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女儿叛逆很严重

更新时间:02-11 教程 由 伊人 分享

14岁女儿叛逆很严重?

是的,我是家长。我的孩子8岁,某种程度来说,他已经有了些许的叛逆——他会质疑我们的态度、我们的价值和我们对他的方式,他也会疑惑自己的判断。因此,我们也就从这时候开始,去释放并化解他的叛逆,我们在调整,在变化。

而我又不仅仅是家长。在从事超常教育、特殊教育(网瘾治疗)、家庭教育和学习方式等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时,我接触了不少超乎一般家庭想象的孩子。我看过了太多家庭的无奈,看过他们的孩子的悲伤、决绝、可恶和可怜。

所以,我想给你一个正面而积极的回答。

1.按照我的习惯,我要提问题:

“叛逆很严重”中“叛逆”是什么表现?哪些方面叛逆,哪些方面还能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和正常的家庭状态?“严重”到什么程度?是否完全割裂关系还是其它?

熟悉我的家长都知道,我非常愿意提问题,很多时候,问得他们自己都回答不上来。可是,我真的很想看到他们自己都迷惑的状态啊——迷惑本身就代表着他们看上去很严重的问题,其实,可能远没有那么严重。

一个高度专制型的家长和一个温和民主派的家长,对于“叛逆”的理解程度是完全不同的。举例,称呼自己的父亲为“老*(姓)”,这在前者的家长那里估计已经算是十恶不赦,在后者那里,甚至会引发一场轻松氛围下的高质量交谈。以此为例,家长对于“严重叛逆”的评价,太过主观。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在于对问题本身的定位和剖析,对叛逆的主观评价,一旦发生偏差,就会带来问题性质的变化,后果难以预料。我曾经在知乎上见到一个高赞回答,该知乎ER就是因为母亲对他的强硬定性,最终被送进精神病院,苦不堪言。许多家长也应该会记得山东临沂和江西豫章的网瘾学院,多少孩子就是因为一个判断错误,开始了长久的错误而非人化的所谓“治疗”。我见过许多差点被类似学校收录的孩子,我很不能理解,孩子身上有着如此多的闪光点,为何被视为几乎要“专政”的对象。

我相信,绝大多数家长对于孩子的感情,都是真挚而诚恳的。他们做出许多错误的选择,并非出于他们的本意——相当比例的此类学校的家长,是含着泪把孩子送进去的。但是,他们的误判和因为误判带来的被人为的夸大以及利用,造成了悲剧。

即便不是这样严重的情况,许多时候,家长对于孩子问题的判断同样存在问题,“情绪问题”被理解为“品格问题”经常发生,“一定程度的质疑”被视为“对父母地位的挑战”也经常发生,“某种程度的行为出格”往往出于“新鲜感”和“自我突破”,也容易被理解为“某种形式的叛逆”。这些,其实都在呼吁我们的家长,对于孩子所谓的问题,一定要慎重判断。定性的错误,导致的灾难是巨大的。

请原谅我在这个问题上展开过多。一方面是因为我深感这个问题的重大,另一方面,我的确带有了某种程度的激动。每每看到孩子被人为的判断所“异化”,我总难以掩饰我的悲愤。我并不崇尚“性善”这一论调,我深知很多的人性的恶绝难改变,但是,我不认为大多数的孩子具有这样的恶。所以,我想为每个我认为值得孩子去呼喊,去为他们争取点什么。

2.回到问题本身,我假设,题主问题中的描述都客观发生,的确,孩子叛逆了,而且很严重。那么,又当如何呢?

人生很长。在这里,我敢断言看到我的回答的人们中一定有14岁时还在顽劣不堪的个体。14岁,青春刚刚飞扬,也就带来各种青春期的问题。可是,大多数的人,经历过当初的彷徨和迷茫,度过了那段时间的跋扈和嚣张,走过那段泥泞不堪的人生道路之后,他们又回来了。带着对自己的最大期望,带着对父母的深厚感情,带着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回到正常的人生道路上。我想问的是,题主提到的这个孩子,就没有这样的可能吗?

谁都无法回答,是不是?又回到第一个问题,在孩子情况不明的时候,你觉得我们应该做出这样的不理性的回答吗?

当然,我不强调这点,因为题主不是认为没可能,他在寻求答案。我想说的是,她的人生很长很长,她有很多的可能性,一句话,她值得我们去付出。

3.怎么付出?

作为家长,我们给出了对于孩子尽可能最好的一切,我们承担家庭的责任,只是希望她能够生活的富足,她能够安静的读书,能够好好的学习,未来能有一个好的前途。难道这些还不叫付出吗?

我想,这是许多人的答案吧。我猜,回答这些话的同时,家长的眼中一定有困惑、不解甚至莫名的委屈。相信我,I SEE YOU。

但是,事实很残酷。所有这些,在那些孩子眼里,甚至比不上同伴的一句简单关心来得重要。他们会觉得,我们的所有付出,其实是我们对他们的桎梏,而他们真正的心灵自由,我们从来就没有赋予给他们。

我不知道我们中间的很多人有过被亲情绑架的经历,如果你经历过,你一定明白我在说什么。那我告诉你,孩子们的感受跟我们一樣。他们会觉得自己真正的需求被忽视了,也就是说,他们的成长所需与我们作为家长的所赋予,发生了矛盾,他们对于自己价值的追求,和我们赋予他们的价值意义发生了矛盾,这是青春期逆反的深层表现。请注意,我这里说的依然是深层表现,而不是根源。

14岁的孩子,有对自己的简单期许,有着给自己描绘的小小意象,可能很模糊,但是,往往都有。他们在询问自己的价值所在,在谋划自己的未来,如果,他们感知到家长的期许与之一致,他们会乐意与家长分享,与家长一同成长,但是,如果他们感知到家长的存在是对这些自我方面的抵制和阻碍,他们会莫名火气。因为他们的能量对于家庭之外的这个世界,太过微小,但是在家庭内部,他们的能量是如此之巨大,他们又是如此受到重视,于是,他们理所当然的将炮火对准了本应该最亲近的人。

很无奈对吗?可是,没办法,事情就是如此,逻辑就是如此。很无理取闹,但是,我们只能去理解,因为我们也会撒火在自己最亲近的人身上。不是吗?

谈到这里,相信有的人已经明白我要说什么。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我们真正关注他们的真实内心所需,才能获得与家长的和解,也才有了平稳度过这段关键时期的可能。作为家长,我们也只有真准关注他们的真实内心所需,才是应对青春期问题的唯一途径。

题主,我又要提问了,这些,孩子的家长是不是太过忽视了?他们是不是觉得眼前这个14岁的女儿,曾经的乖乖女小棉袄,现在变成了一个喜怒无常深不见底的黑洞?

如果是,那么,请他们真正试着去了解自己的女儿,她在想什么。是的,她真的在想什么。

在此恳请题主原谅我还无法给出更具体的建议——了解孩子是解决孩子问题的最为重要的前提,了解孩子也是解决孩子问题的最重要手段。奇怪吗?又是前提,又是手段。其实并不奇怪,当家长真正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了解他们的时候,真正的解决孩子的过程已经发生,当孩子感知到作为家长理解他们的真诚,他们会自然向我们靠拢。

可能还有些腼腆,可能还有些挂不住脸面,可是,他们真的会走向我们。于是,一个很好的亲子关系修复——进一步了解孩子——进一步密切亲子关系的循环也就开始了。

声明:关于《14岁女儿叛逆很严重》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3825271@qq.com
本文网址:http://www.25820.com/tutorial/14_2176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