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搞电脑的朋友一般推荐INTEL和NVIDIA?
在CPU领域,有个奇怪的现象,就是英特尔(Intel)占据市场的80%,剩余的20%基本被AMD占有;更为奇怪的是这样的现象还出现在显卡领域,英伟达(NVIDIA )占据市场份额80%左右,而AMD同样占有20%的份额,这种现象不是很奇特?
也因此,很多搞电脑的朋友会推荐英特尔和英伟达而非AMD,一起来看看具体原因吧!
CPU领域,英特尔 AMD相爱相杀,但英特尔最终技高一筹。CPU翻译成汉语就是中央处理器的意思,1971年推出的一个计算机的运算核心和控制核心,是信息处理、程序运行的最终执行单元。CPU包含运算逻辑部件、寄存器部件和控制部件等,并具有处理指令、执行操作、控制时间、处理数据等功能。
在CPU领域有两大公司,基本垄断了市场,就是英特尔和AMD。
1968年英特尔在美国加州成立,1971年推出全球第一个微处理器4004,成为了电脑的强劲动力源,1972年推出8088处理器,成就了世界上第一台个人计算设备。
1969年AMD在美国硅谷成立,开始致力于为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电子行业设计和制造各种的微处理器,于1970年开发完成第一款微处理器Am2501。
英特尔和AMD互为竞争对手,却是同宗同源,他们都源自美国仙童半导体公司。
1957年肖克利博士创建了仙童半导体公司,但由于管理不善,很多人才纷纷离开公司,其中就包括英特尔创始人葛罗夫(A. Grove)和戈登·摩尔,AMD创始人杰里·桑德斯。
英特尔创始人葛罗夫和戈登·摩尔是名副其实的技术流,而AMD创始人杰里·桑德斯销售出身,在技术上还是不足,但很会笼络投资商。
凭借着强大的技术实力,英特尔在1971年推出了全球第一款微处理器4004,这一突破性的重大发明不仅成为Busicom计算器强劲的动力之源,更打开了让机器设备象个人电脑一样可嵌入智能的未来之路。此后很长一段时间,英特尔保持技术领先,成为了以技术发展为导向的公司。
而AMD由于技术实力不足,只能通过模仿生产,凭借着高性价比在市场中获得了一席之地。
1974年英特尔推出8080微处理器,搭载在第一台个人电脑Altair上,短短几个月时间,这种电脑就销售出了好几万台,创下历史上首次个人电脑延期交货的纪录,英特尔也大获成功。
1978年,英特尔推出了8086处理器,同时也是史上第一款x86处理器,这款处理器搭载在IBM电脑上,就是它,最终成为了个人计算机的标准平台,成为了历来最成功的CPU架构,也使英特尔步入世界500强的行列。
而此时,AMD在马尼拉建设了一个组装生产基地,公司年营业额达到了1亿美元。
由于IBM公司电脑产品热销,于1982年开始对计算机系统和芯片采用外包方式,但英特尔8086处理器产能不足,被迫与AMD开始联手生产,AMD沦为intel的代工厂,正是这个原因AMD挖到了第一桶金。
1986年英特尔推出了80386系列处理器,代表性的产品为386DX-33,主频达到33MHz,支持多任务操作,PC图形用户界面。然而令英特尔恼怒的是,这款处理器的主频却远远落后AMD,因此英特尔与AMD彻底决裂,并将AMD告上法庭。
随后英特尔与AMD展开了长达八年的诉讼之战,正是这八年,让AMD错失了CPU发展的黄金时期,市场逐渐被英特尔占领。
英特尔奔腾系列问世
1993年英特尔奔腾处理器问世,拥有300万晶体管,一秒可以运行一亿条加法指令,将AMD彻底甩在了身后。
1997年:英特尔奔腾II处理器问世,拥有750万个晶体管,并采用了英特尔MMX 技术,专门设计用于高效处理视频、音频和图形数据并整合了一枚高速缓存存储芯片。有了这一芯片,个人电脑用户就可以通过互联网捕捉、编辑并与朋友和家人共享数字图片。
AMD K系列芯片问世,超越英特尔
1996年,AMD发布自主设计的处理器K5,与英特尔展开了激烈的竞争,K5在技术上比奔腾更为先进,但是其最高主频逊于奔腾,绝对称得上英特尔的劲敌了。
1999年,AMD发布K7处理器,频率达到了500MHz,远远超过了英特尔奔腾的133MHz,K7的成功让AMD赚的盆满钵满,2000年营业额就达到了46亿美元。
2003年AMD很快推出了64位X86指令集—K8架构处理器,打了英特尔措手不及,AMD在技术上领先了英特尔,凭此一战,AMD在台式机处理器市场超越了英特尔,这种技术还成为了行业标准。
2007年,英特尔提出了Tick-Tock(工艺年-构架年)战略模式,即奇数年更新制作工艺,偶数年更新微架构。,就像钟表的滴和嗒。从此之后英特尔逐渐超越了AMD,并且在高端市场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市场份额达到了80%,AMD无法再和英特尔在CPU领域竞争。
AMD在GPU领域被英伟达超越提到AMD的显卡,就不得不提一个公司—ATi。
ATI由何国源、刘理凯、刘百行、班尼·刘、艾卓安·哈托于1985年在加拿大共同创立,很快ATI公司获得了新加坡华联银行180万美元的贷款,开始逐步走上了正轨。
1990年时,ATI公司营业额就达了1亿美元,1991年推出了自己的第一块显卡Mach8,这块图形加速卡有板载和独立两种版本,能够独立于CPU之外显示图 形。第二年,为了应付强劲对手S3 Trio 32的挑战,ATI推出了Mach32A,也就是Mach8的改进型。
