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窗纹样 可能出于吉利的说法,但是故宫的房间数量的确惊人。故宫的几乎每一个房间都有窗户,我们可以根据窗户上的花窗纹样的级别和纹样特征来判断所属房间主人的地位。这个判断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宫殿。
歇山顶
歇山顶共有九条屋脊,即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因此又称九脊顶。由于其正脊两端到屋檐处中间折断了一次,分为垂脊和戗脊,好像“歇”了一歇,故名歇山顶。
歇山顶分单檐和重檐两种,所谓重檐,就是在基本歇山顶的下方,再加上一层屋檐,和庑殿顶第二檐大致相同。歇山顶的出现晚于庑殿顶,其样式最早可见于汉阙石刻,到了宋、元时期,歇山顶已经大为流行,一些建筑物的单檐庑殿式主殿开始改为重檐歇山式,明代时重檐歇山更广为运用到殿宇建筑之中,超越单檐庑殿,成为仅次于重檐庑殿的最高等级建筑样式。紫禁城中,天安门、保和殿、坤宁宫均采用重檐歇山顶。昭德门、贞度门、东西六宫均采用单檐歇山顶。歇山顶的使用凸显了皇家气派和森严等级。
三、金龙和玺
金龙和玺是古代汉族宫殿建筑戏珠,藻头内画升、降龙。平板枋以青色为底,上绘行龙;挑檐枋青色底,画流云或“工王云“;由额垫板朱红色中的常见而重要的装饰手法。图案以各种姿态的龙为主。枋心内一般画二龙底,上绘行龙。龙周围衬云纹、火焰图案,为汉族建筑艺术的精华而载入史册。
1、龙凤呈祥,指吉利喜庆的事。在中国传统观念中,龙和凤代表着吉祥如意,龙凤一起使用多表示喜庆之事。出自《孔丛子。记问》,也有许多关于“龙凤呈祥”的典故传说流传和几部同名影视作品出品。
2、二龙戏珠,指古代中国神话故事。两条龙相对,戏玩着一颗宝珠。人们在建筑彩画、雕刻、服饰绣品等载体上常见“龙戏珠”(有“单龙戏珠”、“二龙戏珠 ”等)图案。
3、松鹤延年,是中国常用的表示吉祥的话。实际上丹顶鹤足有四趾,三趾在前、一趾在后,后趾小而不触及地面,以致不能栖于树上,只能栖于湖沼的浅水滩上。有图案和饭菜也用松鹤延年命名。满汉全席菜谱之九白宴的前菜七品中的第一品,因“松鹤延年”具有深远的喻意,又称是一道长寿菜。松鹤延年造型奇特,外形美观,颜色搭配巧夺天工,在制作这道菜时需要厨师精湛的刀工和熟练的拼盘技巧。
4、龟鹤同龄多见于古玉图案,利用谐音,取祥瑞之意。图案为一龟一鹤。《韵会》:“龟为甲虫之长。”龟寿万年,是长寿之象征;鹤是仙禽《崔豹古今》“鹤干年则变苍,又二千岁则变黑,所谓玄鹤也。”龟鹤同龄,乃同享高寿之意。用于明清玉牌子。
参考资料:中国传统图案百度百科
这不叫窗花,过年前在窗户上贴的红色剪纸才叫窗花。这种是江南园林特有的花窗。是用瓦片构成的图案。一般来说,一个园林中的花窗,不会有重复的图案的。花窗除了美观之外,还起着“移步换景”、“透视”、“借景”等作用。有机会,去江南看看:著名的苏州拙政园、江南园林的无锡寄畅园。请采纳。
为建筑中窗的一种装饰和美化的形式,既具备实用功能,又带有装饰效应,花窗多见于古典建筑中,在我国古典建筑中,花窗多采用各种图案的窗棂进行装饰和美化,常见于格扇门窗中,窗棂的出现体现了窗的功用由简单的实用功能发展到了实用与审美功能的结合。
●不厌其圆为哪般在园林入口处,我们见到最多的是那些砌筑得简直可以说是天衣无缝、精妙无比的圆形门穴(又称月洞门)。仅以笔者生活的扬州为例:瘦西湖徐园大门、寄啸山庄北面入口、个园东门、小盘谷“听竹”、平园“惕息”、史公祠“梅花岭”等等,名闻遐迩的钓鱼台更是于三面方正的墙体上圆洞大开,了无遮碍。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圆是日月盈蓄之象,又是天穹覆盖之形,更代表着一种圆融宽满的理想人生,具有吉祥美好的属性。因此,在以安身立命、寄性遣怀为目的私家宅园之中精心设置这样一道乃至数道融合自然人生大好境界为一的圆门、圆窗,不但赏心悦目,而且意味深长。正所谓圆中观物,万物何所不圆?中国古典园林花窗建筑中对于圆的异乎寻常的热爱,与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崇尚中庸、权变的人生哲学十分吻合。●处处门窗皆有意园林花窗的造型图案,同样与民间传统文化中的吉祥观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花瓶门寓一门平安,桃形门寓满门福寿,葫芦门寓子孙连绵,灯茏窗寓光明永照,书卷窗寓诗书传家。其中最为常见的六角门窗,也正应合了一句广为流行的口语:“六六大顺”。通过不同形态门与窗的组合搭配。则可产生更为丰富的联想。方窗圆门一一方正圆融、六角窗与瓶形门一一平安大顺,正方形窗与八角门一一四通八达,多样构成的什锦窗——十全十美。平凡中见匠心,细小处藏深意,传统花窗艺术中所包含的微妙、丰富的象征意义,对于生活在同一文化背景下并具有一定知识素养的人来说不难心领神会,它们在园林建筑重视自然的客观景境之中,融进了吉利祥和的主观情境,以独特的语汇,传递着天人之际的祝福与祈盼、希冀与慰藉。
花窗,为建筑中窗的一种装饰和美化的形式,既具备实用功能,又带有装饰效应,花窗多见于古典建筑中,在中国古典建筑中,花窗多采用各种图案的窗棂进行装饰和美化,常见于格扇门窗中,窗棂的出现体现了窗的功用由简单的实用功能发展到了实用与审美功能的结合。
是这种样子的吧?
