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式风格的起源

更新时间:02-02 装修 由 争端 分享

丹纳在解释哥特式建筑形成的原因时指出,基督教是普遍的宗教,诉之于广大的群众,号召所有的人拯救灵魂,所以屋子要特别宽大。因为“宽大”的“屋子”能够容纳更多的信徒。事实上哥特式是法国的创造。哥特式最初出现于圣德尼修道院教堂(St-Denis,1130-1162)和桑斯教堂(Sens,约1130~1140年)。它的一些反映其特征的部分,如尖券,来源于东方,而最具有哥特式特征性的交叉肋拱也已经用于圣德尼修道院教堂和桑斯教堂。法国建筑史家路易斯·格罗德茨基说,圣德尼修道院教堂表现了所有哥特艺术的特征;它不仅在形式和结构层次来说是如此,而且在美学和象征的角度来说也是如此。这种教堂形式首先在这个省流行,而其他地区尚在追随罗马式。哥特式艺术于13世纪进入成熟阶段,很快地传至英国,13、14世纪传遍全欧。

哥特式建筑源于哪个国家

源于法国~!自公元12世纪到公元15世纪,城市已成为各个封建王国的政治、宗教、经济和文化中心,这一时期兴起了封建社会大发展的产物——哥特式艺术。 哥特(Gothic)是指野蛮人,哥特艺术是野蛮艺术之义,是一个贬义词。在欧洲人眼里罗马式是正统艺术,继而兴起的新的建筑形式就被贬为“哥特”(野蛮)了。 第一个哥特式建筑是在法国国王的领地上诞生的。之后整个欧洲都受到“哥特化”的影响。哥特式有人专指建筑,哥特式雕刻最初附属于建筑,公元13世纪后与建筑分离;哥特式绘画巅峰在公元14—15世纪。 哥特式教堂建筑在艺术造型上的特点:首先在体量和高度上创造了新纪录,从教堂中厅的高度看,德国的科隆中厅高达48米;从教堂的钟塔高度看德国的乌尔姆市教堂高达161米。其次是形体向上的动势十分强烈,轻灵的垂直线直贯全身。不论是墙和塔都是越往上分划越细,装饰越多,也越玲珑,而且顶上都有锋利的、直刺苍穹的小尖顶。不仅所有的券是尖的,而且建筑局部和细节的上端也都是尖的,整个教堂处处充满向上的冲力。这种以高、直、尖和具有强烈向上动势为特征的造型风格是教会的弃绝尘寰的宗教思想的体现,也是城市显示其强大向上蓬勃生机的精神反映。 如果说罗马式以其坚厚、敦实、不可动摇的形体来显示教会的权威,形式上带有复古继承传统的意味,那么哥特式则以蛮族的粗犷奔放、灵巧、上升的力量体现教会的神圣精神。它的直升的线条,奇突的空间推移,透过彩色玻璃窗的色彩斑斓的光线和各式各样轻巧玲珑的雕刻的装饰,综合地造成一个“非人间”的境界,给人以神秘感。有人说罗马建筑是地上的宫殿,哥特建筑则是天堂里的神宫。 哥特式教堂结构变化,造成一种火焰式的冲力,把人们的意念带向“天国”,成功地体现了宗教观念,人们的视觉和情绪随着向上升华的尖塔,有一种接近上帝和天堂的感觉。从审美的层面看,罗马式建筑较宽大雄浑,但显得闭关自守,而哥特式建筑表现出一种人的意念的冲动,它不再是纯粹的宗教建筑物,也不再是军事堡垒,而是城市的文化标志,标明在最黑暗的中世纪获得一点有限的自由,人们会发现一丝现实世界的阳光透进了黑暗的中世纪。 与哥特建筑一起应运而生的是优美的彩色玻璃窗画。这种画也成为不识字信徒们的圣经。圆形的玫瑰窗象征天堂,各式圣者登上了色彩绚丽的玻璃窗,酷似丰富多彩的舞台画面。当人们走近教堂不仅产生对天国的神幻感,也产生装饰美感。由于它是玻璃画能依靠光线的穿透而生艳,以其光色的奇妙而引人入胜。 哥特式雕塑是教堂建筑不可缺少的装饰,它的人物形象开始保持独立的空间地位,追求三度空间的立体造型,力求符合真实的形象,追求自然生动的塑造,使人体逐渐丰满起来,衣褶也随之有了结构的变化,使人感到衣服里面是实在的人体。雕像不再是人的外形的模似,而是有血有肉的人了。哥特式建筑上多采用圆雕和接近圆雕的高浮雕。 哥特式艺术接近生活和写实,遍布欧洲,因此也称国际哥特式风格。晚期的哥特式艺术已明显孕育着文艺复兴的到来

