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龄和姜登选有哪些恩怨

更新时间:01-29 教程 由 沉苍 分享

郭松龄和姜登选有哪些恩怨?

郭松龄是张学良仗之以韩信的军事奇才,他对张学良有着韩信辅助刘邦的功劳,但却生出了韩信一直没有生出来的反心,他带领着张作霖交由他掌管的东北军三分之一兵力,举起了渲天的反旗,拉响了反叛张作霖的战争。

他将自己立在了道德的制高点,扬言为了消弥军阀的混战才不得不做出此举,但实际上却是因为自己气量不够所进行的反叛。

郭松龄最终因为三个原因失败了:第一个原因就是他手下的士兵虽然听从他的命令,但却是张作霖花了大价钱供养起来的士兵,张作霖就是他们的衣食父母,在他们的心目中也非常有威信,所以他们才会在后来打仗中暗中的放水,高喊着张家粮,不打张家人的口号,导致原本应该很强大的军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实力,这是最大的失败原因。第二个原因就是郭松龄和冯玉祥等人的联盟破裂,冯玉祥违背了和郭松龄之间的约定,最终使郭松林只能独自一人面对张作霖,之前打好的小算盘全盘崩溃,使郭松龄埋下了失败的伏笔。第三个原因就是当时张作霖借助了日本军队的帮助,当时日本在东北境内驻扎着一支军队,在他们的飞机轰炸下郭松龄等人方寸尽失,在他们满天撒下的传单下,郭松龄手下同样军心涣散,所以也成为了失败原因。郭松林的早年跌宕起伏的人生,最后他回到了东北老家

郭松龄是陆军大学的高材生,拥有着非常丰富的军事理论知识,毕业后投靠过四川的军阀,只不过后来四川军阀采用“川人治川”的方略,所以郭松龄和其他的外省军官一起被驱逐出川,在被赶出四川之后郭松龄过上了一段平淡的日子。

他后来听说自己的老上司正在孙中山的手下担任着重要职位,所以他向南来到了广州,投奔了孙中山,其实郭松龄在早年学校生涯中就已经接触到了孙中山的同盟会,并早已经成为了同盟会的会员,此刻来到孙中山的身边他的情绪越发激昂,正准备展开一场雄心勃勃的奋斗时,事情又发生了改变。

命运总是如此坎坷,1917年孙中山的护法运动失败了,很多跟随孙中山的军官们都被军阀赶出了广东,失望、无奈、惆怅占据了郭松龄的内心,所以他失落的回到了他的东北老家,在东北他成为了张学霖东北讲武堂的讲师,并在这里接触到了学生张学良,慢慢成为了张学良最信用的得力干将。郭松龄受到自己学生张学良的信任,因此有了在奉军中发迹的机会

由此郭松龄开始走上了他人生的巅峰,张作霖为了培养自己的儿子在军中的威信,所以也重用起了郭松龄,他将郭松龄和张学良分配到了一起,虽然分有两支部队管理,一支归张学良管,一支归郭松龄管,但实际上两支军队的真正领导者还是郭松龄。

这两支部队原本颇有匪气,有着很多旧军阀部队所带来的不良习气,在郭松龄采用新式的训练方法下,这两支部队开始变得精锐了起来,在后来立下了不小的战功,同时因为托着张学良的名头,所以张学良在军中的地位也越发水涨船高起来,也带着郭松龄的地位在张作霖的心目中越来越高。

在张作霖和直系军阀吴佩孚作战的时候,手下的各支部队一和吴佩孚接触就瞬间崩溃了起来,这个时候只有郭松龄带领着的部队安稳了下来,为张作霖保留了最后一丝体面。

郭松龄的傲气以及他因为没有获得对等的赏赐而进行的造反

再加上后来的数次大战功,因此导致了郭松龄心高气傲了起来,他觉得他自己是东北军中真正会打的人,其他的人不过是掌握着权势、没什么能力的军阀罢了,连带着,他在心里也有些看不起张作霖了。

在他的内心真正奉行的是孙中山的救国理论,他觉得只有孙中山那样的人才能给整个国家带来希望,而张作霖这样的军阀只能起到阻碍国家统一的作用,所以就在心里埋下了反张作霖的种子。

最终迫使郭松龄内心反叛种子疯狂生长的原因是:

张作霖并没有给自己所想要的地盘。

当时的郭松龄为张作霖立下了巨大的功劳,但是张作霖知道郭松龄的傲气,所以一直没有给郭松龄太高的职权,以防他膨胀起来以后张学良控制不了,所以他一直将郭松龄留在张学良的身边想好好的打磨他一番。