冰裂纹冰裂纹作者:朱千华美学原理有一个残缺之美的重要法则。残缺之美在艺术上表现为结构或内容的不完整,却能给人奇异美感和无穷意蕴,米洛维纳斯和曹氏80回《红楼梦》都是残缺之美的绝好例证。有时也表现为化腐朽为神奇和点铁成金之妙。西画中印象派大师莫奈和凡高诸人,往往在一张旧椅或几间破屋之间表现一种奇特艺术效果;国画中奇树怪石,败枝残叶,都能让人产生无穷想象。中国传统艺术中,冰裂纹是极典型的化腐朽为神奇的残缺之美。我童年留在苏北农村。三九严冬,野外河水结成厚冰块,是溜冰的好地方。用棒棰敲冰,取一小块置足下做冰鞋。棒棰敲下去,冰面就会嘎然一声,出现许多白色炸裂开的纹路,有时冰面上就渐渐渗出了水。冰裂纹相互交织,逶迤远去,煞是好看。将这种纵横交织的纹理运用在艺术创作上,并取得成功的,首推聪明的制瓷工匠。哥窑上的开片是极好的一例。传说南宋时有章氏兄弟二人,皆为烧瓷高手,各开一窑场。《龙泉县志》云:世人称其兄之器曰哥哥窑。哥窑乃民窑之巨擘,可与官窑相抗。《饮流斋说瓷》载:哥窑,其胎质细,性坚,体重,多断纹,隐裂如鱼子,亦有大小碎块纹,即开片也。开片是哥窑特有的装饰风格。所谓开片,即冰裂纹,系胎釉膨胀系数不一造成的裂纹,釉面出现裂纹,实际上是一种缺陷,却被制瓷工匠巧妙地用来作为装饰纹,且效果精美绝伦,有浑然天成,巧夺天工之感。我一直喜欢哥窑上这种釉色莹润,清澈如春溪浅水的饰纹。除此外,名扬天下的端砚上,有一种天然的被称为冰纹石品,极名贵。《高要县志》记载:大西洞三层冰纹,洁白如蛛丝网,纵横布密,他洞所无。又《砚史》记述:白晕纵横,有痕无迹,细如蛛网,轻若藕丝,是谓冰纹。带有冰纹的端石颇为稀见,若冰纹带青花者,可谓之绝品。古砚鉴藏专家胡源先生苦苦寻觅二十余年,也仅得一方,奉若至宝,秘不示人。冰裂纹所呈现的自然又雅致的美感,吸引着无数艺术家注目。扬州画家郑小珊先生将冰裂纹之美运用在国画作品中,创造了一种奇特的艺术效果。其中有一幅名为《晴日》的国画,是体现冰裂纹之美的代表之作。整体构图清新明快,意境简洁,是我极喜欢的一幅作品。画面上许多枝蔓成了相互交错的线条,割成大小开片,藤蔓的缠络之间,坠以疏密相间的红果,他用这种晶莹如玉的冰裂纹之美,一扫当今画坛上的颓废和怪异之风,创造出充满生机、健康、纯净、明朗的世界。小珊先生是当代年轻的花鸟画家,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起先画工笔花鸟,因意境的清新,手法的别致,引起了画坛的关注。近年,他又画写意。笔法上,采用了线条的冰裂纹结构,画面上注入和悦明朗的色彩,使他的任何一幅作品,都给人以明媚和愉悦的感觉。小珊先生与我常有往来。其温文尔雅,谈吐不俗,是我喜欢的几位画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