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空调蒸发器有管片式、管带式、层叠式三种结构。(1)管片式蒸发器。由铜质或铝质的圆管或是扁管、铝翅片组成。经胀管工艺使铝翅片与圆管或扁管紧密接触。优缺点: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但其传热效率较差。(2)管带式蒸发器。由多孔扁管与蛇形散热铝带焊接而成。优缺点:其工艺比管片式复杂,需采用双面复合铝材及多孔扁管材料,但其传热效率比管片式提高10%左右。(3)层叠式蒸发器。结构:由两片复杂形状的铝板叠在一起构成一个制冷剂通道,每两片通道之间夹有波浪形散热带。采用R134a制冷剂的汽车空调就是采用这种层叠式蒸发器。优缺点:需要用双面复合铝材,焊接要求高,加工难度大,但其换热效率最高,结构紧凑。目前我国轿车上主要采用全铝层叠式和管带式蒸发器,大型客车上主要采用铜管铝片式蒸发器,中型客车上几种形式都有,以管带式为主。
蒸发器就是作为加热冷媒、向外界吸热的设备,主要有加热室和蒸发室组成,液体冷媒通过送料口进入,同时加热蒸汽对加热室内部的加热管束(下图中较细的管路)进行加热,加热室内中间的较粗的管子由于受热面积不如加热管束面积大,故加热管束汽化的冷媒上升进入蒸发室。
而中央循环管的液体冷媒下降,继续进行循环。(中央循环管的横截面积约为加热管束总横截面积的40%-100%左右,这也直接影响到了蒸发器的效率) 蒸发器在新风换热机组、风机盘管中的应用主要是在制冷过程中提供冷水,在制热过程中提供加热后的冷媒。
它在地源热泵系统中的应用于冷凝器相反,在地源热泵机组进行供热过程中,蒸发器属于地源侧设备,对地源侧的循环水进行加热,再通过机组换热,将热水传至冷凝器,由冷凝器将热水中的热量排放出去。
在机组进行制冷过程中,蒸发器属于末端设备,由地源侧的冷凝器对地源侧水进行冷凝,并供给蒸发器对外吸热,从而达到对外界制冷的效果。
扩展资料
蒸发器的基本形式是地源热泵机械蒸汽再压缩(MVR)从蒸发器出来的二次蒸汽,经压缩机压缩,压力、温度升高,热焓增加,然后送到蒸发器的加热室当作加热?蒸汽使用,使料液维持沸腾状态,而加热蒸汽本身则冷凝成水。
这样原先要废弃的蒸汽就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回收了潜热,又提高了热效率,生蒸汽的经济性相当于多效蒸发的30效。为使蒸发装置的制造尽可能简单和操作方便,经常使用单效离心再压缩器,也可以是高压风机或透平压缩器。这些机器在1:1.2到1:2压缩比范围内其体积流量较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蒸发器
蒸发器是制冷四大件中很重要的一个部件,低温的冷凝液体通过蒸发器,与外界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气化吸热,达到制冷的效果。蒸发器主要由加热室和蒸发室两部分组成。加热室向液体提供蒸发所需要的热量,促使液体沸腾汽化;蒸发室使气液两相完全分离。蒸发器为金属圆形结构、内壁应圆滑,蒸发器刃口不得有毛刺或碰伤等缺陷。所有与水接触的部位应光滑,其相互配合或连接部焊缝应严密、牢固、不得有渗漏水现象。蒸发器各零、部件的装配应正确,不得有松脱、变形及其它影响使用的缺陷。蒸发器各零、部件所敷保护层应牢固、均匀、光洁,不得有脱层、锈蚀等缺陷。