但是郭松龄在看到张作霖将没有立下太大战功的杨宇霆、张宗昌、姜登选分别封为江苏、山东、安徽督军,而没有给自己这个最大的功臣赐予封地的时候,他内心的反意越加膨胀了起来,最终在张作霖向日本购买武器准备引兵向南争夺天下的时候,郭松龄反了。奉军五虎将的姜登选之死以及郭松龄的气量

姜登选就是在去劝郭松龄放弃造反的时被郭松龄所杀的,姜登选和郭松林、杨宇霆一样是张作霖手下的五虎将之一,姜登选和郭松龄早年的时候就已经结下了梁子,当时正是行军打仗时,姜登选因为害怕郭松龄抢了自己的头功,所以就在开过一次军事会议之后,阴里阴气的调侃了一句郭松龄。

没曾想郭松龄这么经不起刺激,在被调侃过后,直接带着手下几个团的部队离开了战场,后来是在张学良的苦苦劝说下,才重新回到了战场中,但也正因此他将姜登选记在了心里。

虽然之前两人偶有摩擦,但没有太大的冲突,但自此之后,摩擦更加激烈了起来,他后来借一次机会想杀掉姜登选的好兄弟,在姜登选苦苦劝说无果后,是求到了张作霖那里郭松龄才不得不作罢的。

正因为早前郭松龄对姜登选埋下的仇恨,所以才在造反后,姜登选奉张作霖之命来劝说郭松林的过程中,因为谁也说服不了谁,在姜登选骂了郭松龄不忠不义之后,被郭松龄拿了下来,将其杀死了。

郭松龄口号的变化以及他的最后败亡郭松龄一开始打张作霖用的名号是“除掉张作霖、扶助张学良”。在他的宣传中,张作霖成为了一个害国军阀,而张学良才是东北真正的希望,只有扶张学良上位才是真正对国家有益的,正因为在他的鼓动下,郭松龄在开始的时候才能带领着张作霖的手下士兵们反叛张作霖。

后来在准备兵临沈阳的时候,郭松龄的口号又变了,他感觉时机成熟了,所以他撕下了自己的伪装,不在家托着张学良的名号,直接对张学良本人宣起了战,他也因此失去了名义上的正统,成为了一个人众所皆知的不忠不义之徒。

这个时候士兵们才真正得知了郭松龄的野心,然后在张作霖借日本人的飞机在郭松龄的部队上方发放讨伐郭松龄以及谅解士兵军官们的宣传单下,郭松龄手下的部队这才全部拒绝了郭松龄的命令。

甚至准备打算兵变除掉郭松龄,幸亏郭松龄机敏,带领着自己手下的卫队接走了自己的妻子,最终和他的妻子二人化装躲到了乡下,但很快又被张作霖的部队追寻到了,夫妻二人直接在押解回沈阳的时候被处死了。

张学良与郭松龄之间特殊的情感

当时的张学良有感于郭松龄曾经对自己的帮助,所以他觉得郭松龄只是一时的迷途,他在当时甚至想保下郭松龄一命,但当时押解郭松龄的杨宇霆深知张作霖的意思,所以在半路处死了郭松龄。

郭松龄的死对张学良打击很大,因为他以前的所有意气风发都是郭松龄一个人为他撑起来的,他深知自己没有什么领兵能力,所以在郭松龄死后身体中仿佛失去了一根支撑着自己的柱子,精神崩溃了起来,在他的晚年,每每跟人谈起郭松龄的时候,都会表现出了非常的感叹,称如果当时郭松龄没有被处死,那日本人就绝对不敢发动九一八事变。

这就是张学良与郭松龄之间的特殊情感,是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即便郭松背叛了他的父亲、背叛了他,他都可以既往不咎。

所以说郭松龄之所以会杀掉姜登选,原因就是他的气量不够宽广,姜登选因为调侃了郭松龄一句,最终导致了祸从口出,也为自己后来的杀身之祸埋下了深深的伏笔,也就是从那一件事情起,姜登选成为了郭松龄的眼中钉、肉中刺,这才铸就了他后来的死亡,正所谓是得罪谁,也不要得罪气量短浅的人,因为这样的人往往很可怕,即便没有当场发泄出自己的怒火,但也绝对会在你不注意的时候倒打你一耙,让你防不胜防,躲不胜躲,历史给了我们很好的教训。

声明:关于《郭松龄和姜登选有哪些恩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3825271@qq.com
本文网址:http://www.25820.com/tutorial/14_2178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