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悬浮层 灰尘在空气中,在25米到33米这个位置形成了一个飘浮带,从建筑的角度上看,就是8--12层之间。 而9--11层就是受最严重的楼层。 城市高层住宅与居住者健康和寿命的关系 小高层电梯房住得较高的人健康好寿命更长高层住宅还有很多优点例如,视野较好,一览众山小。休闲之际,站在窗前或阳台上远眺,城市美景尽收眼底,清风吹来,确实令人心旷神怡;采光好,室内光线充足,7层以上楼层的日照时间相对更长;通风效果好,空气流通速度快,房间内较易形成穿堂风;夏天蚊子相对较少;安静、舒适、灰尘少。不管11层小高层、18层小高层、33层的房子、15层小高层、28层小高层、23层小高层还是26层小高层,到底是买高楼层的好,还是低楼层的好?如果在南方,当然是尽量不买底层,因为潮湿,在北方就无所谓。最顶一层能不买就不买,因为夏天热冬天冷的可能性大,碰到工程质量不好还可能墙面漏水。一般情况下,空气中的污染物随气流不断沉降和流动,在空气中没有污染源的情况下,楼层越高,空气相对越干净。7层:被誉为“黄金楼层”,6-7层比较好,浮沉层一般为距地面30—40米,以楼的建筑层高为3米算,扬灰层应该在9—12层之间。可以看看你小区的园林景观怎么个布局,一般说来,如果阳台前有大树分布则可以买四-六层的,因为这个高度刚好是树冠顶部,从这个高度往外看效果最好,一片郁郁葱葱的树顶映衬远处的美景。如果你不在乎小区内的景观效果或者小区内园林没看头那你就往上走好了,登高望远也不错,当然一般说来越高越贵了
不知道各位买房者有没有注意过,市场上在售的商品房大多是6层、11层、18层和33层!为什么开发商盖楼总喜欢把楼层数定为以上几层呢?小编给大家说说各种原因吧!
首先一定要提到的是民用建筑的分类,根据最新版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建筑高度不大于27m的 住 宅 建 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被定义为多层建筑;
建筑高度大于27m的统称为高层建筑;
建筑高度大于27m但不大于54m的住宅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被定义为二类高层住宅建筑;
建筑高度大于54m的住宅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被定义为一类高层住宅建筑。
各类住宅建筑剖面示意图↓↓↓
这其中换算成楼层来看:
27m以下多层建筑对应的是9层以下;
27m-54m二类建筑对应的是10-18层;
54m以上一类建筑对应的是19层及以上。
虽然从分类中看不到18层以外的其他几个楼层,但分类一定要看,而其他因素,我们则通过楼层详解来给大家呈现。
6F
首先来说下6层,为什么6层建筑最普遍最常见?
主要原因是《住宅设计规范》中要求:七层以及七层以上的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以上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
在房价还没有这么高昂的年代,采购电梯的成本在整个建筑中比重比较大,且电梯的维护保养也比较麻烦,付出回报比不大,所以普遍选择了6层,或6层带阁楼, 久而久之变成了习惯,就有些约定俗成的意思了。
而后来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版图的急速扩张,多层建筑在主城区出现已经作为稀缺产物的时候,电梯成了标配,但此时仍然为6层的原因就像之前说的,有些约定俗称的意思。
开发商给多层建筑冠以低密花园洋房的名号,来获取高的溢价,虽然多层建筑的定义是27m约9层,但高过百姓心中的标准层数6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7-07-04,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更多房产资讯,政策解读,专家解读,点击查看
高层住宅的常见层数有11层、18层、26层、33层等,这些数字是如何决定的?此外,7层以上就要有载人电梯,请问为什么是7层,而不是6层或8层?