1、卧式蒸发器。其与卧式壳管式冷凝器的结构基本相似按供液方式可分为壳管式蒸发器和干式蒸发器两种。卧式壳管式蒸发器广泛使用于闭式盐水循环系统。其主要特点是:结构紧凑,液体与传热表面接触好,传热系数高。但是它需要充入大量制冷剂,液柱对蒸发温度将会有一定的影响。且当盐水浓度降低或盐水泵因故停机时,盐水在管内有被冻结的可能。若制冷剂为氟利昂,则氟利昂内溶解的润滑油很难返回压缩机。2、立管式蒸发器。立管式和螺旋管式蒸发器的共同点是制冷剂在管内蒸发,整个蒸发器管组沉浸在盛满载冷剂的箱体内(或池、槽内),为了保证载冷剂在箱内以一定速度循环,箱内焊有纵向隔板和装有螺旋搅拌器。载冷剂流速一般为0.3~0.7m/s,以增强传热。1、冷却排管。冷却排管是用来冷却空气的一种蒸发器。广泛应用于低温冷藏库中,制冷剂在冷却排管内流动并蒸发,管外作为传热介质的被冷却空气作自然对流。冷却排管最大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便于制作,对库房内贮存的非包装食品造成的干耗较少。但排管的传热系数较低,且融霜时操作困难,不利于实现自动化。对于氨直接冷却系统用无缝钢管焊制,采用光管或绕制翅片管;对于氟利昂系统,大都采用绕片或套片式铜管翅片管组。2、蛇管式排管。蛇管式顶管重力供液或氨泵供液均可;单排和双排蛇管式墙排管可用于下进上出式的氨泵供液系统及重力供液系统,对单根蛇管式排管还可用于氨泵上进下出供液系统和热力膨胀阀供液系统。蛇管式排管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存液量较小,适用性强。其主要缺点为排管下段产生的蒸气不能及时引出,必须经过排管的全长后才能排出,故传热系数小,汽液二相流动阻力大。3、U形排管。常用的U形排管由两层或四层光滑无缝钢管构成。U形顶排管优点是结霜比较均匀,制作和安装较方便,充液量小,约占其容积的50%,适用重力供液系统和氨泵下进上出氨制冷系统,在冷库中获得较广泛的应用。但其占据库房的有效空间较多,且上层排管不易除霜。以上为大家介绍了空调蒸发器的种类,大家虽然生活中可能很少会遇到有关空调蒸发器的问题或困难,但是大家家里一下总是没有什么损失的,并且大家也可以更加了解空调的各个组成部分,方便大家的使用以及维修。空调蒸发器是空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重要性不言而喻,希望以上小编的介绍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我国是世界工厂,同时也是一个能耗大国,GDP的能耗是国外发达国家的2.4倍,目前共有10亿吨蒸发设备亟待改善,常见的蒸发器种类主要有:升膜式蒸发器、外加热式蒸发器、中央循环管蒸发器、MVR强制循环蒸发器、MVR降膜蒸发器、悬筐式蒸发器、列文蒸发器等等。1. 升膜式蒸发器升膜蒸发器适用于蒸发量较大(即稀溶液)、热敏性及易起泡沫的溶液,但不适于高粘度、有晶体析出或易结垢的溶液。2. 外加热式蒸发器外热式蒸发器的结构特点是加热室与分离室分开,这样不仅便于清洗与更换,而且可以降低蒸发器的总高度。因其加热管较长(管长与管径之比为50~100),同时由于循环管内的溶液不被加热,故溶液的循环速度大,可达1.5m/s。3. 中央循环管蒸发器中央循环管蒸发器具有结构紧凑、制造方便、操作可靠等优点,故在工业上的应用十分广泛,有所谓“标准蒸发器”之称。但实际上,由于结构上的限制,其循环速度较低(一般在0.5m/s以下);而且由于溶液在加热管内不断循环,使其浓度始终接近完成液的浓度,因而溶液的沸点高、有效温度差减小。此外,设备的清洗和检修也不够方便。4. MVR强制循环蒸发器传热系数较低;换热表面不易形成结垢或结晶。