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式盛行在欧洲,从建筑开始,到“哥特式”人,再到哥特式电影,无不说明着哥特式的高傲以及黑暗的背景文化。它带给我们的不是那种心理的阴暗,而是属于哥特式的一种生活方式。巴黎圣母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等都是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巴黎圣母大教堂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始建于1163年,是古老巴黎的象征。德国科隆大教堂造型古朴豪迈,是哥特式建筑的杰出作品。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又称“杜莫主教堂”,规模宏大,排名为世界第二位。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原是一座本笃会隐修院,由于其造型非常典雅,从而排入历史史册。以上是X团装修网为您提供的哥特风格装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巴黎圣母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
最富盛名的哥特式建筑有俄罗斯圣母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法国巴黎圣母院等。
特点: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予以整个建筑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常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
成就:最富盛名的哥特式建筑有俄罗斯圣母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法国巴黎圣母院等。
哥特式盛行在欧洲,从建筑开始,到“哥特式”人,再到哥特式电影,无不说明着哥特式的高傲以及黑暗的背景文化。它带给我们的不是那种心理的阴暗,而是属于哥特式的一种生活方式。
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等都是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巴黎圣母大教堂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始建于1163年,是古老巴黎的象征。德国科隆大教堂造型古朴豪迈,是哥特式建筑的杰出作品。
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又称“杜莫主教堂”,规模宏大,排名为世界第二位。
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 工程技术科学 问题描述: 世界上著名的格特式大教堂有哪些? 解析: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最负著名的哥特式建筑有巴黎圣母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起源 哥特式建筑(Gothic architecture)是以法国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在12—15世纪,城市手工业和商业行会相当发达,城市内实行一定程度的民主政体,市民们以极高的热情建造教堂,以此相互争胜来表现自己的城市。另外,当时教堂已不再是纯属宗教性建筑物,它已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成为市民大会堂,公共礼堂,甚至可用作市场和剧场。在宗教节日时,教堂往往成为热闹的赛会场地。 特点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在设计中利用十字拱、飞券、修长的立柱,以及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再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教堂的平面仍基本为拉丁十字形,但其西端门的两侧增加一对高塔。 