高层住宅楼的常见层数是依据什么决定
回答一:
11层:7层以上就要有载人电梯,11层以上就要有消防电梯,防火门达到乙级。因此能赚得多又花得少的就是造11层(电梯都没有的7层多是学校宿舍楼层)。
18层:11层以上开始需要安全出口,18层以上就要两个了,且11-18层楼梯间还要设计封闭的。因此赚钱、少花钱、少麻烦的就是18层。
26层:19层开始就是一类防火建筑类型了(之前都是二类),两部防火电梯(也有说三部电梯一部防火)和两个防烟楼梯的节奏。
现下很多发展快的城市会有住宅高度限制,比如80米(机场高度限制,微波通道,城市的天际线控制,城市的规划要求神马的)。80/3=26层,于是就是同时满足住宅限制与利益最大化的层数。
33层:那没有上述限制的呢?再往上呢?算一层3米,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不论住宅及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建筑。(国外还要满足40层以上),33层再往上超100米了,无论从规范还是安全性都是另一个标准了。因此赚钱多又少麻烦的就是33层了。
回答二:
决定一栋建筑层数的分界点来源多个方面。有城市规划指标和环境影响的要求,有考虑人的生理因素要求,考虑消防因素,以及结构因素。
一、城市规划的限制
首先,城市中的建筑高度都是受城市规划的控制。例如规划条件要求多层建筑,你就不能把宿舍修到七层以上。规划要求高度控制在100米以下,那么设计大概就会 在三十层左右。如果你北面有一栋住宅,距离50米,按南方1:1日照间距的要求,你的高度就不能超过50米,大概就能盖16层。如果在北方,假设日照间距 为1:1.2,那么就只能盖50/3.1/1.2取整13层。另外现在地价高昂,发展商会尽量争取更高的容积率和可出售面积,也导致住宅建筑的高度越来越 高。从经济利益的角度来说,土地的容积率指标是决定建筑层数的决定因素。
二、人的生理情况
这主要影响到多层和高层的分界点。多层建筑可以不设电梯,故考虑到人爬楼梯的体能限制,住宅定超过七层就要设计电梯,并且栏杆高度高于一米一以保证安全。而宿舍是七层以上,办公五层以上就要设电梯。
三、消防设施因素
这是对高层住宅建筑层数临界点影响最大的一个条件。简单地说,就是消防员的体力和云梯车的高度确定了住宅建筑的常见层数关系。
消防要保证建筑防火安全,有两个重要原则:一是保证人员安全疏散,一般采取双向疏散来保证。这样万一发生火灾,总有一头能跑出去。第二就是消防设施能保障消防员扑救。 其实还有一个原则,就是做好防火措施、减少可燃材料,防止火灾蔓延。但与题目关系不大,不赘述。
城市中消防队的灭火设施室外靠消防车(救人用云梯车),室内靠消火栓。那么消防员和消防车的极限决定了高层建筑的高度限制。做过实验,消防员全副武装快速爬 上不到十层,其体力已经无法保证立即投入灭火战斗。故超过若干层后即要设消防电梯,以保障消防员的体力。而普通消防云梯车的高度有限,所以一部普通电梯+ 一部楼梯的最高层数11层也确定下来。否则建筑着起火来,消防员根本爬不上去了。
再看一般的云梯车高度是50米左右( 云梯消防车_百度百科 ),18层(18*3m=54m)以上的建筑消防就很难直接救援了。这也是消防规范要求18层是一个坎。18层以上,要设置防烟楼梯间,严格保证疏散安全的原因了。
而超过100米的建筑如果中部发生火灾,上部的人就很难施救了(不是每个城市都有直升飞机)。所以规范要求超过100米的公共建筑(30层左右),必须设置 避难层。而且第一避难层高度不得高于45米,以方便消防施救。而超过100米的住宅,由于非公共建筑属性,按当地要求处理。(一般不设)。
以上大概就是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规定楼层层数的一些原则,这些高度折算层层数,大致就是题主所问具体数字的来源了。
回答三:
做建筑设计,除非甲方提要求,设计人员是按照规范允许的极限来做的。这样的好处是,在满足规范的条件下,最大程度的降低甲方的成本。
住宅的层数设定,往往也是卡着规范的允许上限来做。这样可以最小化建筑占地面积,相应减小基坑开挖面积/减少打桩数量;扩大绿化或者广场的面积;扩大楼间距;优化日照条件,等等。
当然层数上限做不满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原因可能会奇葩到因为设计之前面积算错了,结果设计好的层数,硬是砍掉一层不建了,也有一些相对常规的原因,比如日照不满足、规划限高、风水、地方法规等等。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中3.1.2条根据层数进行了住宅分类:一层至三层为低层住宅,四层至六层为多层住宅,七层至九层为中高层住宅,十层及十层以上为高层住宅;几乎所有的规范对住宅这种建筑类型的各种限定,都是基于这个划分标准来制定的。
比如: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5.1.5条 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的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05m,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的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10m。
5.3.3条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建筑入口平台宽度不应小于2.00m。
像以上这些细碎的规定太多,不一一例举。但是,对建安成本来说,这些是可以忽略的,根本不产生影响。
正真的对建安成本、得房率这些关乎各方利益的指标影响较大的,主要是电梯和楼梯间:
1.电梯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6.4.1:属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设置电梯:
1 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时;
6.4.2: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其中应设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6.3.1:下列高层建筑应设消防电梯:
6.3.1.3 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和通廊式住宅。