5. MVR降膜蒸发器换热效率高占地面积小物料停留的时间短,不易引起物料变质。适用于较高粘度的物料。6. 悬筐式蒸发器悬筐式蒸发器适用于蒸发易结垢或有晶体析出的溶液。它的缺点是结构复杂,单位传热面需要的设备材料量较大。7. 列文蒸发器列文蒸发器的优点是循环速度大,传热效果好,由于溶液在加热管中不沸腾,可以避免在加热管中析出晶体,故适用于处理有晶体析出或易结垢的溶液。其缺点是设备庞大,需要的厂房高。此外,由于液层静压力大,故要求加热蒸汽的压力较高。
【导读】一般的,我们对于蒸发器的了解还是不太清楚。蒸发器有很多种类型,对于不同类型的蒸发器的结构也是大同小异的。针对于此,我们就来抛砖引玉的介绍一种结构。相信在了解了这个结构的详细情况之后,能够触类旁通的了解到其他的一些蒸发器的结构。这对于我们以后的应用来说,可以是大有裨益的。
其实我们说到的蒸发器它的主要结构就是两个部分,即加热室还有分离室两个部分。由于种类不同,我们又可以依照加热室相关的结构以及相应的操作时,相应的溶液所流动的具体实际情况又可以把将工业中一种经常会见到的间接加热蒸发器划分为两个大类,他们分别是循环型(有的地方也叫做非膜式型的)还有单程型(也就是膜式型的)。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这个循环型的。
对于一种中央循环管式的蒸发器而言,它的构成是这个样子的。首先我们来说这个加热室,它是利用垂直管束进行组合而成。在管束的中央会安装一个直径比较大的管子。对于细管来说,里面单位体积的溶液相关的受热面相对于粗管来说是比较大的。总结着看就是前者的受热好且溶液的汽化比较多,细管里面的汽液混合物相对密度要小得多。正是由于这样的密度差的作用,能够让溶液沿着粗管的方向下降。这个时候相应的液体就会顺着细管上升,形成一个自然循环的运动。
我们一般会管中间的粗管叫做降液管,而相对应的细管就叫做沸腾管。有的时候为了能够让溶液循环更好一些,就会让中央循环管的相对截面积所占的比例达到加热管总截面积的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百之间。通常相应的管束高度就是1—2m;而我们的装置的加热管相对直径就是25~75mm,长径对比20~40。
对于这种蒸发器完全是由原先的水平加热室还有蛇管加热室等相类似的蒸发器演变来的,但是他们的溶液循环情况要比老式的好很多,传热效率也相对的高很多;这种机器的结构紧凑且制造很方便再加上操作可靠的特点,使其应用十分的广泛。
蒸发的概念
将含有不挥发溶质的溶液加热沸腾,使其中的挥发性溶剂部分汽化从而将溶液浓缩的过程称为蒸发。蒸发操作广泛应用于化工、轻工、制药、食品等许多工业中。
1.蒸发操作的目的
工业蒸发操作的主要目的是:
(1)稀溶液的增浓直接制取液体产品,或者将浓缩的溶液再经进一步处理(如冷却结晶)制取固体产品,例如稀烧碱溶液(电解液)的浓缩、蔗糖水溶液的浓缩以及各种果汁、牛奶的浓缩等等;
(2)纯净溶剂的制取,此时蒸出的溶剂是产品,例如海水蒸发脱盐制取淡水。
(3)同时制备浓溶液和回收溶剂,例如中药生产中酒精浸出液的蒸发。
工业上被蒸发的溶液多为水溶液,故本章的讨论仅限于水溶液的蒸发。原则上,水溶液蒸发的基本原理和设备对其它液体的蒸发也是适用的。
2.蒸发流程
按照分子运动学说,当液体受热时,靠近加热面的分子不断地获得动能。当一些分子的动能大于液体分子之间的引力时,这些分子便会从液体表面逸出而成为自由分子,此即分子的汽化。因此溶液的蒸发需要不断地向溶液提供热能,以维持分子的连续汽化;另一方面,液面上方的蒸汽必须及时移除,否则蒸汽与溶液将逐渐趋于平衡,汽化将不能连续进行。