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分明,减少了券脚的推力,简化了施工。 飞扶壁由侧厅外面的柱墩发券,平衡中厅拱脚的侧推力。为了增加稳定性,常在柱墩上砌尖塔。由于采用了尖券、尖拱和飞扶壁,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装饰细部如华盖、壁龛等也都用尖券作主题,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欧洲各国的经典哥特式建筑 1、法国 11世纪下半叶,哥特式建筑首先在法国兴起。当时法国一些教堂已经出现肋架拱顶和飞扶壁的雏型。一般认为第一座真正的哥特式教堂是巴黎郊区的圣丹尼教堂。这座教堂四尖券巧妙地解决了各拱间的肋架拱顶结构问题,有大面积的彩色玻璃窗,为以后许多教堂所效法。 法国哥特式教堂平面虽然是拉丁十字形,但横翼突出很少。西面是正门入口,东头环殿内有环廊,许多小礼拜室成放射状排列。教堂内部特别是中厅高耸,有大片彩色玻璃宙。其外观上的显著特点是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尖塔和尖顶,西边高大的钟楼上有的也砌尖顶。平面十字交叉处的屋顶上有一座很高的尖塔,扶壁和墙垛上也都有玲珑的尖顶,窗户细高,整个教堂向上的动势很强,雕刻极其丰富。 西立面是建筑的重点,典型构图是:两边一对高高的钟楼,下面由横向券廊水平联系,三座大门由层层后退的尖券组成透视门,券面满布雕像。正门上面有一个大圆宙,称为玫瑰窗,雕刻精巧华丽。法国早期哥特式教堂的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 亚眠主教堂是法国哥特式建筑盛期的代表作,长137米,宽46米,横翼凸出甚少,东端环殿成放射形布置七个小礼拜室。中厅宽 15米,拱顶高达43米,中厅的拱间平面为长方形,每间用一个交叉拱顶,与侧厅拱顶对应。柱子不再是圆形,4根细柱附在一根圆柱上,形成束柱。细柱与上边的券肋气势相连,增强向上的动势。教堂内部遍布彩色玻璃大宙,几乎看不到墙面。教堂外部雕饰精美,富丽堂皇。这座教堂是哥特式建筑成熟的标志。 法国盛期的著名教堂还有兰斯主教堂和沙特尔主教堂,它们与亚眠主教堂和博韦主教堂一起,被称为法国四大哥特式教堂。斯特拉斯堡主教堂也很有名,其尖塔高142米。 百年战争发生后,法国在14世纪几乎没有建造教堂。及至哥特式建筑复苏,已经到了火焰纹时期,这种风格因宙棂形如火焰得名。建筑装饰趋于“流动”、复杂。束柱往往没有柱头,许多细柱从地面直达拱顶,成为肋架。拱顶上出现了装饰肋,肋架变成星形或其他复杂形式。当时,很少建造大型教堂。这种风格多出现在大教堂的加建或改建部分,以及比较次要的新建教堂中。 法国哥特时期的世俗建筑数量很大,与哥特式教堂的结构和形式很不一样。由于连年战争,城市的防卫性很强。城堡多建于高地上,石墙厚实,碉堡林立,外形森严。但城墙限制了城市的发展,城内嘈杂拥挤,居住条件很差。多层的市民住所紧贴狭窄的街道两旁,山墙面街。二层开始出挑以扩大空间,一层通常是作坊或店铺。结构多是木框架,往往外露形成漂亮的图案,颇饶生趣。富人邸宅、市政厅、同业公会等则多用砖石建造,采用哥特式教堂的许多装饰手法。 2、英国 英国的哥特式建筑出现的比法国稍晚,流行于12~16世纪。英国教堂不象法国教堂那样矗立于拥挤的城市中心,力求高大,控制城市,而是往往位于开阔的乡村环境中,作为复杂的修道院建筑群的一部分,比较低矮,与修道院一起沿水千方向伸展。它们不象法国教堂那样重视结构技术,但装饰更自由多样。英国教堂的工期一般都很长,其间不断改建、加建,很难找到整体风格统一的。 英国的索尔兹伯里主教堂和法国亚眠主教堂的建造年代接近,中厅较矮较深,两侧各有一侧厅,横翼突出较多,而且有一个较短的后横翼,可以容纳更多的教士,这是英国常见的布局手法。教堂的正面也在西边。东头多以方厅结束,很少用环殿。索尔兹伯里教堂虽然有飞扶壁,但并不显著。 英国教堂在平面十字交叉处的尖塔往往很高,成为构图中心,西面的钟塔退居次要地位。索尔兹伯里教堂的中心尖塔高约123米,是英国教堂中最高的。这座教堂外观有英国特点,但内部仍然是法国风格,装饰简单。后来的教堂内部则有较强的英国风格。约克教堂的西面窗花复杂,窗棂由许多曲线组成生动的图案。