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不能重见天日了吗

更新时间:01-26 教程 由 囚人 分享

真的不能重见天日了吗?

一提到挖墓掘陵,老百姓首先就会很反感,民间不是有一句话:又没有刨你家祖坟。说的就是这。国人自古尊崇“事死如事生”,从传统道德来说,挖坟掘墓本身就是对先人祖宗大逆不道的行为,会被唾骂和惩罚。历朝历代都很重视保护先朝的陵墓,或置守陵户,或禁止在其周围采樵放牧,定期派员巡查和祭祀等等。

汉武帝就曾率领大军祭祀黄帝,唐朝时对黄帝陵进行了的大规模的修缮和保护。到了宋朝,赵匡胤下诏规定:炎黄二帝以下至后唐清泰帝凡七十九帝,分置守陵户五户到二户不等。而明太祖朱元璋也下诏:遣官省历代帝王陵寝,禁刍牧,置守陵户。忠臣烈士祠,有司以时葺治。

同时,每个朝代均对盗掘坟墓这类事情予以严惩,有的甚至会被处死。例如《唐律》规定:“发冢者加役流,已开棺椁者绞,发而未彻者徒三年。”《大清律例》也对这种情形分别定罪,我国现在的法律也有相关条例予以惩戒。

然而,每当王朝衰微或者朝代更迭时期,那些墓葬就开始遭遇浩劫,令人痛惜!

历史上的大规模挖坟掘墓,每一次都让人心惊胆战。

三国时期的董卓几乎把两汉时期的陵墓刨了个遍,又派吕布把汉武帝的茂陵给挖了。

曹操更不是个省油的灯,还专门设立了盗墓机构——“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不知把多少王侯将相都给挖出来了,最大的一次就是挖了梁孝王的墓,以至于能够养活全军三年。后来的皇上听说祖坟被人刨了痛哭流涕。

温韬,这个五代十国期间,后梁崇州的节度使,胆大包天的组织军队发掘了所有唐朝皇陵,而乾陵因为规模过于庞大,挖来挖去也没找到方向,而且每次挖的时候山上都会风雨大作,人马一撤,天气立即转晴。“温韬概发唐陵,独乾陵不可近,近之辄有风雨”。最后也没有挖下去的勇气了。

北宋灭亡后,伪齐皇帝刘豫派兵把宋皇陵扫荡了一遍。之后的蒙古人进入中原后,更是有过之而不及。

而近代的军阀孙殿英则把慈禧和乾隆的陵墓翻了个底朝天,把溥仪气得大哭,放话要剥了他的皮。这些开历史倒车的人给国家的文物保护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也给中华文化抹上了很不光彩的一笔,让天下人痛骂至今。

神圣又神奇的秦始皇陵

秦始皇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实现大一统的皇帝,功盖华夏。秦始皇陵也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科技含量较高的帝王陵寝,在世界历史上来说也是规模较大,结构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寝。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自秦朝灭亡之后就吸引着无数盗墓者的光顾。

第一位:项羽。《史记》记载: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水经注》也记载称:“项羽入关发之,以三十三万人三十日运物,不能穷。”

第二位:汉末时期的赤眉军。《水经注》记载:“关东盗贼,消椁取铜”。

第三位:后赵皇帝,石虎盗财。《晋书·石季龙载记》记载:“曩代帝王及先贤陵墓靡不发掘,而取其宝货焉。又使掘秦始皇冢,取铜柱铸以为器。”

第四位:唐末时期的黄巢。《骊山记》记载:“始皇陵内城周五里,黄巢皆尝发之。”

虽然,史书上对此记载的颇为详细,应该说秦始皇陵早已成为一座空陵。然而,通过“国家863秦陵考古计划”考察,并运用最先进的遥感技术进行测绘后得知,秦始皇陵内部的诸多结构依然完好,陪葬品摆放依旧整齐,也确定了地宫之中覆盖大量流动水银,可以断定,秦始皇陵历经两千年并没有被破坏。

现在国家为什么禁止开挖任何帝王陵墓?

这首先要从郭沫若的一纸建议说起。建国初期,国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而文化历史学者郭沫若和当时的北京市副市长吴晗上书中央,建议挖掘明陵。这个计划一经公示,便遭到了很多学者的反对,因为当时的经济能力和文物保护技术还不是很成熟,根本没有能力保护它们,更不要说去研究了。但碍于郭沫若的影响较大,最终还是批准了该计划。

郭吴二人其实首先选定的是永乐皇帝的长陵,后来发现挖掘长陵的难度太大,后又改为万历皇帝的陵墓——定陵。然而,在定陵开挖后,许多珍贵的文物在接触到外界空气的那一刹那瞬间氧化,灰飞烟灭,造成了巨大损失。

后来郭沫若还建议挖掘乾陵、秦始皇陵等,被周总理直接拒绝,规定以后不允许主动开挖陵墓。而秦始皇陵等帝王陵墓也成为政府公布的第一批重点保护文物,陕西省也在包括秦始皇陵、乾陵等多处文物遗址处加大宣传和保护力度。

秦始皇陵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地位十分重要,已然是我们华夏民族的一个象征。因此,短期内是不会被主动开挖的。也希望现代人更加重视文化遗产保护,给后世子孙有个交待。

声明:关于《真的不能重见天日了吗》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3825271@qq.com
本文网址:http://www.25820.com/tutorial/14_2167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