1993年11月ATi在多伦多股票交易市场挂牌,而此时英伟达刚刚创立不足一年。
1997年底,英伟达发布了RIVAL 128,这款显卡在性能上远远超越了ATI公司的Voodoo和Rage Pro。
感到危机的ATi公司开始加速研发下一代芯片,并通过收购引入了一批显卡工程师,于是在1998年时就研发出了32位色的显卡—Rage 128 GL,本以为会有一番作为,然而由于显卡过于先进,出现了和软件不匹配的现象,导致无法大量上市应用。
ATi随后推出了R300大获成功,R300采用了新的工艺使得晶体管数目加倍却能拥有极高的频率,其硬件架构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像素渲染管线与TMU的比例为1:1,具有超长指令集和超长常数寄存器,R300成为了当时性能最强技术最先进的显示芯片。
在ATI的R300取得了巨大成功后,ATI似乎有些沾沾自喜起来。面对NVIDIA5900系列无力的挑战
2004年4月下旬,AMD创始人何国源在北京访问的时候恰逢宿敌英伟达的NV40发布会,看着春风得意的老对手,孤家寡人何国源的心情不会太好。
依靠NV40的大获成功,英伟达打了个翻身仗,随后2005年推出了G70,在性能和功耗、成本等方面取得了更好的平衡,而此刻ATi却遭遇了收购传闻,使得新一代产品迟迟未能上市。
2006年ATi被AMD收购,开启了崭新的一页。
2006年7月AMD正式宣布以54亿美金收购ATi,AMD成为了同时拥有CPU和显卡的第一家公司,着实赚足了眼球,而ATi的结局也令人惋惜和遗憾。
2009年9月,AMD发布了Radeon HD 5870,凭借1600个流处理器、多屏显示技术、超低功耗等再次击败英伟达。
然而之后英伟达开始在研发上投入巨资,果然大力出奇迹,英伟达产品在性能上、市场占有率上逐渐超越了AMD,到了2020年,英伟达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80%,已经把AMD远远的甩在身后了。
巨额研发资金投入,导致英特尔和英伟达性能更强,市场占有率更高二八格局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一个现象,这个现象也同样发生在AMD、英特尔、英伟达身上,英特尔占据CPU市场80%的份额,英伟达占据显卡市场80%的份额,剩下20%左右基本被AMD占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终归是研发投入不同造成的。
2020年第四季度,英特尔桌面处理器市场份额达到80.7%,环比增长0.8个百分点,笔记本处理器市场份额(则来到81.0%,环比增长1.2个百分点,双双重新突破八成,进一步稳固二八格局。
英伟达在2020年第二季度的独显市场上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而AMD的份额则下降至20%。同样也是二八格局。
我们都知道半导体是高科技行业,需要不断地持续的大量的研发投入,换句话说就是技术就是用钱砸出来的,那么行业三强中英特尔、英伟达、AMD的研发投入如何呢?
2018年研发投入上,英特尔的研发支出是135亿美元,英伟达研发开支23亿美元,AMD的研发开支是14亿美元。同时拥有CPU和显卡的AMD研发投入居然是最少的。
其实早在2013年开始,AMD研发投入就开始减少了,导致逐渐被英伟达超越。
2020年,权威半导体市场研究公司IC Insights最新发布的《The McClean Report》报告,2020年全球半导体公司的研发支出预计同比增长5%,达到创纪录的684亿美元,并预计到2025年将增至893亿美元。
其中研发投入前10名公司为:英特尔、三星、博通、高通、英伟达、台积电、联发科、美光、SK海力士和AMD。这10家公司研发费用总计增加了11%,达到435亿美元,占整个行业的64%。
英伟达排名一直上升,目前排到了第5位,这也是为什么英伟达能够超越AMD的根本原因。而英特尔就更不用说了,上百亿美元的研发投入是其他公司望尘莫及的。
在过去的十年中,英伟达在研发方面的支出超过了AMD,而且这种差距在过去几年中继续扩大,除此之外,大约有220万开发人员使用英伟达的CUDA软件,这也是英伟达超越AMD的原因之一。
大力出奇迹,不花钱怎么能确保最先进的半导体工艺呢?AMD在研发投入上还需努力啊!
问答总结在CPU高端领域,英特尔要比AMD更具优势,如果预算够的话,肯定要选择英特尔了,因为AMD早在一代、二代锐龙CPU核显偶尔出现过不兼容现象,而英特尔在兼容方面就明显强于AMD。
另外AMD产品功耗过高,导致耗电量增加,同时造成产品稳定性较差,即便是功耗相同的产品,AMD芯片散热仍然是比较差的,对于热衷于玩游戏的用户,还是优先选择英特尔。
AMD产品性价比高,但是性能和市场占有率比不过英特尔和英伟达,造成这样的局面主要是AMD研发投入过低。
因此搞电脑的朋友喜欢推荐英特尔和英伟达,这绝对是靠谱的朋友。
我是科技铭程,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