 陆文采 《东北现代文学史料》 1982,5Δ试论萧军和萧红的自叙传作品 李熏风 《呼兰师专学报》1983,1萧红论 张毓茂 《新文学论丛》 1983,1Δ论萧红创作的艺术特色 吴怡 《上海师院学报》 1983,2坎坷四载 文采璀璨——谈萧红1934年至1938年的创作 杨雪平 《文学论丛》 1983,3萧红与乡土文学 宋德胤 《文学论丛》 1983,3试谈肖红作品的语言特色 陈瑞琳 《社会科学辑刊》 1983,4Δ萧红の初期作品について 浦元里花 《野草》(日) 1983年6月10日浅谈萧红笔下的女性形象 陆文采等 《社会科学辑刊》1984,1Δ谈谈萧红创作的寂寞感 陆文采 《东北现代文学史料》 1984,8萧红的中国心 钟汝霖 《黑龙江艺术》 1984,10 收录在《萧红新传与十论萧红》中Δ萧红研究 肖凤  《现代文学讲演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Δ略论萧红后期创作 邢富君 《社会科学辑刊》 1985,1试论肖红笔下的女性形象 文立祥等 《绥化师专学报》 1985,2 收录在《萧红研究》第二辑中Δ试谈肖红独特的艺术风格 陈宏 《牡丹江师院学报》 1985,2论萧红及其作品 姜穆 《三十年代作家论》 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10月出版反帝爱国女作家萧红 钟汝霖 《哈尔滨师范学院学报》 1987,3 收录在《萧红新传与十论萧红》中Δ萧红的创作与外国文学 王小平 《艺谭》 1987,3Δ评萧红初登文坛时的创作和思想 李重华 《绥化师专学报》 1987,4萧红与乡土文学 宋德胤 《学术交流》 1987,6萧红与林芙美子生活创作比较谈 鲁民夫 《呼兰师专学报》 1988,1萧红和创作 端木蕻良 《文艺报》 1988,3.19Δ谈萧红的创作风格 顾尚满 《社会科学辑刊》 1988,3Δ试论萧红和阿赫玛托娃相似的艺术风格 王挺 《绍兴师专学报》 1989,2论萧红的家园意识――兼论萧红的人生悲剧 秦林芳  《呼兰师专学报》 1990,2肖红的文学观与“抗日”问题――由《生死场》说起 片山智行 《社会科学战线》 1990,2Δ论萧红对民间俗语的运用 侯广旭 《呼兰师专学报》 1990,3论萧红的创作道路――从题材谈起 秦林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90,4Δ两萧早期创作比较谈 李计谋 果崇普 《呼兰学人说萧红》 哈尔滨出版社1991年6月Δ冰心、丁玲、萧红与女性文学 陆文采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1991,4Δ试论鲁迅对萧红文学创作的影响 单元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1991,4萧红创作主体论 铁峰 《龙江社会科学》 1991,5☆苦闷的黑土之魂:论萧红  曲若镁 《龙江社会科学》 1991,5 收录在《萧红研究》第二辑中☆悄声吟唱爱国情――评萧红初登文坛的创作和思想 李重华 曹桂珍 《呼兰学人说萧红》哈尔滨出版社1991年6月☆略论萧红是“散文型”作家 李计谋 果崇普 《呼兰学人说萧红》哈尔滨出版社1991年6月 Δ萧红早期创作一瞥 李计谋 果崇普 《呼兰学人说萧红》 哈尔滨出版社1991年6月Δ性格.情感.文学:读解萧红 张广昆 《呼兰师专学报》 1992,2试论萧红乡土文学创作倾向及其特点 周清和 《绥化师专学报》 1992,2论萧红创作的文体特色 秦林芳 《江海学刊》 1992,2Δ浅谈萧红作品的语言特色 卢安奎 《龙江社会科学》 1992,5萧红创作的时代内容与艺术足迹 邢富君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1992,6Δ萧红与冰心、庐隐、丁玲语言风格比较谈 陈宏 《江汉论坛》 1992,9Δ论萧红的文化心理和悲剧根源 刘世楚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1993,1萧红创作体裁说 李重华 《学术交流》 1993,2 收录在《萧红研究》第二辑中☆论萧红的家庭意识及其意义 侯运华 《河南大学学报》 1993,3Δ萧红现象“阐释” 李计谋 《学习与探索》 1993,6Δ萧红创作散论 王淑琴 《萧红研究》第二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试论萧红笔下的女性形象 文立祥 于耀生 《萧红研究》第二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萧红的中期生活与创作 杨雪平 《萧红研究》第二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萧红式”与北大荒文学风格 姜志军 《萧红研究》第二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论萧红的早期创作 周细刚 《萧红研究》第二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萧红文学创作的主要倾向和特点 