这时期的拱顶肋架丰富,埃克塞特教堂的肋架象大树张开的树枝一般,非常有力,还采用由许多圆柱组成的束柱。 格洛斯特教堂的东头和坎特伯雷教堂的西部,窗户极大,用许多直棂贯通分割,窗顶多为较平的四圆心券。纤细的肋架伸展盘绕,极为华丽。剑桥国王礼拜堂的拱顶像许多张开的扇子,称作扇拱。韦斯敏斯特修道院中亨利七世礼拜堂的拱顶作了许多下垂的漏斗形花饰,穷极工巧。这时的肋架已失去结构作用,成了英国工匠们表现高超技巧的对象。英国大量的乡村小教堂,非常朴素亲切,往往一堂一塔,使用多种精巧的木屋架,很有特色。 英国哥特时期的世俗建筑成就很高。在哥特式建筑流行的早期,封建主的城堡有很强的防卫性,城墙很厚,有许多塔楼和碉堡,墙内还有高高的核堡。15世纪以后,王权进一步巩固,城堡的外墙开了窗户,并更多地考虑居住的舒适性。英国居民的半木构式住宅以木柱和木横档作为构架,加有装饰图案,深色的木粱柱与白墙相间,外观活泼。 3、德国 德国最早的哥特式教堂之一科隆主教堂于1248年兴工,由建造过亚眠主教堂的法国人设计,有法国盛期的哥特式教堂的风格,歌坛和圣殿同亚眠教堂的相似。它的中厅内部高达46米,仅次于法国博韦主教堂。西面双塔高152米,极为壮观。 德国教堂很早就形成自己的形制和特点,它的中厅和侧厅高度相同,既无高侧窗,也无飞扶壁,完全靠侧厅外墙瘦高的窗户采光。拱顶上面再加一层整体的陡坡屋面,内部是一个多柱大厅。马尔堡的圣伊丽莎白教堂西边有两座高塔,外观比较素雅,是这种教堂的代表。 德国还有一种只在教堂正面建一座很高钟塔的哥特式教堂。著名的例子是乌尔姆主教堂。它的钟塔高达161米,控制着整个建筑构图,可谓中世纪教堂建筑中的奇观。砖造教堂在北欧很流行,德国北部也有不少砖造的哥特式教堂。 15世纪以后,德国的石作技巧达到了高峰。石雕窗棂刀法纯熟,精致华美。有时两层图案不同的石刻窗花重叠在一起,玲珑剔透。建筑内部的装饰小品,也不乏精美的杰作。 德国哥特建筑时期的世俗建筑多用砖石建造。双坡屋顶很陡,内有阁楼,甚至是多层阁楼,屋面和山墙上开着一层层窗户,墙上常挑出轻巧的木窗、阳台或壁龛,外观很富特色。 4、意大利 意大利的哥特式建筑于12世纪由国外传入,主要影响于北部地区。意大利没有真正接受哥特式建筑的结构体系和造型原则,只是把它作为一种装饰风格,因此这里极难找到“纯粹”的哥特式教堂。 意大利教堂并不强调高度和垂直感,正面也没有高钟塔,而是采用屏幕式的山墙构图。屋顶较平缓,窗户不大,往往尖券和半圆券并用,飞扶壁极为少见,雕刻和装饰则有明显的罗马古典风格。 锡耶纳主教堂使用了肋架券,但只是在拱顶上才略呈尖形,其他仍是半圆形。奥维亚托主教堂则仍是木屋架顶子。这两座教堂的正面相似,总体构图是屏幕式山墙的发展,中间高,两边低,有三个山尖形。外部虽然用了许多哥特式小尖塔和壁敦作为装饰,但平墙面上的大圆窗和连续券廊,仍然是意大利教堂的固有风格。 意大利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是米兰大教堂,它是欧洲中世纪最大的教堂之一,14世纪80年代动工,直至19世纪初才最后完成。教堂内部由四排巨柱隔开,宽达49米。中厅高约45米,而在横翼与中厅交叉处,更拨高至65米多,上面是一个八角形采光亭。中厅高出侧厅很少,侧高窗很小。内部比较幽暗,建筑的外部全由光彩夺目的白大理石筑成。高高的花窗、直立的扶壁以及 135座尖塔,都表现出向上的动势,塔顶上的雕像仿佛正要飞升。西边正面是意大利人字山墙,也装饰着很多哥特式尖券尖塔。但它的门窗已经带有文艺复兴晚期的风格。 另外在这时期,意大利城市的世俗建筑成就很高,特别是在许多富有的城市共和国里,建造了许多有名的市政建筑和府邸。市政厅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广场,粗石墙面,严肃厚重;多配有瘦高的钟塔,建筑构图丰富,成为广场的标志。城市里一般都建有许多高塔,总体轮廓线很美。 威尼斯的世俗建筑有许多杰作。圣马可广场上的总督宫被公认为中世纪世俗建筑中最美丽的作品之一。立面采用连续的哥特式尖券和火焰纹式券廊,构图别致,色彩明快。威尼斯还有很多带有哥特式柱廊的府邸,临水而立,非常优雅。 相关资料 哥特式建筑:详细介绍了哥特式建筑的起源和特点 cbs.nku/int/getejzh 建筑风格流派之哥特式建筑(图片):经典哥特式建筑的图片 tutorial.cgfinalcms/2006/05/22/***********.s . 其他建筑风格及流派 巴洛克建筑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哥特式建筑 功能主义建筑 古典复兴建筑 古罗马建筑 浪漫主义建筑 罗曼建筑 洛克克风格 文艺复兴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 后现代主义建筑 有机建筑 折衷主义建筑