所以,不想设置电梯,可以做到六层,只想设置一部电梯可以做到十一层。电梯增加造价,又影响得房率,一般也没有甲方拿有电梯作为卖点。
2.楼梯间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6.2.3.1 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可不设封闭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
6.2.3.2 十二层及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6.2.3.3 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5-06-10,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更多房产资讯,政策解读,专家解读,点击查看
新城区高楼大多26层,老城6层多,住房一般都修的6层,11层,18层,26层,33层。建筑高度不大于27m的住房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被定义为多层建筑;建筑高度大于27m的统称为高层建筑;建筑高度大于27m但不大于54m的住宅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被定义为二类高层住宅建筑;住宅设计规范》中要求:七层以及七层以上的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以上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而后来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版图的急速扩张,多层建筑在主城区出现已经作为稀缺产物的时候,电梯成了标配,但此时仍然为6层的原因就像之前说的,有些约定俗称的意思。开发商给多层建筑冠以低密花园洋房的名号,来获取高的溢价,虽然多层建筑的定义是27m约9层,但高过百姓心中的标准层数6层的时候,产品的接受度会有一定的降低。
我们以常见的6层、18层、33层为例为大家详解这些楼层设置背后的用心。1、6层结论:多层楼层数多为6层的原因是为了节省电梯采购、安装、维护成本和建筑施工成本。依据:根据《住宅设计规范》中要求,7层及7层以上住宅,入户层楼面高度超过16m时必须设置电梯,7层就要装电梯。根据《建筑抗震实际规范》中要求:多层砌体房屋基本上高度限制在6-7层左右,超过7层必须采用造价比较高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成本会有增加。《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7层以上的住宅需要设计一套整体的消火栓系统,还要设计封闭式楼梯间,设计和施工成本增加。分析:虽然说这些成本最终是要施加在购房者身上的,但什么样的配套该有的报价还是有一定的约束的。对于多层建筑的开发商来说,也要考虑楼盘品质与价格的相互统一。考虑到土地的使用率和减少项目施工时非必要资金的支出,打政策法规的擦边球,将楼层数设置在6层,既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自己的利益,又不用为了电梯、建筑材料和室内室外相关配套而增加支出。2、18层结论:保障业主的得房率和公摊面积,减少建筑施工的复杂程度,节省资金。依据:根据最新版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超过18层的房屋,消防楼梯方面要求至少要有两个独立的消防分区,电梯方面,要求必须增加消防电梯,也就是说至少要有两部电梯。电梯多了,公摊面积也会增加,同时消防等级也要提高,对施工时所选用的防火材料的要求也会提高。分析:公摊多少,得房率、消防材料和危险系数等都是18层以上的楼层需要考虑的。将楼层数量卡在18层或以下,对开发商来说,既可以保障业主合适的得房率和公摊面积,也可在电梯、建筑材料等资金成本上节省不少。一旦“越轨”一步,建成了19层或者高度超了1m,开发商就需要对楼栋重新进行规划。相比而言,按照界限来规划要省事省钱的多。
3、33层结论:高层楼层数多设置为33层的原因与地震等自然灾害有关。依据: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楼高80米是剪力墙(又称为抗震墙)抗震等级的分界线。
您好,1层~3层为低层住宅;4层~6层为多层住宅;7层~10层为中高层住宅(也称小高层住宅);11层~30层为高层住宅;30层(不包括30层)以上为超高层住宅。一般在库尔勒,根据称呼习惯,6层的多层叫条楼,7~18层称小高层,19层以上称为高层。 相较于高层建筑,小高层和高层的区别主要在于高度和层数的不一样,但是二者在楼层选择上的区别还是很大的。小高层因其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性赢得了更多购房者的喜爱,11层小高层几楼最好这是很多购房者想要知道的事情。从高度上说具有多层住宅的氛围,但又是较低的高层住宅,故称为小高层。对于市场推出的这种小高层,似乎是走一条多层与高层的中间之道。小高层的特点(1)建筑容积率高于多层住宅,节约土地,房地产开发商的投资成本较多层住宅有所降低。(2)这种小高层住宅的建筑结构大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从建筑结构的平面布置角度来看,则大多采用板式结构,在户型方面有较大的设计空间。(3)由于设计了电梯,楼层又不是很高,增加了居住的舒适感。但由于容积率的限制,与高层相比,小高层的价格一般比同区位的高层住宅高,这就要求开发商在提高品质方面花更大的心思。高层的特点超过一定层数或高度的建筑将成为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的起点高度或层数,各国规定不一,且多无绝对、严格的标准。高层住宅是城市化、工业现代化的产物,依据外部形体可将其分为塔楼和板楼。(1)高层住宅的优点:高层住宅土地使用率高,有较大的室外公共空间和设施,眺望性好,建在城区具有良好的生活便利性,对买房人有很大吸引力。(2)高层住宅的缺点:高层住宅,尤其是塔楼,在户型设计方面增大了难度,在每层内很难做到每个户型设计的朝向、采光、通风都合理。而且高层住宅投资大,建筑的钢材和混凝土消耗量都高于多层住宅,要配置电梯、高压水泵、增加公共走道和门窗,另外还要从物业管理收费中为修缮维护这些设备付出经常性费用。望采纳,谢谢!