周清和 《萧红研究》第二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萧红散论二题 李计谋 《萧红研究》第二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浓郁的东北风 多彩的风俗画――萧红作品的乡土色彩 陈伟 郑丽秋 《萧红研究》第三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萧红与三毛:跨越时空的比较 王金城 武文茹 《萧红研究》第三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萧红作品的时代地域特色及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刘丹华 《萧红研究》第三辑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忧郁中的憧憬――简论萧红作品的审美风格 王秀珍 《萧红研究》第三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论继承和发扬萧红文学遗产问题 陈堤 《萧红研究》第三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巍巍耸立一丰碑――评萧红的历史地位 光明 童翁 《萧红研究》第三辑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试谈萧红与鲁迅共同的思想品格 陈向兰 《萧红研究》第三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丹心与日月永恒 郑玉璋 《萧红研究》第三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萧红论 铁峰 《萧红研究》第三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 《龙江社会科学》 1994,1Δ萧红创作思想和审美情感的嬗变 陈世澄 《龙江社会科学》 1994,1《萧红研究》第三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浅论萧红创作的故乡情结 赵琪 《山东师大学报》 1994,2论萧红创作的审美结构 秦林芳 《江苏社会科学》 1994,2论萧红的艺术风格 钟汝霖 《萧红新传与十论萧红》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4年4月萧红之鲁迅观:兼论“鲁研”的科学与多向发展 李计谋 关海天 《北方论丛》 1994,4Δ论萧红创作中的童年母题 谭桂林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94,4Δ天涯何处是归路:萧红的忆旧情结 熊峰 《九江师专学报》 1995,1论萧红的“恋家情结” 叶振忠 满力 《呼兰师专学报》 1996,1论萧红作品的地方色彩 王义祥 《学术交流》 1996,2Δ萧红论(上) 马春林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1996,2萧红论(下) 马春林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1996,3萧红与杜拉斯艺术风格比较 王晓明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6,1庐隐、萧红艺术风格比较论 赵学芳 《临沂师专学报》 1996,1论萧红作品韵味与文体的独特性 游友基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 1996,5发自黑土地的呐喊:浅谈萧红作品的特色 刘春生 《学术交流》 1997,1Δ肖红的坎坷经历及其文学创作 陆小惠 《球海论坛》 1997,2两位才女的生命意识:萧红、三毛比较谈 刘术人 赵晓红 《长白论丛》 1997,4血泪的控拆,正义的呐喊:论萧红作品中的寂寞和悲哀 姚祖发 《固原师专学报》 1997,1魂牵梦绕故园情:论萧红在香港的生活和创作 袁桂娥 《许昌师专学报》 1997,4论萧红“越轨的笔致” 杜玲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97,4萧红:被放逐的灵魂 宗元 《济宁师专学报》 1998,1论萧红创作的审美特征 陈汉云 《社会科学家》 1998,5☆回眸凝望处 妙笔写故土――沈从文与萧红的比较研究 侯运华 《河南大学学报》 1998,6略论萧红后期的创作心态 谭晓云 《云南教育学院学报》 1998,6 谈抗战文艺的风格——兼论萧红的小说 曹聚仁 《文汇报》(港) 1957,8.3萧红短篇中的几个女性 也期 《象牙塔外》 1977年12月第21期萧红和巴金小说的英译本 米一苇 《海洋文艺》 1979年第6卷第10期萧红小说中的妇女形象 铁峰 《语文学报》 1982,1 ; 《辽宁师院学报》 1983,3Δ萧红笔下的有二伯 欣文 《语文学报》 