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品是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大教堂,正式名称巴黎圣母主教座堂,位于法兰西共和国首都巴黎市中心城区,地处塞纳河中央西堤岛上,与巴黎市政厅和卢浮宫隔河相望,为哥特式基督教教堂建筑。
始建于1163年3月24日(亚历山大三世四年),是基督教支派天主教巴黎总教区主教座堂、法国首都最悠久和最具象征意义的纪念碑之一、欧洲最著名的哥特式大教堂之一、法国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古迹和世界遗产之一,法国及欧洲文学文化地标建筑。
1862年,巴黎圣母院被法国历史古迹委员会列入法国遗产纪念碑清单。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巴黎圣母院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建筑格局:
巴黎圣母院平面为长形马蹄哥特式拉丁十字形制,坐东朝西,内部共有3层,总长约127米,总宽约48米,总高达130米,室内建筑面积达48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5500平方米,总占地面积达6000平方米。
西立面置有两座钟塔,水平与竖直的比例约为黄金比1:0.618,立柱和装饰带将立面分为9块小的黄金比矩形;圣母院内部共有五个纵舱,包括一个中舱与两侧各两个的翼舱,十字的顶部是祭坛,十字长翼是圣母院长方形主殿;东端是圣坛,后为半圆形的外墙,横厅两个尽段都有开门,旁置小塔;圣坛外有标志性尖塔,高90米。
沙特尔大教堂是法国哥特式建筑盛期的建筑典范,采用了三层式——拱门、通廊与天窗的立体结构。建筑的中心是一根圆柱,被周围的四根细柱包裹着,细柱与拱顶结合搭配,飞扶壁的侧推力完成了对整个建筑物的固定。 科隆大教堂几乎wan美结合了所有中世纪哥特式建筑和装饰元素。教堂外高达157米的南北高塔,尖锐直冲云霄,有超过1万座小尖塔映衬。西立面有三座尖拱大门,通过大门进入教堂内部,中厅的穹顶高43米,是哥特式建筑中目前仍然存在的zui高中厅。米兰大教堂——意大利zui美的哥特式教堂。它采取了双拱、带尖塔和尖顶的双扶壁、建筑外部的竖直扶壁和玻璃窗,以及繁复的装饰雕塑,灵感均来自法国火焰式哥特式风格。金碧辉煌的米兰大教堂如一座地上的圣殿,吸引着全世界的游客。参考资料来源——《建筑巅峰艺术体验——哥特式建筑解读》
说起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英语:Gothic architecture),或译作歌德式建筑,是一种兴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以下中达咨询为建筑人士整理相关的哥特式建筑的相关资料,哥特式建筑由罗曼式建筑发展而来,为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世界范围内,最具代表性的哥特式建筑有哪些呢?中达咨询小编通过相关资料查询,如俄罗斯圣母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法国巴黎圣母院等著名哥特式建筑。其中以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为例。具体内容如下: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简介: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坐落在伦敦泰晤士河北岸,原是一座天主教本笃会隐修院,始建于公元960 年,1045年进行了扩建,1065年建成,1220年至1517年进行了重建。威斯敏斯特教堂在1540年英王创建圣公会之前,它一直是天主教本笃会(天主教的隐修院修会之一)教堂。