不是这样,楼层首先是根据小区容积率推算设计的。必须符合规划部门审批的小区容积率。当然,有些楼层人们惯常不采用,如:19、21、23、24等。希望我的解答能帮到你
一、7层洋房和11层小高层建设规范一样,导致建造成本一致、空间布局一致,户型设计一致,没有任何区别。根据最新的《住宅建筑设计规范》规定来说:1-6层是多层、7-11层是小高层、12-18层大高层。7层、11层正好是小高层的上限和下限,因此7层、11层是同一类别建筑,两种建筑从建设标准、材料造假、消防标准都是一致的,没有任何区别。在相同的设计规范下,7层洋房、11层小高层两种建筑形态的产品没有任何区别,例如单元核心筒的设计,都可以采用最简单实用的一梯两户设计,空间布局都可以采用南北通透的板楼设计。建造成本方面,由于电梯都可设计一部、消防等级、抗震等级一致,无需对建筑材料进行改变,所以建筑成本也没有区别。二、7层产品仅仅由于购房者心理因素,价格比11层高层溢价5%-15%。7层产品和11层产品是没有任何本质上的区别的,但是由于项目容积率越来越高,7层洋房逐渐成为市场上的稀缺产品,成为品质小区、高档小区的象征,因此深受购房者的青睐。一般来说,同样城市、同样地段、同一项目的7层洋房的价格高出11层洋房价格5%-15%之间,而这溢价仅仅是购房者心理因素,直观认为7层洋房是高品质小区的象征,因此7层洋房的性价比并不高。我换一种说法,大家就是比较清楚了,7层和11层对比等于18层和26层的对比,但同样的18层和26层基本上是没有溢价的。三、11层小高层的得房率是高于7层洋房,公摊面积少于7层洋房。大家往往认为楼层越低,得房率越低,这其实是错误的观点。在同样的建筑类别中,建筑楼层越多,得房率越高。因为如果是同样的建筑类别,公共面积设计是一致的,楼层越多户数越多,分摊面积就越小。我举个例子让大家便于理解:假设一栋楼一梯两户:每户户型面积100平米,每层单元核面积30平米,大堂30平米,其他公摊面积30平米7层洋房:81%公摊面积=每层单元核面积*楼层+一层大堂+其他公摊面积公摊面积=30×7+30+30=270平米每户公摊面积=270平米÷(2户×7层)=19平米每户得房率=实际使用面积(100-19)÷建筑面积100=81%11层小高层:83%公摊面积=每层单元核面积*楼层+一层大堂+其他公摊面积公摊面积=30×11+30+30=390平米每户公摊面积=390平米÷(2户×11层)=17平米每户得房率=实际使用面积(100-17)÷建筑面积100=83%通过上面对比可以发现:7层洋房每户公摊面积多了2平米,得房率也低了2%。总结:7层和11层两种产品没有本质区别,但是11层产品比7层产品价格低,得房率反而高,性价比超过7层。
买房您知道如何选楼层吗?一栋楼里面的最佳楼层位于哪里呢?为什么是7层以上有电梯呢?住在一楼和顶楼分别是怎样的体验呢?本期楼层知识问答小百科将为您一一解答。
Q1:楼层总数为什么经常是6/18/26/33?
A:《住宅设计规范》中有规定: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时,必须设置电梯。现在的住宅层高一般都是3米,开发商出于考虑土地使用率和减少项目施工时电梯配备使用的资金,通常会将层数卡在6层;
根据相关规定,超过18层消防楼梯要求至少两个独立的消防分区,电梯要求必须增加消防电梯,电梯数至少2部。电梯多了,公摊面积也会增加,开发商为了迎合购房者的需求和减少建筑时的麻烦和资金,自然会把层数选择在“18”;
楼层“26”是根据抗震要求决定的。假设房子的层高为3米,26层总层高为78米,小于80米,如果是27层,总层高就是81米,超过了80米的限定,就要增强剪力墙抗震等级,非常麻烦;
“33”层的形成则是因为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的规定: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不论住宅及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建筑。出于考虑到经济和施工方便等原因,许多房企在规划房屋楼层时都不会超过100米,而100/3=33层,33层就这样诞生了。
Q2:最佳楼层为什么是大楼的1/3到2/3之间?