1982,1萧红早期创作一瞥——谈《跋涉》集中女作家五篇小说 李计谋 《语文学报》 1982,1萧红小说创作略论 姜影 《东北现代文学史料》 1982,4萧红小说研究(三) 陈宝珍  《东北现代文学史料》 1982,4论肖红小说的散文化特色 邹午蓉 《南京大学学报》 1983,2萧红前期小说浅谈 铁峰 《文学论丛》 1983,3挣扎、觉醒、抗争的三部曲——谈萧红早期创作的三篇小说 张鲁丹 《文学论丛》 1983,3论肖红小说的乡土特色 文立祥等 《学习与探索》 1984,1Δ试论萧红小说的真实性与倾向性的统一 陆文采 唐京连 《呼兰师专学报》 1984,1论萧红对鲁迅小说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邢富君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1984,3萧红短篇小说论 李计谋 《社会科学辑刊》 1985,1Δ论萧红短篇小说的肖像描写艺术 徐树森 《牡丹江师院学报》 1986,2肖红小说艺术的独创性 陈昭明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1987,2论肖红小说的抒情特色 张修德 《许昌师专学报》 1987,3Δ合谐的历史主题二重奏——萧军与萧红的小说创作 杨永群 《云南教育学院学报》 1987,4论萧红小说兼及中国现代小说的散文特征 赵园 《论小说十家》 浙江文艺出版社1987年出版简论萧红小说的主情倾向 王小平 《呼兰师专学报》 1988,1萧红和中国现代小说散文化 阎志宏 《社会科学辑刊》 1991,2Δ丁玲萧红小说美学风格比较论 张秀琴 《宁夏大学学报》 1991,2萧红小说的民族风格特点 赫英伟 王金萍 《龙江社会科学》 1991,5☆萧红短篇小说之鸟瞰 李计谋 果崇普 《呼兰学人说萧红》哈尔滨出版社1991年6月试论萧红短篇小说的独特价值 单元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1991,3萧红小说艺术三题 卢安奎 《呼兰师专学报》 1992,1论女作家萧红的小说创作 崔远程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1992,2Δ萧红小说中的思乡之情 马群学 《呼兰师专学报》 1992,4肖红小说漫论 丰昀 《浙江大学学报》 1993,1△论萧红短篇小说的细节艺术 徐树森 《萧红研究》第二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萧红小说简论 铁锋 《萧红研究》 第二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唱着所是 颂着所爱——试论萧红早期小说创作 何平 《萧红研究》 第三辑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对萧红小说的主体创作风格的再认识 王天臣 《萧红研究》 第三辑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论萧红小说的美学特征 姜志军 《萧红研究》第三辑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4,3 ☆论萧红小说的艺术风格 蒋明玳 《扬州师院学报》 1994,1论萧红散文化小说的主观抒情性 宁萍 《呼兰师专学报》 1994,3从生命的荒原到初始的伊甸——论萧红小说中的“世界”与世界的萧红 唐利群《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94,4△简论肖红的小说创作道路 张德丽 《延安大学学报》 1995,1萧红短篇小说论析 刘锡庆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96,4△萧萧落红觅归处——论萧红小说中的色彩意蕴 姜红 《安徽大学学报》 1998,1时代、女性关怀与女性文本——关于萧红小说创作的思考 曾利君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1998,1丁玲 萧红小说女性塑造之比较 张秀琴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1998,1浓妆淡抹总相宜——萧红.张爱玲小说妇女问题之比较 吴爱月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1998,2论萧红小说的悲剧意识 李福熙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98,3△

声明:关于《幼儿教师跟岗评价和建议萧红研究学的成就》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3825271@qq.com
本文网址:http://www.25820.com/decorate/32_2069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