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短视频时代的来临,刷抖音,刷快手,看视频,追剧真的是流量怎么都不够用啊,在家有WiFi的情况下自然不用担心流量问题,经常在外的小伙伴们肯定为每个月居高不下的流量费感到苦恼,那你可能需要一张流量卡。宝藏卡上线,每月19元。
套餐具体包括:
任选3个热门APP免流量(哔哩哔哩必选,其它可选)
中国移动旗下精品APP免流量
200GB流量以内不限速
全国接听免费
含来电显示
3个亲情号码,4个好友免费畅聊
套餐外每天1元/GB通用流量、0.1元/分钟全国语音、0.1元/条短信,定向流量APP第四个起10元/款。
此外,套餐还提供B站大会员权益3个月,咪咕快游会员1小时/天。
免流APP包括腾讯视频、快手、爱奇艺、优酷、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百度、淘宝、芒果TV、阴阳师、抖音等等。
移动花卡宝藏版还是比较实惠的,个人觉得还是移动花卡比较合适。
电信星卡和移动宝藏花卡都是19元月租套餐。移动宝藏花卡套餐内有通话和通用流量,星卡套餐内有30G定向流量,但是我感觉星卡的免流软件更常用一些,包括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视频,抖音,头条,快手,网易云音乐,百度贴吧还有网易网游等等。
这样看的话花卡的实用性可能会更高一些,但是很多人反映移动的套餐更改真的是会让人崩溃,一旦超出流量使用,就会打电话来推荐其他套餐给你,这点是我觉得特别让人不爽的地方。
介绍
千万不要办理纯流量卡。不支持打电话、发短信,流量虚高。存在网速慢、不稳定、经常被停、流量虚跑的现象,而且投诉无门,识别方式是买之前先问下能不能打电话、发短信。
流量卡目前都是用流量池的方式来使用,流量池是物联网公司向运营商购买的总流量,他们公司名下的卡都是用里面的流量,也就是所有用户的流量都是走这里面的流量。大多数人还没用到一半,流量池就已经用尽。所以买到这种卡,能用多久都是运气。
是的。
移动花卡宝藏版,主打低月租,多福利。月租只要19元,相比于移动其他38、48、58套餐来说,确实便宜很多。这款移动花卡宝藏版,可以自选3款APP免流量,国内流量1元1G,总流量200G封顶。这就是宣传的所谓的200G不限速,也就是说不管是通用流量还是定向流量,总的可以使用到200G不限速。
而且,移动花卡宝藏版在其他方面也有福利。比如可以任选3款专属APP免流量,抖音、快手、优酷、爱奇艺任你选,10款中国移动APP免流量。不管是听歌还是追剧,都能满足你的需求。这么一算,一个月也能省下很多流量钱。
不好用,建议不要用。
移动宝藏卡真的好用吗?
移动宝藏卡#表面实惠的29元〔还有19元套餐〕,其实最少要花59元!
最近刚踩了一个坑,想了想,还是决定说出来,没有其他目的,只是希望其他小伙伴不要中招,我极其厌恶这样的黑心营销。如果有需要,请耐心看完。
图一是我在2月23日左右激活宝藏卡以后,27号收到的短信,其实算算也就是每天花了一块钱。之所以这样,就是套餐中所谓的一元一个G在作祟。
套餐中的定向免流软件是不包括微信,QQ这样的常用社交软件的,所以你只要打开微信,就会产生日租,哪怕只是几kb,也直接按收费一元起价。
其次,所谓的定向免流不包括广告,甚至是弹幕,但是现在只要打开软件就不乏广告的出现,所以这就意味着在你不开通其他服务的前提下你这每天的一元是必须要交的。
简单一算,每天一元加上月租29元,一个月最起码59。所谓的29,不过是噱头罢了。不要以为这是一个利民的大优惠,不过是移动变相的赚钱坑人手段!
现在我想尝试着开通一些流量月包〔大概费用就是10元一个月〕,看是否在有月包的情况下还会强制性触发每天的日租。如果会,那就真的是过分了。
中国移动,包括联通、电信,是中国三大运营商,拥有着超级广泛的消费者,它们的地位无可撼动。却也正是这样的情况,使得消费者吃了不少哑巴亏。信息化高速发展下用户对流量的极大需求成为了他们广告宣传的方向,不乏移动,联通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广告宣传可以理解。
移动宝藏卡的实惠套餐看似吸引人,但实际上可能并不划算。以下是我最近的一次不愉快经历,希望能帮助大家避免类似的陷阱。我最近激活了一张宝藏卡,并收到了一条关于日租费的短信。原以为每天只需花费一元钱,但实际上,这笔费用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期。
首先,套餐中所谓的“一元一个G”实际上是有条件的。定向免流软件并不包括我们常用的微信和QQ等社交应用。这意味着,只要你打开这些应用,不管使用多少数据,都会触发日租费,而且费用至少是一元。
其次,即使你关闭了非定向免流的软件,广告和弹幕仍然会消耗你的流量,而这些并不包含在免流范围内。因此,在不购买额外服务的情况下,你每天至少要为这一元钱付费。
综合来看,每天的日租费加上月租费,一个月至少要花费59元。这使得宣传中的29元套餐变得不再吸引人。这不过是一种营销手段,让消费者误以为自己得到了优惠,而实际上却是在变相地支付更多。
我正在尝试购买一些流量月包,看看是否能避免这种强制性的日租费。如果不能,那这种做法就太过分了。
中国的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都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它们的营销策略往往能够影响大量消费者。然而,正是这种市场地位,使得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遭受损失。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用户对流量的需求不断增加,运营商的广告宣传也相应增多。虽然这种宣传可以理解,但消费者仍需保持警惕,避免被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