液体蒸发过程
液体蒸发的简化流程如图片所示,其主体设备—蒸发器由加热室和分离室两部分组成,其中加热室为一垂直排列的加热管束,在管外用加热介质(通常为饱和水蒸汽)加热管内的溶液,使之沸腾汽化。浓缩了的溶液(称为完成液)由蒸发器的底部排出。而溶液汽化产生的蒸汽经上部的分离室与溶液分离后由顶部引至冷凝器。为便于区别,将蒸出的蒸汽称为二次蒸汽,而将加热蒸汽称为生蒸汽或新鲜蒸汽。
对于沸点较高的溶液的蒸发,可采用高温载热体如导热油、融盐等作为加热介质,也可以采用烟道气直接加热。
3.蒸发过程的分类
(1)常压蒸发、加压蒸发和减压蒸发
按蒸发操作压力的不同,可将蒸发过程分为常压、加压和减压(真空)蒸发。对于大多数无特殊要求的溶液,采用常压、加压或减压操作均可。但对于热敏性料液,例如抗生素溶液、果汁等的蒸发,为了保证产品质量,需要在减压条件下进行。减压蒸发的优点是:
①溶液沸点降低,在加热蒸汽温度一定的条件下,蒸发器传热的平均温度差增大,于是传热面积减小;
②由于溶液沸点降低,可以利用低压蒸汽或废热蒸汽作为加热蒸汽;
③溶液沸点低,可防止热敏性物料的变性或分解;
④由于温度低,系统的热损失小。但另一方面,由于沸点降低,溶液的粘度大,使蒸发的传热系数减小,同时,减压蒸发时,造成真空需要增加设备和动力。
(2)单效蒸发与多效蒸发
根据二次蒸汽是否用作另一蒸发器的加热蒸汽,可将蒸发过程分为单效蒸发和多效蒸发。若前一效的二次蒸汽直接冷凝而不再利用,称为单效蒸发,图片5-1所示为单效蒸发的流程示意。若将二次蒸汽引至下一蒸发器作为加热蒸汽,将多个蒸发器串联,使加热蒸汽多次利用的蒸发过程称为多效蒸发。
(3)间歇蒸发与连续蒸发
根据蒸发的过程模式,可将其分为间歇蒸发和连续蒸发。间歇蒸发系指分批进料或出料的蒸发操作。间歇操作的特点是:在整个过程中,蒸发器内溶液的浓度和沸点随时间改变,故间歇蒸发为非稳态操作。通常间歇蒸发适合于小规模多品种的场合,而连续蒸发适合于大规模的生产过程。
4.蒸发操作的特点
前已述及,蒸发操作是从溶液中分离出部分溶剂,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数量不变,因此蒸发是一个热量传递过程,其传热速率是蒸发过程的控制因素。蒸发所用的设备属于热交换设备。
但与一般的传热过程比较,蒸发过程又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溶液沸点升高
被蒸发的料液是含有非挥发性溶质的溶液,由拉乌尔定律可知,在相同的温度下,溶液的蒸汽压低于纯溶剂的蒸气压。换言之,在相同压力下,溶液的沸点高于纯溶剂的沸点。因此,当加热蒸汽温度一定,蒸发溶液时的传热温度差要小于蒸发溶剂时的温度差。溶液的浓度越高,这种影响也越显著。在进行蒸发设备的计算时,必须考虑溶液沸点上升的这种影响。
(2)物料的工艺特性蒸发过程中,溶液的某些性质随着溶液的浓缩而改变。
有些物料在浓缩过程中可能结垢、析出结晶或产生泡沫;有些物料是热敏性的,在高温下易变性或分解;有些物料具有较大的腐蚀性或较高的粘度等等。因此,在选择蒸发的方法和设备时,必须考虑物料的这些工艺特性。
(3)能量利用与回收
蒸发时需消耗大量的加热蒸汽,而溶液汽化又产生大量的二次蒸汽,如何充分利用二次蒸汽的潜热,提高加热蒸汽的经济程度,也是蒸发器设计中的重要问题。
蒸发设备
随着工业蒸发技术的不断发展,蒸发设备的结构与型式亦不断改进与创新,其种类繁多,结构各异。目前工业上实用的蒸发设备约有六十余种,其中最常用的也有十余种型式,本节仅介绍常用的几种。
