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只有昭仪李渐荣舍身救护?
想想就觉得可笑,朱温弑君时满朝文武无人敢拦,倒是唐昭宗的妃嫔有情有义为他挡刀,只可惜事败被杀还被污蔑成凶手,大唐的风采真的再也一去不复返。
唐昭宗李烨是大唐的倒数第二位皇帝,他也是唐朝最后一位有实权的皇帝,后面登基的唐哀宗虽说是皇帝,但也其实不过是朱温的一个傀儡罢了。
唐昭宗李烨最早名叫李杰,他是唐懿宗的第七个孩子也是唐僖宗的弟弟,按理说这皇位是跟他挂不上边的,但唐末的乱世成就了他,虽说最终惨被朱温弑君,但李烨用事实证明大唐真的是气数已尽。
励精图治唐僖宗因为黄巢起义所以被迫从长安逃往成都,在路途中李烨一直跟随在唐僖宗左右为他出谋划策,李烨的种种行为赢得了大臣们和唐僖宗的看重。
唐僖宗病重之时其子尚且年幼,如果立其子为帝则不能安抚军心,最终经过协定决定拥立李保为帝,但宦官杨复恭却认为李烨更适合这个皇位。
因为李烨这些天本就一直在唐僖宗身边伺候,所以唐僖宗听从了宦官杨复恭的建议立李烨为储君,没过多久唐僖宗去世,李烨顺利登基为唐昭宗。
按理说李烨能够登基可以说是托了宦官杨复恭的福,但李烨内心清楚宦官当政只会让唐朝的灭亡速度加快,于是在表面对杨复恭百般顺从,暗地里则是想办法尽快除掉杨复恭。
不过杨复恭不愧是一大宦官,在他的布局下其干儿子遍布全国各地,甚至有两个做到了节度使这样的高度,唐昭宗要想除掉杨复恭何其之难。
在唐昭宗和杨复恭的矛盾公开不久后,杨复恭便离开京城前往自己干儿子杨守信处准备密谋造反。
这让一直苦于没有机会的唐昭宗抓住的时机,当即下令派人捉拿杨复恭一干人等,最终杨复恭兵败被杀,朝廷的宦官之乱这才结束。
在平定了宦官杨复恭后唐昭宗又把目光看向了各地藩镇势力,因为晚唐时期藩镇势力往往一家独大甚至可以跟朝廷对抗,这让唐昭宗为之不免气愤。
第一战唐昭宗选择了位于西川的陈敬瑄,好消息是陈敬瑄最终却是被平定了,坏消息则是前往镇压陈敬瑄的王建等人又成功占据西川据不回朝,这算是平定了一个藩镇势力又冒出了一个藩镇势力。
庆幸的是王建在西川需要稳定所以无暇对朝廷有二心,这让唐昭宗可以暂时不用理会西川,于是唐昭宗便准备讨伐李克用。
准确来说李克用还是晚唐的功臣,黄巢起义之所以能被平定,其中李克用要占据一半功劳,但也是因为其势力太过于强大,所以遭到了唐昭宗的忌惮。
在群臣的建议下,唐昭宗任命朱温、李匡威等人对李克用进行讨伐,但战局并不理想,这几人组成的联军被李克用一人打败,唐昭宗好不容易组成的禁军队伍就此功亏一篑。
此战之后因为唐昭宗再也没有了对外的力量,所以受到了众藩镇势力的蔑视,唐昭宗是有苦说不出,甚至在朝堂之上唐昭宗还要罢免那些主战的官员才能平息李克用的怒火。
受尽耻辱乾宁二年,唐昭宗受到李茂贞的威胁所以想要投奔李克用,虽说曾经唐昭宗曾讨伐李克用,但最后唐昭宗也为这件事付出了代价。
但不巧的是在逃亡途中唐昭宗再次被李茂贞的盟友韩建抓获,这一抓就是三年的时间,一个臣子囚禁了皇帝三年这种离奇的故事就发生在唐昭宗自己身上。
