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部战争题材的电影让你触目惊心?
二战即将结束时,忠厚老实的中国老百姓杨玉福(富大龙)被苏联红军从日本人的屠刀下救出。向后方转移的路上,苏军误入日军军营,一场激战过后,杨玉福和女军医娜佳(安娜•捷尼拉洛娃)逃进林区,碰上与日军失散的少女秋叶子(前田知惠)。由于一直被灌输军国主义思想,秋叶子一心要置杨玉福和娜佳于死地。几次险境过后,娜佳无法忍受秋叶子的作为,让杨玉福杀了她,但后者不忍下手。 茫茫林区里,语言不通的三人经过一系列磨难,渐渐产生情谊,秋叶子意识到自己之前行为的荒谬,展露出纯真一面。然而,欢笑只是暂时,战争并没将他们遗忘,悲剧在不久后发生。
男人都是喜欢看战争片,最开始时是觉得"好玩",因为每次都是游击队胜,不但小鬼子丑态百出,而且游击队几乎是零伤亡.后来再看时觉得整体上发空.感觉并不是中国被侵略而是小日本来中国找虐。-----没有艰苦的环境,没有残酷的战斗,就很难把人物的内心世界给观众描绘的一清二楚,紫日并非一部具备史诗规模的影片,在冯小宁执导的“战争与和平”六部曲中,它也算不上扛鼎之作。但它值得我们去关注与讨论,因为它生当其时。
最震撼我的镜头就是杨和他奶奶被绑到柱子上,日本小队长张狂地指挥一个新兵杀死杨的奶奶那一幕:杨从莫名其妙到知道他们要杀死自己的亲人而歇斯底里地怒吼;日本新兵从害怕到被责打后丧失心智疯狂地把奶奶刺成筛子似的鬼哭狼嚎。这一幕深深地刺痛了我。而影片伟大之处就是接下来的处理:杨的奶奶被日本人用这样残酷的方式捅死了,他被抓去做了劳工却眼睁睁看着日本人把他的伙伴用汽油活活烧焦,最后他们还要被集体枪决——可以说他对日本人的恨达到了无以复加的极限,但是他和苏联女兵娜加面对把他们引进雷区的秋叶子仍然没有举起军刺;明知粮食只够俩人吃,却还是和娜加冒着被打死的危险救了陷入沼泽的秋叶子。这里不打算上图,太残忍。甚至他以一种农民的可爱在情感上莫名地和会说中国话的秋叶子站在一边而固执地同娜加持相反意见。
秋叶子是被他们俘获的,或者说是被他们救下的——毕竟是苏联男兵抢下了她打算吞下的毒丸。但她仍然把他们引入雷区。就是在他们仨已经培养起很深的感情后,她依然把他们带回了日本军营,最后还用枪对准了患难与共的朋友。当然这不是恩将仇报,仅仅是秋叶子简单幼稚地行为,最后她也为自己的单纯和可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当满捧的鲜花撒向天空,当可爱的八音盒无助地滚落山野,当秋叶子圆睁双眼中弹倒下时,她也许仍然不愿意相信,她会死在自己同胞的枪口下,竟然会死在已经从她口中亲耳听到国家战败的消息后却依然举枪的同胞手中!
杨和娜加是善良的,他们在没有粮食的情况下还放走了一头枪口前的麋鹿,当然更不会在仇恨的怒火下杀死一个无辜的日本少女。
秋叶子也是善良的,可是她却消失在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残忍的军国主义情绪中。 这就是《紫日》的伟大!仅凭这一点,《紫日》就可以傲视中国一切抗日题材的影视作品,也可以傲视一切揭示人物性格的中国影视作品——这体现在作品对秋叶子的人物刻画: 《紫日》对秋叶子这个日本人的刻画并不象以往的影视作品一样处理:先是冥顽不化,然后被俘,在我军或乡亲的感化之后化敌为友,立刻成为我方的军事力量——因为这不符合实际的人物性格,尤其是不符合长期受到军国主义教育的日本人的性格。
这种可怕的复杂的民族情感在我们这些曾经受过侵略的民族面前的确让我们感到气愤、可怕,但我们镇静下来想想,是否应该想到“耻辱”这个词?是不是应该想到“敬佩”这个词?为自己的民族从1931.9.18-1945甚至至今对日本的暧昧态度感到耻辱,为日本民族的这种可怕的精神感到敬佩?虽然他们遵循的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我们却连基本的民族尊严都没有保留呀!
若鲁迅先生在天有灵,知道他的一些后世子孙看到影片中日军刺杀中国百姓的场面而哄堂大笑时,一定愤恨难平。虽然电影中的场景是演戏,但在日本侵华的历史乃至整个中国近代史中,这样的外侮暴行很多,这样面对外侮而无动于衷甚至从中取乐的中国人始终不少。当年,鲁迅先生因愤恨少数同胞的不争而弃医从文,寄望以笔开启国人心智。今天,我们依然不能对此掉以轻心。
我们不要轻视冯小宁对“战争与和平”主题的苦心孤诣。他对国家和民族有一份深沉爱心,有一种责任感,更有一种危机感。
“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即使“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的今世,天下也并不太平。就在中国的家门口,总有那么几个鬼子鼓捣,所谓亡我之心不死,我们怎能继续沉醉于惰性之中、幻想着歌舞升平? 与我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看一看好莱坞的主流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拯救大兵瑞恩》、《U-571》、《珍珠港》……几乎每隔一段时间,他们便会捧出一部警世大作。他们一直念念不忘战争的阴影,而在我国,冯小宁却孤掌难鸣!
当今的中国电影缺乏一种主流精神。这种主流精神应当具有发自内心的爱国情感,也离不开开阔的世界视野和文化胸怀。对比好莱坞的主流电影,它们哪一部不是在强调所谓的美国精神,正因为如此,好莱坞主流电影才成为美国文化的象征。像冯小宁这样孜孜不倦于中国近代战乱的忧患历史,用发自内心的情感讲爱国主义、也具备开放视野的中国导演实在不多,而他的影片竟然受到嘲笑,这一定是我们在哪里出了问题!
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段历史都有着其主流精神与主流文化,好莱坞电影反复宣扬的“自由、爱国、勇敢、忠诚”主题就代表了美国的主流精神与主流文化。近代百多年来先贤们前仆后继、孜孜追求的强国梦理应成为我们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它是以爱国主义、忧患意识和世界视野为基础的,在这方面,中国电影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来。不要忘记,“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冯小宁的《红河谷》、《黄河绝恋》、《紫日》既拍给中国人看,也要给世界上的人们看一看,给美国人、日本人看一看。对过去的历史,我们永远都不可以忘却,而13万万颗中国心如果能连在一起,是现实中任何一种强权都抗衡不了的。 电影不能强国,但确实可以开启民智。历史不会慷慨地给中国许多机会,让我们及早地从少数国人对《紫日》的嘲笑中警醒吧
三个典型,性情迥异。俄罗斯日本的两个有点脸谱化了,但剧情就得这样啊。电影的设定算是个辩证的处理,讽刺和寓意才是目的。感动到我的不是电影,而是那个日本女演员在电影发布会上情绪失控,泣不成声。
不能只是停留在对颜色的释义上,我特地查了下“紫”的释义其中一段:~气(祥瑞之气,多附会为帝王、圣贤或宝物出现的先兆)。我觉得是祥瑞的意思,也能和电影最后结尾收听战争结束的广播相映衬,广播里不是说战争已经结束,我们将共同一个没有仇恨,没有杀戮的世界。象征着战后的和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