一.常用蒸发器的结构与特点
常用蒸发器主要由加热室和分离室两部分组成。加热室的型式有多种,最初采用夹套式或蛇管式加热装置,其后则有横卧式短管加热室及竖式短管加热室。继而又发明了竖式长管液膜蒸发器,以及刮板式薄膜蒸发器等等。根据溶液在蒸发器中流动的情况,大致可将工业上常用的间接加热蒸发器分为循环型与单程型两类。
1.循环型蒸发器
这类蒸发器的特点是溶液在蒸发器内作循环流动。根据造成液体循环的原理的不同,又可将其分为自然循环和强制循环两种类型。前者是藉助在加热室不同位置上溶液的受热程度不同,使溶液产生密度差而引起的自然循环;后者是依靠外加动力使溶液进行强制循环。目前常用的循环型蒸发器有以下几种:
(1)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
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的结构如图片所示,其加热室由一垂直的加热管束(沸腾管束)构成,在管束中央有一根直径较大的管子,称为中央循环管,其截面积一般为加热管束总截面积的40~100%。当加热介质通入管间加热时,由于加热管内单位体积液体的受热面积大于中央循环管内液体的受热面积,因此加热管内液体的相对密度小,从而造成加热管与中央循环管内液体之间的密度差,这种密度差使得溶液自中央循环管下降,再由加热管上升的自然循环流动。溶液的循环速度取决于溶液产生的密度差以及管的长度,其密度差越大,管子越长,溶液的循环速度越大。但这类蒸发器由于受总高度限制,加热管长度较短,一般为1~2m,直径为25~75mm,长径比为20~40。
中央循环管蒸发器具有结构紧凑、制造方便、操作可靠等优点,故在工业上的应用十分广泛,有所谓“标准蒸发器”之称。但实际上,由于结构上的限制,其循环速度较低(一般在0.5m/s以下);而且由于溶液在加热管内不断循环,使其浓度始终接近完成液的浓度,因而溶液的沸点高、有效温度差减小。此外,设备的清洗和检修也不够方便。
悬筐式蒸发器是中央循环管蒸发器的改进。其加热室像个悬筐,悬挂在蒸发器壳体的下部,可由顶部取出,便于清洗与更换。加热介质由中央蒸汽管进入加热室,而在加热室外壁与蒸发器壳体的内壁之间有环隙通道,其作用类似于中央循环管。操作时,溶液沿环隙下降而沿加热管上升,形成自然循环。一般环隙截面积约为加热管总面积的100~150%,因而溶液循环速度较高(约为1~1.5m/s)。由于与蒸发器外壳接触的是温度较低的沸腾液体,故其热损失较小。
悬筐式蒸发器适用于蒸发易结垢或有晶体析出的溶液。它的缺点是结构复杂,单位传热面需要的设备材料量较大。
(3)外热式蒸发器
外热式蒸发器的特点是加热室与分离室分开,这样不仅便于清洗与更换,而且可以降低蒸发器的总高度。因其加热管较长(管长与管径之比为50~100),同时由于循环管内的溶液不被加热,故溶液的循环速度大,可达1.5m/s。
(4)列文蒸发器
列文蒸发器的特点是在加热室的上部增设一沸腾室。这样,加热室内的溶液由于受到这一段附加液柱的作用,只有上升到沸腾室时才能汽化。在沸腾室上方装有纵向隔板,其作用是防止气泡长大。此外,因循环管不被加热,使溶液循环的推动力较大。循环管的高度一般为7~8m,其截面积约为加热管总截面积的200~350%。因而循环管内的流动阻力较小,循环速度可高达2 ~3m/s。
列文蒸发器的优点是循环速度大,传热效果好,由于溶液在加热管中不沸腾,可以避免在加热管中析出晶体,故适用于处理有晶体析出或易结垢的溶液。其缺点是设备庞大,需要的厂房高。此外,由于液层静压力大,故要求加热蒸汽的压力较高。
(5)强制循环蒸发器