哥特风格这个名词是怎么产生的

最早“Gothic“这个字是起于文艺复兴时期被用来区分中世纪时期(Middle Ages,~15世纪)的艺术风格,它的源由是来自于曾于西元3~5世纪侵略意大利并瓦解罗马帝国的德国哥特族人,在15世纪时,意大利人有了振兴古罗马文化的念头因而掀起了灿烂的文艺复兴运动,由于意大利人对于哥特族摧毁罗马帝国的这段历史情仇始终难以释怀,因此为了与这段时期有所区隔,他们便将中世纪时期的艺术风格称呼为Gothic,对他们而言即意味着野蛮。仅管Gothic这个字原始上是带有负面的含义,但事实上为数可观的美丽艺术作品都在此时被创作出来。12世纪时,由于建筑技术的精进,因而造就了大量哥特式教堂的诞生,其中最著名的就属巴黎的圣母院大教堂(Notre Dame)。当然,哥特式风格也不仅止于建筑,诸如雕刻、玻璃制品、装饰品和彩缯图稿等等,都深受影响,这类艺术创作从12世纪中到16世纪初一直绵延不断。事实上宗教在哥特艺术上扮演着极重要的角色,不论是画家或雕刻家,在他们的作品上都喜爱以宗教为题,对于写实的题材则不甚感兴趣。约在公元1800年左右登场的浪漫主义运动(Romantic Movement),哥特与中世纪文化再度受到人们的青睐而得以复苏,浪漫主义可说是对于启蒙运动(the Enlightenment)理性主义(Rationalism)的反动,感性、非理性的态度是这个运动的中心,而在这个时期,哥特开始与黑暗、奇异、古怪扯上关系,事实上浪漫派的许多象征和主题都和这些哥特次文化相当类似,这时期的一些作家十分热衷于描写人心的黑暗、空虚面,性妄想、恐怖、神 的题材都在文学作品中被广泛地运用。此外,在视觉艺术上,浪漫派的画家同样偏爱黑暗、凄凉的景致。在哥特小说中最典型的象征就是吸血鬼(vampire),经典作品Bram Stoker的“Dracula”甚至在书中加入了吸血鬼的图象,其可谓为发19世纪哥特文学以吸血鬼为题的滥觞。

哥特式风格最早起始于何时何地

哥特(Gothic)这个特定的词汇原先的意思是西欧的日耳曼部族。在18世纪到19世纪的建筑文化与书写层面,所谓“哥特复兴”(Gothic Revival)将中古世纪的阴暗情调从历史脉络的墓穴中挖掘出来。哥特文学流派是在18世纪末。是对人类自身黑色阴暗面的展示。到了20世纪的70年代,朋克作为一种亚文化侵入了主流文化的领域。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

哥特式风格是怎么形成的

在整个12、13世纪,罗马式风格在欧洲各地大都为哥特式风格取而代之。罗马风格的原罪观。该雕刻是罗马风格艺术的杰作之一,作于1100年前后,出自德国希尔登海姆大教堂的青铜大门上,描述了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园那一刻情景。生理构造上的扭曲和简朴的抽象创造出一种烘托人类脆弱的效果。虽然训练有素的艺术史家能够看出一种风格的某些特征怎么导致另一种风格的形成,但两种风格的实际外观是迥然不同的。事实上,这两种建筑风格的区别看上去就像史诗与传奇故事间的区别那么大;这样进行类比是很恰当的,因为就在传奇故事产生之际哥特式风格于12世纪中叶在法国产生了,还因为它远比其前身精巧、优美、雅致,恰如传奇故事相形于史诗那样。哥特式风格的迅速发展和为人承认最后一次表明——如果还需要再次加以证明的话——12世纪是一个勇于试验和充满活力的世纪,其程度至少不亚于20世纪。圣但尼大教堂是纪念法国主保圣徒圣但尼的圣所和埋葬历代法国国王的墓地。1144年,它被推倒,以在该地兴建更大的完全按哥特式风格兴建的新教堂。此举无异于美国总统下令推倒白宫而用密斯·范·德·罗厄或赫尔穆特·雅恩设计的大厦取而代之。这一举动在今天是极不可能的,至少会激起轩然大波。但在12世纪,这一情况却实际发生了,并轻而易举地做到了。

哥特式的起源是什么

哥特式(Gotische,亦译高惕式)一词,和“野蛮”的形式相联系,可以说是一种蔑称,这是16世纪艺术史家瓦萨里提出的。“哥特式”(“Gothic”)一词是“日耳曼”(“tedesco”)或条顿(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用以贬低中世纪艺术的用词)的法语同义词。确切地说,哥特式起源于哥特族,哥特族是波罗的海和黑海一带的游牧民族,是中世纪初期入侵欧洲的“蛮族”中的主要力量。蛮族在文艺各方面对欧洲带来了新鲜血液。

哥特式建筑的起源历史

起源哥特式建筑是以法国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在12—15世纪,城市手工业和商业行会相当发达,城市内实行一定程度的民主政体,市民们以极高的热情建造教堂,以此相互争胜来表现自己的城市。另外,当时教堂已不再是纯属宗教性建筑物,它已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成为市民大会堂、公共礼堂,甚至可用作市场和剧场。在宗教节日时,教堂往往成为热闹的赛会场地。早期第一座哥特式教堂是1143年在法国巴黎建成的圣丹尼教堂,其四尖券巧妙地解决了各拱间的肋架拱顶结构问题,有大面积的花窗玻璃,为以后许多教堂所效法。1144年,在庆祝圣丹尼斯重修完成举行的典礼上,各国的主教们吃惊地发现这种建筑形式有着不可抵挡的魅力。于是25年之后,凡有代表参加过庆典的地区都出现了哥特式教堂。经典时期12世纪末到13世纪中叶。晚期辐射状哥特式和火焰哥特式发展。 直到16世纪被文艺复兴风格替代。复兴1820年,哥特式装饰风格复兴,主要在内装饰上。

声明:关于《哥特式风格的起源》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3825271@qq.com
本文网址:http://www.25820.com/decorate/32_2080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