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建筑特色: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作为英国中世纪建筑的主要代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建筑风格和特点,虽然在马拉松式的建造年代中不断地推移变化,从诺曼式、哥特式,一直到早期文艺复兴的式样,不过它 的基本特色仍属于哥特式,所以历经700 多年的修葺而犹能保持原貌,实在多亏了斯科特这样的建筑师。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建筑为哥特式,数个由彩色玻璃嵌饰的尖顶并列在一起,显得别致动人。教堂中间还有一处拥挤的墓场,埋葬有诸多伟大人物。由于人数众多,不得不将棺停竖起来埋放在地下。最终还是无处插针,才开始将伟人们向圣保禄教堂转移。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祭坛前面的尖背靠椅,是历代帝王在加冕时坐的,据说那是700年前一直使用至今的古董。椅子坐板下有一块大石头,被称为“命运之石”(Scone),它是爱德华一世在13世纪掠夺来的。原来是苏格兰王登基用的,据说现今苏格兰人中,还有人发起要把这块石头取回去的运动。在最里面的亨利七世礼拜堂中,并排陈放着悲剧性的女王玛丽,以及在伦敦塔惨遭杀害的年幼的爱德华五世及其胞弟的墓葬。威斯敏斯特的本义是西部大教堂的意思。由于这座教堂坐落在100年前伦敦的西部,便得此名。早在8世纪这里便有教堂了,但只是在爱德华忏悔王建立起这座教堂之后,这一带才成为身份不凡的地区。在这座教堂建成之后不过几日,忏悔王便死去了,也没有王位继承人。正当皇亲国戚为此争吵不休之际,诺尔曼人威廉从法国而来,并一举压制、征服了英格兰。可是,怎样才能向公众展示自己是爱德华王的正当继承者呢?最终他决定在爱德华王建造的这座教堂内举行盛大的登基仪式。于是1066年,威廉在此登上了英国王位。从那以后,共有40位皇帝在此登基。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建筑意义: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或具有特别纪念意义的建筑物中,大都会专为杰出的人物划出一席之地。正如法国的名人葬在先贤祠,英国的名人身后则有幸进入威斯敏斯特教堂。他们或被埋葬在教堂内,或者在此树立纪念碑。这里一些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军事家、文学家的墓地,其中有丘吉尔、牛顿、达尔文、狄更斯、布朗宁等人之墓。耳堂南翼的“诗人角”就是诗人和作家墓祠的荟萃地。这里还有著名的第一次大战时的无名战士之墓(1920 年)。所以,这里墓室累累,纪念碑林立,堪称英国著名的历史文物陈列馆。而且,这些祠墓和纪念碑在建筑上还有一个妙用:有效地避免了教堂中轴线上气势非凡的纵深可能产生的枯燥感。威斯敏斯特教堂是历代国王加冕登基、举行婚礼庆典的地方,也是英国的王室陵墓所在地,可以说威斯敏斯特教堂是一部英国王室的石头史书。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有:
1、圣丹尼教堂
这座教堂四尖券巧妙地解决了各拱间的肋架拱顶结构问题,有大面积的彩色玻璃窗,为以后许多教堂所效法。法国哥特式教堂平面虽然是拉丁十字形,但横翼突出很少。
2、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早期哥特式教堂的代表作,不仅是最著名的哥特式建筑,同时也以建筑艺术上高超的水平而享誉欧洲。
3、科隆主教堂
于1248年兴工,由建造过亚眠主教堂的法国人设计,有法国盛期的哥特式教堂的风格,歌坛和圣殿同亚眠教堂的相似。它的中厅内部高达46米,仅次于法国博韦主教堂。
4、乌尔姆主教堂
只在教堂正面建一座很高钟塔,它的钟塔高达161米,控制着整个建筑构图,可谓中世纪教堂建筑中的奇观。
5、锡耶纳主教堂
使用了肋架券,但只是在拱顶上才略呈尖形,其他仍是半圆形。奥维亚托主教堂则仍是木屋架顶子。这两座教堂的正面相似,总体构图是屏幕式山墙的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哥特式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