蒸发器结构的情况对于它的应用来说是一种很好的表现。这种结构的使用完全可以让它在执行工作的时候,达到一个相对比较满意的结果。我们在了解了蒸发器结构之后,对于以后遇到的一些特殊的问题或者是故障的时候,就可以依据它的结构来断定是哪里出现了问题。解决起来也是相当的容易一些了。
不一样。主要区别是,性质不同、作用不同、应用不同,具体如下:
一、性质不同
1、蒸发器
蒸发器是制冷四大件中很重要的一个部件,低温的冷凝液体通过蒸发器,与外界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气化吸热,达到制冷的效果。
2、换热器
换热器(亦称为热交换器或热交换设备)是用来使热量从热流体传递到冷流体,以满足规定的工艺要求的装置。
二、作用不同
1、蒸发器
主要作用是制冷剂蒸发吸热。
2、换热器
主要作用是使热量从热流体传递到冷流体。
三、应用不同
1、蒸发器
应用在工业中,用加热的方法,将含有不挥发性溶质的溶液加热至沸腾状况,使部分溶剂汽化并被移除,从而提高溶剂中溶质浓度的单元操作。
2、换热器
换热器在石油、化工、轻工、制药、能源等工业生产中,常常用作把低温流体加热或者把高温流体冷却,把液体汽化成蒸汽或者把蒸汽冷凝成液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蒸发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换热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热交换器
空调蒸发器的作用是利用液态低温制冷剂在低压下易蒸发,转变为蒸气并吸收被冷却介质的热量,达到制冷目的。根据被冷却介质的种类不同,蒸发器可分为两大类:(1)冷却液体载冷剂的蒸发器。用于冷却液体载冷剂——水、盐水或乙二醇水溶液等。这类蒸发器常用的有卧式蒸发器、立管式蒸发器和螺旋管式蒸发器等。(2)冷却空气的蒸发器。这类蒸发器有冷却排管和冷风机。卧式蒸发器其与卧式壳管式冷凝器的结构基本相似按供液方式可分为壳管式蒸发器和干式蒸发器两种。卧式壳管式蒸发器广泛使用于闭式盐水循环系统。其主要特点是:结构紧凑,液体与传热表面接触好,传热系数高。但是它需要充入大量制冷剂,液柱对蒸发温度将会有一定的影响。且当盐水浓度降低或盐水泵因故停机时,盐水在管内有被冻结的可能。若制冷剂为氟利昂,则氟利昂内溶解的润滑油很难返回压缩机。此外清洗时需停止工作。干式氟利昂蒸发器 主要区别在于制冷剂在管内流动,而载冷剂在管外流动。节流后的氟利昂液体从一侧端盖的下部进入蒸发器,经过几个流程后从端盖的上部引出,制冷剂在管内随着流动而不断蒸发,所以壁面有一部分为蒸气所占有,因此,它的传热效果不如满液式。但是它无液柱对蒸发温度的影响,且由于氟利昂流速较高(≥4m/s),则回油较好。此外,由于管外充入的是大量的载冷剂,从而减缓了冻结的危险。这种蒸发器内制冷剂的充注量只需满液式的1/2~l/3或更少,故称之为“干式蒸发器”。立管式蒸发器立管式和螺旋管式蒸发器的共同点是制冷剂在管内蒸发,整个蒸发器管组沉浸在盛满载冷剂的箱体内(或池、槽内),为了保证载冷剂在箱内以一定速度循环,箱内焊有纵向隔板和装有螺旋搅拌器。载冷剂流速一般为0.3~0.7m/s,以增强传热。这两种蒸发器只能用于开式循环系统,故载冷剂必须是非挥发性物质,常用的是盐水和水等。如用盐水,蒸发器管子易被氧化,且盐水易吸潮而使浓度降低。这两种蒸发器可以直接观察载冷剂的流动情况,广泛用于以氨为制冷剂的盐水制冷系统。排管类型冷却排管冷却排管是用来冷却空气的一种蒸发器。