三年后因为朱温势大,所以李克用和李茂贞建立联盟对抗朱温,这里就不得不说一句,真是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唐末乱世真是乱啊。
为了避免让朱温得到唐昭宗,于是联盟决定将唐昭宗放回长安,但没曾想这一放又酿成了一段惨剧。
回到长安没多久后唐昭宗身边的宦官刘季述发动内乱,最终再次将唐昭宗囚禁,唐昭宗真是命苦,从一个牢笼好不容易出来又不得不再进入到另一个牢笼当中。
这些宦官为了避免李克用等人的责罚,便将此次事件解释为朱温所为,相反朱温不仅没有承认还派人将这些宦官全部杀害,唐昭宗得以复位。
此时的唐昭宗跟东汉的汉献帝境况差不多,没多久李茂贞再次前往长安要挟唐昭宗,此时的唐昭宗已经是没有了半点人身自由可言。
不过没过多久占据洛阳的朱温先兴兵勤王,李茂贞势单力薄只好携带唐昭宗继续逃亡,但这次朱温明显是要抢夺唐昭宗。
在李茂贞等人逃入凤翔之后朱温随后就将此城给包围了起来,最终历时一年的时间李茂贞终于忍受不了将唐昭宗拱手送出,朱温这才退兵离开。
唐昭宗本以为这次跟以前一样不过是换了个地方被囚禁,但他不知道的是朱温这里是他的人生最后一站。
惨遭弑君朱温回到长安后将那些控制权势的宦官全部除掉,虽然困扰了晚唐多年的宦官问题得以解决,但唐昭宗面对的是一个更可怕的朱温。
为了能更好的控制唐昭宗,朱温先是迁都到洛阳,随后又将唐昭宗身边的全部人杀掉换成自己的亲信,就是唐昭宗上厕所都有人看守。
虽说唐昭宗在朱温手中让朱温做一切事情都名正言顺起来,但朱温也害怕日后一旦唐昭宗被李克用等人夺走,那自己岂不是陷入困境?于是他直接选择了弑君。
天祐元年,朱温命自己部将蒋玄晖带领一队人马前去宫殿弑君,此时的唐昭宗正在休息所以开门的是妃嫔裴贞一。
要说这裴贞一也算是见过大风大浪之人了,在见到这群人气势汹汹后便大声问他们这是要干嘛,如果有事启奏为什么带这么多人。
裴贞一很有可能是想就此把唐昭宗喊起来从而让他趁机逃跑,但话还没说完就被蒋玄晖身边人直接挥刀杀掉。
蒋玄晖进入宫殿后先是发现了昭仪李渐荣,便直接问皇帝在哪里,李渐荣哪里不明白这些人的用意,便大声斥责这些人的狼子野心。
这一次唐昭宗终于从睡梦中醒来,还没穿好衣服就发现将领史太提刀前来,为了保护唐昭宗幸免于难,妃嫔李渐荣便趴在唐昭宗的身上为她挡刀。
但此时满朝文武都已经默认了这件事,再加上是朱温的亲自授意,所以纵然李渐荣能拖上一个时辰,唐昭宗还是免不了被杀的结局。
只是可惜了妃嫔李渐荣,因为唐昭宗一生大多都在颠沛流离,所以历史关于其的记载少之又少,是如何进攻以及如何得到唐昭宗的赏识是一无所知。
而也正是这么一位女子,在发现唐昭宗遇难之后愿意挺身而出为他挡刀,这份勇气和气节,实在是胜过那些小人太多。
令人惋惜的是李渐荣的英武行为并没有得到朱温的怜悯,反而是第二天就被朱温认定为杀死唐昭宗的凶手之一,由于死无对证所以就随意定罪。
幸好历史留下了这一段珍贵的典籍,不然我们翻到这一页史书的时候,恐怕会看到天祐元年歹人李渐荣刺杀皇帝,而不是李渐荣为心中大义舍弃性命保护唐昭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