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刘备在南方登基?
得知刘备称帝的消息后,汉献帝是欣慰的,假如有机会,说不定他还愿意助刘备一臂之力!
汉献帝刘协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不足满月生母王美人就被何皇后毒死,自幼没有母亲的关爱,刘协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安全感。
虽说灵帝害怕刘协再遭迫害,把他托付给董太后抚养,可是依然不能弥补刘协对于安全感的渴求。
在旁人看来刘协举止端庄,细思之下,其实根本不是那回事,所谓的举止端庄不过是谨小慎微自保的一种手段罢了。
看看刘辩为什么敢行为轻浮?除了本性之外,主要原因是有母亲何皇后撑腰。
反观刘协自即位起,先是被董卓胁迫,董卓死后,又被曹操软禁,虽然表面上还是皇帝,其实不过是摆设而已。
220年,刘协禅位,曹丕称帝,国号称魏,刘协被贬为山阳公。至此汉献帝已亡,活着的只是山阳公刘协。
不久之后,刘备称帝,刘协听到这个消息内心是欣慰的,如果有机会这哥们或许还会帮助刘备一臂之力。原因如下:
一:刘备的血统。
刘备前期虽然只是个沿街卖鞋的小商贩,但是不能否定的是刘备血统高贵,毕竟刘备好歹也是中山靖王之后,身体里流着的也是皇家的血脉。
刘协登基之后虽然是九五之尊,不能否认的是他仅仅是个九岁的孩子,桓帝、灵帝留下的烂摊子不是一个年幼无知的孩子能够解决的。
自己解决不了,不代表着刘协就彻底放弃了老祖宗的基业,既然自己带不了节奏,何不让自家人复兴大汉呢?
刘邦后人数量之庞大甚是惊人,当然也不乏出色的子弟,幽州刺史刘虞、扬州牧刘繇、荆州牧刘表、益州牧刘璋都有几分能力。
可惜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相继淡出了历史的舞台,整个皇室刘姓本家能够问鼎天下的有且只有刘备一人可以胜任。
更何况乱世之中建立帝业靠的不是纲常伦理,全凭实力说话,谁的拳头硬谁就是真理。刘协做了几十年的“傀儡皇帝”深有体会。
因此,在遭受胁迫的前提下,拱手让出江山的刘协更加希望刘备能够匡扶祖业,即使刘备称帝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打心底来说,刘备称帝刘协是敬佩的,是欣慰的。至于说他想助刘备一臂之力也不是空口白牙,胡编乱造之说。
二:刘协跟曹魏的血海深仇。
刘协之所以能够继承大统,完全是因为他容易控制,难道说董卓拥立刘协上位是因为忠心吗?
董卓的这一做法不过是为了控制朝堂而已,所幸董卓犯了众怒被吕布所杀。
后来曹操把刘协带到许昌“保护”起来,其实目的和董卓是一样的,都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甚至比董卓的野心更大。
年幼时刘协不明所以,长大后刘协对曹操的恨意滔天,还曾试图杀掉曹操趁势崛起。遗憾的是走漏风声以失败告终。
曹操随即将参与其中的相关人员全部杀掉,之所以没有杀刘协也不是因为曹操善良,只是时机不成熟,杀了他会影响自己的布置。
通过这件事曹操意识到刘协真的长大了,为了更好地控制刘协改变了策略战术,一口气把自己的三个女儿都嫁给了刘协。
但是刘协对曹操的恨意丝毫未减,曹操杀死自己老婆孩子的依然是不争的事实。
董承女为贵人,操诛承女而求贵人杀之。帝以贵人有妊,累为请,不能得。后自是怀惧,乃与父完书,言曹操残逼之状,令密图之。---《后汉书》后汉书记载董贵人被杀时,还怀着刘协的孩子。刘协祈求曹操放董贵人一条生路,却被曹操无情拒绝。
汉献帝刘协连自己的老婆孩子都保不住,就是再无能也不可能没有丝毫的恨意!
后来,伏皇后的悲剧再次上演,刘协的几个儿子也一同被杀,可以说刘协和曹操虽然有翁婿名分,但是他们之间的仇恨不共戴天。
后被发徒跣行泣过诀曰:“不能复相活邪?”帝曰:“我亦不知命在何时!”顾谓虑曰:“郗公,天下宁有是邪?”遂将后下暴室,以幽崩。所生二皇子,皆鸩杀之。后在位二十年,兄弟及宗族死者百余人,母盈等十九人徙涿郡。---《后汉书》刘协想报仇吗?当然想。
刘协能报仇吗?明显不能。
刘协没有那个实力,更没有那个胆量,所以刘协想报仇唯一的依靠只有刘备,别无他人。
别说是听说刘备称帝,有能力的话帮他一把又有何妨?
三:刘协没有资格评判刘备。
刘协的一生虽然悲剧,不仅仅是“傀儡皇帝”,还是名副其实的“亡国皇帝”,但是除了时代的原因之外,他自己也有很大的责任。
刘协无能、懦弱而且贪生怕死。年幼时暂且不说,成年后的所作所为也全部是为了苟且偷生。
娶了曹操的三个女儿或许是迫不得已,可是把自己的几个女儿嫁给曹丕绝对是为了自己更好地活下去。
刘备出身寒微,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前期创业,整整二十年道路坎坷,甚至没有立锥之地,后来披荆斩棘又是多少年才有了蜀汉的一片基业,其中辛酸刘协根本不能体会。
刘协的帝位始终都是傀儡,刘备称帝是一步一个脚印,靠实力争取来的结果,刘协也没有资格说长论短。
总结:刘备死后刘协依然在世,刘备为了大汉的江山续命多年,刘协一生苟活寸功未立,两者完全没有可比性,刘备比刘协更有资格做皇帝。
关注我,关注更多的历史故事。
一家之言,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