A:从建筑学的角度来说,最佳的楼层应该位于大楼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之间。以30层为例,12层到23层是专家眼里的最佳楼层。楼层的采光很不错,日照时间也长,视野也很开阔。
另外,这个高度离地面有一定距离,不受马路上噪音的影响。在销售中,这些楼层虽然价格要比其它楼层贵一些,不过仍然是抢手货。
Q3: 居住在一楼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A:优点:进出方便;很多一楼带院子,可利用空间大;冬天出来晒太阳,夏天出去纳纳凉,还可以放杂物;夏天比别的楼层阴凉,可以少用空调;
缺点:一楼容易潮湿阴冷,冬天尤其比别的楼层冷些;如果小区间楼间距小的话,一层的光照是最差的;小偷光临的概率较高,一定要装安保窗;高度太小,最没隐私。
Q4:为什么有些人偏爱顶楼?
A:视野开阔,一览众山小,对保护视力也有好处;通风、采光效果好,阴雨天能节省照明用电;受外界噪音影响小,没有楼上住户的噪音干扰,也不会受楼道邻居上上下下的干扰,比较安静;因穿行的人少,楼道比较卫生,而且个人空间较多;在雨季比较干爽,不用除湿;蚊虫较少;私密性好;价格往往比较便宜等,有的楼盘赠送阁楼。
Q5:为什么多层越来越成为稀缺品?
A:多层,公摊少,得房率高,已经越来越成为了稀缺品。现在的多层也大多都是二手房了。
多层的优点是房子由于受到各种限制,通常只能是板式,大多南北通风;少了柱梁的限制,户型也比较好。加之没有电梯,少了电梯井、候梯厅等公用建筑面积,房间利用率高。
多层因为是砖混结构,成本比钢筋混凝土结构低40%左右。这类房子的耐久性一般,折旧较快。
在选择这些房子时,多层的最佳楼层为3、4层,在楼体的中间位置,通风采光都不错,又避免了一楼的潮湿和顶楼的炎热等缺点。
Q6:为什么是7层以上有电梯?
1、城市规划的限制
首先,城市中的建筑高度都是受城市规划的控制。例如规划条件要求多层建筑,你就不能把宿舍修到七层以上。《住宅设计规范》规定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时;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其中应设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
2、人的生理情况
多层建筑可以不设电梯,故考虑到人爬楼梯的体能限制,住宅定超过七层就要设计电梯,并且栏杆高度高于一米一以保证安全。而宿舍是七层以上,办公五层以上就要设电梯。
3、消防设施因素
这是对高层住宅建筑层数临界点影响最大的一个条件。简单地说,就是消防员的体力和云梯车的高度确定了住宅建筑的常见层数关系。
Q7:楼层高度与电梯数量有必然联系吗?
《住宅设计规范》规定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其中应设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和通廊式住宅应设消防电梯,所以,不想设置电梯,可以做到六层,只想设置一部电梯可以做到十一层。
总结来说,一般7层以上就要有载人电梯,11层以上就要有消防电梯,防火门达到乙级。11层以上开始需要安全出口,18层以上就要两个了,且11-18层楼梯间还要设计封闭的。
Q8:为什么很多楼盘没有13、14、18层?
西方人忌讳“13”源于古代希腊。希腊神话说,在哈弗拉宴会上,出席了12位天神。宴会当中,一位不速之客——烦恼与吵闹之神洛基忽然闯来了。这第13位来客的闯入,招致天神宠爱的柏尔特送了性命。
另外传说耶稣受害前和弟子们共进了一次晚餐,参加最后晚餐的是13个人,晚餐的日期恰逢13日,“13”给耶稣带来苦难和不幸。
从此,“13”被认为是不幸的象征。“13”是背叛和出卖的同义词。所以13在西方国家是黑色数字。
14的汉字谐音,国人比较忌讳。
18层:在国外是最佳的楼层,视野开阔,噪音小,空气好。不高不低,从心里角度来考虑是很舒适的楼层,过了18层人就会感到有一些压抑,在中国迷信说法“18层地狱”之说,所以选择跳过该数字。
其实,住在几楼,只是一个代号而已,大家无需做过多的联想。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5-09-25,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