广泛应用于低温冷藏库中,制冷剂在冷却排管内流动并蒸发,管外作为传热介质的被冷却空气作自然对流。冷却排管最大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便于制作,对库房内贮存的非包装食品造成的干耗较少。但排管的传热系数较低,且融霜时操作困难,不利于实现自动化。对于氨直接冷却系统用无缝钢管焊制,采用光管或绕制翅片管;对于氟利昂系统,大都采用绕片或套片式铜管翅片管组。蛇管式排管蛇管式顶管重力供液或氨泵供液均可;单排和双排蛇管式墙排管可用于下进上出式的氨泵供液系统及重力供液系统,对单根蛇管式排管还可用于氨泵上进下出供液系统和热力膨胀阀供液系统。蛇管式排管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存液量较小,适用性强。其主要缺点为排管下段产生的蒸气不能及时引出,必须经过排管的全长后才能排出,故传热系数小,汽液二相流动阻力大。U形排管常用的U形排管由两层或四层光滑无缝钢管构成。U 形顶排管优点是结霜比较均匀,制作和安装较方便,充液量小,约占其容积的50%,适用重力供液系统和氨泵下进上出氨制冷系统,在冷库中获得较广泛的应用。但其占据库房的有效空间较多,且上层排管不易除霜。冷风机冷风机多是由轴流式风机与冷却排管等组成的一台成套设备。它依靠风机强制库房内的空气流经箱体内的冷却排管进行热交换,使空气冷却,从而达到降低库温的目的。冷风机按冷却空气所采用的方式可分为干式、湿式和干湿混合式三种。其中,制冷剂或载冷剂在排管内流动,通过管壁冷却管外空气的称为干式冷风机;以喷淋的载冷剂液体直接和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称为湿式冷风机;混合式冷风机除冷却排管外,还有载冷剂的喷淋装置。下面介绍冷库广泛使用的干式冷风机。冷库常用的干式冷风机按其安装的位置又可分为吊顶式和落地式两种类型。它们都由空气冷却排管,通风机及除霜装置组成,且冷风机内的冷却排管都是套片式的。大型干式冷风机常为落地式。五、空调蒸发器产品特点:该产品为空调用蒸发器。内螺纹管,内表面积大,百页窗口通风效果好,波纹片散热面积大。由弯曲的U形管穿过翅片,经胀管、焊接而成。产品用途:空调制冷配套。
汽车空调蒸发器的作用是将膨胀阀出来的低压制冷剂蒸发,吸收车内空气的热量,从而达到车内降温的目的。蒸发器就是一个热交换器,高压的液态冷媒通过膨胀阀进入蒸发器,由于膨胀阀的雾化作用,使液态的冷媒变成雾状,雾状的冷媒在低压条件下转变为气态。在转变的过程中会吸热,所以此时蒸发器是凉的,风通过后就变成凉风,达到了制冷的目的。蒸发器有管片式、管带式和层叠式。目前我国轿车上主要采用全铝层叠式和管带式蒸发器,大型客车上主要采用铜管铝片式蒸发器,中型客车上几种形式都有,以管带式为主。空调散热蒸发器制冷剂通道由两片冲压成复杂形状的铝板,叠在一起形成夹板组成制冷剂通道。每两个夹板之间放置有波浪形散热带,然后一层层叠置起来,散热效果相当好。空调蒸发器在蒸发箱里面,蒸发箱在仪表台里面,一般在仪表台中间。连接它的无非就是高压管和低压管,注意密封圈要装好很重要。使用寿命长,一般可以用到汽车报废
蒸发器分为:冷藏蒸发器(双U形),冷冻蒸发器(框架形)和初露管...蒸发器的设计不是你想怎么弄的,要更具原有的基础上你进行改进是可采取的,毕竟现有的蒸发器是实用的(专业)的.建议你收集资料进行改进工作,冰箱的构造分为几大类》蒸发器,压缩机,内胆.门胆.底板.脚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